Bishop BIANCHI,
Lorenzo PIME
白英奇主教
(白勞靈)
|
*
Birth in Corteno (哥諾高奇),
Brescia (布雷西亞),
Italy (意大利): [1 April 1899] |
白英奇
(BIANCHI, Lorenzo 1899-1983)白 主 教 上 任 後 首 先 致 力 於 救 濟 難 民 的 工 作 , 成 立 香 港 天 主 教 福 利 會 , 並 將 該 會 盡 力 發 展 , 使 能 為 更 多 人 服 務 。 接 著 推 動 教 育 和 慈 善 的 工 作 。 開 辦 學 校 是 在 他 的 領 導 下 , 香 港 教 會 歷 史 上 最 令 人 振 奮 的 一 章 。 在 不 到 二 十 年 間 , 學 校 數 目 增 加 了 三 倍 , 由 一 九 五 0 年 的 七 十 間 , 增 至 一 九 六 九 年 的 二 百 五 十 一 間 ; 學 生 的 人 數 增 加 了 十 倍 , 由 原 來 的 二 萬 餘 人 , 增 至 廿 一 萬 餘 人 。
在 教 會 方 面 , 在 他 的 任 內 , 教 友 人 數 由 二 萬 四 千 多 人 增 加 至 廿 五 萬 人 。 他 出 席 梵 蒂 岡 第 二 次 大 公 會 議 後 , 便 致 力 在 教 區 推 行 大 公 會 議 的 法 令 。 第 一 步 是 推 動 合 一 運 動 , 舉 辦 合 一 祈 禱 週 。 他 亦 積 極 推 行 禮 儀 革 新 , 於 一 九 六 二 年 梵 二 第 一 次 會 期 結 束 後 回 港 , 立 刻 委 任 覺 法 治 神 父
組 織 禮 儀 委 員 會 , 負 責 禮 儀 改 革 事 宜 。 他 還 鼓 勵 教 友 閱 讀 聖 經 , 及 積 極 參 與 教 會 生 活 等 。 早 於 一 九 五 八 年 , 已 經 集 合 香 港 所 有 天 主 教 教 友 團 體 組 成 香 港 教 區 教 友 傳 教 總 會 。 他 盡 量 邀 請 修 會 團 體 來 港 傳 教 , 並 讓 他 們 按 著 自 己 特 殊 的 神 恩 發 展 。 他 一 生 熱 愛 中 國 人 民 和 中 國 教 會 , 特 別 強 調 建 立 地 方 教 會 的 重 要 , 因 此 , 非 常 致 力 爭 取 由 國 籍 司 鐸 管 理 香 港 教 區 。 他 為 改 善 小 修 院 的 環 境 , 而 把 它 遷 到 薄 扶 林 。 他 還 盡 可 能 派 修 生 到 羅 馬 進 修 , 希 望 國 籍 司 鐸 和 傳 教 士 一 樣 , 在 各 方 面 得 到 優 良 的 訓 練 。 一 九 六 七 年 , 他 親 選 徐 誠 斌 神 父 為 輔 理 主 教 , 並 於 同 年 祝 聖 了 徐 主 教 。 一 九 六 八 年 十 二 月 十 九 日 , 白 主 教 向 教 區 宣 佈 退 休 , 並 由 徐 誠 斌 主 教 繼 任 。 翌 年 四 月 回 國 。 然 而 , 他 的 心 裡 仍 常 惦 念 中 國 , 每 天 在 聖 祭 中 , 祈 禱 時 特 別 記 得 香 港 、 海 豐 和 惠 州 。
Death of Bishop Bianchi
Former Bishop of Hong Kong
R.I.P.
Bishop Lawrence Bianchi, P.I.M.E., former Bishop of Hong Kong (1951-1969), died in Italy
at midnight on 13 February 1983, aged 83. Bishop John B. Wu has flown to Milan to attend
the funeral.
The news came by telegram. No details of Bishop Bianchi's illness or death are yet
available.
The late bishop was born in Corteno in the diocese of Brescia on 1 April 1899. He joined
the seminary of the Brescia diocese, but transferred to the P.I.M.E. Society in the course
of his theological studies. His studies were interrupted by conscription into the Italian
army during World War I; nevertheless he was ordained on 23 September 1922, at the early
age of 23. A year later, on 13 September 1923, he arrived in Hong Kong and was assigned
to the Hoi Fung District, Kwangtung province, where he was to labour for 26 years.
MINISTRY IN HOIFUNG
Those were turbulent times in Hoi Fung. On one occasion, Father Bianchi and the
other priests and the religious of the district were locked up in a hotel and were waiting
for death, and were saved only at the last moment. He is said to have expressed aggrieved
disappointment at missing the chance of martyrdom. Many of the neighbouring Catholics did
achieve martyrdom on this occasion.
After that experience, Father Bianchi, calling on his army training, organized the
building of defence positions round his village, thus enabling the villagers 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the many marauders of the time.
These were exceptional activities. Ordinary mission work went on and the Catholic
population of Hoifung doubled under his ministry. During World War II, as an Italian
national, he was forced to leave Hoifung, but he found a welcome, shelter and work in the
seminary built by Bishop Ford, M.M., at Kaying. He returned to Hoifung as soon as
circumstances allowed.
COADJUTOR UNDER HOUSE ARREST
In 1949 the aging Bishop Vlatorta of Hong Kong asked the Holy See to give him a
Coadjutor. Father Bianchi was chosen and he was consecrated bishop by Bishop Vlatorta in
the presence of Cardinal Tien, many other bishop and a huge congregation in the Hong Kong
Cathedral on 9 October 1949.
By that time, the Communist forces were advancing fast, and it was decided that, instead
of staying in Hong Kong to help Bishop Valtorta, Bishop Bianchi should return to Hoifung
to be with the people who knew and loved and trusted him so well. In fact he was able to
comfort them for only a year. In 1951 the Communists shut him and his priests into house
arrest. Bishop Valtorta died on 3 September 1951. Bishop Bianchi as Coadjutor
automatically became Bishop of Hong Kong, but he was a bishop far away, still under house
arrest.
THE MOST DRAMATIC DAY
Over a year passed. Then came the most dramatic day in the history of the diocese
of Hong Kong. A tired-looking European in coolie clothes staggered across the border at
Lowu and announced that the was the Bishop. The police telephoned the news to Father
Poletti, P.I.M.E., P.P., of Fanling. Father Poletti shot off to Lowu, identified and
greeted the newcomer, and then took the obvious next step: Bishop Bianchi made his first
entrance to the Hong Kong territory of his diocese seated on the pillion of Father
Poletti’s motorcycle.
At Taipo they took the train.
Word had spread. When the Bishop arrived, still in coolie clothes, at the Kowloon
station. The Apostolic Nuncio, Archbishop Riberi, most of the clergy and religious of the
diocese and a crowd of about a thousand Catholics were waiting excitedly to hail him, only
two hours after his arrival at Lowu. His progress to the Cathedral was a prolonged
triumph. A Te Deum in the cathedral ended that unforgettable day.
PASTOR OF THE FLOCK
There followed 17 years of episcopal ministry. The official figure for the number
of Catholics in the diocese in 1952 was 54,116. The official figure in 1969 was 241,813.
That great expansion was fostered and guided and encouraged by Bishop Bianchi. He
continued Bishop Valtorta’s policy of welcoming into the diocese all who could help to
meet the pastoral needs of the time. The historical notes in the Catholic Directory list
30 openings of major Catholic institutions - churches, schools. Social centre and so on -
during his episcopate, and the list is not complete.
POSITIVE APPROACH
Caritas Hong Kong with its innumerable works is his most striking monument, but
it is far from being the only one. All over Hong Kong, churches and schools stand witness
to the apostolic drive and the cooperative leadership that lay hidden under his gentle
unassuming manner.
A versifier in the diocese once began a Limerick with the lines:
“Hong Kong’s
Bishop Lawrence Bianchi.”
Like saying
“You may” and
“I
thank ye.”
These not very memorable lines sum up the bishop’s exercise of his office. He never wanted
to say No. He kept abreast of what was happening, but he never wanted to interfere if
interference could be avoided. He appreciated good work and honest effort, and he
sympathized with difficulties. The late Bishop Hsu once said that Bishop Bianchi's
greatest gift was his power of delegation: if he entrusted any task to you, he left you to
carry it out and trusted you to do it to the best of your ability.
As a bishop, he took part in all four sessions of Vatican Council II, and did so with an
open mind; he arrived, for instance as a lover of Latin; he came back a strong supporter
of the vernacular. When the Council ended he devoted himself to putting its teaching into
practice.
POOR WITH THE POOR
It seems very unlikely that Bishop Bianchi ever made a formal commitment to the
poor. He had no need for it. He liked simple unassuming people. He had worked for and
lived with poor people throughout his long years in Hoifung. He had instinctive compassion
for misfortune of every kind. He was committed to the poor by his nature, his history and
his convictions. His own tastes were very simple. He loved a game of chess. He loved
driving the little car that carried him on his episcopal journeys. He loved simple,
unpretentious, rather playful conversation. That was the sum of his relaxation.
As the years passed, Bishop Bianchi, though still vigorous, began to wish to hand over the
care of the diocese to a Chinese bishop. Father Francis Hsu was consecrated as auxiliary
bishop in 1967 and in 1969 Bishop Bianchi obtained permission to retire, happy in the
knowledge that he was leaving the diocese in the competent hands of his dear friend Bishop
Hsu.
He retired to Italy, where he found much pastoral work to do. Over thirteen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his retirement, but he is not forgotten, even in this city of short memories.
May rest, light and peace be his for ever!
25 February 1983
Well-Loved Shepherd of the Lord’s Flock
Homily preached by Father L. Mencarini, P.I.M.E., in the
Mass of the resurrection for the late Bishop Bianchi in the Cathedral on Saturday, 19
February 1983.
On 15 February 1983 a laconic telex informed us that Bishop Lawrence Bianchi was no longer
a pilgrim on earth but a citizen of the heavenly Jerusalem, where he had gone for a happy
encounter with the Lord.
The Mass we are concelebrating today is meant as a tribute of gratitude to a man who was a
zealous missionary and the Good Shepherd of the Diocese of Hong Kong for many years.
On this solemn occasion I wish to recall - briefly - his life and in particular something
which he said when he returned from Hoifung to Hong Kong:
“My
whole life, spent in the service of the Lord, is but a small token of the
gratitude I owe him.”
Indeed the Lord was very good to him. He received natural and supernatural life on the
same day - 1 April 1899 at Corteno. Twelve years later, following the Lord’s call, he
entered the minor seminary at Brescia and in 1920 he joined the Milan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Two years later, on 23 September 1922, he was ordained priest and on 13 September
1923 he arrived in Hong Kong.
Shortly after he sailed in a junk to the Hoifung District to begin his missionary work,
For 26 years he laboured strenuously in that vast district. His life during this period
can be described in the words St. Paul applied to himself when writing to the Corinthians:
“Constantly travelling, I have been in danger from rivers and in danger from
brigands, in danger from my own people and in danger from pagans; in danger in the towns,
in danger in the open country, danger at sea and danger from so-called brothers. I have
worked and laboured often without sleep; I have been hungry and thirsty and often starving …… And to leave out much more, there is my daily
preoccupation: my anxiety for all the Churches. (2 Cor. 11, 25-28).”
Jokingly he once complained that he was
“a
failed martyr.”
He was ordained Bishop Coadjutor of Hong Kong on 9 October 1949 but immediately after
that, came occupation by the Communists of the whole South China. He returned to the
Hoifung District after a perilous Voyage which lasted a week. In 1951 he was imprisoned,
and in October 1952 he was expelled form China, and, in the late after noon of the same
day, arrived in Hong Kong. The editorial of the Sunday Examiner published on that occasion
said that
“Seldom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urch has a Bishop proceeded so quickly from
goal to the episcopal throne, rarely has there been so little advance notice, seldom have
there been such scenes of tumultuous joy and thanksgiving, rarely indeed has it happened
in our times that a Bishop has been installed amidst the acclamations of his
spiritual sons and daughters.”
From 1952 till the time of his retirement, which occurred in 1969, he was the Pastor, the
Leader,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Hong Kong.
A challenging task lay ahead of him far greater than any human being could ever accomplish
alone. And indeed, honest to himself, he acknowledged his limitations, weakness and
frailty, yet he knew also that there is no limit to what God can do. So, being a man of a
deep faith and intense spirituality, he set about doing his pastoral work with unlimited
trust in the Lord, and set the Diocese in motion. New churches, new schools, new social
centres, a new seminary mushroomed in the diocese and the number of Catholics multiplied
by leaps and bounds.
The prophets of doom expected an imminent catastrophe in Hong Kong, and some thought that
he was unwise and imprudent to proceed in his vast programme of pastor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given the uncertain and precarious situation of those days. To those who
advised him to wait for better and surer times, he would say:
If we wait to start
doing things when everything is right, we shall never do anything. We work for God, he is
in charge. He knows. He will take care, and
“We work for today and trust in the Lord
for tomorrow.” History proved him right.
Endowed with sterling qualities of mind and heart, he thoroughly understood the needs of
the Diocese and solicited and appreciated the cooperation of his collaborators in the
Government of the Diocese as well as the cooperation of lay people in fostering a real
Christian life and in spreading the Gospel.
He was a man of vision, who understood the signs of the times and strove to put the
decrees of Vatican II into operation with maximum speed and minimum disturbance. Most of
all, he excelled in a life of humility, simplicity and poverty.
A personal charm radiated form him which touched the heart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
usually in a quiet and unnoticed way.
He was ill at ease with the rich, the learned and the powerful; but felt completely at
home with simple ordinary common people. He endeared himself to all with his humble
manner, his ready, warm smile and his kind heart. All he had was destined for the poor and
needy.
Poor for himself but rich for the poor, he used to say: I was born poor, I am poor and I
will die poor, and, indeed he did die poor.
He knew the time had come to pass the Diocese into the hands of the local Clergy, and he
did it at the zenith of his fame.
This done, he went back to Italy without fanfare and spent his last years in active
retirement, helping out whenever and in whatever service he could, administering the
sacraments, counselling, preaching, and above all - praying. He spent hours daily in
prayer - praying for the Church in China and for the Diocese of Hong Kong, for all of us.
Bishop Bianchi has returned to the house of the Father. We do not lament the departure of
a well loved Shepherd of the Lord’s flocked - he has been called to his reward - we rather
feel grateful to God for having given us, the P.I.M.E. society, and the whole Church such
a Bishop. We have now a new patron.
4 March 1983
Two former Hong Kong bishops laid to rest at cathedral
The ashes of Bishop Louis Piazzoli, the second vicar apostolid of Hong Kong. (1895-1904), and of Bishop Lorenzo Bianchi, second diocesan bishop of Hong Kong (1951-1969), were interred in the under-floor columbarium in front of the altar of Mission Chapel, in the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Caine Road, on March 25.
The ashes of the two bishops were brought back to Hong Kong from Italy in Februar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Pontifical Foreign Mission Instittite (PIME).
They were laid to rest alongside the remains of the past apostolic vicars and bishops of Hong Kong-Bishop Giovanni Timoleone Raimondi mem, Bishop Luigi Pozzoni mem, Bishop Enrico Valtorta pime, Bishop Francis Hsu Chen-ping and Bishop Peter Lei Wang-kei who were interred in the columbarium in 2009.
John Cardinal Tong Hon, officiated the interment ceremony. He was joined by the former bishop of Hong Kong, Joseph Cardinal Zen Ze-kiun, auxiliary Bishop Michael Yeung Ming-cheung, auxiliary Bishop Joseph Ha Chi-shing and auxiliary Bishop Stephen Lee Bun-sang, along with Father Franco Cuombo, the PIME regional superior, and Father Luigi Bonalumi, the PIME vice-superior, together with around 50 priests and deacons of the diocese, along with parishioners.
Cardinal Tong recalled th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he two bishops made to the Chinese Church and noted that his own pastoral priorities: evangelisation, promoting vocation and concern for non-Chinese Catholics, as well as acting as a bridge Church to the Church in China, are inspired by the witness given by Bishop Piazzoli and Bishop Bianchi.
Their respective times heading the Hong Kong diocese, saw substantial rises in the number of Catholics, numerous local vocations to the priestly and religious life, as well as the arrival of a large number of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to serve the city-hallmarks of their huge contributions to the evangelising mission of the Church.
Cardinal Tong also recalled that both bishops, especially Bishop Bianchi, helped many people in need, especially migrant workers. They were keen to serve mainland China and expressed a concern for the Church there even after they had left. The cardinal recalled that Bishop Bianchi prayed for China :and Hong Kong every day even after he went back to Italy.
Bishop Piazzoli was born in Alzano, Italy, on 12 May 1845. He joined the Lombardy Seminary for Foreign Missions-later, the PIME-in 1868 and arrived in Hong Kong in 1869’ He as named vicar-apostolic in 11 January 1895 and ordained a bishop on May 19 the same year.
Due to deteriorating health, he returned to Italy in August 1904 where he died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on December 26.
Born in Brecia, Italy on 1 April 1899, Bishop Bianchi joined the PIME and was ordained a priest on 22 September 1922. A year later he arrived in Hong Kong. He was named coadjutor bishop to Bishop Enrico Valtorta in 1949 who died on 3 September 1951.
However
Bishop Bianchi was not formally installed until 26 October 1952, after his
release from incarceration in China. He returned to Italy in 1969 and was
succeeded by Bishop Hsu, the first Chinese bishop of Hong Kong. Bishop Bianchi
died on 13 February 1983.
5
April 2015
白英奇主教逝世
白 英 奇 主 教 於 一 九 八 三 年 二 月 十 三 日 (年
初 一) 午 夜 在 義 大 利 逝 世 。 白 主 教 一 九 五 一 年 至 六
九 年 任 香 港 教 區 主 教 。 本 週 六 (二 月 十 九 日) 下 午
三 時 , 將 於 堅 道 總 堂 舉 行 安 所 彌 撒 。
1983
年 2 月 18 日
香港教區前善牧
白英奇主教逝世
胡主教赴義參加喪禮致哀
教區上週末舉行彌撒追悼
曾 領 導 香 港 教 區 十 七 年 的 白 英 奇 主 教 , 於 一 九 八 三
年 二 月 十 三 日 在 意 大 利 萊 蒿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會 院 中
逝 世 。 享 年 八 十 有 三 , 聖 名 老 楞 佐 。
白 主 教 去 世 的 噩 耗 傳 到 此 間 , 使 本 教 區 上 下 深 感 哀
傷 , 胡 振 中 主 教 立 即 赴 義 大 利 參 加 喪 禮 , 代 表 本 港
廿 六 萬 信 友 向 白 主 教 遺 體 致 哀 , 並 在 十 七 日 的 殯
葬 禮 中 執 紼 。
本 教 區 特 於 十 九 日 下 午 三 時 假 總 堂 為 白 主 教 舉 行 追
思 聖 祭 , 聖 堂 中 以 中 國 喪 事 習 俗 , 懸 掛 白 色 綵 條 。
祭 台 前 白 主 教 遺 像 左 右 有 八 個 悼 念 大 花 籃 , 分 別 由
本 教 區 國 籍 司 鐸 協 會 , 黃 竹 坑 天 主 教 小 學 , 聖 德 肋
撒 堂 暨 露 德 聖 母 會 , 白 英 奇 專 業 學 校 , 油 麻 地 明 愛
服 務 中 心 暨 白 英 奇 賓 館 , 陸 海 惠 天 主 教 聯 會 , 港 澳
聖 公 會 及 瑞 興 公 司 等 致 送 。
彌 撒 由 鄧 以 明 總 主 教 主 禮 , 林 、 艾 兩 位 副 主 教 , 惠
化 民 主 教 , 及 各 修 會 會 長 、 會 士 , 暨 教 區 司 鐸 共 九
十 餘 人 參 與 共 祭 。 與 祭 的 除 各 修 會 修 士 、 修 女 外 ,
有 來 自 港 九 及 新 界 的 教 友 數 百 人 , 包 括 今 日 在 港 的
海 陸 豐 及 惠 州 的 教 友 , 濟 濟 一 堂 , 共 同 為 白 主 教 息
止 安 所 祈 禱 。
彌 撒 中 先 由 林 甦 神 父 以 粵 語 講 述 白 主 教 的 聖 德 與 功
蹟 。 他 讚 揚 白 主 教 保 持 信 德 , 跑 足 了 八 十 三 年 的 遙
遠 路 程 , 而 且 不 僅 自 己 保 持 信 德 , 還 引 領 了 許 多 人
堅 守 信 德 。 他 在 華 傳 教 近 半 世 紀 , 曾 三 次 坐 監 , 受
了 許 多 痛 苦 冤 辱 。 本 來 他 於 一 九 四 九 年 在 港 接 受 祝 聖
為 本 教 區 輔 理 主 教 之 後 可 以 不 回 大 陸 , 但 他 甘 願 受
苦 , 對 勸 阻 他 回 去 的 神 父 說 : 「我 要 和 你 們 同 生 死
!」 結 果 他 終 於 被 捕 。 今 日 他 能 安 逝 故 鄉 , 可 謂 奇
跡 ! 他 的 一 生 值 得 我 們 懷 念 的 事 很 多 。 除 了 愛 主 愛
教 會 , 特 別 愛 中 國 人 。 他 的 愛 , 正 與 本 日 讀 經 一 的
致 羅 馬 人 書 相 符 ; 為 此 , 他 的 愛 將 永 存 人 間 , 永 存
在 我 國 人 心 中 。 他 實 是 一 位 標 準 的 傳 教 士 , 牧 者 英
雄 , 今 日 他 在 天 上 見 到 本 教 區 的 繁 榮 , 許 多 人 來 為 他
參 祭 追 悼 、 祈 禱 , 他 老 人 家 可 以 瞑 目 了 。
接 著 , 明 鑑 理 神 父 以 英 語 致 悼 。 在 信 友 禱 文 時 , 先
為 白 主 教 默 禱 。 彌 撒 結 束 後 , 舉 行 追 悼 禮 , 向 白 主
教 遺 像 獻 香 , 詠 唱 求 主 垂 憐 禱 文 , 並 向 遺 像 三 鞠 躬 致
哀 。 四 點 一 刻 追 悼 禮 結 束 。
按 白 英 奇 主 教 於 一 八 九 九 年 生 於 義 大 利 彼 西 亞 卡 迪
奴 。 年 青 時 加 人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 一 九 二 二 年 晉 鐸
後 到 香 港 、 惠 州 、 海 豐 一 帶 傳 教 , 一 九 四 九 年 被 任
命 為 香 港 教 區 輔 理 主 教 , 是 年 十 月 在 恩 理 覺 主 教 手
中 接 受 祝 聖 。 當 時 政 局 很 不 明 朗 , 但 白 主 教 回 惠 州
傳 福 音 。 五 一 年 九 月 恩 主 教 逝 世 , 白 主 教 無 法 回 港
治 理 教 務 , 而 且 不 久 被 捕 入 獄 , 至 五 二 年 才 獲 釋 返
港 , 領 導 香 港 教 區 。
白 主 教 秉 性 謙 和 , 宅 心 仁 慈 , 在 任 內 成 立 香 港 天 主
教 福 利 會 , 為 照 顧 中 國 難 胞 , 並 將 該 會 盡 力 發 展 ,
使 能 為 更 多 人 服 務 。 他 一 生 熱 愛 中 國 人 民 及 中 國 教
會 , 特 別 強 調 建 立 地 方 教 會 的 重 要 , 因 此 , 親 選 徐
誠 斌 神 父 為 輔 理 主 教 , 一 九 六 七 年 祝 聖 了 徐 主 教 ,
兩 年 後 , 他 即 讓 賢 , 退 休 回 國 ; 但 他 的 心 念 念 不 忘
中 國 , 每 天 在 聖 祭 中 , 祈 禱 時 特 別 記 得 香 港 、 海 豐
和 惠 州 。 現 今 在 天 , 相 信 他 必 會 為 中 國 及 香 港 教 區
祈 禱 祝 福 。
1983
年 2 月 25 日
聖公會鄺主教
悼白主教去世
向胡主教致唁
聖 公 會 港 澳 區 鄺 廣 傑 主 教 聞 白 英 奇 主 教 逝 世 , 特 拍 唁 電 給 本 教 區 胡 振 中 主 教 。 電 文 內 容 略 謂 : 白 英 奇
主 教 雖 已 離 世 , 但 他 的 慈 愛 永 留 我 們 心 中 。 他 一 生 致 力 社 會 公 益 及 宣 揚 福 音 , 實 是 我
們 的 好 榜 樣 。 感 謝 天 主 賜 我 們 過 去 有 一 位 這 樣 偉 大 的 主 教
1983
年 2 月 25 日
木鐸餘音猶縹渺
──胡牧在白主教葬禮上致詞
(按:以下是胡振中主教今年二月十七日在義大利勒高鎮 (Lecco) 白英奇主教葬禮上的講道詞的譯文;原文為英文)。
「主 啊 ! 現 在 可 照 你 的 話 放 你 的 僕 人 平 安 去 了 !」 今 天 下 午 , 我 願 在 此 引 述 這 一 段 話 , 開 始 與 各 位 分 享 我 現 在 的 感 受 。 我 們 的 主 教 已 離 開 我 們 , 平 安 逝 世 。 我 相 信 他 有 所 欲 , 也 有 所 不 欲 。 他 所 欲 者 是 在 本 月 十 三 日 中 國 新 年 離 開 這 個 世 界 。 對 我 們 中 國 人 而 言 , 農 曆 新 年 是 一 家 人 共 聚 天 倫 的 日 子 。 在 文 化 上 , 神 學 上 , 還 有 其 他 日 子 較 之 中 國 新 年 適 宜 我 們 與 在 天 大 父 團 聚 的 嗎 ? 我 們 的 白 主 教 與 其 說 是 義 大 利 人 , 不 如 說 是 中 國 人 ; 他 樂 意 選 擇 這 一 天 回 歸 天 父 懷 抱 。 他 也 有 所 不 欲 者 , 訃 聞 傳 至 香 港 的 時 候 , 不 是 第 一 天, 不 是 第 二 天 , 而 是 新 年 後 第 三 天 。 他 不 欲 在 我 們 歡 度 快 樂 新 年 之 際 使 我 們 掃 興 。 他 知 道 那 是 喜 樂 的 日 子 , 是 中 國 人 同 慶 的 節 日 , 因 此 他 不 欲 我 們 因 頓 聞 噩 耗 而 感 到 悲 痛 。 這 對 於 我 們 實 在 是 意 味 深 長 。 新 年 假 期 結 束 , 昨 天 早 上 恢 復 上 班 , 回 到 辦 公 室 , 才 看 到 電 報 , 於 是 在 數 小 時 之 內 , 我 們 辨 妥 入 境 簽 證 和 機 票 , 登 上 飛 機 , 及 時 趕 到 這 裡 。 我 們 很 高 興 能 夠 及 時 抵 達 , 參 加 葬 禮 , 表 達 我 們 的 敬 意 和 孝 思 。 我 們 在 不 足 廿 四 小 時 之 內 , 匆 忙 趕 來 , 中 國 人 稱 之 為 「奔 喪」 ── 趕 回 家 辦 理 父 母 的 後 事 。 由 於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 白 主 教 的 親 屬 和 所 有 朋 友 的 遷 就 , 將 葬 禮 延 遲 , 我 們 才 有 此 機 會 , 至 少 有 幾 小 時 的 時 間 得 以 陪 伴 我 們 的 主 教 。 為 此 我 謹 向 各 位 致 以 衷 心 的 謝 意 ; 願 天 主 降 福 各 位 。
現 在 , 我 要 談 一 談 白 主 教 個 人 方 面 的 事 ; 我 希 望 他 不 會 介 意 。 首 先 , 我 要 說 : 我 們 的 主 教 是 最 後 一 位 , 也 是 第 一 位 。 他 將 牧 職 交 予 華 籍 司 鐸 , 因 此 他 是 最 後 一 位 ; 他 培 育 、 策 劃 和 訓 練 華 籍 司 鐸 擔 當 該 職 , 因 此 他 是 第 一 位 。 香 港 現 在 的 很 多 中 年 司 鐸 以 及 較 年 輕 的 一 輩 , 都 曾 受 過 白 主 教 的 薰 陶 和 委 派 。 所 以 說 他 是 最 後 一 位 , 也 是 第 一 位 。
現 在 我 要 說 另 外 一 件 事 : 他 是 一 位 傑 出 領 袖 , 一 位 善 牧 。 各 位 也 許 都 瞭 解 香 港 的 狀 況 。 他 是 在 五 十 年 代 初 期 繼 承 恩 理 覺 主 教 的 遺 缺 , 出 任 香 港 教 區 主 教 。 那 時 候 因 為 中 國 大 陸 的 影 響 , 社 會 頗 為 動 盪 。 其 後 近 二 十 年 間 , 他 盡 力 而 為 , 信 靠 天 主 , 建 樹 良 多 。 最 初 教 友 僅 有 四 萬 , 到 他 退 休 的 時 候 , 信 眾 總 數 達 到 廿 五 萬 。 至 於 其 他 方 面 的 發 展 , 諸 如 聖 堂 、 學 校 、 明 愛 機 構 等 等 , 更 是 有 目 共 睹 。 他 的 領 導 並 未 因 退 休 而 告 終 , 現 在 仍 然 發 揮 作 用 。 我 們 目 前 正 面 臨 另 一 危 機 : 香 港 前 途 未 明 。 我 們 教 區 的 司 鐸 時 常 緬 懷 白 主 教 , 引 述 他 說 過 的 話 。 五 十 年 代 初 期 , 很 多 面 對 危 機 的 人 都 感 到 悲 觀 。 白 主 教 常 說 : 我 們 該 盡 力 而 為 , 信 賴 天 主 ; 他 真 的 幹 了 很 多 工 作 。 現 在 , 我 們 面 對 另 一 危 機 時 , 我 們 也 懷 著 同 樣 的 精 神 ; 信 賴 天 主 , 盡 力 而 為 , 不 必 理 會 香 港 在 一 九 九 七 年 有 什 麼 事 情 發 生 。 我 們 現 在 服 膺 白 主 教 的 精 神 , 跟 隨 他 的 領 導 ; 我 們 覺 得 , 他 是 我 們 的 一 分 子 , 在 我 們 的 前 面 , 帶 領 我 們 邁 進 。
白 主 教 也 是 一 位 善 牧 。 我 要 告 訴 各 位 一 些 你 們 也 許 還 不 知 道 的 事 。 他 在 出 任 香 港 主 教 之 前 , 曾 在 中 國 大 陸 一 總 鐸 區 傳 教 。 經 過 數 十 年 以 後 , 我 們 今 天 仍 可 經 常 聽 聞 大 量 有 關 當 地 基 督 徒 團 體 的 消 息 。 當 地 仍 有 基 督 徒 團 體 的 存 在 , 這 得 歸 功 於 白 主 教 : 他 是 一 位 善 牧 , 在 信 德 和 培 育 上 貢 獻 良 多 , 因 而 當 地 今 天 仍 有 活 躍 的 基 督 徒 團 體 。 這 不 僅 限 於 該 地 區 , 影 響 所 及 , 其 他 地 區 也 受 到 了 啟 發 。
我 在 此 還 想 補 充 一 點 個 人 方 面 的 小 事 。 白 主 教 是 我 的 前 輩 和 導 師 。 一 九 七 六 年 我 來 這 裡 探 望 他 時 , 他 曾 喚 我 的 家 名 。 除 了 父 母 , 從 來 沒 有 人 那 樣 呼 喚 我 , 我 不 聞 這 稱 呼 已 將 近 三 十 年 了 。 事 緣 抗 戰 期 間 , 義 大 利 籍 的 白 神 父 和 其 他 五 位 司 鐸 曾 集 中 在 我 們 的 小 修 院 , 那 實 在 是 天 主 的 安 排 。 當 時 的 白 神 父 和 其 他 司 鐸 曾 教 我 們 拉 丁 文 、 教 義 和 倫 理 神 學 。 從 修 院 出 來 的 人 , 一 直 在 中 國 服 務 , 為 基 督 作 證 已 經 三 十 多 年 了 。
我 在 此 還 想 再 說 幾 句 話 。 對 一 般 人 而 言 , 我 們 失 去 了 主 教 : 但 為 基 督 徒 來 說 , 我 們 卻 有 收 獲 。 我 每 一 次 來 探 望 他 , 他 總 是 殷 切 垂 詢 香 港 的 情 形 。 上 一 次 , 我 在 他 晉 鐸 六 十 週 年 的 日 子 收 到 他 的 一 封 信 。 他 說 他 經 常 為 香 港 和 中 國 教 會 祈 禱 , 即 使 是 在 夢 中 也 不 能 忘 懷 。 現 在 , 他 回 歸 天 父 懷 抱 , 成 了 我 們 的 主 保 和 恩 人 。
親 愛 的 兄 弟 姊 妹 們 , 以 上 所 說 僅 是 願 與 各 位 一 同 分 享 的 個 人 管 窺 之 見 。 白 主 教 對 香 港 的 貢 獻 很 多 , 我 要 特 別 向 主 教 的 親 屬 和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會 士 致 謝 。 際 此 我 們 與 白 主 教 訣 別 的 最 後 幾 分 鐘 , 我 們 感 謝 他 為 中 國 教 會 、 為 香 港 教 會 作 出 了 傑 出 貢 獻 。
我 衷 心 感 謝 各 位 。 我 不 只 是 到 來 致 哀 , 而 且 還 是 致 賀 。 我 很 高 興 偕 同 數 位 華 籍 司 鐸 來 到 這 裡 , 在 此 禮 儀 中 與 各 位 分 享 我 們 的 感 受 和 中 國 人 民 的 感 受 。 我 們 常 說 這 是 尊 重 , 但 我 寧 願 說 這 是 孝 思 。
我 們 在 天 鄉 有 了 一 位 主 保 , 應 該 感 到 高 興 : 今 天 是 最 快 樂 的 日 子 。 我 們 不 是 向 白 主 教 告 別 , 我 們 是 向 他 問 候 。 主 教 , 你 已 經 到 了 天 鄉 , 你 決 不 會 忘 記 我 們, 我 們 當 然 也 不 會 忘 記 你 。
我 再 次 代 表 香 港 居 民 致 以 衷 心 謝 忱 。 在 香 港 , 我 們 將 於 本 星 期 六 , 即 後 天 , 舉 行 一 台 隆 重 的 追 思 彌 撒 ; 全 體 司 鐸 、 教 友 和 主 教 的 朋 友 都 會 親 臨 與 祭 。 我 相 信 參 加 的 人 一 定 很 多 , 因 為 白 主 教 卓 著 賢 勞 , 澤 及 四 方 。
白 主 教 是 天 鄉 的 新 人 , 我 們 懇 求 他 偕 同 我 們 , 一 同 為 這
個 動 盪 的 世 界 , 為 我 們 的 國 家 、 為 我 們 的 教 區 和 社 會 祈 禱 。
1983
年 4 月 1 日
憶白主教
思果
有 人 要 見 主 教 , 被 人 攔 住 , 聲 浪 很 大 。 這 時 主 教 走 了 出 來 , 和 那 個 人 , 北 方 來 的 難 民 , 溫 和 地 說 了 話 。
這 是 白 英 奇 主 教 , 三 十 年 前 我 在 主 教 公 署 見 到 的 一 件 事 情 。 那 時 我 並 不 認 識 他 。
他 從 大 陸 監 獄 裡 釋 放 出 來 , 抵 港 的 那 晚 , 無 線 電 報 告 了 這 個 消 息 , 我 就 到 火 車 站 去 接 他 。 那 時 我 還 是 不 認 識 他 , 不 過 身 為 教 友 , 也 可 以 夾 在 人 群 裡 瞻 仰 他 一 下 。 他 下 車 的 時 候 , 許 多 人 歡 欣 熱 烈 的 情 形 , 如 接 自 己 的 父 親 一 樣 , 我 看 了 非 常 感 動 。
一 位 身 材 矮 小 , 相 貌 平 常 的 人 , 卻 是 真 正 的 宗 徒 , 把 福 音 傳 給 遠 方 的 偉 人 。 他 看 到 香 港 教 區 應 該 由 國 籍 神 職 人 員 接 掌 , 就 竭 力 促 成 了 這 件 事 。 已 故 徐 誠 斌 主 教 立 意 修 道 , 得 到 他 的 幫 助 。 晉 鐸 以 後 , 白 主 教 把 重 要 的 任 務 交 給 他 , 終 於 讓 出 了 主 教 的 職 位 。 徐 主 教 每 次 提 到 白 公 , 總 是 感 激 、 欽 敬 。
已 故 雷 永 明 神
父 與 白 公 是 親 近 的 , 提 到 白 公 , 也 敬 仰 萬 分 。 我 知 道 白 主 教 的 事 就 只 有 這 一 點 點 , 不 過 就 憑 這
一 點 點 , 我 時 常 會 想 起 他 , 也 關 心 他 退 休 後 在 故 鄉 的 情 況 。 每 次 有 人 去 見 他 , 帶 回 來 的 消 息
都 說 他 健 康 , 說 他 念 念 不 忘 香 港 。 他 現 在 到 了 另 外 一 個 更 好 的 地 方 了 , 不 過 這 能 夠 減 輕 敬 愛
他 的 許 多 人 的 悲 傷 嗎 ?
1983
年 4 月 1 日
白英奇主教在華傳教生涯自述
彭敬元譯
白 英 奇 主 教 於 一 九 二 三 年 到 達 香 港 教 區 後 即 奉 調 到 中 國 大 陸 和 本 港 傳 教 , 至 一 九 六 九 年 由 於 讓 位 給 中 國 國 籍 主 教 始 離 港 退 休 。 白 主 教 埋 頭 苦 幹 , 默 默 耕 耘 , 數 十 年 來 累 積 的 傳 教 經 驗 與 當 代 在 中 國 很 多 傳 教 士 的 經 驗 無 獨 有 偶 , 足 以 垂 諸 後 世 。
本 文 乃 白 主 教 親 自 執 筆 的 報 告 書 , 詳 述 傳 教 經 過 。 雋 永 動 人 , 百 讀 不 厭 。 發 表 于 一 九 七 八 年 五 月 一 日 米 蘭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主 辦 的 「世 界 與 傳 教」 雜 誌 上 。 茲 特 譯 為 中 文 , 以 饗 讀 者 , 也 以 紀 念 白 公 功 德 圓 滿 于 今 年 二 月 的 逝 世 。
譯 者 謹 誌
貧窮是我傳教生涯的本質
我 於 一 九 二 三 年 到 中 國 , 一 直 至 一 九 五 二 年 , 由
於 返 港 任 主 教 職 , 始 與 大 陸 分 離 。 總 計 在 彼 廿 九 年 的 歲 月 中 , 無 一 不 是 和 海 豐 的 窮 人 共 住 ,
而 度 著 貧 苦 的 生 活 。 可 說 貧 窮 是 我 那 時 傳 教 生 活 的 一 幅 寫 照 。 平 心 而 論 , 我 並 沒 有 幹 什 麼 超
凡 的 大 事 , 充 其 極 , 只 不 過 深 入 鄉 間 , 與 民 眾 打 成 一 片 , 分 受 他 們 的 困 苦 生 涯 而 已 。
一九三五年的一封信
我 當 時 在 中 國 內 地 生 活 的 心 情 , 寫 於 一 九 三 五 年
給 意 大 利 友 人 的 一 封 信 中 , 現 為 使 讀 者 窺 其 一 斑 , 特 抄 錄 於 後 :
「我 在 所 轄 的 眾 多 小 堂 口 中 , 一 一 巡 視 , 幾 乎 視 察 完 畢 了 。 最 末 的 一 個 , 叫 做 基 亞 背 的 , 在 聖 若 瑟 村 , 總 鐸 區 未 成 立 以 前 , 早 已 開 教 , 教 務 亦 奠 定 了 基 礎 , 頗 呈 欣 欣 向 榮 之 象 。 我 到 達 那 裡 , 不 但 體 疲 力 乏 , 且 全 身 濕 透 , 因 為 經 過 二 重 小 河 , 雨 後 , 河 水 暴 漲 , 不 得 不 赤 足 涉 水 。 該 堂 原 係 窮 鄉 僻 壤 的 小 村 , 隱 於 四 面 高 山 峻 嶺 之 中 , 教 友 人 數 在 紅 色 政 權 前 , 約 一 百 多 名 , 風 俗 樸 素 , 勤 勞 苦 幹 , 在 某 神 父 支 援 之 下 , 蓋 了 一 幢 小 堂 。 堂 雖 簡 陋 , 但 既 足 以 容 納 參 加 聖 祭 時 的 教 眾 , 又 宜 於 教 士 巡 視 時 駐 節 之 用 。 不 幸 紅 色 政 權 來 時 , 堂 既 被 焚 為 灰 燼 , 教 友 屋 宇 亦 不 倖 免 , 拋 棄 一 切 逃 亡 求 生 。
「他 們 中 很 多 人 移 居 他 處 , 尋 田 種 植 , 另 有 一 批 為 數 五 十 , 返 回 原 村 , 修 葺 只 剩 四 牆 的 舊 屋 , 重 整 家 園 。」
傳教士的草舍
教 士 在 當 時 的 環 境 下 , 欲 尋 覓 一 席 之 地 來 寄 宿 ,
雖 僅 一 夜 之 久 也 甚 感 困 難 。 至 於 教 友 的 住 宅 , 與 其 稱 為 樓 屋 , 不 如 說 為 草 寮 , 「環 境 蕭 然 ,
不 蔽 風 日」 , 在 這 種 情 形 下 , 當 然 借 不 到 什 麼 略 好 的 房 舍 暫 宿 。 儘 管 如 此 , 由 於 幹 的 是 傳 教
聖 善 工 作 , 我 亦 甘 之 如 飴 。 原 來 我 的 睡 房 是 一 間 與 獸 為 伍 的 草 舍 。 床 側 , 一 頭 耕 牛 受 不 住 蚊
子 的 侵 擾 , 不 斷 的 擺 動 著 尾 巴 , 以 示 抗 議 與 驅 逐 之 意 。 屋 角 , 睡 著 一 隻 母 豬 , 整 夜 呼 嚕 作 聲
, 一 如 牠 不 斷 被 豬 仔 貪 吸 其 乳 似 的 。 同 房 的 另 一 牆 邊 的 小 床 上 , 躺 著 一 個 久 患 失 眠 症 的 老 人
, 輾 轉 床 間 , 久 不 入 覺 , 且 又 高 聲 朗 誦 經 文 。 屋 外 , 北 風 呼 呼 的 吹 拂 著 , 震 撼 著 僅 存 的 幾 片
瓦 , 畢 剝 的 响 , 似 有 掉 下 來 之 勢 。
一小堂口的進展
「幾 年 前 , 一 村 落 叫 雙 桂 山 的 , 只 有 三 十 多 教 友 ,
今 卻 有 剛 受 洗 而 很 熱 誠 的 信 徒 , 總 數 一 百 一 十 五 名 。 司 鐸 住 室 , 由 於 年 久 失 修 , 更 由 於 屋 脊
樑 受 白 蟻 蛀 蝕 , 看 來 , 就 會 有 倒 坍 之 虞 。 又 有 一 小 村 叫 鎊 丹 的 , 全 村 早 已 公 教 化 , 但 小 堂 破
爛 不 堪 , 不 必 打 開 窗 戶 , 就 可 仰 視 青 天 白 日 ,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非 動 手 修 整 不 可 。 為 了 這 , 我
既 自 任 工 程 師 , 又 自 充 泥 工 匠 , 無 他 , 只 為 了 經 濟 無 著 , 不 得 不 如 此 。 結 果 , 修 葺 告 竣 , 不
費 什 麼 錢 , 何 況 小 工 方 面 又 是 免 費 , 因 為 , 我 教 友 不 論 男 女 老 幼, 無 不 自 動 獻 工 , 以 玉 其 成 。」
我 幾 時 重 閱 這 封 信 , 不 由 的 想 起 耶 穌 的 這 句 話 : 「人 子 沒 有 枕 首 之 地」 (瑪 八 : 20) 。 這 句 經 言 , 在 我 的 傳 教 生 涯 中 , 可 說 予 以 全 部 的 實 踐 , 倒 覺 愉 快 無 窮 , 「樂 也 融 融」 。
香港教區
我 在 一 九 二 二 年 九 月 間 晉 鐸 , 翌 年 即 一 九 二 三 年
, 首 途 赴 港 。 當 時 , 香 港 教 區 的 領 域 , 除 該 島 及 租 借 的 九 龍 外 , 尚 擴 至 中 國 內 地 的 三 個 地 區
, 即 寶 安 、 惠 陽 與 海 豐 。 我 奉 調 至 海 豐 , 離 港 最 遠 , 相 距 不 下 二 百 公 里 , 但 從 傳 教 的 角 度 來
看 , 卻 是 最 有 前 途 的 。 原 來 「海 豐」 二 字 , 不 無 含 義 , 值 得 考 究 , 指 的 是 由 海 中 來 的 豐 富 , 其
實 , 出 產 魚 鹽 , 多 人 因 之 而 獲 巨 利 , 生 活 方 面 並 沒 有 什 麼 問 題 。 至 於 那 裡 的 人 , 其 原 籍 正 如
台 灣 一 般 , 多 來 自 福 建 , 講 的 是 鶴 佬 方 言 , 發 音 程 度 有 些 和 日 語 相 似 。 風 尚 樸 素 , 性 格 磊 落
, 富 於 義 氣 , 惜 民 智 未 開 , 不 免 迷 信 , 但 一 旦 皈 主 , 他 們 卻 很 熱 誠 , 守 死 善 道 。 他 們 說 話 爽
直 豪 放 , 而 工 作 又 勤 勞 耐 苦 。 笑 逐 顏 開 , 歡 欣 愉 快 。 他 處 變 不 驚 , 常 能 鎮 靜 自 持 。 老 實 說 ,
中 國 人 得 天 獨 厚 , 是 一 個 偉 大 的 民 族 , 擁 有 美 好 的 人 文 主 義 , 與 倫 理 意 識 , 我 們 西 洋 人 當 奉
為 鑑 鏡 , 從 事 學 習 。 我 與 他 們 共 住 多 年 , 不 覺 寂 寞 , 反 常 有 「賓 至 如 歸」 之 感 , 最 大 原 因 即 在
於 他 們 根 深 蒂 固 的 人 文 意 識 , 以 及 古 代 傳 下 來 的 各 種 美 德 。
航海之危
汕 尾 是 海 豐 縣 沿 海 小 市 鎮 之 一 , 但 極 具 重 要
性 。 當 日 由 港 赴 海 豐 的 最 捷 徑 , 捨 汕 尾 外 , 沒 有 其 他 的 了 。 這 樣 , 往 來 於 港 、 汕 的 交
通 工 具 , 不 是 大 航 船 就 是 小 汽 船 。 風 平 浪 靜 , 水 波 不 興 而 泛 舟 其 上 , 極 目 遠 眺 , 碧 波 萬 里 ,
確 是 航 海 樂 事 , 心 曠 神 怡 ; 但 若 天 不 作 美 , 波 濤 汹 湧 , 白 浪 滔 天, 那 就 糟 了 , 船 傾 滅 頂 , 葬 身
魚 腹 , 並 不 是 沒 有 的 。 觸 景 生 情 , 我 即 想 起 聖 詠 第 一 百 0 六 篇 , 關 於 海 浪 大 作 的 描 寫 。 懼 怕
之 情 , 油 然 而 生 , 但 按 照 當 時 的 環 境 , 不 論 往 返 香 港 , 或 到 沿 海 各 地 巡 視 , 海 路 是 不 能 免 的
。 這 樣 習 以 為 常 ; 一 天 過 一 天 , 我 的 膽 , 便 壯 大 了 , 不 怕 航 行 了 , 反 成 為 好 水 手 呢 ! 同 時 ,
鑑 於 「沛 然 莫 能 禦」 的 巨 浪 , 就 推 想 到 造 物 主 的 奇 能 , 因 而 發 出 了 敬 畏 之 情 。
凡 到 過 海 豐 服 務 的 教 士 , 都 能 談 談 航 行 上 的 風 險 。 其 中 一 個 風 險 , 曾 轟 動 一 時 , 至 今 猶 為 人 們 茶 餘 酒 後 談 話 的 資 料 , 那 就 是 有 關 和 神 父 的 遭 遇 。
和 神 父 後 來 榮 陞 為 香 港 教 區 的 第 二 任 主 教 , 他 於 一 八 七 七 年 , 由 港 出 發 , 要 到 中 國 大 陸 去 視 察 , 同 行 的 , 為 海 豐 的 第 一 位 傳 教 士 , 名 叫 魯 居 沙 疏 神 父 的 。 他 們 二 位 乘 船 出 發 到 半 海 時 , 突 遇 海 盜 迎 面 來 襲 , 與 其 俯 首 待 擒 , 不 如 奮 勇 交 手 , 於 是 發 生 了 一 場 激 戰 , 雙 方 都 不 免 受 傷 , 幸 傷 勢 輕 微 , 他 們 都 得 脫 險 前 行 , 終 於 安 抵 目 的 地 。 這 是 上 主 垂 顧 的 特 恩 , 否 則 , 他 們 的 命 運 是 不 堪 設 想 的 。
我 記 憶 , 有 一 次 偕 同 哥 猛 地 神 父 , 由 港 出 發 , 坐 的 是 一 艘 小 汽 船 。 開 始 時 , 風 平 浪 靜 , 順 利 進 行 , 詎 知 到 了 暮 色 四 合 , 而 舵 手 把 船 駛 向 小 港 灣 的 當 兒 , 颶 風 襲 擊 , 巨 浪 排 天 , 危 險 萬 狀 , 不 絕 如 縷 。 我 們 緊 緊 的 揪 住 船 舷 , 以 免 被 拋 船 外 而 墜 入 深 淵 。 無 論 誰 , 船 主 也 好 , 乘 客 也 好 , 莫 不 束 手 無 策 , 惶 恐 待 斃 。 我 們 二 位 神 父 , 為 了 靈 魂 的 善 後 , 各 自 懺 悔 告 罪 。 然 而 正 如 陷 於 同 樣 情 況 的 聖 保 祿 一 般 , 我 自 信 是 人 們 的 救 援 , 因 我 被 船 主 這 樣 聲 嘶 的 大 喊 說 : 「拋 另 一 個 錨 , 以 固 船 位 而 免 觸 礁 , 割 帆 索 , 使 帆 收 縮 而 減 風 力 。」 船 主 照 辦 , 險 度 頓 減 , 安 全 有 望 , 一 直 待 到 半 夜 子 時 , 曾 一 度 作 威 作 福 的 風 暴 , 才 告 平 息 。 清 晨 起 身 上 岸 , 但 渾 身 濕 透 , 戰 慄 不 已 , 行 了 三 個 鐘 頭 的 路 , 到 達 了 一 個 叫 做 都 營 的 地 方 , 該 處 駐 堂 司 鐸 開 門 歡 迎 , 招 待 周 到 , 極 盡 東 道 主 的 職 責 。 至 於 和 我 同 行 的 哥 猛 地 神 父 , 由 於 此 次 的 苦 痛 經 驗 , 已 成 驚 弓 之 鳥 , 一 談 海 路 , 不 免 毛 髮 悚 然 , 不 久 , 亦 就 請 准 調 到 別 處 去 了 。
首次踏入中國的國土
當 我 到 達 中 國 , 已 是 世 界 進 入 廿 世 紀 的 時 代 。 他
在 那 一 時 期 , 名 義 上 似 有 中 央 政 府 的 成 立 , 實 際 上 , 軍 閥 割 據 一 方 , 鬧 得 四 分 五 裂 , 一 盤 散
砂 。 不 久 , 出 了 一 位 青 年 將 軍 , 蔣 氏 介 石 。 於 一 九 二 五 年 , 由 廣 州 開 始 北 伐
, 長 驅 直 入 , 所 向 披 靡 。 曾 幾 何 時 , 稱 雄 一 方 的 軍 閥 們 紛 紛 投 降 歸 順 , 至 此 , 中 國 才
進 入 大 統 一 的 局 面 。 不 幸 , 聯 盟 政 府 中 的 共 產 黨 , 為 了 奪 取 政 權 , 竟 與 蔣 氏 分 庭 抗 禮 , 進 行
著 又 持 久 的 游 擊 戰 。 關 於 此 點 , 容 我 在 下 面 補 充 說 明 。 我 在 那 時 , 對 於 中 國 , 甚 為 羡 慕 , 因
為 , 她 的 幅 員 之 大 , 冠 於 世 界 各 國 , 儘 管 東 西 南 北 各 地 的 俗 尚 特 異 , 幾 千 年 來 , 他 們 薰 陶 於
同 一 美 好 文 化 , 且 又 書 著 同 一 的 文 字 , 這 恐 是 他 們 大 統 一 的 內 在 因 素 , 論 到 他 們 的 文 字 , 真
奇 妙 了 , 詳 載 著 人 民 的 生 活 方 式 , 讀 了 就 可 窺 其 古 代 文 化 之 精 英 。
我 們 這 班 苦 命 的 教 士 , 崗 位 在 中 國 的 極 南 , 命 運 如 何 , 常 在 不 可 預 料 之 中 , 大 有 朝 不 保 夕 之 概 , 因 為 既 有 軍 閥 及 強 盜 的 洗 劫 , 又 有 紅 色 政 權 的 騷 擾 , 真 是 「叫 囂 乎 東 西 , 隳 突 乎 南 北」 , 提 心 吊 膽 , 雞 犬 亦 不 得 安 寧 。 我 在 海 豐 , 尤 其 是 最 初 幾 年 生 活 , 充 滿 著 各 種 苦 痛 的 經 驗 , 可 謂 一 言 難 盡 , 令 人 酸 鼻 痛 心 。
聖若瑟總堂口
我 在 海 豐 管 轄 的 地 區 , 甚 為 遼 闊 , 總 堂 設
在 聖 若 瑟 村 , 又 名 牛 皮 地 , 距 汕 尾 有 六 個 鐘 頭 的 路 程 。 我 剛 說 過 , 魯 居 沙 梭 神 父 是 到 海 豐 縣 傳
教 的 第 一 位 傳 教 士 。 他 在 一 八 八 0 年 , 以 很 便 宜 的 價 錢 , 購 買 了 牛 皮 地 這 村 的 一 大 塊 荒 地 。 原 來
, 牛 皮 地 在 以 前 是 「日 出 而 作 , 日 入 而 息」 的 一 大 村 落 , 不 幸 於 一 八 五 0 年 太 平 天 國 動 亂 時 ,
竟 被 焚 燬 , 頓 成 雜 草 離 離 的 荒 地 , 同 時 又 成 為 聖 教 風 波 時 信 友 們 的 避 難 所 。 經 過 數 年 的 慘 淡
經 營 , 荒 地 竟 面 目 一 新 而 成 為 人 們 聚 集 的 大 村 。 以 聖 若 瑟 為 主 保 的 聖 堂 , 聳 立 其 間 , 既 為 該
縣 諸 堂 的 總 堂 口 , 又 為 鄰 鄉 人 們 的 收 容 所 , 因 為 當 時 在 盜 賊 充 斥 及 兵 馬 荒 亂 的 情 形 下 , 人 們
不 論 信 友 或 外 教 , 為 了 安 全 , 都 湧 到 那 裡 避 難 。 不 止 一 次 的 , 成 千 上 百 的 人 們 , 扶 老 携 幼 ,
趕 著 牲 畜 , 擔 著 箱 櫃 , 浩 浩 蕩 蕩 的 進 入 避 秦 ; 因 為 在 整 個 中 國 , 教 士 與 教 會 都 被 視 為 極 端 安
全 至 聖 所 , 可 以 抗 禦 匪 徒 的 襲 擊 。 其 次 , 我 的 神 父 樓 、 講 道 所 , 以 及 聖 堂 周 圍 的 空 屋 , 收 容
了 三 千 多 難 民 , 苦 求 我 的 保 護 , 一 直 至 強 盜 遠 離 時 為 止 。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我 這 個 苦 命 的 傳 教
士 , 責 任 重 大 , 不 知 會 怎 樣 才 好 , 因 為 有 時 發 生 霍 亂 、 天 花 等 惡 症 , 是 當 予 以 撲 滅 的 。 我 當
善 氣 迎 人 , 滿 足 人 人 , 尤 其 不 使 到 一 人 受 飢 。 人 們 怨 天 尤 人 甚 或 咆 哮 如 雷 , 我 當 鎮 靜 自 持 。
人 們 呼 呼 入 睡 , 而 夢 見 周 公 , 我 當 守 夜 放 哨 。 最 傷 腦 筋 的 , 還 是 強 盜 領 袖 來 訪 時 , 應 付 之 法
在 於 剛 柔 兼 施 , 務 使 他 們 自 動 請 退 , 不 作 強 橫 劫 搶 的 勾 當 。
學習語言
我 們 在 聖 若 瑟 村
(牛 皮 地)
, 是 青 年 傳 教 士 學 習 語 言 的 地 方 。 司 鐸 住 室 同 時 又 是 兒
童 們 聚 會 的 地 點 。 由 於 他 們 發 音 的 清 晰 , 以 及 音 調 的 準 確 , 我 們 對 於 語 言 的 學 習 , 真 是 獲 益
良 多 , 天 天 長 進 。 晚 上 , 該 住 室 亦 是 一 班 成 人 們 來 往 談 話 的 地 方 。 更 加 深 了 我 們 學 習 的 機 會
。 我 們 學 習 的 時 候 , 由 於 長 期 相 處 , 耳 濡 目 染 , 無 形 中 就 給 他
們 同 化 , 既 洞 悉 他 們 的 心 理 , 又 瞭 解 他 們 的 難 題 。 原 來 , 我 們 傳 教 士 的 最 高 理 想 , 是 如 聖 保
祿 所 說 : 「對 於 一 切 人 , 就 成 為 一 切」 , 我 既 為 了 中 國 人 傳 福 音 , 就 當 成 為 中 國 人 , 操 他 們 適
用 的 語 言 , 度 他 們 澹 泊 的 生 活 , 並 以 他 們 的 嗜 好 為 自 己 的 嗜 好 , 總 之 , 在 思 想 言 行 上 與 他 們
打 成 一 片 。
我 們 對 此 沒 有 選 擇 的 餘 地 。 為 了 學 會 語 言 一 定 要 按 照 他 們 的 音 調 去 學 , 海 豐 一 帶 的 方 言 是 沒 有 課 本 的 , 我 初 到 海 豐 , 與 羅 巴 神 父 同 住 了 幾 天 , 他 不 愧 為 一 位 好 神 父 , 未 到 中 國 以 前 , 先 在 意 大 利 某 堂 任 主 任 司 鐸 。 他 一 見 我 到 達 就 把 本 縣 北 部 多 屬 山 區 的 遼 闊 地 方 託 付 給 我 。 他 開 門 見 山 的 第 一 句 話 是 : 「儘 可 能 的 去 做 。」
我 既 不 垂 頭 喪 氣 , 亦 不 無 聊 寂 寞 , 但 苦 痛 的 經 驗 , 是 不 能 免 的 , 一 來 因 為 我 駐 的 地 方 , 極 度 貧 瘠 , 二 來 因 為 我 對 於 語 言 , 一 句 不 懂 。 但 我 對 於 困 難 總 不 低 頭 , 買 了 一 本 習 字 簿 , 與 一 枝 鉛 筆 , 就 開 始 與 兒 童 們 混 在 一 起 , 同 他 們 玩 球 , 並 聆 聽 他 們 說 話 , 遇 見 不 懂 的 東 西 , 就 不 恥 下 問 的 說 : 「這 叫 做 什 麼 ?」 然 後 就 把 拼 音 和 平 仄 , 註 在 終 日 不 離 身 的 習 字 簿 裡 。 「精 誠 所 至 , 金 石 為 開」 。 六 個 月 後 , 我 開 始 能 說 多 少 了 , 再 過 一 年 , 又 懂 得 他 們 的 會 話 了 , 同 時 , 登 台 講 道 , 他 們 都 有 聽 得 懂 的 表 示 。 如 此 成 績 , 快 慰 奚 似 , 但 要 知 為 了 這 點 成 績 , 我 不 知 吃 了 多 少 苦 頭 。
學 習 一 種 語 言 , 尤 其 中 國 的 方 言 , 先 決 的 條 件 是 該 有 靈 敏 的 聽 覺 與 強 度 的 記 性 。 我 和 耶 哥 神 父 同 住 了 好 幾 年 。 他 學 習 中 國 語 言 , 對 於 平 仄 音 既 不 理 睬 , 而 對 於 音 調 的 變 動 , 又 不 考 究 。 他 說 : 「我 一 聆 聽 , 就 好 像 他 們 那 樣 的 說 。」 原 來 , 「得 天 獨 厚」 , 他 既 有 音 樂 家 們 的 耳 覺 , 又 有 強 度 極 高 的 記 性 , 因 此 , 不 必 麻 煩 習 字 簿 , 只 傾 聽 一 下 , 就 能 操 講 那 種 流 利 的 中 國 語 言 , 講 的 那 樣 純 正 。 如 果 不 看 他 的 碧 眼 隆 鼻 , 人 們 會 誤 會 他 是 黃 種 人 呢 。
流浪生活
「一 位 傳 教 士 正 如 一 個 漂 泊 無 踪 的 流 浪 的 人」 。 我
以 為 這 句 話 不 會 說 得 過 份 , 因 它 和 耶 穌 的 訓 令 , 至 少 在 口 氣 上 很 吻 合 的 ; 「你 們 到 天 下 去 , 化
萬 民 為 信 徒 罷 。」 我 的 主 要 居 留 地 , 當 然 該 在 總 堂 口 那 裡 , 但 我 又 當 費 我 的 大 部 份 時 間 去 巡 視
散 居 於 各 處 的 小 公 所 。 上 星 期 到 甲 地 , 下 星 期 跑 到 乙 地 , 上 月 在 丙 地 做 了 彌 撒 , 下 個 月 又 要
往 丁 地 。 梯 山 航 海 , 披 星 戴 月 , 僕 僕 風 塵 , 席 不 暇 暖 , 這 不 像 流 浪 的 生 活 嗎 ? 但 是 , 這 種 流
來 浪 去 , 本 身 上 , 就 是 一 種 宗 徒 事 業 , 因 可 藉 此 與 民 眾 接 觸 。 老 實 說 , 教 士 的 出 巡 , 為 信 友
們 是 一 種 愉 快 , 一 來 給 他 們 帶 來 聖 寵 及 主 言 , 二 來 使 他 們 度 著 宗 教 上 的 團 體 生 活 。 再 者 , 教
士 在 貧 窮 的 信 友 中 間 , 並 沒 有 陌 生 感 , 他 為 了 適 應 新 環 境 , 自 作 犧 牲 , 忍 受 一 切 。 例
如 , 晚 課 後 很 疲 倦 須 上 床 睡 覺 時 , 但 仍 當 和 來 訪 的 教 友 繼 續 談 談 ; 早 上 黎 明 前 , 為 了 唸 日 課
做 默 想 , 當 早 起 身 , 兩 眼 有 時 仍 是 惺 忪 不 定 ; 出 外 巡 視 而 沒 有 眠 床 可 睡 , 就 須 權 變 , 躺 在 木
匠 用 的 長 板 上 , 甚 或 卧 在 拆 開 而 平 放 的 門 扇 上 。
傳道師及下鄉巡視
我 在 傳 教 生 涯 中 , 正 如 其 他 教 士 一
般 , 很 借 重 於 一 班 傳 道 師 的 幫 忙 。 除 了 牛 皮 地 的 聖 若 瑟 總 堂 外 , 兼 轄 看 三 十 多 的 小 公 所 , 不
時 當 出 去 巡 視 , 一 村 過 一 村 , 花 費 了 我 的 很 多 時 間 , 在 每 一 個 公 所 裡 , 都 須 歇 宿 二 三 天 , 工
作 甚 忙 , 因 為 既 當 訓 誨 又 當 施 行 聖 事 ; 如 有 糾 紛 , 又 當 給 他 們 排 解 , 同 時 亦 當 接 觸 各 類 的 人
, 外 教 人 亦 不 例 外 。 至 於 招 收 的 望 教 者 , 就 交 由 當 地 的 傳 道 師 去 負 責 教 授 。 教 區 在 那 時 沒 有
傳 道 師 的 訓 練 所 , 因 此 , 教 友 中 如 有 品 行 端 正 , 熱 心 出 眾 的 , 就 加 以 短 暫 的 訓 練 而 聘 為 傳 道
師 。
論 到 歸 化 工 作 , 可 謂 百 分 之 百 是 一 班 傳 道 師 們 默 默 耕 耘 的 果 實 , 一 個 好 的 傳 道 師 , 對 於 教 會 的 貢 獻 這 麼 大 , 可 能 不 說 是 上 天 賜 福 的 標 記 。 他 們 本 是 碌 碌 無 聞 的 人 物 , 但 他 們 的 信 德 這 樣 堅 強 , 他 們 祈 禱 這 樣 熱 誠 , 而 他 們 對 於 講 解 福 音 及 問 答 , 又 這 樣 適 合 國 情 , 我 見 了 佩 服 得 很 。 我 們 外 來 的 傳 教 士 , 不 論 怎 樣 學 習 , 在 言 語 上 、 文 化 上 與 心 理 上 , 總 脫 不 了 西 方 人 的 色 彩 , 因 而 對 於 傳 教 工 作 , 不 免 有 時 會 觸 礁 , 至 於 傳 道 師 們 , 大 異 其 趣 , 因 為 既 是 土 生 土 長 的 中 國 人 , 對 於 語 言 、 風 俗 、 習 慣 以 及 人 情 , 知 之 甚 稔 , 故 能 應 付 自 如 , 事 半 功 倍 。
我 在 中 國 內 地 傳 教 時 , 幾 乎 所 有 的 歸 化 工 作 , 是 以 一 村 或 一 家 為 本 位 的 , 就 是 說 , 如 有 歸 化 , 就 意 味 著 全 村 或 全 家 族 的 入 教 。 至 於 個 人 單 獨 的 歸 化 , 可 謂 絕 無 僅 有 , 因 為 在 當 時 的 社 會 , 個 人 全 受 家 族 的 支 配 而 不 得 自 由 行 動 。 我 那 時 已 有 幾 十 個 完 全 公 教 化 的 鄉 村 , 至 於 整 家 入 教 的 更 是 一 個 很 大 的 數 目 。 當 知 在 中 國 , 所 謂 家 , 是 廣 義 的 家 , 指 的 是 , 由 一 遠 先 祖 傳 下 來 的 子 孫 屬 於 一 個 老 長 而 明 智 的 人 統 領 , 以 全 族 的 團 結 , 因 而 對 於 有 關 族 內 的 重 要 事 件 有 判 決 全 權 。
同外教人的來往
我 同 外 教 人 的 關 係 , 不 會 隔 膜 , 以 「過 從 甚 密」 四
字 來 形 容 它 , 雖 不 中 亦 不 遠 。 至 於 他 們 對 我 的 態 度 , 可 說 是 客 氣 的 , 友 善 的 。 教 會 是 為 人 人
的 , 因 此 傳 教 士 亦 是 為 人 人 的 , 而 且 更 是 為 一 般 外 教 人 的 ; 因 為 顧 名 思 義 , 他 們 是 特 為 那 些
無 信 的 外 教 人 而 宣 傳 天 國 的 福 音 的 。 我 平 心 而 論 , 總 未 自 囿 於 信 友 團 體 內 , 反 之 , 我 常 設 法
去 尋 找 非 基 督 信 徒 , 為 要 做 他 們 的 好 友 , 親 密 的 來 往 。 我 想 , 這 不 只 是 一 般 傳 教 士 工 作 的 方
針 ; 無 論 什 麼 司 鐸 , 都 當 這 樣 做 , 就 是 不 當 局 限 於 教 區 分 派 的 一 小 批 羊 群 身 上 。 我 奉 勸 他 們
牢 記 於 心 的 是 , 住 在 他 們 周 圍 的 非 基 督 徒 , 實 有 聆 聽 福 音 的 權 利 。
水壩的建造
我 在 中 國 傳 教 的 末 期 , 教 友 的 生 活 已 經 漸 漸 好 轉
了 , 同 時 , 在 意 大 利 親 友 以 及 香 港 善 心 人 的 慷 慨 捐 助 下 , 我 自 己 的 經 濟 亦 日 在 加 強 之 中 ; 因
此 , 我 就 開 始 進 行 幾 種 以 前 不 敢 企 圖 的 社 會 福 利 工 作 。 除 了 一 般 通 常 的 社 會 福 利 , 如 學 校、 診
所 之 類 外 , 我 願 在 此 提 及 另 一 種 較 為 特 殊 的 。 這 就 是 關 於 建 造 灌 溉 稻 田 水 壩 的 問 題 。 我 駐 紥
的 那 一 帶 地 方 , 稻 谷 收 穫 有 二 造 , 一 在 七 月 間 , 另 一 在 十 一 月 間 。 但 這 二 造 常 因 天 旱 或 雨 來
的 過 遲 而 致 歉 收 。 不 同 說,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飢 饉 是 不 能 倖 免 的 。
我 為 了 稻 田 水 量 的 充 份 供 給 問 題 , 無 日 不 苦 思 焦 慮 , 尋 覓 妥 法 。 召 集 當 地 紳 士 磋 商 之 後 , 大 家 都 認 為 , 當 務 之 急 在 於 築 一 水 壩 , 以 形 成 一 人 工 大 湖 , 這 樣 , 雨 水 積 貯 其 中 , 就 可 在 天 旱 時 開 放 , 以 灌 溉 附 近 的 稻 田 了 。 聖 若 瑟 村 信 眾 全 體 動 員 , 或 扛 石 或 挑 土 , 浩 浩 盪 盪 , 未 敢 偷 懶 。 至 於 我 負 責 的 是 購 買 石 灰 、 士 敏 土 及 鐵 條 。 工 程 是 浩 大 的 , 艱 辛 的 , 但 告 竣 後 , 首 次 下 雨 , 水 位 漸 漲 而 終 於 成 為 人 工 大 湖 時 , 村 民 忘 記 了 過 去 的 施 工 艱 辛 , 額 手 稱 慶 , 眉 飛 色 舞 。 後 來 不 久 , 又 使 之 成 為 魚 池 , 養 魚 其 間 , 獲 利 甚 豐 , 真 是 一 舉 兩 得 , 既 可 防 旱 , 又 有 魚 味 。 自 那 時 起 , 那 一 帶 地 方 , 不 再 受 旱 或 飢 饉 的 威 脅 了 。 一 九 五 二 年 , 紅 色 政 權 拘 禁 我 , 擬 拖 我 去 公 審 , 但 在 這 為 民 謀 福 利 的 水 壩 , 無 聲 無 言 的 辯 護 下 , 我 竟 安 然 無 恙, 重 見 天 日 。
築牆自衛
我 的 另 一 福 利 工 作 , 在 當 時 看 起 來 , 亦 很 奇 特 ,
就 是 關 於 聖 若 瑟 村 五 百 多 人 , 以 及 很 多 避 難 者 的 自 衛 牆 。 我 已 說 過 , 在 廿 世 紀 初 頁 , 中 國 紛
亂 如 麻 , 雞 犬 不 寧 , 一 面 既 有 強 盜 及 潰 兵 的 劫 搶 , 另 一 面 又 有 軍 閥 及 紅 軍 的 騷 擾 , 在 這 大 局
動 盪 不 安 的 情 勢 下 , 聖 若 瑟 村 的 前 途 與 境 遇 , 實 令 人 悲 觀 ; 因 為 由 於 地 處 邊 隅 , 距 國 軍 駐 紥
之 地 太 遠 , 常 受 覬 覦 , 朝 不 保 夕 。 我 曾 就 此 事 , 與 村 民 商 量 , 並 提 出 築 牆 自 衛 的 計 劃 : 「與 其
接 受 強 盜 貪 得 無 厭 的 勒 索 , 不 如 築 牆 以 自 衛 ?」
村 中 人 對 我 的 這 個 自 衛 計 劃 , 極 表 贊 同 。 原 來 , 我 青 年 時 既 受 過 軍 事 訓 練 , 世 界 第 一 次 大 戰 中 又 服 過 兵 役 , 因 此 對 於 這 種 防 衛 事 件 , 總 有 一 些 經 驗 。 這 樣 , 在 我 領 導 下 , 他 們 築 起 一 道 高 牆 , 既 有 四 個 大 門 , 又 有 很 多 炮 壘 。 我 們 的 口 號 是 自 衛 而 不 進 攻 。 我 們 的 武 器 , 是 古 代 通 用 而 今 絕 跡 的 大 銃 , 在 這 種 情 勢 下 , 一 由 於 圍 牆 的 建 築 , 二 由 於 自 衛 心 的 堅 強 , 強 盜 們 是 不 敢 越 雷 池 一 步 的 ; 大 家 總 算 舒 了 一 口 氣 而 高 枕 無 憂 。 我 亦 因 此 得 了 戰 略 家 的 稱 號 。 其 實 , 我 是 不 敢 當 的 , 我 只 不 過 儘 可 能 的 給 了 一 些 最 基 本 的 抗 衛 方 法 。 總 之 , 我 敢 肯 定 的 是 , 自 從 一 九 二 八 年 的 動 亂 時 代 起 , 一 直 至 三 十 年 代 蔣 介 石 先 生 執 政 時 止 , 別 處 不 論 怎 樣 亂 紛 紛 , 提 心 吊 膽 , 但 聖 若 瑟 村 內 , 總 是 風 平 浪 靜 , 安 居 樂 業 , 以 之 與 築 牆 前 的 時 代 相 比 , 真 有 天 壤 之 別 。
任香港的助理主教
我 慣 住 於 鄉 村 , 與 農 民 們 往 來 很 久 , 甚 喜 愛 他 們 的 樸 素 生 活 , 不 忍 離 去 。 不 錯 , 聖 若 瑟 村 是 貧 瘠 , 不 穩 定 的 , 而 我 既 在 那 裡 渡 過 了 長 久 而 愉 快 的 生 活 , 甚 願 永 久
住 下 去 , 以 終 天 年 。 但 是 , 一 個 傳 教 士 , 由 於 發 了 服 從 聖 願 , 在 某 些 事 上 是 不 能 自 裁 自 決 的 , 真 是 「今 天 不 知 明 天 事」 。 據 所 記 憶 , 一 九 四 九 年 , 五 月 的 某 日 , 一 封 電 報 從 最 近 的 郵 局 送 來 , 說 我 已 被 委 任 為 香 港 教 區 的 助 理 主 教 , 因 為 恩 理 覺 主 教 既 老 又 弱 , 自 料 不 久 於 人 世 , 需 要 一 位 預 定 的 接 班 人 , 我 就 要 做 他 的 接 棒 人 了 。
這 種 電 報 , 突 如 其 來 , 非 我 始 料 所 及 , 不 啻 晴 天 霹 靂 , 險 些 兒 把 我 嚇 壞 了 , 我 真 不 敢 相 信 。 我 要 高 陞 為 港 島 的 主 教 嗎 ? 這 真 是 不 可 思 議 。 無 疑 的, 決 策 人 是 一 個 瘋 子 。 我 是 什 麼 人 ? 過 去 的 大 半 生 蟄 居 於 窮 鄉 僻 壤 , 智 識 未 開 之 地 , 且 所 來 往 的 人 , 盡 是 目 不 識 丁 , 不 學 無 術 之 人 , 如 今 竟 要 去 紙 醉 金 迷 , 花 花 世 界 的 港 島 當 主 教 。 這 個 不 行 , 我 是 不 敢 接 受 的 。 於 是 馬 上 動 手 , 給 恩 理 覺 主 教 寫 了 二 封 信 。 一 封 給 他 自 己 , 一 封 由 他 轉 寄 給 羅 馬 , 望 他 把 主 教 職 相 委 事 拋 諸 腦 後 而 另 請 高 明 罷 。 但 據 一 同 道 告 訴 我 說 , 恩 主 教 閱 後 , 捏 成 一 團 , 付 之 一 炬 , 同 時 , 又 回 我 信 說 , 那 事 出 自 上 主 之 意 , 沒 有 商 談 的 餘 地 。
事 既 如 此 , 無 可 奈 可 , 只 得 拜 命 接 受 , 以 悅 主 意 。 一 九 四 九 年 十 月 九 日 , 終 於 在 香 港 由 恩 理 覺 主 教 祝 聖 為 主 教 , 襄 禮 者 除 田 耕 莘 樞 機 外 , 尚 有 其 他 主 教 們 , 濟 濟 一 堂 , 熱 鬧 非 常。 按 教 區 所 轄 的 大 多 數 堂 口 , 不 在 港 九 二 地 , 而 在 大 陸 內 地 , 因 此 在 恩 主 教 同 意 之 下 , 我 就 返 回 聖 若 瑟 村 , 為 的 能 照 顧 尚 留 在 大 陸 而 陷 於 紅 色 政 權 的 羊 群 , 尤 其 教 士 們 。
同 年 十 月 十 七 日 , 我 離 香 港 而 返 大 陸 , 同 船 的 , 除 雷 、 巴 二 位 神 父 外 , 尚 有 其 他 很 多 前 來 香 港 參 加 祝 聖 典 禮 的 教 友 。 平 常 在 天 氣 正 常 而 風 平 浪 靜 時 , 航 行 一 天 就 可 到 達 , 但 這 航 行 , 真 很 久 長 而 又 險 狀 環 生 。 由 港 方 往 大 陸 的 其 他 汽 船 , 早 已 到 達 , 但 由 於 海 上 不 見 我 們 , 就 報 告 我 們 的 失 踪 而 葬 身 魚 腹 去 了 。 原 來 , 航 行 三 日 , 我 們 的 船 駛 入 沿 岸 的 一 港 灣 , 添 購 食 物 , 補 給 飲 水 , 這 是 他 們 不 知 道 的 , 因 之 就 有 沉 船 失 事 的 誤 傳 。 但 不 論 如 何 , 這 次 航 行 , 天 不 作 美 , 我 們 與 狂 風 大 浪 , 苦 鬥 了 一 個 星 期 , 終 於 在 桅 折 帆 破 情 形 下 , 才 到 達 汕 尾 。 這 小 城 早 已 易 手 , 但 我 們 上 岸 並 不 受 到 什 麼 留 難 。 據 說 , 若 遲 到 幾 天 , 由 於 海 岸 線 的 開 始 封 鎖 , 我 們 恐 不 能 登 岸 而 須 折 返 香 港 去 了 。
1983
年 5 月 6, 13, 20 日
悼亡友•憶故人
陳若望
去 年 , 當 白 英 奇 主 教 的 噩 耗 傳 來 , 全 港 教 友 都 為 之 痛 惜 哀 傷 , 特 別 是 海 豐 教 友 更 為 之 涕 泣 流 淚 , 從 此 , 教 會 失 去 了 一 位 英 才 , 而 海 豐 教 友 則 痛 失 了 一 位 良 友 。
悲 痛 之 餘 , 悼 念 亡 友 , 憶 及 往 事 , 公 諸 於 世 , 作 為 後 人 楷 模 。
白 神 父 初 掌 香 港 教 區 首 牧 之 職 時 , 人 們 就 給 他 一 個 美 妙 的 稱 號 , 稱 之 為 「海 豐 主 教」 , 其 實 一 點 也 不 錯 , 因 為 他 畢 生 的 精 力 , 絕 大 部 分 都 致 力 於 海 豐 的 傳 教 事 業 上 , 他 的 語 言 和 生 活 習 慣 也 都 變 為 海 豐 化 , 「海 豐 主 教」 是 個 光 榮 的 稱 號 , 也 是 名 符 其 實 的 。
海 豐 , 地 大 物 博 , 盛 產 魚 、 米 、 鹽 , 有 綿 延 不 斷 的 山 脈 , 也 有 較 長 的 海 岸 線 , 原 是 一 個 好 地 方 , 可 惜 , 由 於 文 化 教 育 落 後 , 人 民 的 思 想 簡 單 , 生 性 好 勇 鬥 狠 , 野 蠻 成 性 , 同 時 又 存 在 著 由 來 深 遠 的 封 建 俗 例 與 迷 信 , 再 加 上 多 種 的 方 言 , 而 每 一 種 方 言 就 反 映 每 一 類 民 眾 的 風 土 人 情 和 生 活 習 慣 ; 因 此 , 作 為 一 個 外 來 的 傳 教 士 要 想 在 那 裡 落 地 生 根 的 話 , 實 在 不 是 一 件 輕 而 易 舉 之 事 , 非 絞 盡 腦 汁 、 下 定 決 心 和 費 盡 苦 工 也 是 不 容 易 辦 到 的 。
聽 伯 父 說 , 白 神 父 初 到 海 豐 時 , 滿 臉 黑 鬍 鬚 , 人 們 見 到 他 就 害 怕 , 互 相 走 避 。 神 父 有 見 及 此 , 與 伯 父 商 量 後 , 索 性 把 鬍 子 刮 光 了 , 脫 下 西 方 神 父 袍 , 改 穿 中 國 式 長 衫 , 腳 踏 草 鞋 , 頭 戴 竹 笠 。 奇 怪 得 很 , 經 過 這 一 改 裝 , 人 們 對 他 的 觀 感 有 所 改 變 , 更 因 白 神 父 待 人 和 譪 可 親 的 態 度 , 群 眾 開 始 敢 於 接 近 他 了 , 他 也 乘 此 機 會 向 群 眾 學 習 地 方 語 言 了 。
我 的 伯 父 陳 瑪 弟 就 是 白 神 父 第 一 個 僱 用 的 伙 計 , 跟 神 父 做 伙 計 , 不 是 一 份 簡 單 的 差 事 , 白 天 挑 著 行 李 , 伴 隨 神 父 翻 山 越 嶺 , 鄉 過 鄉 , 村 過 村 , 到 處 傳 教 。 到 了 晚 上 , 還 要 作 為 神 父 的 私 人 顧 問 , 解 釋 有 關 當 地 的 風 土 人 情 和 生 活 習 慣 等 。 那 時 , 他 們 去 到 那 裡 , 就 傳 到 那 裡 , 住 到 那 裡 和 吃 到 那 裡 的 ; 甚 麼 都 跟 農 民 一 樣 。 那 時 的 農 民 住 的 都 是 草 寮 , 正 所 謂 「出 日 雞 蛋 影 , 落 雨 叮 噹 聲 。」 遇 上 風 季 和 雨 季 , 更 是 沒 有 一 覺 好 睡 的 。 農 民 吃 的 多 是 蕃 薯 和 生 鹹 魚 仔 鹹 酸 菜 與 鹹 蘿 蔔 乾 ; 為 了 廣 傳 福 音 , 白 神 父 就 是 這 樣 的 跟 農 民 生 活 在 一 起 。 伯 父 深 恐 神 父 不 習 慣 , 想 替 他 弄 些 米 飯 和 雞 蛋 , 但 是 , 白 神 父 馬 上 阻 止 了 , 他 說 : 「瑪 弟 , 不 要 多 此 一 舉 , 我 來 這 裡 , 是 為 傳 教 、 救 靈 魂 , 並 不 是 求 享 受 的 。」
白 神 父 走 遍 海 豐 每 條 村 落 , 跟 農 民 們 實 行 「三 同」 ── 同 住 、 同 食 、 同 工 作 。 他 在 田 間 協 助 農 民 插 秧 和 收 割 , 一 面 工 作 , 一 面 講 解 人 生 的 道 理 。 他 勤 儉 樸 素 , 刻 苦 耐 勞 的 精 神 , 使 廣 大 的 農 民 大 受 感 動 , 紛 紛 皈 依 我 教 , 計 有 牛 皮 地 、 雙 桂 山 、 町 前 、 金 錫 、 林 舖 和 新 墟 等 數 個 大 小 村 , 都 是 在 一 個 短 時 期 內 , 全 村 信 奉 天 主 教 的 。
話 說 牛 皮 地 , 就 是 白 神 父 最 為 珍 惜 的 村 落 , 也 是 他 一 手 培 育 出 來 的 教 友 模 範 村 。 這 裡 有 一 段 故 事 , 必 須 詳 述 : 牛 皮 地 全 村 有 千 多 人 口 , 務 農 為 生 , 但 該 村 位 於 水 源 之 下 流 , 因 此 , 絕 大 部 分 水 源 都 為 居 於 上 流 之 村 落 所 截 去 , 農 田 缺 乏 水 源 , 大 成 問 題 。 為 爭 水 源 , 常 與 鄰 村 發 生 磨 擦 , 甚 至 械 鬥 。 白 神 父 見 及 於 此 , 就 向 父 老 及 村 民 提 出 一 個 妥 善 而 又 積 極 的 建 議 ── 建 造 水 庫 , 經 過 詳 細 討 論 後 , 大 家 一 致 贊 成 了 , 白 神 父 首 先 領 導 村 民 探 測 地 下 水 源 , 確 定 位 置 , 然 後 動 員 全 村 男 女 老 少 一 齊 施 工 : 同 時 又 從 香 港 方 面 運 來 大 批 英 泥 , 在 大 家 齊 心 合 力 下 , 不 久 , 水 庫 建 成 了 , 從 此 , 解 決 了 缺 乏 水 源 的 困 難 , 農 穫 大 有 所 成 。 村 民 對 此 大 恩 大 德 , 沒 齒 難 忘 , 同 時 也 深 深 地 認 識 到 , 神 父 和 聖 教 會 並 不 是 甚 麼 帝 國 主 義 的 侵 略 和 統 治 工 具 , 他 們 全 是 導 人 向 善 , 關 心 農 民 的 切 身 利 益 的 。 於 是 全 村 村 民 紛 紛 要 求 奉 教 , 皈 依 我 主 基 督 。 後 來 , 白 神 父 就 把 該 村 改 名 為 「聖 若 瑟 新 鄉」 。
一 九 四 九 年 白 英 奇 神 父 晉 升 為 香 港 教 區 輔 理 主 教 後 , 村 民 更 合 力 為 他 在 該 村 建 了 一 座 主 教 府 , 這 座 只 有 兩 層 高 的 鋼 筋 水 泥 建 築 物 , 與 其 說 是 主 教 府 , 不 如 說 是 村 民 日 夜 聚 集 的 場 所 。 晚 飯 後 , 村 民 都 湧 到 二 樓 大 廳 去 , 跟 主 教 和 神 父 聊 天 , 最 後 才 一 齊 到 聖 堂 去 祈 禱 (齊 聲 朗 誦 晚 課) ; 白 天 主 教 府 就 成 為 村 民 避 暑 乘 涼 的 好 地 方 , 收 割 季 節 到 了 , 主 教 府 門 前 的 大 廣 場 以 及 頂 樓 天 台 , 就 成 為 村 民 的 晒 谷 場 所 了 ; 到 了 農 閒 , 廣 場 上 就 架 起 了 排 球 網 , 進 行 球 賽 。
有 人 問 及 主 教 , 堂 堂 一 個 主 教 府 , 為 何 容 許 村 民 這 麼 隨 便 , 白 主 教 謙 遜 地 微 笑 著 回 答 說 : 「這 裡 是 個 大 家 庭 , 我 和 村 民 都 是 家 庭 裡 的 成 員 , 既 然 同 是 一 家 人 就 不 分 彼 此 了 。」
白 主 教 生 平 為 人 謙 遜 , 與 民 共 苦 同 甘 , 從 不 擺 架 子 , 也 不 隨 便 責 備 任 何 人 , 待 人 接 物 總 是 微 笑 的 。 如 今 他 已 魂 歸 天 國 , 深 信 他 在 主 台 前 永 遠 也 是 微 笑 的 。
願 白 主 教 在 天 之 靈 , 為 我 等 眾 人 祈 求 , 求 主 賜 我 等 日 後 也 在 天 國 與 他 重 聚。
1984
年 6 月 1 日
和主教白主教骨灰
遷葬香港主教座堂
教 區 三 月 二 十 五 於 堅 道 主 教 座 堂 , 為 香 港 的 和 主 教 (1894-1904 年 出 任 香 港 宗 座 代 牧) 及 白 英 奇 主 教 (1951-1969 年 出 任 教 區 主 教) 舉 行 安 葬 禮 儀 , 把 兩 人 從 意 大 利 遷 來 的 骨 灰 , 下 葬 至 福 傳 小 堂 的 地 下 墓 穴 , 讓 信 眾 紀 念 。
禮 儀 由 教 區 主 教 湯 漢 樞 機 主 禮 , 榮 休 主 教 陳 日 君 樞 機 、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代 表 , 及 多 位 神 父 及 信 徒 參 禮 , 他 們 共 同 為 香 港 教 會 祈 禱 , 並 感 謝 兩 主 教 的 貢 獻 。
和 主 教 原 葬 於 其 家 鄉 碧 嘉 木 (Bergamo)、 白 主 教 原 葬 於 萊 科 (Lecco), 經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及 意 大 利 當 局 的 協 助 , 起 出 遺 體 及 火 化 後 , 把 骨 灰 運 回 香 港 。
教區兩主教骨灰來港
和主教白主教生平簡介
教 區 三 月 二 十 五 日 安 葬 兩 位 已 故 主 教 —— 和 主 教 和 白 英 奇 主 教 的 骨 灰 於 主 教 座 堂 內 , 供 信 眾 紀 念 , 以 下 是 兩 位 主 教 的 生 平 簡 介 。
和主教生平
和 主 教 (Luigi
Piazzoli, 1845-1904) 是 香 港 第 二 任 宗 座 代 牧 。 他 一 八 四 五 年 五 月 十 二 日 生 於 意 大 利 碧 嘉 木 , 六 四 年 加 入 當 地 修 院 , 六 八 年 晉 鐸 , 屬 米 蘭 外 方 傳 教 會 。
經 過 一 年 的 培 訓 後 , 和 主 教 一 八 六 九 年 起 程 來 港 , 並 於 同 年 十 二 月 抵 港 , 並 被 派 到 中 國 內 地 服 務 , 期 間 主 要 居 於 汀 角 ; 七 五 至 七 七 年 他 出 任 大 陸 地 區 主 管 。 一 八 九 一 年 他 因 健 康 欠 佳 返 回 香 港 。 這 位 傳 教 士 富 有 語 言 天 份 , 能 操 六 種 歐 洲 語 言 、 三 種 中 國 方 言 。
和 主 教 一 八 九 二 年 繼 承 了 穆 神 父 , 在 港 出 任 羅 馬 傳 信 部 代 表 處 的 總 務 長 。
一 八 九 四 年 , 香 港 發 生 嚴 重 鼠 疫 , 染 疫 者 眾 , 大 批 人 離 開 香 港 。 和 主 教 那 時 候 親 自 與 其 他 神 父 修 女 前 往 醫 院 , 探 訪 病 人 , 為 垂 危 者 施 行 聖 事 。
一 八 九 五 年 , 和 主 教 獲 任 命 為 香 港 的 宗 座 代 牧 , 同 年 晉 牧 , 接 替 髙 主 教 (Raimondi)。
在 和 主 教 領 導 下 , 天 主 教 會 提 升 了 在 九 龍 半 島 的 牧 民 工 作 , 以 應 付 人 口 增 加 。 和 主 教 關 心 教 徒 的 信 仰 生 活 , 會 到 主 教 座 堂 聽 吿 解 , 有 時 候 更 聽 上 三 、 四 小 時 。
一 九 0 四 年 他 因 病 情 嚴 重 而 返 回 意 大 利 , 同 年 十 二 月 安 息 主 懷 , 終 年 五 十 九 歲 。
和 主 教 為 人 謙 遜 端 莊 , 平 易 近 人 , 充 滿 熱 誠 與 愛 德 , 願 意 親 近 基 層 人 士 , 獲 得 群 眾 愛 戴 。
白英奇主教生平
白 英 奇 主 教 (Lorenzo
Bianchi, 1899-1983) 是 香 港 教 區 第 二 任 主 教 , 他 一 八 九 九 年 四 月 一 日 生 於 意 大 利 布 雷 沙 的 歌 丹 諾 髙 奇 , 一 九 二 二 年 晉 鐸 , 屬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米 蘭 外 方 傳 教 會)。
白 主 教 於 一 九 二 三 年 九 月 來 港 , 随 即 前 往 惠 州 及 海 豐 一 帶 傳 教 , 四 九 年 獲 任 命 為 香 港 教 區 助 理 主 教 , 其 時 政 局 不 明 朗 , 但 他 仍 無 懼 時 局 回 惠 州 傳 教 。
一 九 五 0 年 白 主 教 與 幾 位 意 大 利 傳 教 士 在 海 豐 被 拘 禁 , 至 五 一 年 香 港 恩 理 覺 主 教 (Enrico Valtorta) 逝 世 , 白 主 教 仍 無 法 回 港 處 理 教 務 , 直 至 一 九 五 二 年 他 才 獲 釋 。
五 十 年 代 大 批 內 地 新 移 民 來 港 , 白 主 教 致 力 救 濟 難 民 , 成 立 香 港 天 主 教 福 利 會 ; 他 同 時 又 推 動 教 育 與 慈 善 工 作 。
白 主 教 任 內 , 本 地 天 主 教 徒 人 數 由 二 萬 四 千 多 人 增 加 至 二 十 五 萬 人 ; 他 集 合 本 地 教 友 團 體 , 於 — 九 五 九 年 組 成 教 友 傳 教 總 會 (教 友 總 會 的 前 身) , 鼓 勵 教 徒 福 傳 。 他 出 席 梵 蒂 岡 第 二 屆 大 公 會 議 回 港 後 , 致 力 落 實 教 會 的 革 新 工 作 , 推 動 基 督 徒 合 一 , 促 進 禮 儀 改 革 等 。
白 主 教 品 性 謙 和 , 關 心 貧 弱 , 一 生 亦 熱 愛 中 國 教 會 , 他 爭 取 由 國 籍 司 鐸 管 理 香 港 教 區 , 本 地 教 會 、 亦 於 一 九 六 七 年 祝 聖 徐 誠 斌 為 輔 理 主 教 —— 本 地 教 會 的 首 位 國 籍 主 教 。
白 主 教 為 香 港 教 會 打 下 基 礎 後 , 一 九 六 八 年 呈 辭 獲 准 , 次 年 返 回 意 大 利 , 回 鄉 後 他 仍 惦 念 中 國 , 每 天 在 彌 撒 中 為 香 港 、 海 豐 和 惠 州 祈 禱 。 一 九 八 三 年 二 月 十 三 日 白 主 教 安 息 主 懷 , 享 年 八 十 三 歲 。
2015 年 3 月 29 日
和主教白主教遷葬香港
教區冀延續先賢牧民關懷
香 港 教 區 三 月 二 十 五 日 遷 葬 和 主 教 (Luigi Piazzoli) 與 白 英 奇 主 教 (Lorenzo Bianchi) 的 骨 灰 於 堅 道 主 教 座 堂 , 主 禮 湯 漢 樞 機 重 申 兩 主 教 對 本 地 教 會 的 貢 獻 , 又 鼓 勵 教 徒 為 當 下 福 傳 工 作 保 持 熱 忱 。
三 月 二 十 五 日 的 遷 葬 禮 儀 由 教 區 主 教 湯 漢 樞 機 主 禮 , 榮 休 主 教 陳 日 君 樞 機 , 楊 鳴 章 、 李 斌 生 和 夏 志 誠 三 位 輔 理 主 教 ,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區 會 長 宋 啟 文 神 父 (F. Gumbo) 和 其 他 神 父 , 及 多 位 信 徒 參 禮 。
講 道 中 , 湯 樞 機 指 白 主 教 及 和 主 教 對 本 地 教 會 的 貢 獻 , 反 映 香 港 主 教 共 同 的 牧 民 關 懷 , 他 鼓 勵 教 徒 回 應 「獻 身 生 活 年」 文 件 的 精 神 , 為 過 去 每 事 感 恩 , 並 保 持 熱 誠 , 把 握 現 在 , 面 對 將 來 則 凝 視 基 督 。
湯 樞 機 重 申 他 四 項 重 要 牧 民 優 次 , 包 括 福 傳 、 推 動 聖 召 、 關 心 非 華 人 教 徒 及 擔 當 橋 樑 教 會 , 從 而 憶 念 和 主 教 與 白 主 教 相 近 的 牧 民 優 次 。 他 稱 許 白 主 教 重 梘 福 傳 精 神 , 落 實 梵 二 ; 也 推 動 聖 召 , 重 視 大 公 教 會 精 神 , 引 入 更 多 修 會 , 讓 在 港 神 父 修 女 人 數 俱 倍 增 , 以 服 務 不 同 語 言 的 教 徒 ; 關 心 中 國 教 會 , 退 休 後 仍 不 斷 為 中 國 教 會 祈 禱 。
他 説 , 和 主 教 亦 為 福 傳 與 牧 民 作 出 努 力 , 包 括 歡 迎 傳 教 士 來 港 , 以 服 務 不 同 地 區 人 士 , 推 動 聖 召 , 兼 顧 華 洋 教 徒 , 關 心 中 國 教 會 。
隨 後 , 湯 、 陳 樞 機 和 三 位 輔 理 主 教 ,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代 表 為 地 下 墓 穴 灑 聖 水 及 獻 香 , 參 禮 教 徒 亦 於 禮 成 後 到 墓 穴 前 祈 禱 。
教 區 在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及 意 大 利 政 府 協 助 下 為 和 主 教 (1894-1904 年 出 任 香 港 宗 座 代 牧) 及 白 英 奇 主 教 (1951-1969 年 出 任 教 區 主 教 ) 遺 體 火 化 。 和 主 教 原 葬 於 其 家 鄉 碧 嘉 木 (Bergamo)、 白 主 教 原 葬 於 萊 科 (Lecco)。
宋 啟 文 神 父 對 本 報 説 , 二 人 骨 灰 由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神 父 護 送 到 港 , 並 於 二 月 十 三 日 白 主 教 安 息 周 年 當 天 , 把 兩 人 骨 灰 呈 交 香 港 教 區 當 局 。
宋 神 父 説 , 遷 移 兩 主 教 骨 灰 回 港 , 有 助 「提 醒 教 徒 學 習 他 們 的 榜 樣 , 以 及 明 白 當 前 享 受 的 教 堂 、 學 校 及 明 愛 等 , 都 是 他 們 和 傳 教 士 、 本 地 神 父 打 下 的 的 基 礎 所 促 成」。
教 區 二 0 0 九 年 建 成 座 堂 的 地 下 墓 穴 並 安 葬 歷 任 主 教 , 作 為 宗 徒 傳 承 的 標 誌 , 當 年 移 葬 了 髙 主 教 、 師 多 敏 、 恩 理 覺 、 徐 誠 斌 及 李 宏 基 的 骨 殖 , 現 加 葬 和 主 教 及 白 主 教 。
福 傳 小 堂 的 地 下 墓 穴 源 於 陳 日 君 樞 機 早 年 的 構 思 , 以 作 宗 徒 傳 承 的 標 誌 , 小 堂 的 馬 賽 克 壁 畫 亦 呈 現 多 位 主 教 的 肖 像 及 福 傳 故 事 。 香 港 首 任 宗 座 監 牧 若 瑟 神 父 早 年 已 葬 於 堅 道 主 教 座 堂 , 而 胡 振 中 樞 機 仍 安 葬 於 跑 馬 地 天 主 教 墳 場 。
2015 年 4 月 5 日
◆
Corteno Golgi al Suo Vescovo Missionario Mons. Lorenzo Bianchi,
1972.
◆
Lorenzo Bianchi di Hong Kong,
by Piero Gheddo, Instituto Geografico de Agostini, 1988.
◆
Lawrence Bianchi of Hong Kong,
by Piero Gheddo, Catholic Truth Society Hong Kong, 1988.
◆
白英奇主教傳, 基德多著,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1988.
◆
From Milan to Hong Kong 150 Years of Mission,
by Gianni Criveller, Vox Amica Press, 2008.
◆
從米蘭到香港150年傳教使命, 柯毅霖著, 良友之聲出版社, 2008.
◆
先賢錄--香港天主教神職及男女修會會士
(1841-2010),
天主教香港教區檔案處,
2010.
◆
先賢錄--香港天主教神職及男女修會會士
(1841-2016),
天主教香港教區檔案處,
2016.
BIANCHI
Lorenzo.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