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Paul VI
聖保祿六世


Bishop of Rome and Vicar of Jesus Christ,
262nd Successor of St. Peter, Prince of the Apostles,
Supreme Pontiff of the Universal Church,
Patriarch of the West, Primate of Italy,
Archbishop and Metropolitan of the Roman Province,
Sovereign of the State of the Vatican City.

His Holiness Pope Paul VI (Giovanni Battista Montini), Roman Pontiff, was born in Concesio, Italy, 26th September 1897; ordained priest 29th May 1920; nominated Archbishop of Milan, 1st November 1954; consecrated 12th December 1954; created Cardinal 15th December 1958; elected Pope 21st June 1963; crowned 30th June 1963.

 

耶穌基督代表兼羅馬主教,
宗徒長聖伯多祿之二六二任繼承者,
西方宗主教,義大利首席主教,
羅馬省總主教兼首都主教,
梵蒂岡城邦元首。

廿 祿 (原 名 若 翰.孟 迪 尼) 廿 廿

 


“Thou Art Peter and upon this rock I will build my church”
Coronation of Pope Paul VI

A solemn Te Deum, followed by prayers for our new Pope, and Benediction of the Bl. Sacrament will be held at the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Caine Road, on Tuesday, 2 July at 6.30pm. The service will be conducted by His Lordship the Bishop.

Pope Paul VI
Born 26 September 1897
Ordained 29 May 1920
Elected Bishop 1 November 1954
Created Cardinal 15 December 1958
Elected Pope 21 June 1963

28 June 1963


Qualities the New Pope should have Sermon before Election

In a Latin discourse on electing the new Pope, delivered to the Cardinals after Mass on 19 June, Mgr. Amleto Tondini, Secretary of Papal Briefs to Princes, sounded a note of caution and conservatism. He said that the new Pope would need “prudence to beware of the deceptions of enemies and to avoid their traps, especially if these are concealed in tortuous ideas.”

The new Pope, he continued also needs “a firmness of mind to affirm without uncertainty the scared dogmas of the Catholic Faith, to reject the errors contrary to it, to stand openly in defence of those who suffer persecution for justice’s sake.”

This is regarded as a reflection of the criticism privately voiced by some Cardinals in regard to Pope John’s efforts to negotiate with Iron Curtain powers.

After praising Pope John’s personal gifts, Mgr. Tondini went on: That scene of people praying for Pope John in St. Peter’s Square brings undoubted grounds for consolation. But those who look reality in the face must conclude that it represents a very heavy heritage for the man you call to rule the Church of God.

Would it be right to accuse of pessimism those who expressed reservations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ome of the enthusiastic praises addressed to the Pope of Peace, and who wondered if they really all were an expression of souls who felt the true values of the spirit.

Mgr. Tondini added that it would be up to the new Pope to set the time for the resumption of the Vatican Council. He added: “But especially will it be up to him to find out and judge whether the issues, the studies, and especially the dispositions of all concerned have reached that maturity from which one may expect the outcome hoped for by the healthier part of mankind.
28 June 1963


Pope Paul VI’s First Public Address

“We salute our sons in Christ, among whom we wish to mention especially the bold and generous young people, in whom rests sure hope for a better future, the innocent children, the pure and simple souls; the humble and the great of the earth; all craftsmen and labourers,. those who toil, often heavy and burdensome, we know and appreciate so much; men of culture and of study, of teaching and of science, newsmen and writers; politicians and Head of State We pray that all, each in his own responsibility, may give his contribution towards building an order ever more just in its principles, more efficaciou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ts laws, sounder in private and public morals, more prompt in the defence of peace.”
28 June 1963


Editorial
Pope Paul VI

Our loyalty to the Pope is essentially a loyalty to our Lord whose Vicar he is, our confidence in his teaching and guidance is confidence in our Lord who, through him, teaches and guides us. If at times in the past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see Christ in His human instrument, that is not so today when our Lord has given us a Pope who is a faithful follower of his Master. We recall the report of a writer on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Vatican Council: “Then His Eminence Cardinal Montini, Archbishop of Milan, approached the microphone: it was a moment for which the whole Council had been waiting, for hitherto the Cardinal had maintained a prudent reserve above all disagreements. Now he criticized the Schema (On the Church), but he did so with delicate diplomacy, taking care to avoid hurting the feelings of anyone. He praised many parts of the Schema, but said that it did not sufficiently emphasize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Christ our Lord: He is acting upon the world, saving the world, today, through the Church which is His instrument.” The new Pope has taken the name of Paul, and inevitably reminds us of the words which open the first Epistle of St. Paul in the New Testament: “It is Paul who writes; a servant of Jesus Christ, called to be an apostle, and set apart to preach the gospel of God.”

How immense is the burden on the Pope is brought home to us as we read his first broadcast address to the world in which he outlines the tasks before him. He announced the reconvening of the General Council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efforts of Pope John XXIII for Christian unity, and said that this would be the principal work of his Pontificate. But he promised also to proceed with the reform of Canon Law which governs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of the Church; to strive for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justice, which occupied much of his time when he was Archbishop of Milan; to make every effort for the conversation of peace among nations; to secure for the underdeveloped nations a standard of living worthy of human beings. He spoke feelingly of the persecuted Catholics who are bearing the cross of Christ, but confidently promised them the joy of resurrection. In his final blessing he omitted none of us as he enumerated priests, religious, missionaries, the sick, the poor, the workers, and finally all the human family. When one read this, not as a pious sermon, but as an outline of the burden that he is taking on his shoulders, on realizes that the Pope has need of our help, and we cannot better help him than be devoting ourselves, like him, to the service of our Lord Jesus.
28 June 1963

 
Coronation of Pope Paul 30 June 1963

The Pope’s white-draped throne was in front of the main entrance to St. Peter’s. To right and left were crimson-covered benches for the cardinals and other high-ranking persons. To the right of the throne facing the square were seats for the diplomatic corps and the almost 100 special diplomatic missions dispatched to represent their governments at the coronation.

To the Pope’s left, places were reserved for his relatives, the royalty of Europe, Roman nobility, visiting dignitaries, and more than 100 newsmen.

Hundreds of other newsmen were able to look on from the rooftops of the Apostolic Palace and the tops of the twin colonnades that embrace the plaza.

The papal procession wound through the square and slowly mounted the central stairs leading to the area prepared for the ceremonies.

A special altar was set up at the top of the stairs. A set of golden candlesticks and a crucifix by Renaissance artist Benevenuto Cellini adorned the altar.

As the papal procession came through the square, trumpets sounded the papal march and the bells of St. Peter’s rang joyously.

When he reached the altar, the Pope descended from the portable throne, and the Pontifical Master of Ceremonies held up before him a reed with a handful of flax attached. He burned it. It flashed for a moment, then died into smoke. The master of ceremonies chanted: Holy Father thus passes away the glory of the world. He performs this reminder three times. This rite traditionally precedes the coronation Mass.

After the Solemn Mass celebrated by the Pope came the coronation rite. A choir intones the majestic hymn “Corona Aurea super Caput Ejus” (A Golden Crown is placed upon His Head). When the hymn is finished, the Dean of the Sacred College of Cardinals, Cardinal Tisserants, leads in the recitation of the Lord’s Pryaer. Then the second cardinal deacon, Cardinal di Jorio, removes from the Pope’s head the mitre he has been wearing. The first deacon, Cardinal Ottaviani, taking the tiara in both hands, raises it over the head of the Pontiff, saying: “Accept this ornate tiara of the three crowns and remember that you are Father of Princes and Kings, Pontiff of the World, and Vicar on this earth of Our Saviou Jesus Christ, whose honour and glory is forever and ever.”

The Pope is crowned.
5 July 1963


His Holiness Pope Paul VI

The Thanksgiving Service for the Coronation of Pope Paul VI was held at the Cathedral on Tuesday, 2 July. The Te Deum was sung by the choir, after which Benediction was given by His Lordship the Bishop.

Guests were invited to the Bishop’s House to toast the new Pope.

Among those who attended were Captain John Wu, H.E. Sir Richard Craddock, Commander British Forces, The Chief Justice Sir Michael and Lady Hogan, The Hon. M.D.A. Clinton, G.M., representing the Colonial Secretary, The Hon. Kenneth Fung Ping-Fan, Lieut. Col. J.J. Voller, RAMC, The Rev. E. Kvan, representing Bishop Hall, together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all Parishes, religious bodies and lay organizations.
5 July 1963


Gloriously Reigning Pope Paul VI

After the Gospel of the Coronation Mass, The Pope addressed the World in 9 Languages.

LATIN:
He spoke of hi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atholic Church to which he would devote all his energies so that Its light and riches may spread ever more widely amongst men.

ITALIAN:
He said that he was Teacher and Shepherd. He would seek to increase the Church’s pastoral service - most loving to her faithful children, cordially inviting to those not yet in the fold.

FRENCH:
The Pope stressed his esteem for the Liturgical wealth of the Eastern Communities; respect for the separated Churches and efforts at union; his pledge to meet the aspirations of the world for justice, brotherhood and peace.

ENGLISH:
He noted that “your language makes a mighty contribution to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between nations”. He declared his intention to dedicate himself to greater mutual understanding, charity and peace, which is Christ’s heritage to us, and which the world without Him, cannot give.

GERMAN:
The Pope emphasized their spirit of discipline, piety and sacrifice. They longed for the true Christian life, unity of faith and peace, and these their longings he recommended to God.

SPANISH:
He recalled the rich spiritual heritage of those who speak this language; their bonds with the Holy See and their devotion to Our Lady, which strengthened both the Pope and the whole Church.

PORTUGUESE:
He recalled the appearances of Our Lady at Fatima, and his own visit, when Cardinal, to Brazil.

POLISH:
“We turn our thoughts with a special blessing to beloved, ever faithful Poland, where We lived for some time, and which remains so dear to Our heart.”

RUSSIAN:
“Our though turns to the entire Russian people, on which we call down the Blessing of the Most High.”

12 July 1963


Pope Paul Thanks Communists
Czechoslovakia- Poland- Yugoslavia

Vatican City
His Holiness Pope Paul VI has sent messages of thanks to Communist leaders of Czechoslovakia, Poland, and Yugoslavia for their congratulations on his election to the papacy.

The Pope told Aleksander Zawadzki, who is the titular head of the Polish government:

“We willingly accept the congratulations of Your Excellency, which come from a country to which We are bound by old and dear memories and upon which We wholeheartedly invoke divine protection. Appreciating also the good wishes of Your Excellency for peace among nations, We assure you that We also will dedicate all Our solicitude to this constant object of concern for the Catholic Church.”

Pope Paul’s mention of “old and dear memories” referred to the period when he was attached to the apostolic nunciature in Warsaw as a young priest. He had earlier received the following message from the Polish leader:

“Please accept best congratulations and wishes for faithful work in the cause of peace and peaceful coexistence among nations.”

To President Antonin Novotny of Czechoslovakia the Pope said:

“Sensible of Your Excellency’s message of congratulations, We thank you for your respectful gesture.”

The Pontiff told President Josip Broz (Tito) of Yugoslavia:

“We are sensible of the congratulations of your Excellency and for your wishes for peace and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Assuring you that We also will devote all Our efforts towards the constant object of the aims of the Church, We invoke upon the people of Yugoslavia an abundance of divine favours.”
12 July 1963


Editorial
Good News

The Pope has announced that he will break his return journey form Sydney to spend a few hours in Hong Kong.

Our first reaction may be summed up in one word: ‘Hurrah!’

Our second is a feeling of warm gratitude to the Holy Father.

Our third, surely, should be a feeling of humility. Hong Kong, as a major centre of air travel is eminently accessible. It is numerically the strongest Chinese diocese in the world. It has no other especial claim on the Holy Father’s time and benevolence. Macao, with its centuries of missionary history, and the dioceses of Taiwan, with their more striking power of symbolishing the whole Chinese Church, are both too close to us to allow us to think that we have anything more than statistical and geographical reasons to explain the Holy Father’s choice.

The Pope’s visit will be very short, barely giving his time to celebrate Mass; but happily long enough for that. That is what matters. Vatican Council II reminded us that the Church reveals itself most clearly when a full complement of God’s holy people participate at the very altar where the bishop presides in the company of his priests. What shall we say when the Holy Father himself presides in the company of our bishop and his priests and with us around him?
6 November 1970


The Pope’s Visit
A Letter form Bishop Hsu

My dear People,

The Holy Father will visit us on Friday, 4 December. I need not invite you to rejoice: you are already rejoicing, I ask you to rejoice with all humility and an awareness of the meaning of the visit. As has been pointed out in the Sunday Examiner, many other local Churches in this region would have a better claim than ourselves on the Pope’s benevolence and time. The Holy Father has referred to the diocese of Hong Kong as the larges Chinese Catholic community in the world. For a brief afternoon, then, we shall have the honour of representing the Chinese Church to welcome to our midst the Pastor of the universal flock. At the Stadium on 4 December, the Holy Father will see not only the readiness and joy of Hong Kong’s faithful in rendering homage to our Father in heaven, but also, please God, a promise for the future, God has given abundant increase in this small corner of His Son’s vineyard: He will continue to give of His infinite bounty on an ever greater scale.

The Holy Father will spend only three hours with us. He will be able to speak personally to very few. Most of you will get only a distant sight of him. He would have liked, for sure, to visit the sick and the lonely and to talk with our youth and our good lay apostles, but his schedule is such that this will be impossible. From Hong Kong he will fly to Colombo to offer a Mass in late evening the same day, and then resume the long air-journey home. Happily he will be in Hong Kong long enough to offer Mass.

That should make his visit a major event in our pilgrimage through life. It should give to all of 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meant by our membership in the universal Church, the People of God, the Body of Christ. Every Mass is, indeed, offered in the name of the whole Church - Mass in a half-empty dilapidated chapel no less than mass in a crowded St. Peter’s. Every Mass offered in Hong Kong unites us with our broth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We know that, yet it is hard for us to grasp it and make it a vital force in our lives. The Holy Father’s visit and his invitation to join him in offering Mass will drive this point home to us. With the Holy Father, symbol and active centre of our world-wide union in Christ, we shall offer adoration and thanksgiving to the Eternal Father, plead for pardon for our sins and shortcomings, and pray for God’s mercy and blessing on ourselves, on all who are dear to us, on our city and our people, on our fellow-men throughout the world.

What I have said here applies most clearly to those who will be present in the Stadium, but not to these alone. Many of you will not be present. Some may be unable to leave their work. Some may be excluded by the limits of Stadium accommoda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will help many of those who cannot be physically present. Some may even be unable to make use even of these aids. Yet even if you can attain to no more than the knowledge that the Holy Father has come to Hong Kong to offer Mass with the faithful of the diocese, you can gain from his visit a vivid realization of the truth of our universal union in Christ. That realization will broaden your whole outlook on life and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every Mass in which you take part.

It would be ungenerous not to give to the Holy Father some token of our gratitude for his visit. To another visitor we might suitably offer an example of local artistry. To the Holy Father 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offer some aid for the carrying out of the universal mission entrusted to him. Hong Kong is, indeed, a missionary diocese with many wants. Yet there are other missionary dioceses with still more pressing wants, and they too are dear to the Holy Father’s heart. I wish therefore that a second collection be taken at all Masses on Sunday, 22 November, the Feast of Christ the King. The funds so collected will be offered to the Holy Father to be used by him for missionary proposes as he shall think fit.

So far, I have been speaking directly to the Catholics of Hong Kong. Many who are not Catholics - in government and outside government - have shown deep interest in the Pope’s visit and have made generous offers of their time and energies to help in the necessarily hurried preparations now being made. To them I offer deep thanks. Their generosity gives good grounds for hope that the Pope’s visit will draw still more closely the bonds that unite us to all our fellow citizens. Pope Paul has made the quest for peace and un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s pontificate. We may hope that his coming among us will strengthen us all in union, peace and brotherly love.

+ Francis Hsu
7 November 1970
13 November 1970

 

The Pope’s Visit

The Pope, accompanied by a party of about 20, will disembark at Kai Tak Airport at 1:20pm on Friday, 4 December, and will be welcomed by a reception party.

He will travel by helicopter to the Race Course. From there he will drive to the Government Stadium, arriving there at about 2:15pm.

On arrival at the Stadium, the Holy Father will drive round the track. Then before ascending the altar, will be introduced to five groups: heads of other Christian Churches, recipients of papal decorations, officers of the Catholic Central Council for the Apostolate of the Laity, Presidents of all Parish Councils and Presidents of all Diocesan Association.

At 2:40pm he will begin the concelebrating of Mass with Bishop Hsu of Hong Kong and several visiting Bishops and, near ground level, about 200 Hong Kong priests. Fear not: the Pope will be visible.

Those seated near the altar - although not to be personally greeted by the Pope - will include: close relatives of the Chinese priests of Hong Kong, invalids, and members of the three oldest confraternities in the Diocese: the Pius Union of Our Lady of the Seven Sorrow, Confraternity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and the Children of Mary.

The Holy Father will give Communion to about 50 children, representing all the parishes and rectories of Hong Kong Island, Kowloon and the New Territories, and to a group of handicapped children.

Mass will be celebra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 combined choir of about 2,000 singers from various church and school choirs will take part, under the direction of Father J. Berchmans Loh, S.D.B., with Brother Anthony Lee, S.D.B., at the organ.

After Mass, the Holy Father will drive round the track once more before going to the Race Course to board a helicopter for Kai Tak Airport.

His plane is due to leave at 4:20pm.

It is a matter of high importance that the Holy Father shall be able to leave Hong Kong exactly on time. Every moment of his stay here has therefore to be planned in exact detail. This has imposed a heavy burden on the organizers, who are determined to rule out all chance of hitches, so far as this is humanly possible. Provisional arrangements are not being announced. Final arrangements are not being announced till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and the sub-committee have convinced themselves that all difficulties have been foreseen.

Every effort is being made to allow as many as possible to take part.

Entrance tickets will be issued in the way customary for the Feast of Christ the King - through parishes, lay organizations and schools.

 

Papal Visit

The name of the subcommittee, chaired by Mrs. Betty Nolan and staffed by members of the Catholic Women’s League has been changed to The School Children’s Welcoming Committee.

The purpose of the subcommittee is to arrange to give Pope Paul his first big greeting from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by organizing some of the younger Catholic school children.

Mrs. Katherine I. Devonshire, a member of St. Joseph’s Parish was appointed Secretary of the Papal Visit Orgainsing Committee on 3 November.

The Papal master of Ceremonies will be assisted by Father Louis Gambaro, PIME, Father Edward Hong, and Father Thomas Kwan.

In spiritual preparation for the arrival of the Holy Father, leaflets presenting a few thoughts about the Pope, Christian values recalled by his visit, and a few special prayers, will be distributed in all parish churches before his arrival.
20 November 1970

 

Papal Mass of Christ the King

DATE AND PLACE
The Holy Father, Pope Paul VI, will celebrate the Mass of Christ the King on Friday, 4 December 1970 at the Hong Kong Stadium, So Kun Po. Concelebrants will be Bishop Francis Hsu, and a few other Bishops together with two hundred priests.

TIME
The celebration will start at 2pm.

All participants are requested to be seated by 1:30pm, after which all DOORS will be closed.

CLERGY AND RELIGIOUS (ticket required)
Priests, Brothers and seminarians should be assembled in the pavilion rooms by 1:30pm. They are requested to start getting ready for the procession according to their ranks not later than 1:45pm.

Priests concelebrating are to wear Black Cassocks and to bring their own Amice, Alb, Cincture, Red Stole, Purificator and Mass Booklet in English, Non-concelebrants are to dress in Black Cassocks and White Surplices,

The Clergy are requested to follow Rev. Fr. Victor Grioni’s instructions.

Religious Sisters have reserved places on the field. They are requested to be in their places by 1:30pm.

Altar Boys: They should be assembled at the pavilion before4 1:30pm. They have to enter by tickets provided specially for them through the entrance under the pavilion. They should dress in red cassocks and white surplice. Precession into the field will take place at around 1:40pm.

LOCATION OF PARISHIONERS
Parishioners from Hong Kong, Kowloon and the New Territories should enter the Stadium through the Gates indicated on the tickets, and they are requested to be seated by 1:30pm.

YELLOW tickets - Sections No. 1 to No. 12 (East Side of Stadium)
WHITE tickets - Sections No. 22 to No. 30 (West Side of Stadium)
PINK tickets - Sections No. 31 to No. 33 (West Side of Stadium)

LOCATION OF THE CHOIR
Choir members have seats reserved for them i.e.: Section 16, 17 and 18 (BLUE tickets). Tenors and bassed are requested to take their place in Section 16, sopranos in Section 17, and altos in Section 18. Choir members are requested to arrive at the Stadium by 12:30pm for a rehearsal.

LOCATION OF STUDENTS OF SECONDARY AND / OR MIDDLE SCHOOLS
Students have seats reserved for them. They should arrive at the Stadium in school groups accompanied by their teachers.

GREEN tickets - Section Nos. 13, 14 & 15 (enter by Eastern approach road which runs alongside the Stadium)
LIGHT BROWN tickets - Section Nos. 19, 20 & 21 (enter by Western approach road which runs alongside the Stadium)

 ASSOCIATIONS (Confraternity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and Children of Mary)
These members will be admitted into the field with tickets (GREEN), wearing their Ribbons and Medals when entering the Stadium. They will not be allowed to assemble in front or at the entrance of the pavilion, which shall be kept clear all the time. If assembly is necessary, this should take place on the cinder track inside the Stadium.

TRANSPORTATION
All public transport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Ferry Companies have been notified of the large numbers expected to attend the ceremony and have been asked to arrange such additional transport as may be necessary. Public and private buses will arrive at and depart from Eastern Hospital Road, which is close to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Stadium. PLEASE PARK AS DIRECTED BY THE POLICE. Parking spaces are limited to HOLDERS OF AUTHORISED PARKING TICKETS issued by the Police.

ROUTE FOR STUDENTS
By request of the Hong Kong Police – KOWLOON STUDENTS arriving at the Wanchai Piers will proceed via Gloucester Road (North side, i.e., facing the sea) then, crossing the road, turn into Canal Road East (East side), Leighton Road (Keeping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 then cross the road at the crossing opposite to Po Leung Kuk and proceed along Caroline Hill Road (always keeping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rode) to the Stadium.

AT THE CLOSING OF THE CEREMONY, all students are requested to leave the Stadium by the DOORS at the top of the Stands, some ten minutes after the FAITHFUL have left their seats.

KOWLOON STUDENTS should return to the Ferry Piers, accompanied again by their teachers, by the route mentioned above.

The Police have made this request in order to avoid big crowds of people jamming the streets and waiting at the Ferry Piers.

PHOTOGRAPHING
All participants are requested to remain in their seats. If they wish to take photographs, these MUST BE TAKEN FROM WHERE THEY ARE SEATED, WITHOUT MOVING ABOUT. Only authorized photographers will be permitted to take photographs near the Altar. PLEASE CO-OPERATE.

DOCTORS and MEMBERS OF ST. JOHN’S AMBULANCE BRIGADE will be in attendance during the ceremony.

N.B. All hymns to be sung will be announced and all other directions during the ceremony will be given over the Public Address System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hildren and the Papal Visit

To enable children to see the Pope, greet him, and receive his blessing, arrangements have been made, through the courtesy of the R.H.K. Jockey Club, to allow them to assemble in groups of 20, each group under the charge of an adult leader, in the stands of the Race Course, where they will see the Pope’s arrival by helicopter.

Before going by car to the Government Stadium the Holy Father will drive round the track to greet and bless the children.

The arrangements for this part of the Papal visit are being made by the C.W.L.
27 November 1970


Welcome and Thanks to the Holy Father

The Pope will not arrive in Hong Kong till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No record, therefore, of his visit here can be made this week.

It was hoped that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give pictorial overage in this issue to the Pope’s visit to Manila; but this has not proved possible.

Accounts of his visit to Iran, Pakistan, Manila, samoa, and Sydney, and experts from or summaries of the addresses and statements he has made in these places, have appeared in the daily press and have presumably been studied by all our readers.

In later issues full accounts of the Pope’s journey and the full texts of his statements will be published.

It is to be hoped that by the time of the Pope’s arrival all ill-founded rumours will have been forgotten. The multiplication of such rumours is testimony to the interest aroused by his visit. At the time they seemed to be clouds marring the serenity that should have preceded his visit. It is to be hoped that in retrospect when they have been seen to be without substance, they will have the reflected splendour of clouds in a sunset.

To one rumour and official denial was issued. We repeat it here:

“The Catholic Bishop of Hong Kong, Most Rev. Francis Hsu, states categorically that he has not received any communication whatever from any outside government authorities on any matter concerning the Papal Visit.”


The Pope’s Visit HKFCS Statement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Catholic Students has issue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e, Catholic students of Hong Kong, would like to welcome Pope Paul, Vicar of Christ, leader of Catholics all over the world, to Hong Kong and thank him for providing opportunity to manifest our loyalty and unity with him and through him with Christians throughout the world.

We welcome him as a tireless worker for a true peace based on justice for all men and not dependent on the national policies of strong countries.

We welcome him as a leader and spokesman for those working to implement justice in the world and to eliminate the larg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and rich and poor groups within countries, we agree with him in order to have true peace in the world - peace must be based on justice and not on force.

We feel unhappy about criticism on the Pope’s visit based on limited vision of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 For Christ calls all men to be brothers, in order to make this a reality, we should have tolerance and charity towards any men no matter how much others may disagree with another’s religion, skin colour, and political ideologies.

We urge all Catholics to join us in welcoming the Pope and in so doing express their hope for peace and justice leading to a true brotherhood of all men.
4 December 1970


Communicants at the Pope’s Mass

PARISH NAME
Holy Cross Church - Shaukiwan Anne Ho Po Ying
O.L. of Lourdes Church - Tai Ko Lau John Po Kam Chung
O.L. of Perpetual Help Church - Tai O Teresa Lam Siu Ling
St. Francis of Assisi Church - Shamshuipo Francis Lee Kai Tak
St. Peter’s Church - Aberdeen  Rosa Chan Yuk Kam
St. Anthony’s Church - Sai Ying Poon Wong Wai Lin
St. Joseph’s Church - Garden Road Katrien Banneel
Rosary Church - Chatham Road Tam Kai Cheung
Bishop Valtorta Memorial Chapel - King’s Park Wong Kok Lin
Ss. Cosmas & Damian Church - Tsuen Wan Anthony Young Yuk Fai
O.L. of Nativity Church - Tung Tau Tsuen Wong Yuk Yee
St. Teresa’s Church - Prince Edward Road  Lee Tak Kwan
O.L. Star of the Sea Church - Chaiwan  Tong Po Chun
Holy Family Parish - Choi Hung Estate Joseph Tsui Siu Lun
O.L. of the Rosary Parish - Kennedy Town Young Kong Sang
Sacred Heart of Jesus Church - Shatin Anthony Ho Wing Hung
Ricci Hall -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arol Ann Chang
Norte Dame College - Ma Tau Wei Margariat Cheung Mei Sing
Christ the Worker Chapel - Ngau Tau Kwok Lee Shee Fun
St. Peter’s Church - Kowloon Tsai  Pang Tak Cheung
St. Jude’s Church - North Point  Andrew Shiu
St. Joseph’s Church - Ma On Shan Dang Fang Kong, Louis
St. Godfrey’s Chapel - Tin Wan, Aberdeen   Cheung Shun Lai
St. Paul’s Church - Yaumati    Szeto Tsu
Cathedral   Josephine Yeung Wai Wai
St. Cecilia’s Church - Diamond Hill   May Lau Po Chu
St. Margaret’s Church - Happy Valley    Anthony Shin Ho Yin
Ss. Peter & Paul Church - Yuen Long Mary Cheung
St. Vincent’s Church - Hang Hau    Magdalena Lee Lai Fong
St. John’s Catholic Church - Kwun Tong Lau Tak Mon (Boy)
St. Lawrence’s Church - Li Cheng Uk Josephine Wan Shuk Ha
Resurrection Chapel - Kwun Tong  Tse Shui Lin (Girl)
Mary Help of Christians Chapel - Tang King Po   Leung Tao Man
St. James Chapel - Yau Tong Estate      Woo Chi Ling
Sacred Heart Church - Sai Kung  Chan Hong In
O.L. of Fatima Church - Cheung Chau   Tse Chi Cheung
Mother of Good Counsel Parish - San Po Kong Teresa Tong Yuen Ting
St. Mary’s Church - Hunghom      Rose Anna Chu
Rosary Chapel - Hung Shui Kiu, N.T.  Leung Fuk Kin
St. Anne’s Church - Stanley   Mok Tak Ming
O.L. Queen of the Angel’s Church - Ngautaukok  Fung Lai Fan
St. Pius X Chapel - Chuk Yuen     Petrius Hui
St. John the Baptist - Castle Peak  Handley Sharon Teresa
St. Patrick’s Chapel - Wang Tau Hom Lau Lai Chee
St. Vincent’s Chapel - Wong Tai Sin     Yeung Chi Man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 Taipo  Chu Yuet Yun
O.L. of Assumption - Rennie Mill Wan Ching On
Blind Girl Canossa School for the Visually Disabled Man Ling Chun
Sand Bay Orthopaedic Hospital (c/o Sr. Barbara)  Wong Yiu Tang / Chan Tak Yam
Aberdeen Rehab. Centre    Kwan Chi Ming / Poon Si Ch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ligious Sisters
   Sisters of Our Lady of the Angels 
Sr. Francis Xavier
   Tse Fung Lin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ligious Brothers
   Marist Brothers
Br. Thomas Tse
St. Joseph’s Church - Fanling  Chan Oi Lin


The Papal Party

OFFICIAL MEMBERS
His Eminence Eugene Cardinal Tisserant (French), Dean of the College of Cardianls.
His Eminence Agnelo Cardinal Rossi (Brazilian), Prefect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sation of Peoples.
His Excellency, the Archbishop Giovanni Benelli (Italian), Substitute Secretary of State.
His Excellency, the Archbishop Agostino Casaroli (Italian), Secretary of the Council for Public Affairs of the Church.
His Excellency, the Archbishop Sergio Pignedoli (Italian), Secretary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sation of Peoples.
His Excellency, the Bishop Jacques Martin (French), Prefect of the Apostolic Palace.

ATTACHES
His Excellency, the Bishop Paul Marcinkus, Secretary of the Institute of Religious Works.
Monsignor Pasquale Macchi, Private Secretary to the Pope.
Monsignor Virgilio Noe, Master of Ceremonies.
Professor Doctor Mario Fontana, Physician to the Pope.
Signor Pepi Merisio, Papal Photographer.

ATTACHES: SECOND GROUP
Monsignor Orazio Cocchetti, Assistant Master of Ceremonies.
Father Romeo Panciroli, Press Adviser.
Professor Raimondo Manzini, Editor of Osservatore Romano.
Father Antonio Stefanizzi, Technical Director of radio Vatican.
Monsignor Giustino Rigali, Interpreter.
Cavaliere Franco Ghezzi, Gentleman-in-Waiting.
Dr. Spartaco Angelini, Commandant of the Papal Gendameria.
Signor Mario Buglia, Signor Camillo Cibin and Signor Raniero Soldati - Ceremonial Guards.


Editorial
Due Thanks

When a great ceremony goes smoothly, you can be sure that hard work has gone into it. When a great ceremony goes so smoothly that it all looks like child’s play, you can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many people have thought and planned and worked till they were worn and weary.

The great ceremony in which Hong Kong welcomed Pope Paul VI and joined with him in offering Mass went very smoothly indeed. The diocese can rest happy in the knowledge that the Holy Father was received as he should have been received. There was no pomp, unless a gathering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welcoming faces constitutes pomp. Simplicity and exactness were the chie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day. The stand on which the Pope and the Senate of Priests concelebrated Mass was strong, brightly coloured and unadorned. The Pope arrived at that altar on time and found all in their proper places, waiting for him. Such exactness adorned the whole ceremony. It looked simple. In fact it was a result of such careful planning that the final programme for the day had been timed in half-minutes. Such precision may seem over-bold; but it worked. Only three hours were granted for the whole visit. Everything was fitted into those three hours and the Pope was able to leave at the right time, without rush. The organizers are to be congratulated.

Thanks as well as congratulations are due. Much of the planning and the work was done within a few yards of the offices of this paper. Tired faces and weary steps gave evidence, day after day, of the hard work that was being done. That work was not done in hope of thanks; but thanks are due.

Thanks are due also to the many, especially in government but also elsewhere, who gave generous help to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and the various sub-committees. Government, moreover, took over complete responsibility for bringing the Pope from the airport to the stadium and back again to the airport - a task that was carried off with all precision, dignity and courtesy. The help thus given was not perfunctory. Very many threw themselves into the common task with a readiness that showed personal interest and a brotherliness that should not be forgotten. The flawless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arrangements aroused admiration. Government officials showed something even more highly valued than efficiency. They shared our interest. They certainly deserve our thanks.

The Pope in his sermon summed up the whole meaning of his visit in one word, Love. Truly his visit did promote love. He came to do that. He may well be satisfied.

 

The Pope and the Church Leaders

In his three hours here the Pope had time to greet very few people personally. Among these few were leaders of Christian Churches in Hong Kong. The cheer raised by the congregation in the Stadium when the Pope met these leaders was clear proof that the Catholics of Hong Kong welcomed very heartily the preference given to these leaders, and regarded it as a fitting symbol of cherished good relations with the various Christian Churches in Hong Kong. The message addressed ‘with a full heart and great joy’ to the Pope by Bishop Baker on behalf of his own diocese and of the other Christians of the community, breathes the same spirit of brotherly regard.

No better opportunity could have been given for public manifestation of the ever growing respect and friendship among Christian Churches in Hong Kong. It will be matter for permanent satisfaction that such good use was made of the opportunity.

 

Papal Visit Organizers
 
COMMITTEE MEMBERS
Rt. Rev. Secundo Einaudi, PIME, Vicar General Chairman
Rt. Rev. Peter Lei, Vicar General Liaison with Chinese Clergy Member: Reception Sub-Committee
Very Rev. Joseph Carra, PIME Liaison wit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Member: Reception Sub-Committee
Mr. Dominic K.M. Cheung, President: Lay Apostolate Chairman: Stadium Sub-Committee
Very Rev. Fergus Cronin, SJ Liaison with Religious Communities
Mr. E. P. Grace, Assistant Commissioner of Police Liaison with H.K. Government’s Organizing Committee and Royal Hong Kong Police
Rev. Edward Hong  Master of Ceremonies Chairman: Liturgy Sub-Committee
Rev. Vincent Lau Liaison with Chinese Communications Media
Mr. Charles W. K. Lee, Treasurer: Lay Apostolate Treasurer
Mr. Roger H. Lobo Protocol
Rev. Joseph Mak, Representative: Senate of Priests Member Reception Sub-Committee
Rev. John Moore, MM Liaison with Religious Communities Member Reception Sub-Committee
Mrs. Betty Nolan, President: Catholic Women’s League Chairman: Children’s Welcoming Sub-Committee
Mr. Jimmy Yapp Press Liaison Officer Chairman: Mass Communications Media Sub-Committee
Rev. James Girardi, PIME  Liaison with English and Foreign Communications Media, Secretary 
Mrs. Katherine L. Devonshire  Secretary
   
WUB-COMMITTEES
Ceremonies and Liturgy Rev. Edward Hong, Chairman
Children’s Welcome   Mrs. Betty Noaln, Chairman
Press Office (Communications Media) Mr. Jimmy Yapp, Chairman
Reception Very Rev. Joseph Carra, Chaiman
Stadium    Mr. Dominic K. M. Cheung, Chairman


Bishop Baker’s Message to the Pope

The Rt. Rev. Gilbert Baker, Bishop of the Anglican Diocese of Hong Kong and Macao, addressed the following message to His Holiness, Pope Paul VI, on behalf of the Anglican Diocese of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of other Christians in the community.

Your Holiness,

It is with a full heart and great joy that I extend on behalf of the Diocese of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of other Christians in our Community, our warm and respectful greetings on your Holiness’s historic visit to Hong Kong.

We are truly thankful to God that your Holiness has been preserved in safety and peace throughout this arduous apostolic and missionary journey which has called forth the admiration of us all. We pray earnestly that through these labours the message of Christ and His will for peace and justice and compassion among men may be ever more deeply understood and gladly received by the peoples of this part of the world.

In Hong Kong we have been greatly blessed by the friendly cooperation which has long existed between Christians of different traditions. We are deeply thankful for the happy relationship which Bishop Francis Hsu and all in his diocese continue to have both with our Anglican Church and with other Church bodies in this place; and we wish to give an assurance of our desire to continue in this working together and of our earnest prayers added to those of your Holiness for the peace of the world and for the unity and mission of Christ’s Church throughout the world.


Religious Leaders

The following religious leaders were presented to the Pope:

Rt. Rev. Gilbert Baker, Anglican Bishop of Hong Kong, and Mrs. Baker;
Rt. Rev. T. Otto Nall, Resident Bishop of Hong Kong,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and Mrs. Nall;
Mr. Calvin Ngai,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Hong Kong Christian Council, and Mrs. Ngai;
Rev. Dr. Peter Wong,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and Mrs. Wong;
Rev. Wong Tsuk, Superintendent Minister,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and Mrs. Wong;
The Ven. James Pong, Archdeacon of the Anglican Diocese of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Bishop-elect of Taiwan, and Mrs. Pong.
Mr. Wong Wan Tin, Chairman of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and Mrs. Wong.


Father
We thank you for counting us worthy
to stand in Your presence and serve you.
Lord, remember Your Church throughout the world.
Make us grow in love,
together with Paul our Pope
Francis our Bishop, and all the clergy.
Have mercy on us all;
make us worthy to share eternal life
with Mary, the virgin mother of God,
with the Apostles
and with all the saints who have done your will throughout the ages.
May we praise you in union with them,
and give you glory
through Your Son, Jesus Christ.

From the Eucharistic Prayer recited at the Papal Mass

 

From Air to Earth

The following was the message sent by the Pope from his departing plane to the Acting Governor.

On leaving Hong Kong, we desire to reiterate our respectful greetings to Your Excellency and to assure all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of the deep emotions we experienced in their midst.
Pope Paul VI
 

From Earth to Air

The following message was sent by The Acting Governor to His Holiness The Pope soon after the Papal aircraft had taken off for Colombo:

On behalf of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of Hong Kong I wish to convey to Your Holiness our great appreciation for honouring us with your presence during your pastoral tour. We wish you a safe and comfortable return home.

 

The Pope’s Farewell

Before boarding his plane to depart, the Pope broadcast the following farewell message to Hong Kong:

The Lord be with you!

This is our greeting: the greeting that we bring to you from Catholic Rome - so far away in distance, so near in spirit - the greeting we express to you, the good people of Hong Kong, whom we have the honour and pleasure of visiting today.

The time of our presence among you is brief, but it is sufficient to make us enjoy profoundly a sense of fellowship, a brotherhood, that fills our heart and will always remain with us. The wisdom of China has produced the saying “All Men are Brothers, and we are experiencing the meaning of this. Greetings to you all, our brothers.

Although we have seen only little of Hong Kong, we know of the vast progress you have made in recent years. We shall invoke God’s blessing on your continued efforts to promote justice, prosperity and peace.

To the civil authorities of Hong Kong, especially to you, Sir Hugh, goes our deep gratitude for having welcomed us with such courtesy. Our sincere respect and best wishes to all who have received us so kindly.

To all the people we have met, and to the unnumbered we seem to see beyond this room, we express our cordial and sincere greetings.

Tin Chue Po Yau (God bless you all!)

In reply to the Pope’s farewell message, the Acting Governor spoke as follows:

“I thank your holiness for your greetings and your message. I have also to convey to you Sir David Trench’s personal greetings and his regret that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form him to be here today to welcome you to Hong Kong on your first pastoral visit to a British Crown Colony. He knows, as I do, what very great pleasure your visit has given to all Christians in Hong Kong, and we trust that you have enjoyed your all too brief stay.”

 

Messages

In the course of his journey to Colombo the Pope passed near Macao and passed over North Vietnam. From his Aeroplane he sent the following messages:

Bishop Paolo Tavares
Macao

Thanking you, venerable brother, for having come to meet us in Manila and Hong Kong, we ask you to convey the expression of our affection to your diocese, so rich in glorious tradition. To all, we impart in pledge of abundant heavenly graces, our special apostolic blessing.
Pope Paul VI

His Excellency

Dr. Ton Duc Thang
President of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
Hanoi

“Already returning to Rome after our journey to Asia and Oceania, we renew to Your Excellency our sentiments of goodwill for all the people of Vietnam, and express the wish that the sincere efforts of the interested parties may promptly lead to the just peace so greatly desired”.
Pope Paul VI

 

Exchange of Gifts Hong Kong to the Pope

At the Offertory of the Papal Mass, Bishop Francis Hsu on behalf of the faithful in Hong Kong, presented to the Pope a cheque for US$5,000.00 for His Holiness to use for the benefit of a missionary church of his choice. In making the offering the Bishop said:

Most Holy Father,

Welcoming you with love and enthusiasm, the People of God in Hong Kong wish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of showing our concern for needy brethren in other missionary areas. To you, therefore, we wish to make this offering of US$5,000.00 which your Holiness will please use for the benefit of any missionary church.

We took a collection from the people and religious communities for this purpose. The response is far more generous than has been shown on any previous occasion for any cause: such is the measure of our gratitude to Peter for his visit.

May I mention one particular offering. HK$63 of the enclosed cheque came from 55 members of the St. Camillus Benevolent Association of the Leprosy Colony on Heilingchau Island in Hong Kong. In their letter to me, they say they could not think of a better way of helping the Pope, as they should, to carry out the mission of preaching the Gospel to all nations.

 

The Pope to Hong Kong

Before his departure from Hong Kong the Pope gave to Bishop Hsu a cheque for US$20.000 for the Hong Kong Community Chest. Arrangements for the formal presentation will be made next week.

 

Pope Paul at FAO
Brotherly love and solidarity

Mr. President,
Mr. Director General,
Gentlemen,

It is a profound joy for us - and also an honour - to bring in our turn to this rostrum the debt of gratitude and the cry of anguish and hope of millions of men and women, on this twenty-fifth anniversary of FAO. What a road has been traveled since that far-off day, the sixteenth of October 1945, when the representatives of forty-four States were invited to sign that act which set up the United Nations Organisation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Historians will point out the remarkable accomplishments of FAO, its progressive influence, its unflagging dynamism, the boldness of its views, the variety and breadth of its activities - since “it is above all else an institution orientated to action” (1) the courage of its pioneers and finally the love of man and the universal sense of brotherhood which ar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its undertakings. They will point out also the extraordinary challenge thrust at you today: as your efforts increase and become organized, so the number of men multiplies, the misery of many is intensified and while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is sated with ever-increasing and ever-diversified resources, an ever greater part of mankind continues to hunger for bread and educating and to thirst for dignity. The first decade of development - it would be vain to conceal it - was marked by a certain disenchantment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 face of frustrated hopes. Would it thus be the case, as with Sisyphus, to grow tired of rolling the heavy stone and give in to despair?

THE POPE’S AND THE CHURCH’S SUPPORT FOR THE AIMS OF F.A.O.
Such an idea could not be expressed in these precincts, in this meeting of persons who face the future with the aims of harnessing it for the service of mankind, notwithstanding the obstacles which may present themselves along the way. From the time of his first meeting with FAO, our predecessor Pope Pius XII, highly praised the deep insight “of your institution, specialized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the magnanimity which characterises its economy and application. And finally the wisdom and the circumspect method which determine its realistation.” (2) His successor, good Pope John XXIII, would seize every opportunity to express to you’re his sincere admiration. (3) For our part, we first knew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in its modest quarters in Villa Borghese, before seeing FAO “traverse the entire road which has led it to the magnificent developments which it knows today.” (4) From that time on we have not ceased to follow with sympathetic interest your generous and disinterested initiatives - particularly the campaign against hunger - to render homage to your many activities and to call upon the Catholics of the entire would to collaborate generously therein, together with all men of good will. (5) Today we are happy to come to the headquarters of your Organisation, situated within the very territory of our Diocese of Rome, and thus to return to FAO the many visits which the members of your working sessions have paid to the Vatican.

How could the Church, solicitous for the true good of men, not be interested in an activity so clearly orientated as is yours to the alleviation of the greatest distress? How could the Church not be interested in your activity, which is engaged in a merciless combat to provide each man with enough to live - to live a truly human life, to be capable by his own work of guaranteeing the upkeep of his family and to be able through the exercise of his intelligence to share in the common goods of society by a commitment freely agreed to and by an activity voluntarily assumed? (6) It is at this higher level that the Church intends to give you her disinterested support for the great and complex work which you carry out. Your work consists in stimulating international action for providing each person with the nourishment he needs, both in amount and quality, and thus promoting the progressive lessening of hunger, undernourishment and malnutrition. (7) It means elimination the cause of many epidemics, preparing trained labour and finding for it necessary employment so that economic growth may be accompanied by social progress without which there is no true development.

A COURAGEOUS AND COMPLEX UNDERTAKING THE ENVIRONMENT
By what means do you intend to attain these goals, which we approve with all our heart? The absorbing study - as we can well describe it - of the many dossiers furnished us on your multiple activities have revealed to us the extraordinary and growing complexity of your efforts organized on a world-wide scale. A more intelligent utilization of basic physical resources, a better use of land and water, forest and oceans, an increased productivity from farming, livestock raising and fishing - all this certainly provides commodities in greater quantity and better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nutritional needs grow under the double pressure of a demographic increases - at times very swift - and of a consumption whose graphic curve follows the progression of income.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fertility, the intelligent use of irrigation, the redivision of plots of land, the reclaiming of marshes, the effort at plant selec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yield grain varieties almost seem to fulfill the vision of the ancient prophet of the agricultural era: “The desert shall rejoice and blossom.” (8) But the carrying out of these technical possibilities at an accelerated pace is not accomplished without dangerous repercussions on the balance of our natural surroundings. The progressive deterioration of that which has generally come to be called the environment risks provoking a veritable ecological catastrophe. Already we see the pollution of the air we breathe, the water we drink. We see the pollution of rivers, lakes, even oceans - to the point of inspiring fear of a true “biological death” in the near future, if energetic measures are not immediately and courageously taken and rigorously put into practice. It is a formidable prospect which you must diligently explore in order to save from destruction the fruit of millions of years of natural and human selection. (9) In brief, everything is bound up together. You must be attentive to the great consequences which follow on every intervention by man in the balance of nature, whose harmonious richness has been placed at his dispos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iving design of the Creator.

THE CONTROL OF GROWTH: A MORAL PROBLEM
These problems surely are familiar to you. We have wished to evoke them briefly before you only in order to underline better the urgent need of a radical change in the conduct of humanity if it wishes to assure its survival. It took millennia for man to learn how to dominate, “to subdue the earth” according to the inspired word of the first book of the Bible. (11) The hour has now come for him to dominate his domination; this essential undertaking requires no less courage and dauntlessness than the conquest of nature itself. Will the prodigious progressive mastery of plant, animal and human life and the discovery of even the secrets of matter lead to antimatter and to the explosion of death? In this decisive moment of its history, humanity hesitates, uncertain before fear and hope. Who still does nor see this? The most extraordinary scientific progress, the most astounding technical feats and the most amazing economic growth, unless accompanied by authentic moral and social progress, will in the long run go against man.

AN ESSENTIAL ACQUISITIO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Well-being is within our grasp but we must want to build it together: individuals for others, individuals with others and, never again, individuals against others. Over and above the magnificent achievements of these twenty-five years of activity is not the essential acquisition of your Organisation this: the consciousness acquired by peoples and their governments of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re you not sometimes without knowing it, the heirs of Christ’s compassion before suffering humanity: “I feel sorry for all these people?” (12) Do you not constitute by your very existence an effective denial of the discredited thought of ancient wisdom “Homo homini lupus?” (13) No, man is not a wolf to his fellowman; he is his compassionate and loving brother. Never in the millennial course of the inspiring adventure of man have so many peoples, so many men and women, delegated such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s with the unique mission of aiding men - all men - to live and to survive. For us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motives of hope amidst the many threats that weigh upon the world. Those who in the years 2000 will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destiny of the great human family are being born into a world which has discovered, more to its advantage than to its disadvantage, its solidarity in good as well as evil, its desire to unite in order not to perish and, in brief, to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common future for humanity. (14) We hope that soon the circle of your family will widen and that the peoples that are now absent from this meeting may also sit down at your table so that finally all may contribute together to the same unselfish goal.

ALWAYS AT THE SERVICE OF MAN: THE DEMOGRAPHIC PROBLEM
Certainly in the face of the difficulties to be overcome there is a great temptation to use one’s authority to diminish the number of guests rather than to multiply the bread that is to be shared. We are not at all unaware of the opinions held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hich extol planned birth control which, it is believed, will bring a rad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e must repeat this today: the Church, on her part, in every domain of human action encourage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gress, but always claiming respect for the inviolable rights of the human person whose primary guarantors are the public authorities. Being firmily opposed to a birth control which according to the just expression of our venerable predecessor Pope John XXIII w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methods and means which are unworthy of man,” (15) the Church calls all those responsible to work with fearlessness and generos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man and every man; this, among other effects will undoubtedly favour a rational control of birth by couples who are capable of freely assuming their destiny. (16) On your part, it is man whom you help and whom you support. And how would you ever be able to act against him, because you do not exist except through him and for him and since you cannot succeed without him?

ENCOURAGING THE FREE COOPERATION OF ALL THOSE INVOLVED
One of the best assured invariable principles of your action is that the finest technical achievements and the greatest economic progress cannot effect by themselves the development of a people. However necessary they may be, planning and money are not enough. Their indispensable contribution, like that of the technology which they sponsor, would be sterile were it not made fruitful by men’s confidence and their progressive conviction that they can little by little get away from their miserable condition through work made possible with means at their disposal. The immediate evidence of results creates, as well as legitimate satisfaction, the decisive commitment to the great work of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run, if nothing can be done without man, with him everything can be undertaken and accomplished; it is truly the spirit and the heart that first achieve true victories. As soon as those concerned have the will to better their lot, without doubting their ability to do it, they give themselves fully to this great cause, with all the gifts of intellect and courage, all the virtues of abnegation and self-sacrifice, all the efforts of perseverance and mutual help of which they are capable.

PRESENTING AN IDEAL TO YOUTH: A FRUITFUL EARTH FOR ALL MEN
The young in particular are the first to give themselves with all their typical enthusiasm and earnestness to an undertaking which fits their capabilities and their generosity. The youth of the rich countries, bored because they lack an ideal worthy of claiming their support and galvanizing their energies, the youth of the poor countries, in despair at not being able to work in a useful way, because they lack the proper knowledge and the requir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young resources can change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if we adults can prepare them for this great task, show them how to approach it and furnish them with the means to give themselves to it with success. Is not this a plan that will claim the support of all young people, rich and poor, transform their outlooks, heal sterile divisions and finally bring about a new world: a world that will know brotherly love and solidarity in effort because it will be united in the pursuit of the same ideal - a fruitful world for all men?

PUTTING AN END TO SCANDALS: ARMAMENTS, WASTAGE, COMMERCIAL MALPRACTICES
A lot of money would be necessary, certainly. But will the world not finally grasp that it is a question of its future? “When so many peoples are hungry, when so many families are destitute, when so many men remain steeped in ignorance, when so many schools, hospitals, and homes worthy of the name remain to be built, all public and private expenditures of a wasteful nature, all expenditures prompted by motives of national or personal ostentation, every debilitating armaments’ race becomes an intolerable scandal. It is our duty to denounce it. Would that those in authority would listen to us before it is too late!” (17) How is it possible not to experience a deep feeling of distress in face of the tragic absurdity which impels men - and whole nations - to devote vast sums to armaments, to fostering centres of discord and rivality, to carrying out undertakings of pure prestige, when the enormous sums thus wasted would have been enough, if better employed, to rescue numbers of countries from poverty? It is a sad fate which weighs so heavily upon the human race: the poor and the rich are for once treading the same path. Exaggerated nationalism, racism engendering hate, the lust for unlimitated power, the unbridled thirst for domination: who will convince men to emerge form such aberrations? Who will be the first to break the circle of the armaments race, ever more ruinous and vain? Who will have the good sense to put an end to such nonsensical practices as the brake sometimes applied to cert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cause of badly orgainsed transport and markets? Will man, who has learned how to harness the atom and conquer space, finally succeed in conquering his selfishness? UNCTAD - we like to hope - will succeed in putting an end to the scandal of rich countries buying at the lowest possible prices the produce of poor countries, and selling their own produce to these poor countries at a very high price. There is a whole economy, too often tainted by power, waste and fear, which must be transformed into an economy of service and brotherhood.

NEED FOR AN EFFECTIVE WORLD AUTHORITY AND INTERNATIONAL LAW
In view of the worldwide scale of the problem, there can be no fitting solution except on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In saying this we do not in any way mean to belittle the many generous initiatives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 suffice it to mention our indefatigable Caritas Internationals - whose spontaneous appearance keeps alert and stimulates so much disinterested good will. Quite the contrary. But, as we said in New York, with the same conviction as our reverend predecessor John XXIII in his encyclical Pacem in Terris: “Who can fail to see the need and importance of thus gradually com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orld authority capable of taking effective action in the juridical and moral spheres?” (18) This you have in fact understood, and you have undertaken this World Indicative Plan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LM), which is intended to integrate in one worldwide view all the various factors in this sphe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freely entered into agreements between states will assist its being put into practice. Nor is there any doubt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selfish and exclusive profit-based economies to an economy which will voluntarily undertake the satisfaction of mutual needs calls for the adop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law based on justice and equity, at the service of a truly human universal order. (20)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be brave, bold, preserving and energetic. So many lands still lie fallow, so many possibilities remain unexplored, so many human resources are as yet untapped, so many young people stand idle, so much energy is squandered. Your task your responsibility and your honour will be to make these latent resources bear fruit, to awaken their powers and to direct them to the service of the common good. Here lie the breadth, the vastness, the urgency and the necessity of your role. Among responsible statesmen, publicists, educators, scientists, civil servants - indeed among all men - you must untiringly promote study and action on a world scale, while all believing men add their prayers to “God who gives the growth.” (21) Already there are appearing important results, which yesterday were still unhoped for, but which today are the guarantee of solid hope. In the Nobel Prize for Peace to Norman Borlaug, “the father of the green revolution,” as he is called. How true it is that if all men of good will throughout the world could be mobilized in a concerted effort for peace, the tragic temptation to resort to violence could then be overcome.

FINAL APPEAL: BROTHERLY LOVE. THE SUFFERING CHRIST
More than one, perhaps, will shake his head at such prospects. Yet, permit us to say it plainly, on the human, moral and spiritual level which is ours: no strategy of a commercial or ideological nature will soothe the complaint which rises form those who are suffering from “undeserved misery,” (22) as the young, whose “protest resounds like a signal of suffering and an appeal for justice.” (23) If need and self-interest are powerful and often decisive motives for men’s actions, the present crisis can only be surmounted by love, or, if “social justice makes us respect the common good, social charity makes us love it.” (24) “Charity, that is to say brotherly love,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all social progress.” (25) Preoccupations of a military nature and motives of the economic order will never permit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grave demands of the men of our time. There must be love for man: man devotes himself to the service of his fellowmen, because he recognizes him as his brother, as the son of the same Father; and the Christian will add: as the image of the suffering Christ, whose word moves man in his most hidden depths: “I was hungry and you gave me to eat…” (26) This word of love is ours. We present it to you as our most precious treasure, the lamp of charity whose burning fire consumes hearts, whose shining flame lights the way of brotherhood and guides our steps along the paths of justice and of peace. (27)

FOOTNOTES
(1)
   FAO, son role, sa structure, ses activites, Rome, Pub. FAO, 1970
(2)
   Allocution of 21 February 1948, Discorsi e Radiomessaggi di S.S. Pio XII, vol. IX Tipografia Poliglotta Vaticana, p. 461.
(3)
   Cf. in particular, Encyclical Mater et Magistra, 15 May 1961, A.A.S. 53 (1961), p. 439.
(4)
   Allocution of 23 November 1963 at the 12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FAO; Insegnamenti di Paolo VI, vol. I, Tip. Pol. Vaticana, 1963, p. 343; cf. Documentation catholique, vol. 61, Paris, 1964, col. 19.
(5)
   Cf., in particular, Encyclical Populorum Progressio, 26 March 1967, p. 46 A.A.S. 59 (1967), p. 280.
(6)
   Cf., for example, Rev. L. J. Lebret, O.P., Development-Revolution solidaire, Paris, Editions Ouvrieres, 1967.
(7)
   Cf., for example, Josue de Castro, Le livre noir de la faim, Paris, Ed. Ouvreres, 1961.
(8)
   Cf., Is. 35:1.
(9)
   Cf., Ceres, Revue FAO, vol. 3, No. 3, Rome, May-June 1970: Environnement: les raisons de l’alarme.
(10)
   Cf., for example, Ps. 64:10-14.
(11)
   Gen. 1:28.
(12)
   Mt. 15:32.
(13)
   Plautus, Asinaria, II, 4, 88.
(14)
   Cf., appeal in Bombay, 3 December 1964, A.A.S. 57 (1965), p. 132; repeated in Populorum Progressio, No. 43, A.A.S. 59 (1967), pp. 278-279.
(15)
   Mater et Magistra, A.A.S. 53 (1961), p. 447.
(16)
   Cf., for example, J.M. Albertini, Famine, controle des naissances et responsabilites internationals, in Economie et Humanisme, No. 171, Lyons, 1966, p. 1-10; P. Praverdand, Les pays nantis et la limitation des naissances dans le Tiers-Monde, in Development et Civilisation, No. 39-40, Paris, 1970, p. 1-40.
(17)
   Populorum Progressio, No. 53, A.A.S. 59 (1967), p. 283.
(18)
   Address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 4 October 1965, A.A.S. 57 (1965), p. 880.
(19)
   Cf., Une strategie de l’abondance, Collection FAO, L’alimentation mondiale, Cahier No. 11, Roem, 1970.
(20)
   Cf., M.F. Perroux, De l’avarice des nations a une economie du genre humain, in 39.e Semaine Sociale de France, Richesse et Misere Paris, Gabalda, 1952, p. 195-211.
(21)
   1 Cor. 3:6-7.
(22)
   Populorum Progressio, No. 9, A.A.S. 59 (1967), p. 261.
(23)
   Speech made at Geneva,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ILO, 10 June 1969, A.A.S. 61 (1969), p. 502.
(24)
   Rev. J.T. Delos, O.P., Le bien commun international, in 24.e Semaine Sociale de P. France, Le desordre de l’economie internationale et la pensee chretienne, Paris, Gabalda, 1932, p. 210.
(25)
   Cardinal P.E. Leger, in Le pauvre Lazare est a notre porte, Paris-Montreal, SOS-Fides, 1967, p.13.
(26)
   Mt. 25:35.
(27)
   Ps. 85:11-14.

 

The Pope in Hong Kong

Pope Paul VI spent three hours in Hong Kong on 4 December.

The story of his visit is told in pictures in this issue. The whole visit has been so fully described in the press and on radio and TV that seems superfluous to describe it again here. Yet a short outline may at least some day be helpful to a historian of the Church in Hong Kong.

Only a little more than a month’s notice of the visit had been given. This put a heavy strain on the organizers. Happily, however, government gave full cooperation and took over complete responsibility for bringing the Pope from the airport to the Government Stadium and back again to the airport.

The Pope arrived in Hong Kong within one or two minutes of the appointed time, 1:20pm. He was received by H.E. the Acting Governor, Sir Hugh Norman-Walker, and Bishop Francis Hsu of Hong Kong. Sir Hugh then presented a small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ommunity to the Pope.

The Holy Father then flew by helicopter to the Race Course, Happy Valley, where, through the courtesy of the R.H.K. Jockey Club, about 20,000 children form Catholic Primary Schools had assembled in the stands. The Pope then entered the Governor’s car and despite the drizzle stood in the open back to greet the children and bless them as he drove slowly by. Cheers of welcome and furiously waving flags showed that for the children this was to be a day to be remembered all their lives.

From the Racecourse, the Holy Father drove to the Government Stadium, where all was ready. He was received by a special welcoming committee and then drove slowly round the track to greet what the press has described as the largest crowd ever seen in the Stadium. Experienced observers said that no individual had before ever been so warmly greeted by a Hong Kong crowd.

Having greeted the great congregation, the Holy Father then met individually the heads of Christian Churches in Hong Kong, the holders of papal decoration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lergy, men and women religious, and the lay apostolate.

The Pope then ascended the altar platform, where the priests Senate was waiting vested for concelebrated Mass. Other priests in choir-dress were round the altar.

Mass was then celebrated. The parts of the Mass in which the Pope as chief celebrant had to say alone or as the dominant voice, were in English. The parts pertaining to the congregation were in Chinese. The lessons were read by Mr. Henry Au and Mr. Vincent Law.

After the Gospel the Pope preached the sermon reproduced below.

During the Mass, rain, which had been threatening since the Pope’s arrival, started again. The open stands became a sea of umbrellas, and it was necessary to hold an umbrella over the Pope.

After the Communion of the Concelebrants, the Holy Father gave Communion to one child from every parish or rectory and to a representative Sister, a representative Brother and a group of handicapped persons.

After Mass, the Pope presented his vestments, mitre and crosier to the diocese of Hong Kong.

He gave his blessing to all present, to all who had followed the Mass on radio or TV and to all who had been unable to attend.

Then after further greetings to the small groups and to the congregation at large he drove away around the track once more and then left to greet the children in the Racecourse once more before entering the helicopter for his return journey to the airport.

At the airport he said goodbye to the Acting Governor and through him to all Hong Kong. The text of his goodbye message is to be found on page 8.

The Pope radioed his last thanks to the Acting Governor from the plane and Sir Hugh radioed his last good wishes.

Soon the plane was out of sight, but not out of mind.

 

The Pope’s Sermon

Dear brothers and sons and daughters,

It is with joy that we have accepted the gracious invitation extended to us by your zealous Shepherd, our brother, Bishop Hsu. We are pleased to take the occasion of the apostolic journey that has brought us to Asia and Australia for meetings with the Episcopal conferences to make a visit, howsoever brief, to the largest Chinese diocese in the word.

We are very happy to be with you, dear sons and daughters of Hong Kong. We want to thank you personally for the affection and devotion that you have manifested to the Holy See in many different ways. We want to congratulate you on the many accomplishments of your so vital Catholic community. We want to encourage you to persevere firmly in the faith of your Baptism and Confirmation and to exhort you to an ever greater commitment in searching the most apt means of rendering the Christian message of love more understandable in the world in which you live. Thus you will contribute effectively in showing to all your brothers and sister the perennial youth and reforming power of the Gospel of Christ, and so give them a hope for the building up in love of a more fraternal society.

We are now in prayer.

May each one of us be conscious of the twofold relationship that this prayer, our Holy mass, produces in our souls. We are in relationship with Christ, and we are in relationship with men, our brother.

Yes, gathered here together in the name of Christ, we are with him. Rather, he is with us. He himself has assured us of it. Where you meet in my name, he said, I shall be there with you (cf. Mt. 18:20). Moreover, to our humble person is entrusted the ministry of representing him, Jesus Christ, the one Head, though now invisible, of the Church (cf. Summa Theologica III, 8, 1), the supreme “Shepherd and Guardian” of our souls (cf. 1 Peter 2:25). It is a joy to us that our office as his Vicar makes his presence in this sacred assembly more deeply felt, makes his divine power more effective and his spiritual consolation more immediate. The rite that we are celebrating will shortly become even more realistic and mystical: then it will be the sacrificial meal which Christ himself instituted that it might recall and sacramentally renew his redeeming Passion; and he will give himself to us as the food of eternal life.

Brethren, let us all join in giving to this celebration the fullness of its meaning. Let us endeavour to adhere to it, 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with the most firm assent of our minds. Let us give it the humble, resolute, and total profession of our faith, that we may have an everlasting memory to sum up this extraordinary and happy moment. In a short time we shall be saying: “Let us proclaim the mystery of faith”. That is the first relationship that this liturgical action of ours should make active now and for ever; faith. We proclaim this faith to you all and we confirm you in it.

There is a second relationship, as you know, which is produced by our celebration: it is produced first in our consciousness, then in our hearts, and finally in our exterior life.

The Eucharist is a sign and a bond of unity (cf. Summa Theologica III, 73, 2 and 3). It is a sacrament of communion. In the very act whereby the Eucharist puts us in real communion with Christ it puts us in spiritual, mystical, moral and social communion with all those who eat the same bread (cf. 1 Cor. 10:17). It is the sacrament of ecclesial unity. It is the supreme uniting element of the community of the faithful. It is the sacrament which contains the real Body of Christ and which has as its purpose to produce the Mystical Body of Christ, which is the Church.

We pause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Church is then the unifying effect of the love of Christ for us. It can itself be considered a living sign, a sacrament of unity and of love. To love is her mission. While we are saying these simple and sublime words, we have around us - we almost feel it - all the Chinese people wherever they may be.

There comes to this far eastern la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the humble apostle of Christ that we are. And what does he say? Why does he come? To sum it up in one word: Love. Christ is a teacher, a shepherd and a loving redeemer for China too. The Church cannot leave unsaid this good word: love, which will be forever.
11 December 1970

 

Editorial
Follow Your Leader

The Pope’s presence among us on 4 December was his greatest gift to us. We should, however, note well the monetary gift that he gave at the moment of his departure, generous cheque for the Community Chest. The choice of the recipient of this donation was not made at random. The people chose the Community Chest because it is the community chest, the expression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whole community in Hong Kong to care for those who need car. For all too short a time the Pope had become one of us; his gift was a potent symbol of union with and affection for the whole community. In his farewell message he said “The wisdom of China has produced the saying All Men are Brothers, and we are experiencing the meaning of this.” In the Community Chest he found a means of expressing that brotherhood. He has given us a lead, my broths.
18 December 1970


Requiem Mass for Pope Paul VI
Messages of Condolence

Numerous expressions of sympathy were received by Bishop John B. Wu from the civic and religious leaders of Hong Kong in the days following the death of Pope Paul VI.

H.E. Sir Denys Roberts, Acting Governor, wrote: “The news of the death of His Holiness Pope Paul VI has been received with sadness by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in Hong Kong.”

“We recall with pleasure the brief but memorable visit of His Holiness to Hong Kong in 1970.”

“May I assure you of the deep sympathy of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in the great loss which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has suffered.”

Mr. Oscar E. Michelena, Consul General of Venezuela and Doyen of the Consular Corps wrote: “On behalf of the Consular Corps and myself, I wish to extend our sincere and respectful condolences for the passing away of His Holiness Pope Paul VI.”

“Kindly accept our deepest sympathy.”

In addition, the Consuls General of Philippines, Sweden, Uruguary, Italy and Indonesia sent letters of sympathy.

Bishop Baker, Bishop Cheung Wing Ngok and members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Anglican Church in Hong Kong and Macao telegraphed: With deepest sympathy for the passing away of His Holiness Pope Paul VI, we give thanks to God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ecumenical movement and his life of service in the Church.

The Rev. Ngi-wang Kwok,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Hong Kong Christian Council wrote: “We are greatly saddened by the passing away of Pope Paul VI. Pope Paul was a great leader of the whole world. Throughout his life he had worked tirelessly for the Reconciliation of Mankind and the Renewal of the Church. For the past decade and a half, he not only updated the congregation life and structure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but also indirectly the Orthodox as well as the Protestant Churches. He was a great Champion of Human Rights. For all this, we are profoundly grateful to God for giving us such a good man. Our heartful condolence to all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The Chairman, Vice Chairman and members of the Hong Kong Taoist Association wrote: “We were shocked to learn of the passing away of His Holiness Pope Paul VI when we saw your tear-stained countenance on TV yesterday.”

“When His Holiness visited us several years ago in Hong Kong we were able t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him and felt and experienced the greatness of his spirit.”

“We appreciate Your Excellency’s fervour and strength in promot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union between Taoism and Catholicism.”

“The whole world respects and admires the high integrity and the creative achievements of His Holiness Pope Paul. We are sending a telegram to the Vatican to express our condolence and are conveying same to Your Excellency.”

The Presidents and Board Members of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wrote:

“Shocked at the departure from this world of His Holiness Pope Paul VI, our Association and its fellow members wish to express our sad condolence. Pope Paul has been a great religious leader in our modern world. His peace effort and his love for humanity has been admired by the whole world. Now that His Holiness is gone we mourn endlessly for the loss of this great light. We want to express our deepest sympathy and hope that they will be conveyed to the Vatican.”

In addition, numerous representative of the public wrote their names in a Book of Condolence in Caritas House.
18 August 1978

 

Death in the Lord

The Obsequies of Pope Paul VI - carried out with solemn reverence in St. Peter’s Square and televised with superb skill to the world - were not merely a great commemorative ceremony. They tought in graphic fashion the great message that even in death we are not alone.

A deathbed will often seem to deny this. The watcher sees a familiar and well loved face droop into impersonality. Eyes that had always seemed full of gaiety and understanding suddenly lose life and sparkle and then close. Companionship as this world has known it is at an end. It seems to the watcher that the dead man or woman has gone alone on a journey that knows no companionship, no help from bystanders, no help from fellow travelers.

The high solemnity of a papal Requiem Mass and a papal funeral is a memorable answer to such intimations of loneliness in death; but every Requiem and every funeral prayer gives the same assurance with equal firmness, though not with equal dramatic force. In every “Hail Mary”, we repeat “Pray for us, sinners, now and at the hour of our death.” Day after day in the Divine Office we offer petitions at Lauds or Vespers for those dying or just dead. We do not offer these prayers in a spirit of commemoration. We offer them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service that we owe to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in life. We are members of one body. The giving and receiving that is continual in life on earth is part of the life of that body. That body is the body of Christ, conqueror of death. The life that He won for us is not subject to bodily death. In death as in life, we are members of one another, sustaining one another and being sustained in our union in Christ.

“Remember, Lord, those who have died and have gone before us marked with the sign of faith, especially those for whom we now pray. May these, and all who sleep in Christ, find in your presence light, happiness and peace.”
25 August 1978


 

Pope Paul VI Archbishop Romero up for sainthood

Pope Francis cleared the way for the canonisations of Blessed Pope Paul VI and Blessed Archbishop Oscar Romero at a meeting on 6 March with Cardinal Angelo Amato, prefect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Causes of Saints.

He recognised a miracle attributed to Blessed Paul, who, according Pietro Cardinal Parolin, the Vatican secretary of state, will be declared a saint in late October at the end of the Synod of Bishops on youth and discernment.

Pope Francis also formally signed the decree recognising the miracle needed to advance the sainthood cause of Archbishop Romero of San Salvador.

The pope also signed decrees for the causes of 10 other men and women, among them, two young laywomen and a number of priests and religious sisters.

El Salvador’s ambassador to the Holy See, Manuel Roberto Lopez, said on 7 March that the news of the pope’s approval “took us by surprise.”

He said, “They told us before that the process was going well and that all we needed was the approval of the miracle, and it turns out the pope approved it yesterday.”

Lopez expressed his happiness that Blessed Oscar Romero’s canonisation was imminent and that his holiness was recognised alongside one of his earliest supporters.

“To see that he will be canonised along with (Blessed) Paul VI, who was a great friend of Archbishop Romero and supported his work, is a great blessing,” Lopez said.

The Vatican did not announce a date for Blessed Romero’s canonisatio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thankgiving Mass in Hong Kong for the beatification of Pope Paul on 26 October 2014, John Cardinal Tong Hon, then the bishop of the diocese, remarked: “For me, the beatification of Pope Paul VI also involves personal joyful feelings, since it was he who ordained me as a priest on 6 January 1966.” (Sunday Examiner, 2 November 2014)

Almost a month after the closing Mass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on 8 December 1965, Cardinal Tong recounted that the pope did something highly unusual for the time: he ordained 63 young men to the priesthood, It was a precedent setting move.

Pope Francis also recognised the miracles needed for the canonisation of Father Francesco Spinelli of Italy, founder of the Sisters Adorers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Father Vincenzo Romano of Italy; and Mother Maria Katharina Kasper, founder of the religious congregation, the Poor Handmaids of Jesus Christ.

He recognised the miracle needed for the beatification of Maria Felicia Guggiari Echeverria, a Discalced Carmelite from Paraguay, whom Pope Francis has upheld as a model for the young people of Paraguay. Affectionately called, Chiquitunga, she died from an unexpected illness in 1959 at the age of 34 before she could make her final vows.

The pope also recognized the martyrdom of a 16-year-old Anna Kolesarova, from Slovakia, who lived from 1928 to 1944 in the eastern town of Pavlovce, was murdered during Slovakia’s occupation by the Soviet army in World War II after refusing sexual favours to a Russian soldier.

In causes just beginning their way toward sainthood, the pope signed decrees recognising the heroic virtues of Polish Redemptorist Father Bernard Lubienski, who entered the congregation in England and then returned to Poland to re-found the Redemptorists there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Sandra Sabattini, a young Italian women who was active in helping the poor with the Pope John XXIII community. She was hit by a car and died in 1984 at the age of 22.

The pope also recognised the heroic virtues of Antonio Pietro Cortinovis of the Order of Friars Minor Capuchin (1885-1984) and three Italian women-two founded religious orders and a the third founded a lay fraternity.

18 March 2018

 

Six new saints as the synod progresses

During the 2007 assembly of the conference of Latin American bishops in Aparecida, Brazil, a priest asked Cardinal Jorge Mario Bergoglio of Buenos Aires, what he thought about the slain Bishop Oscar Romero. Bergoglio reportedly said that “to me [Romero] is a saint and a martyr ... If I were pope, I would have already canonised him.” Now he is the pope and he will do so on October 14.

As the world Synod of Bishops began at the Vatican, thousands of pilgrims get ready to witness the October 14 canonisation of Blessed Oscar Romero, together with Blessed Paul VI and four other new saints.

As Archbishop of San Salvador, Romero was an outspoken social justice advocate who championed the poor and denounced government corruption. He has long been held as a hero in his homeland and beyond for serving as a voice for the marginalised.

He spoke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for fueling the civil wars in Latin America, including those in El Salvador. He spoke out against the army’s repression of the people during the 1980 civil war.

Prior to his assassination, Romero delivered one of his most famous speeches in which he said to government soldiers and police that they were not required to obey any order from the government, which was “against the law of God.”

“In the name of God, and in the name of this suffering people, whose laments rise to heaven each day more tumultuous, I beg you, I beseech you, I order you in the name of God - stop the repression,” he said.

The next day, he was shot during a Mass on the evening of 24 March 1980 in San Salvador’s Chapel of Divine Providence.

Due to what some perceived as a political abuse of his legacy, his path to sainthood was slowed down or blocked at various points. The case had been held up for years by the Vatican, primarily due to opposition from conservative Latin American Church leaders who feared Romero’s perceived association with liberation theology would ratify the movement that holds that Jesus’ teachings require followers to fight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justice.

It was also delayed over related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Romero was killed out of hatred for his faith or his politics. If killed for his politics, it was argued, he couldn’t be declared a martyr of the faith.

Yet, in 2012Pope Benedict XVI cleared the way for his cause for canonization. Pope Francis decreed in 2015 that Romero was killed as a martyr out of hatred for the faith - or in odium fidei. He was beatified in San Salvador on 24 May 2015, before a 250,000 jubilant Salvadorans. Archbishop Romero is held up as model of peace and forgiveness.

Blessed Paul VI who closed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in 1965, is also to be canonised in St. Peter’s Square during the Synod of Bishops in the Vatican on the same day.

Pope Paul VI led the Catholic Church from 1963 until his death on 6 August 1978.

Succeeding John XXIII, he continued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and implemented its reforms, oversee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iturgy, seminary formation, theological study, and many other areas of ecclesiastical life.

He hoped that the Church could be in dialogue with the modern world. He explained the theme of dialogue in his encyclical Ecclesiam Suam (Paths of the Church), released on 6 August 1964in which he talked about his “vocation” to dialogue between the Church and the world.

Paul VI wrote his landmark encyclical Humanae Vitae (of Human Life) in 1968, reaffirming the Church’s teaching on contraception among the pressure from the secular world to change the Church’s longstanding opposition to artificial birth control.

Paul VI was also the pope who launched the Synod of Bishops in 1965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involvement of bishops worldwide in the governance of the Church.

The four other new saints of charity to be canonised are: Blessed Francesco Spinelli, a diocesan priest and founder of the Institute of the Adorers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Blessed Vincenzo Romano, a diocesan priest from Torre de Greco in Italy; Blessed Maria Caterina Kasper, a German nun and founder of the Institute of the Poor Handmaids of Jesus Christ; and Nazaria Ignazia of Saint Teresa of Jesus, founder of the Congregation of the Misioneras Cruzadas de la Iglesia Sisters.
14 October 2018



Saints risk all for love of Jesus pope says at canonization Mass

Carrying Pope Paul VI’s pastoral staff and wearing the blood-stained belt of Archbishop Oscar Romero of San Salvador, Pope Francis formally recognised them, along with five others, as saint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Thousands of pilgrims from the new saints’ home countries - Italy, El Salvador, Spain and Germany - were joined by tens of thousands of others on October 14 in St. Peter’s Square to celebrate the universal recognition of the holiness of men and women they already knew were saints.

The new saints include: Pope Paul VI, who led the last sessions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and its initial implementation; Archbishop Romero, who defended the poor, called for justice and was assassinated in 1980; Father Vincenzo Romano, an Italian priest who died in 1831; Sister Nazaria Ignacia March Mesa, a Spanish nun who ministered in Mexico and Bolivia and died in 1943; Sister Catherine Kasper, the 19th-century German founder of a religious order; Father Francesco Spinelli, a 19th-century priest and founder of a religious order; and Nunzio Sulprizio, a layman who died in Naples in 1836 at the age of 19.

“All these saints, in different contexts,” put the gospel “into practice in their lives, without lukewarmness, without calculation, with the passion to risk everything and to leave it all behind,’’ Pope Francis said in his homily, adding that they lived lives marked by pain and criticism - including from within the Church - but all of them dedicated themselves with passionate love to following Jesus and caring for the weak and the poor.

Pope Francis, who has spoken often about being personally inspired by both St. Paul VI and St. Oscar Romero, prayed that every Christian would follow their examples by shunning an attachment to money, wealth and power, and instead following Jesus and sharing his love with others.

In addition, he prayed the new saints would inspire the whole Church to set aside “structures that are no longer adequate for pro­claiming the gospel, those weights that slow down our mission, the strings that tie us to the world.”

Among those in St. Peter’s Square for the Mass was Rossi Bonilla, an El Salvadoran now living in Barcelona. “I’m really emotional, also because I did my Communion with Monsignor Romero when I was eight years old,’’ she said.

“He was so important for the neediest; he was really with the people and kept strong when the repression started,’’ Bonilla said. “The struggle continues for the people, and so here we are!”

Twenty-four-year-old Claudia Lombardi, came to the canonisation from Brescia, Italy - St. Paul VI’s hometown. She said the new saint, “brought great fresh air” to the Church with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and “has something to say to us today,’’ particularly with his 1968 encyclical Humanae Vitae on human life and married love, especially its teaching about “the conception of life, the protection of life always.”

In his homily, Pope Francis said, “Jesus is radical. He gives all and he asks all; he gives a love that is total and asks for an undivided heart.”

The pope said, “Even today he gives himself to us as the living bread; can we give him crumbs in exchange?”

Jesus, he said, “is not content with a ‘percentage of love.’ We cannot love him 20 or 50 or 60 per cent. It is either all or nothing” because “our heart is like a magnet - it lets itself be attracted by love, but it can cling to one master only and it must choose: either it will love God or it will love the world’s treasure; either it will live for love or it will live for itself.”

He said, “A leap forward in love,’’ is what would enable individual Christians and the whole Church to escape “complacency and self-indulgence.”

Without passionate love, he said, “we find joy in some fleeting pleasure, we close ourselves off in useless gossip, we settle into the monotony of a Christian life without momentum where a little narcissism covers over the sadness of remaining unfulfilled.”

The day’s Gospel reading recounted the story of the rich young man who said he followed all the commandments and precepts of Jewish law, but he asks Jesus what more he must do to have eternal life.

“Jesus’ answer catches him off guard,” the pope said.

In effect, he said, Jesus tells the young man that not doing evil is not enough, nor is it enough to give a little charity or say a few prayers.

“Do we content ourselves with a few commandments or do we follow Jesus as lovers, really prepared to leave behind something for him?” the pope asked people gathered in St. Peter’s Square, including the 267 members of the Synod of Bishops and the 34 young people who are observers at the gathering.

Following Jesus means giving him absolute first place in one’s life. “He asks you to leave behind what weighs down your heart, to empty yourself of goods in order to make room for him, the only good,” the pope said.

“A heart unburdened by possessions, that freely loves the Lord, always spreads joy, that joy for which there is so much need today,” Pope Francis said.

“Today Jesus invites us to return to the source of joy, which is the encounter with him, the courageous choice to risk everything to follow him, the satisfaction of leaving something behind in order to embrace his way,” he concluded.

21 October 2018


 

Pope Paul VI canonised.
We rejoice!

Pope Francis beatified Pope Paul VI on 19 October 2014, and canonised him on 14 October 2018. We rejoice! Pope Paul loved China and always cared about the Church in China.

Appreciation of the Catholic in China
On 20 October 1963, on the anniversary of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first six Chinese bishops in 1926, Pope Paul VI wrote a letter to Propaganda Fide (now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sation of Peoples) in which he said: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first six Chinese bishops is still well remembered; it came about at the hand of our predecessor, Pius XI, and was echoed in the world by a universal consensus (Papal Documents Related to China 1937-2005 [PDRC], compiled by E. Wurth. Hong Kong: Holy Spirit Study Centre, 2006, p.142).

Our Holy Father did not forget his brethren in difficulty and took this opportunity to appeal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calling such consoling facts, which stand out as being milestones in a slow, age-long march, fills us with concern for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while our thoughts go to those bishops, priests and faithful with the exhortation to serene steadfastness even in the hour of trials, we implore the rulers to consider with an equitable eye these children of ours, as their being Catholic does in no way diminish the loyalty of their love for the country: in fact, as we said previously, belonging to the Church, far from weakening, strengthens and confirm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itizens with their own country, making them guarantors and responsibly engaged for its security, its peace and its true progress (ibid.).

On 31 August 1966 during the Wednesday general audience, Pope Paul VI cited three exam­ples of the vitality of the Church. He said.

The second episode comes from today’s L’Osservatore Romano. News has reached Rome that in a labour camp of Kiangxi, continental China, a Chinese priest K’iam Lau-mai-chung, from the Swatow diocese died about two months ago. Bom in 1915, he was sent to a labour camp, where he died after 11 years of hardships accepted in a Christian manner.

This could seem a sign of death and not of life for the Church. But is it not possible that this suffering and this martyrdom is instead the seed of a future rebirth of Catholicism in that immense country so dear to us? (PDRC, p.153)

Father Lau (劉美忠) graduated from the Regional Seminary for South China in Hong Kong in 1943 and was ordained a priest in the same year. He returned to serve the Swatow diocese before he moved to Shanghai to teach in 1948. In 1953, he returned to Swatow and was imprison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1970 Bishop John Walsh mm, the last detained Catholic foreign missionary in China, was releas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79-year-old bishop travelled to the Vatican and was received by Pope Paul on 25 August 25 1970. The Holy Father told the bishop, “We know that your sufferings have not been in vain, but that they are like seeds of Christian virtue that will grow up in God’s good time” (PDRC, p.163).

Bringing healing to Catholics in China
In June 1978, in the last summer of his life, Pope Paul VI approved the Faculties and Privileges granted by the Sacred Congregation of the Evangelisation of Peoples to Clergy and Catholics living in mainland China. These special faculties allowed the Catholic community to enjoy canonical privileges where religious expressions were not free.

They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recove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after the traged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ll the special faculties granted to the Church in China were revoked in May 2007 by Pope Benedict XVI in his papal letter to Chinese Catholics.

Special faculties and privileges granted to Catholics in China in 1978
The special faculties and privileges contain dispensations from certain rules concerning the sacraments, for example, Holy Eucharist. In cases of extreme necessity, a priest may offer Mass without wearing vestments. He can use ordinary wine or, if this is not convenient, “original” grape juice.

Confession: Any priest who is in communion with the Church can hear the confession of any Catholic from any diocese.

The Sacrament of the Sick: If the head of a diocese is not present, a priest may bless the oil of any plant to be used for the anointing of sick people.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aragraph No. 7 of the Special Faculties, pertaining to Holy Orders:

The bishop can choose an intelligent and charitable male Catholic, strong in the faith, loyal to the successor of St. Peter, one who has a correct knowledge of Catholic doctrine - this would be the case of a person who does not have a formal theological education - and if such a person is willing to lead a life of celibacy, the bishop may ordain him as a priest so that he can serve the Church and the Catholics.

With this special arrangement, many young men could be recruited to serve the Church as Catholic priests to ease the shortage of priesthood.

Call for dialogue with China
Pope Paul VI always cared about China and the Church in China. He sent this message in June 1963, right after his election as pope, to the Chinese leaders. He wrote:

To belong to the Church does not weaken the love of the Chinese Catholic for the country; on the contrary, it reinforces it and makes the Catholics participate in a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ecurity, the peace and progress of the country. The Church does not want to dominate, but to serve (PDRC, p.141).

On 31 December 1965, Pope Paul sent a telegram to Chairman Mao Zedong of China which read:

The prestige enjoyed by China today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world. We beg you to welcome this appeal and these wishes, which we formulate before Godfor the whole Chinese peop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Year (PDRC, p.152).

The pontiff’s special care for the Hong Kong diocese
On 6 January 1966, a young seminarian, John Tong, from Hong Kong was ordained by Pope Paul VI as a priest. Father Tong was made an auxiliary bishop for the Hong Kong diocese in 1996 and bishop of Hong Kong in 2009. Eventually he was made a cardinal in 2012.

Before that, Pope Paul had also ordained Father Philip Chan (陳子殷) as a priest for the diocese.

On 4 December 1970 Pope Paul made a whirlwind, three-hour visit to Hong Kong and local Catholics waved the Vatican flag to welcome him.

Accompanied by Bishop Francis Hsu, Pope Paul walked on the grounds of Government Stadium to greet and bless the local Catholic community. Here, Pope Paul became the only pope to ever celebrate the Eucharist on Chinese soil.

The pope celebrated the Mass in English, as the congregation responded in Chinese. (Sunday Examiner, 12 December 1970, p.16) According to participants, the parts in Chinese were in Cantonese, the local language in Hong Kong.

His Holiness began the Mass with the following declaration:

“It is with joy that we have accepted the gracious invitation extended to us by your zealous shepherd, our brother, Bishop Hsu. We are pleased to take the occasion of the apostolic journey that has brought us to Asia and Australia for meetings with the episcopal conferences to make a visit, howsoever brief, to the largest Chinese diocese in the world. We are very happy to be with you, dear sons and daughters of Hong Kong” (Sunday Examiner, 12 December 1970, p.16).

Before he departed, Pope Paul gave the Hong Kong diocese some very valuable gifts including his ring, pectoral cross, chalice and pastoral staff.

All these were on display 26 on October 2014 when the diocese celebrated the Eucharist for his beatification at the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4 November 2018



Remembering Pope St. John Paul the world’s conscience

Pope St. John Paul II, who died 2 April 2005, at age 84, was a voice of conscience for the world and a modern-day apostle for the Church.

He had a philosopher’s intellect, a pilgrim’s spiritual intensity and an actor’s flair for the dramatic, making him one of the most forceful moral leaders of the modern age.

An estimated four million people paid their respects over several days to the pope who had led the universal Church for more than 26 years. His funeral on 8 April was broadcast around the world and drew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including kings, queens, presidents and prime minister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many faiths.

Seeming to respond to the “Santo subito!” (Sainthood now!) banners that were held aloft during his funeral in St. Peter’s Square, his successors - Emeritus Pope Benedict XVI and Pope Francis - respectively beatified and canonised him, after waiving the normal five-year waiting period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his sainthood cause.

The first non-Italian pope in 455 years, St. John Paul became a spiritual protagonist in two global transitions: the fall of European communism, which began in his native Poland in 1989, and the passage to the third millennium of Christianity.

As pastor of the universal Church, he jetted around the world, taking his message to 129 countries in 104 trips outside Italy.

Whether at home or on the road, he aimed to be the Church’s most active evangeliser, trying to open every corner of human society to Christian values.

In fact, he laid out his vision of the Church’s future and called for a “new sense of mission’’ to bring gospel values into every area of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with a landmark document, the apostolic letter, Novo Millennio Ineunt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Millennium).

His social justice encyclicals also made a huge impact, addressing the moral dimensions of human labour,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free-market system. At the pope’s request, the Vatican published an exhaustive compendium of social teachings in 2004.

Within the Church, the pope was just as vigorous and no less controversial. He disciplined dissenting theologians, excommunicated self-styled “traditionalists” and upheld Church teaching against artificial birth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he pushed Catholic social teaching into relatively new areas such as bioethic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racism and ecology.

He led the Church through soul-searching events during the Great Jubilee of the Year 2000, fulfilling a dream of his pontificate. His long-awaited pilgrimage to the Holy Land that year took him to the roots of the faith and dramatically illustrated the Church’s improved relations with Jews. He also presided over an unprecedented public apology for the sins of Christians during darker chapters of Church history, such as the Inquisition and the Crusades.

As a manager, he set directions but often left policy details to top aides. His reaction to the mushrooming clerical sex abuse scandal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underscored his governing style: He suffered deeply, prayed at length and made brief but forceful statements emphasising the gravity of such sins by priests. 

He convened a Vatican-US summit to address the problem, but let his Vatican advisers and US Church leaders work out the answers. In the end, he approved changes that made it easier to laicise abusive priests.

The pope approved a universal catechism as one remedy for doctrinal ambiguity. He also pushed Church positions further into the public forum. In the 1990s, he urged the world’s bishops to step up their fight against abortion and euthanasia, saying the practices amounted to a modern-day “slaughter of the innocents.” His sharpened critique of these and other anti-family policies helped make him Time magazine’s choice for Man of the Year in 1994.

Pope John Paul II was a cautious ecumenist, insisting that re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ligions and Churches not be covered up. Yet he made several dramatic gestures, including launching a Catholic-Orthodox theological dialogue in 1979, visiting a Rome synagogue in 1986, hosting world religious leaders at a prayer summit for peace in 1986 and traveling to Damascus, Syria, in 2001, where he became the first pontiff to visit a mosque.

To his own flock, he brought continual reminders that prayer and the sacraments were crucial to being a good Christian. He held up Mary as a model of holiness for the whole Church, updated the rosary with five new Mysteries of Light and named more than 450 new saints-more than all his predecessors combined.

The pope lived a deep spiritual life-something that was not easily translated by the media. Yet in earlier years, this pope seemed made for modern media, and his pontificate has been captured in some lasting images, like huddling in a prison-cell conversation with his would-be assassin, Mehmet Ali Agca, who shot him in St. Peter’s Square on 13 May 1981.

Karol Jozef Wojtyla was born 18 May 1920, in Wadowice, a small town near Krakow, in southern Poland. He lost his mother at age 9, his only brother at age 12 and his father at age 20.

An accomplished actor in Krakow’s underground theatre during the war, he changed paths and joined the clandestine seminary after being turned away from a Carmelite monastery with the advice: “You are destined for greater things.”

Following the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studies in Rome, he returned to Poland for parish work in 1948, spending weekends on camping trips with young people. When named auxiliary bishop of Krakow in 1958 he was Poland’s youngest bishop and he became archbishop of Krakow in 1964. He also came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universal Church through his work on important documents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Though increasingly respected in Rome, Cardinal Wojtyla was a virtual unknown when elected pope on 16 October 1978.

In St. Peter’s Square that night, he set his papal style in a heartfelt talk-delivered in fluent Italian, interrupted by loud cheers from the crowd.

In his later years, the pope moved with difficulty, tired easily and was less expressive, all symptoms of the nervous system disorder of Parkinson’s disease. By the time he celebrated his 25th anniversary in October 2003, aides had to wheel him on a chair and read his speeches for him. Yet he pushed himself to the limits of his physical capabilities, convinced that such suffering was itself a form of spiritual leadership.

With the third-longest pontificate in church history, Pope St. John Paul died at the age of 84 on the vigil of Divine Mercy Sunday. Divine Mercy Sunday had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ope, who made it a Church-wide feast day to be celebrated a week after Easter.

Pope Benedict beatified him on Divine Mercy Sunday, 1 May 2011, and Pope Francis canonised him on the same feast day, 27 April 2014.

12 April 2020
 


孟迪尼眾望所歸
投票次晨即膺選
取名保祿含義深長

米 蘭 總 主 教 孟 迪 尼 樞 機 , 於 秘 密 選 舉 之 第 二 日 上 午 (六 月 廿 一 日) 得 票 三 分 之 二 以 上 而 膺 選 教 宗 , 取 名 保 祿 六 世 。

樞 機 團 每 日 投 票 四 次 , 第 一 日 無 結 果 , 眾 信 孟 迪 尼 樞 機 在 第 五 次 投 票 中 膺 選 。 選 舉 時 間 之 短 , 為 教 會 近 代 史 中 所 罕 見 , 足 證 孟 氏 乃 眾 望 所 歸 之 人 物 。

加 冕 日 期 定 於 六 月 三 十 日 聖 保 祿 宗 徒 瞻 禮 舉 行 。

據 梵 蒂 岡 觀 察 主 編 孟 齊 尼 稱 : 新 教 宗 取 名 保 祿 , 對 基 督 徒 合 一 運 動 含 義 深 長 , 因 基 督 教 方 面 恆 指 天 主 教 強 調 伯 多 祿 之 首 牧 地 位 而 忽 視 保 祿 宗 徒 傳 播 福 音 、 建 設 教 會 的 豐 功 偉 業 。

世 界 各 地 對 孟 迪 尼 樞 機 膺 選 之 反 應 極 佳 。 孟 氏 早 有 「進 步 人 物」 之 佳 譽 , 渠 服 務 教 廷 國 務 院 三 十 餘 年 , 熟 稔 各 地 教 會 情 況 , 一 九 五 五 年 以 還 , 主 持 教 民 達 三 百 五 十 萬 的 米 蘭 總 主 教 區 , 因 關 切 勞 工 群 眾 而 獲 得 「工 人 主 教」 的 令 譽 。 歷 年 來 言 論 中 對 故 教 宗 若 望 所 發 動 之 更 新 生 活 、 爭 取 裂 教 弟 兄 歸 棧 , 兩 大 運 動 屢 表 擁 護 。

新 教 宗 今 年 六 十 五 歲 , 諳 英 、 法 、 班 、 德 、 波 等 外 國 語 , 好 讀 書 , 私 人 圖 書 收 藏 頗 多 , 也 愛 好 古 典 音 樂 與 宗 教 音 樂 。 父 親 為 義 北 某 報 發 行 人 , 曾 任 國 會 議 員 多 年 。
1963 年 6 月 28 日



新教宗保祿六世宣佈
以公會議為首要任務
  竭力促進基督徒合一
首篇文告表示繼承故教宗遺志 
加冕禮定保祿宗徒瞻禮舉行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膺 選 的 第 二 日 (六 月 廿 二 日) 向 世 人 發 表 第 一 項 文 告 , 宣 佈 續 開 大 公 會 議 , 以 此 為 任 內 首 要 工 作 , 並 繼 承 若 望 廿 三 世 率 先 倡 導 的 促 進 基 督 徒 合 一 的 工 作 , 悉 力 以 赴 。

孟 迪 尼 樞 機 膺 選 教 宗 後 隨 即 任 命 徐 高 那 尼 樞 機 連 任 國 務 卿 , 並 定 次 日 發 表 文 告 , 六 月 三 十 日 聖 保 祿 宗 徒 瞻 禮 舉 行 加 冕 。 其 辦 事 迅 速 之 作 風 , 頗 似 故 教 宗 若 望 。

保 祿 六 世 發 表 第 一 篇 文 告 後 , 各 方 對 新 教 宗 是 否 繼 承 教 宗 若 望 遺 志 的 問 題 , 已 獲 得 明 確 的 答 覆 。

新 教 宗 在 文 告 內 說 : 「我 們 特 別 要 虔 誠 追 念 已 故 若 望 廿 三 世 , 他 在 短 暫 而 十 分 積 極 的 任 期 內 , 爭 取 了 人 心 、 甚 至 天 涯 海 角 的 人 心 …… 本 人 在 位 期 間 內 , 將 以 第 二 屆 梵 蒂 岡 公 會 議 為 首 要 任 務 , 全 球 懷 有 善 意 之 人 士 , 正 注 目 於 此 。 我 們 將 以 天 主 所 賜 的 一 切 力 量 來 推 進 這 項 要 務 , 俾 使 天 主 教 光 照 萬 邦 、 如 一 面 高 扯 飛 揚 的 旗 幟 , 以 其 組 織 之 偉 大 、 以 其 蓬 勃 朝 氣 、 以 其 更 新 之 生 活 、 以 其 各 種 善 工 , 來 號 召 世 人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文 告 內 其 他 要 點 如 下 :

人 世 和 平 ── 在 天 主 寵 佑 之 下 , 當 竭 盡 所 能 維 護 國 際 和 平 ── 不 僅 指 停 息 干 戈 的 和 平 , 更 指 天 主 所 願 望 的 和 平 秩 序 。

社 會 正 義 ── 依 循 歷 任 教 宗 的 遺 訓 , 促 進 社 會 及 國 際 正 義 , 愛 人 之 誡 命 , 要 求 世 人 改 善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關 係 。

落 後 國 家 ── 人 民 生 活 水 準 之 低 , 往 往 有 失 人 類 的 尊 嚴 , 世 人 亟 需 設 法 予 以 補 救 。

新 時 代 遠 景 ── 征 服 太 空 之 成 就 , 為 人 類 開 創 新 世 代 , 如 果 世 人 真 正 領 會 四 海 之 內 皆 兄 弟 的 道 理 , 而 不 以 角 逐 者 彼 此 相 待 , 則 必 受 天 主 的 特 別 祝 福 。

國 際 關 係 ── 值 此 萬 民 矚 目 羅 馬 之 際 , 我 們 重 為 忠 實 、 坦 白 , 出 於 自 願 的 諒 解 而 呼 籲 , 俾 世 人 能 彼 此 尊 重 而 團 結 一 致 。

鐵 幕 後 的 教 會 ── 希 望 教 會 職 權 受 阻 的 地 區 的 子 女 弟 兄 們 感 覺 到 和 我 們 親 近 , 他 們 奉 召 更 緊 密 地 追 隨 吾 主 的 苦 路 , 但 十 字 架 之 後 必 有 燦 爛 的 復 活 之 晨 。

基 督 徒 合 一 ── 若 望 廿 三 世 為 基 督 之 合 一 奉 獻 他 的 生 命 。 世 人 都 願 彌 補 過 去 的 令 人 悲 痛 的 分 裂 而 重 見 合 一 , 我 們 也 衷 心 響 應 。 我 們 向 遵 奉 基 督 之 名 的 人 伸 開 雙 臂 , 稱 他 們 為 兄 弟 , 願 他 們 知 道 我 們 必 以 諒 解 和 寬 仁 接 待 他 們 。

修 訂 聖 教 法 典 ── 繼 續 進 行 。
1963 年 6 月 28 日

 
 

新教宗保祿六世

他在教廷國務院任職卅二年,調任米蘭總主教後,致力於建築聖堂,維護教義、批判錯誤的思想。他特別關切工業區的民眾,米蘭人稱他「工人的主教」。

新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前 孟 迪 尼 樞 機 是 一 個 已 經 在 教 廷 國 務 院 服 務 三 十 多 年 的 老 手 , 他 自 一 九 五 四 年 就 任 米 蘭 總 主 教 以 來 , 曾 在 各 方 面 為 教 會 大 聲 疾 呼 。

他 今 年 六 十 五 歲 , 身 材 中 等 , 體 格 瘦 削 , 藍 眼 睛 、 皮 膚 白 晳 , 態 度 從 容 , 談 吐 溫 文 , 但 當 他 要 維 護 教 理 時 , 便 毫 不 猶 豫 的 大 聲 疾 呼 。

孟 迪 尼 樞 機 鍥 而 不 捨 地 對 共 產 主 義 作 戰 , 是 有 口 皆 碑 的 , 他 又 有 「教 堂 建 造 者」 之 譽 , 此 外 他 又 致 力 於 基 督 徒 合 一 和 力 主 加 強 牧 民 活 動 。

他 在 米 蘭 任 期 內 談 到 建 造 教 堂 計 劃 的 重 要 性 時 說 : 「這 是 由 宗 教 道 德 淪 亡 中 挽 救 我 們 國 家 和 城 市 的 整 套 辦 法 的 一 部 。」 他 就 任 米 蘭 總 主 教 僅 二 年 , 便 在 該 教 區 增 建 了 四 十 五 間 聖 堂 , 米 蘭 市 現 在 盛 行 一 種 建 築 教 堂 的 新 方 法 , 這 就 是 在 各 居 民 所 住 的 大 廈 中 , 附 建 一 間 小 堂 , 每 月 所 需 費 用 , 由 住 客 分 擔 。 這 個 計 劃 便 是 孟 迪 尼 樞 機 贊 助 下 推 動 的 。

這 位 先 後 任 義 大 利 公 教 進 行 會 大 學 分 部 神 師 長 凡 十 年 的 樞 機 , 屢 次 強 調 天 主 教 青 年 應 具 有 堅 強 的 信 德 , 勇 敢 地 來 應 付 現 時 代 世 界 的 挑 戰 。

一 九 五 七 年 他 在 義 大 利 青 年 運 動 紀 念 日 演 說 時 說 : 「你 們 的 責 任 是 向 新 生 命 的 領 域 進 軍 , 帶 給 他 們 基 督 的 光 耀 和 仁 愛 。 為 基 督 徒 而 言 , 僅 僅 乎 保 衛 是 不 夠 的 …… 你 們 要 去 征 服 。」

早 在 教 宗 若 望 宣 佈 召 集 大 公 會 議 之 前 的 五 年 , 孟 迪 尼 樞 機 已 經 提 出 團 結 非 天 主 教 徒 的 重 要 性 。 他 說 : 「對 迷 途 的 弟 兄 , 我 們 不 但 要 有 愛 德 , 我 們 也 要 得 學 他 們 之 長 。」 後 來 在 一 九 六 二 年 他 在 牧 函 中 說 : 「 我 們 對 非 天 主 教 徒 的 精 神 態 度 應 該 改 善 , 我 們 再 不 應 認 為 他 們 是 冥 頑 不 靈 的 敵 人 , 他 們 都 是 我 們 的 兄 弟 , 只 是 不 幸 地 他 們 和 那 唯 一 真 正 的 基 督 教 會 分 開 罷 了 。 我 們 必 須 誠 懇 地 期 望 有 一 個 新 的 、 偉 大 的 轉 變 出 現 , 來 消 除 基 督 徒 之 間 幾 百 年 來 可 悲 的 分 裂 。

這 位 在 一 九 五 三 年 獲 得 庇 護 十 二 世 許 可 他 拒 絕 昇 為 樞 機 的 孟 迪 尼 , 是 共 產 主 義 的 死 敵 , 他 就 任 米 蘭 總 主 教 職 僅 六 月 , 便 向 倫 巴 底 區 的 共 黨 採 取 攻 勢 , 他 在 義 大 利 共 黨 中 心 , 有 「小 史 太 林 格 勒」 之 稱 的 斯 度 珊 孟 凡 里 的 教 區 , 向 極 端 左 傾 工 人 演 說 , 指 出 他 們 為 共 黨 領 袖 謊 言 所 麻 醉 、 蒙 蔽 。

一 八 九 七 年 九 月 廿 六 日 新 教 宗 生 於 布 爾 斯 哈 近 郊 的 哥 些 斯 奧 小 城 。 他 父 親 曾 任 過 三 屆 義 大 利 國 會 議 員 , 又 是 布 爾 斯 哈 一 間 報 紙 的 主 編 。 孟 迪 尼 先 在 米 蘭 宗 座 修 道 院 獲 得 天 主 教 法 律 學 位 , 後 來 又 在 羅 馬 額 我 略 大 學 獲 得 神 學 學 位 。 一 九 二 0 年 五 月 廿 九 日 晉 陞 鐸 品 , 出 任 了 一 個 短 時 期 的 堂 區 司 鐸 , 便 進 入 專 為 教 廷 訓 練 外 交 人 才 的 羅 馬 教 會 學 院 深 造 , 一 九 二 二 年 獲 庇 護 十 一 世 委 任 為 教 廷 駐 華 沙 公 使 的 隨 員 , 時 年 僅 廿 五 歲 。

一 九 三 二 年 他 被 內 調 為 梵 蒂 崗 國 務 院 書 記 , 四 年 後 擢 升 為 國 務 院 助 理 國 務 卿 , 庇 護 十 二 世 膺 選 教 宗 前 亦 曾 任 此 職 。

一 九 四 四 年 他 和 已 故 的 達 迪 尼 樞 機 , 同 被 委 為 國 務 院 副 國 務 卿 , 一 九 五 二 年 昇 任 署 理 國 務 卿 , 負 責 常 務 。

一 九 五 三 年 庇 護 十 二 世 晉 封 廿 四 位 樞 機 時 透 露 , 他 原 擬 一 併 晉 封 孟 迪 尼 和 達 迪 尼 , 但 二 人 都 謙 辭 。

一 九 五 四 年 孟 迪 尼 蒙 席 受 任 為 米 蘭 總 主 教 , 八 個 月 後 , 他 幾 乎 花 了 二 年 時 間 遍 訪 米 蘭 總 教 區 的 一 千 所 聖 堂 。

一 九 五 八 年 他 成 為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就 任 以 來 晉 封 的 第 一 位 樞 機 。

一 九 六 二 年 孟 迪 尼 樞 機 遍 訪 非 洲 加 納 、 特 爾 奧 河 上 游 、 尼 日 利 亞 、 南 羅 地 西 亞 各 地 的 教 會 。 他 回 到 米 蘭 時 說 : 「沒 有 人 把 非 洲 的 教 會 看 作 殖 民 地 份 子 的 機 構 , 他 們 認 為 教 會 是 來 幫 助 非 洲 人 民 進 步 的 友 人 。」

他 在 晉 昇 為 樞 機 前 , 花 了 整 個 暑 期 前 往 米 蘭 總 教 區 遙 遠 山 地 的 窮 鄉 僻 壤 訪 問 那 裡 的 農 人 、 牧 羊 人 和 木 匠 等 , 他 對 他 們 重 複 地 說 : 「因 為 你 們 住 得 遠 , 景 況 差 , 所 以 我 對 你 們 特 別 關 心 。」

對 善 良 的 教 民 他 是 和 靄 可 親 的 , 對 冷 淡 教 友 和 他 認 為 不 對 的 事 時 , 則 不 假 辭 令 。 他 在 演 詞 中 常 常 力 斥 那 些 自 謂 需 要 「罪 惡 經 驗」 的 作 家 , 批 評 那 些 在 責 任 上 觀 念 狹 窄 的 司 鐸 , 他 又 強 調 天 主 教 徒 應 支 持 公 教 刊 物 , 對 故 弄 玄 虛 、 莫 名 其 妙 的 現 代 藝 術 予 以 率 直 的 批 判 , 又 警 告 任 何 從 事 削 減 教 會 權 力 的 企 圖 。
1963 年 6 月 28 日


 

孟迪尼指示信眾  追隨故教宗理想
責教內傲慢之徒脾睨權力

(編 者 按 : 米 蘭 總 主 教 孟 迪 尼 樞 機 膺 選 教 宗 前 , 曾 二 次 發 表 重 要 指 示 , 皆 因 教 宗 若 望 逝 世 後 稿 擠 而 未 能 發 表 , 其 中 一 篇 說 出 他 對 故 教 宗 偉 業 的 看 法 , 對 今 後 領 導 教 會 的 方 針 , 不 啻 為 一 種 啟 示 。 另 一 篇 涉 及 教 會 內 部 紀 律 , 茲 一 併 刊 出 , 以 饗 讀 者 。)

孟 迪 尼 樞 機 在 此 間 為 故 教 宗 若 望 舉 行 的 追 思 大 彌 撒 中 說 , 天 主 教 徒 對 故 教 宗 若 望 不 必 追 憶 他 個 人 的 種 種 , 而 應 嚮 往 他 為 教 會 所 開 闢 的 新 領 域 和 在 歷 史 上 所 創 的 新 猷 。

孟 迪 尼 樞 機 說 : 故 教 宗 若 望 「已 給 我 們 指 出 一 些 途 徑 , 這 些 途 徑 不 只 值 得 我 們 記 著 , 而 且 更 值 得 我 們 追 隨 。」 他 繼 續 說 道 : 「我 們 能 否 離 開 他 勇 敢 地 為 聖 教 廣 揚 和 基 督 徒 合 一 所 開 的 道 理 嗎 ?」

米 蘭 的 總 主 教 又 向 三 萬 信 徒 說 : 「如 果 我 們 凝 視 著 那 個 封 閉 了 的 墓 塚 , 我 們 能 夠 說 出 他 遺 下 了 什 麼 給 我 們 , 這 是 他 的 陵 墓 所 封 閉 不 了 的 。 我 們 可 以 說 出 他 對 這 個 時 代 的 精 神 灌 輸 , 是 死 亡 所 不 能 磨 滅 的 。 所 以 , 與 其 追 述 他 的 往 事 , 我 們 不 如 瞻 望 由 他 所 發 動 的 未 來 遠 景 。」

他 說 : 「故 教 宗 若 望 代 表 了 天 主 教 會 的 特 徵 , 終 於 把 教 會 本 身 內 外 運 動 的 潛 力 表 白 於 世 。」

他 解 釋 說 教 宗 若 望 「給 內 外 兩 方 面 的 合 一 運 動 增 加 了 生 命 力 , 他 有 二 個 目 的 ; 重 新 聯 合 信 奉 基 督 而 分 裂 的 各 教 派 , 使 他 們 重 投 入 唯 一 的 、 至 聖 的、 至 公 的 、 宗 徒 一 脈 相 傳 的 慈 母 教 會 的 懷 抱 中 , 此 外 , 他 又 為 各 國 和 各 社 會 階 層 的 和 平 , 及 普 天 下 文 明 的 和 平 努 力 。」
1963 年 6 月 28 日


 

教會權力不容為人藐視

米 蘭 總 主 教 孟 迪 尼 樞 機 , 對 教 會 中 企 圖 沖 淡 教 會 當 局 權 力 的 孟 浪 人 物 , 嚴 加 讉 責 。 樞 機 呼 籲 信 眾 培 植 更 強 健 的 教 會 團 結 。

(據 公 教 界 觀 察 家 稱 : 樞 機 的 批 評 , 似 乎 針 對 義 大 利 若 干 在 大 選 中 若 干 憑 主 觀 見 解 為 左 傾 黨 派 投 票 的 神 職 人 員 。)

孟 迪 尼 樞 機 說 : 天 主 教 教 會 正 同 很 多 有 力 量 的 裂 教 的 基 督 徒 團 體 為 合 一 而 努 力 , 可 是 我 們 認 為 團 結 的 對 象 , 不 只 限 於 聖 教 會 以 外 的 人 士 , 它 應 當 也 包 括 我 們 自 己 人 在 內 ; 這 裡 所 指 的 自 己 人 , 是 指 身 為 天 主 教 徒 、 有 福 份 有 責 任 生 活 在 聖 教 會 內 的 人 而 言 。 我 們 必 須 培 植 更 切 實 、 更 深 刻 、 更 生 動 的 團 結 感 。

他 繼 續 說 : 和 諧 的 需 要 和 維 護 和 諧 的 責 任 正 在 削 弱 、 被 人 忘 卻 ; 守 紀 律 的 義 務 與 榮 譽 經 常 為 人 背 棄 遺 忘 ; 教 會 當 局 的 職 權 遭 人 懷 疑 , 有 時 更 遭 否 定 。

他 說 : 不 時 的 , 我 們 聽 到 一 些 人 以 可 笑 的 孟 浪 口 吻 , 把 對 聖 統 的 「謙 虛 的 不 服 從」 說 成 是 一 種 權 利 , 或 者 是 靈 修 生 活 中 一 個 卓 越 的 發 現 。 他 們 不 惜 將 教 會 當 局 清 楚 有 力 的 訓 令 加 以 曲 解 , 從 詭 辯 中 找 尋 必 須 的 論 據 , 洗 脫 他 們 本 身 言 論 的 嚴 重 性 。

他 說 : 現 在 我 們 缺 少 的 是 誠 摯 忠 實 的 「教 會 感」 。 現 在 我 們 需 要 的 是 對 教 會 不 可 瀆 犯 這 一 條 原 則 的 瞭 解 , 那 就 是 教 會 內 部 團 結 之 所 繫 。

他 說 : 我 們 的 怨 辭 同 勸 誡 係 針 對 不 服 從 、 傲 慢 的 天 主 教 徒 而 發 、 係 對 冷 淡 而 自 私 的 天 主 教 徒 而 發 , 也 是 對 我 們 全 體 而 發 。 我 們 必 須 本 著 更 大 的 團 結 精 神 、 更 大 的 犧 牲 同 信 德 精 神 、 支 持 我 們 內 部 精 神 性 同 社 會 性 的 團 結 。
1963 年 6 月 28 日

 

社論
教宗保祿六世

我 們 對 教 宗 忠 心 耿 耿 , 這 種 忠 心 實 在 即 是 對 吾 主 忠 心 的 一 種 表 現 , 因 為 教 宗 是 吾 主 在 世 的 代 表 。 我 們 對 教 宗 的 教 訓 與 指 導 深 具 信 心 , 這 種 信 心 也 即 是 對 吾 主 的 信 心 , 因 為 吾 主 經 由 教 宗 教 訓 我 們 、 指 導 我 們 。 如 果 我 們 在 過 去 的 某 些 年 代 中 , 不 易 在 吾 主 在 世 代 表 身 上 得 窺 基 督 在 臨 在 , 那 麼 , 今 天 , 當 吾 主 賜 與 了 我 們 一 個 新 教 宗 , 而 他 又 是 吾 主 忠 實 的 追 隨 者 之 時 , 情 形 當 然 與 過 去 不 同 了 。 在 梵 蒂 岡 大 公 會 議 第 一 階 段 中 , 有 一 位 作 家 曾 經 寫 道 : 「 那 時 只 見 米 蘭 總 主 教 孟 迪 尼 樞 機 走 近 播 音 器 ; 那 是 整 個 大 公 會 議 都 在 等 待 的 一 個 時 刻 。 因 為 , 到 那 時 為 止 , 樞 機 仍 保 持 審 慎 觀 察 的 態 度 , 尤 其 對 與 會 神 長 爭 執 的 各 點 。 現 在 , 他 開 始 評 論 有 關 教 會 的 草 案 , 不 過 , 他 盡 力 避 免 傷 及 任 何 人 的 感 情 , 措 辭 語 調 都 恰 到 好 處 。 他 對 草 案 的 若 干 部 份 加 以 讚 美 , 但 是 , 他 指 出 它 對 最 重 要 的 一 點 未 能 充 份 加 以 發 揮 , 那 即 是 以 吾 主 作 為 聖 教 會 中 心 的 這 一 點 ── 今 天 , 天 主 正 經 由 聖 教 會 , 祂 的 工 具 , 對 世 界 發 出 指 示 、 拯 救 這 個 世 界 。 」 他 最 後 曾 將 此 點 加 以 闡 揚 , 而 我 們 今 天 重 讀 他 說 過 的 這 些 話 , 對 於 吾 主 何 以 要 選 他 作 為 祂 在 世 的 代 表 , 當 會 有 更 深 的 瞭 解 了 。 新 教 宗 取 名 保 祿 , 自 自 然 然 就 會 令 我 們 想 到 宗 徒 經 書 中 羅 馬 書 第 一 章 開 始 第 一 句 話 : 「基 督 耶 穌 的 僕 人 保 祿 , 蒙 召 作 宗 徒 , 被 甄 拔 傳 天 主 福 音 的 , 執 筆 致 書 ……

新 教 宗 在 他 對 全 世 界 所 作 的 第 一 次 廣 播 詞 中 , 曾 將 面 前 的 任 務 略 加 描 叙 , 這 使 我 們 瞭 解 到 他 的 工 作 是 如 何 的 艱 巨 。 他 表 示 將 繼 續 召 開 大 公 會 議 , 並 繼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為 基 督 徒 合 一 而 努 力 , 他 說 這 兩 件 事 將 是 他 身 任 教 宗 期 間 的 重 要 工 作 。 他 保 證 聖 教 法 典 的 修 訂 工 作 , 將 繼 續 不 輟 , 將 社 會 正 義 的 提 倡 續 作 努 力   (新 教 宗 身 為 米 蘭 總 主 教 時 , 此 一 工 作 曾 佔 去 他 不 少 時 間) , 並 保 證 不 遺 餘 力 維 護 世 界 和 平 , 為 落 後 地 區 的 國 家 爭 取 一 個 合 乎 人 類 尊 嚴 的 生 活 水 平 。 他 曾 以 令 人 感 動 的 語 調 談 起 那 些 正 肩 負 吾 主 十 字 架 的 受 壓 迫 的 天 主 教 徒 , 但 他 更 肯 定 的 保 證 他 們 將 獲 得 復 活 的 快 樂 。 在 他 最 後 的 祝 福 中 , 他 提 到 司 鐸 、 神 職 人 員 、 傳 教 士 、 貧 病 之 人 、 工 人 , 以 及 所 有 的 家 庭 , 他 沒 有 忽 略 我 們 任 何 一 個 。 他 的 廣 播 詞 不 是 一 篇 諄 諄 善 誨 的 講 道 詞 , 而 是 他 所 負 起 的 重 任 的 一 個 簡 單 扼 要 的 報 告 的 話 , 因 此 我 們 自 不 難 知 道 新 教 宗 需 要 我 們 的 幫 助 ; 而 我 們 幫 助 他 的 最 好 方 法 , 便 是 像 他 一 樣 , 獻 出 一 切 為 天 主 工 作 。
1963 年 6 月 28 日



慶祝教宗加冕
本教區定週二  舉行謝主儀式

香 港 教 區 定 於 七 月 二 日 (星 期 二) 下 午 六 時 半 假 堅 道 總 堂 , 為 慶 祝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加 冕 舉 行 謝 主 儀 式 , 白 英 奇 主 教 主 禮 , 七 時 舉 行 酒 會 招 待 各 界 。 主 教 公 署 已 柬 請 政 教 首 長 參 禮 云 。
1963 年 6 月 28 日

 

我們的新教宗
保祿六世及其加冕禮
竹心

親 愛 的 小 朋 友 ! 我 們 的 新 教 宗 誕 生 的 喜 訊 , 想 必 你 們 早 已 從 收 音 機 中 聽 到 , 或 在 報 紙 上 看 到 了 。 這 真 是 我 們 應 該 歡 欣 雀 躍 , 額 手 慶 賀 的 事 ! 我 們 更 該 感 謝 天 主 , 因 為 祂 已 賞 賜 了 我 們 新 教 宗 , 新 的 精 神 領 袖 , 來 領 導 我 們 五 萬 萬 教 友 。

這 位 新 教 宗 , 本 來 是 米 蘭 教 區 的 總 主 教 孟 迪 尼 樞 機 , 這 次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駕 崩 後 選 舉 新 教 宗 時 , 許 多 樞 機 就 選 他 為 教 宗 。 現 在 他 是 聖 伯 多 祿 的 第 二 百 六 十 二 位 繼 承 人 。 天 主 教 的 第 二 百 六 十 三 任 教 宗 ; 他 取 名 保 祿 六 世 。

今 天 我 就 要 把 這 位 新 教 宗 給 你 們 介 紹 一 下 , 讓 你 們 對 他 認 識 得 清 楚 些 。

新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生 於 一 八 九 七 年 。 他 的 家 , 在 義 大 利 北 部 布 里 西 亞 城 附 近 地 方 。 他 父 親 是 當 時 著 名 的 新 聞 界 人 物 , 母 親 是 賢 妻 良 母 ; 他 們 在 一 九 四 三 年 都 已 逝 世 ; 他 還 有 一 位 做 律 師 的 哥 哥 , 和 一 位 做 醫 生 的 弟 弟 ; 他 自 己 在 廿 三 歲 做 神 父 。 教 會 方 面 見 他 才 德 出 眾 , 在 他 陞 神 父 後 不 多 時 就 要 他 專 心 研 究 教 廷 外 交 學 和 聖 教 法 律 等 , 各 科 都 有 優 良 的 成 績 , 在 廿 八 歲 的 時 候 就 到 教 廷 國 務 院 當 書 記 。 年 輕 的 孟 迪 尼 神 父 辦 事 非 常 精 明 , 因 此 卅 五 歲 就 當 教 廷 國 務 院 秘 書 長 , 五 十 五 歲 已 成 為 教 廷 副 國 務 卿 , 做 教 宗 庇 護 十 二 世 的 左 右 手 。 因 他 審 慎 、 機 智 、 自 制 與 富 有 治 事 才 幹 , 一 九 五 三 年 教 宗 庇 護 十 二 世 就 要 擢 陞 他 為 樞 機 , 但 他 謙 遜 地 婉 辭 了 這 項 榮 譽 。 一 九 五 四 年 , 榮 任 米 蘭 總 主 教 。 米 蘭 是 義 大 利 最 大 的 教 區 , 有 九 百 個 堂 區 , 共 二 千 六 百 座 聖 堂 。 米 蘭 又 是 工 業 中 心 , 所 以 人 家 稱 他 為 「工 人 的 總 主 教」 。 他 對 教 友 和 藹 可 親 , 極 受 教 友 們 的 愛 戴 。 一 九 五 八 年 教 宗 若 望 登 極 後 選 擢 第 一 批 新 樞 機 時 , 孟 迪 尼 總 主 教 就 在 其 中 。

這 次 天 主 聖 意 要 孟 迪 尼 樞 機 當 教 宗 , 大 家 都 覺 得 這 位 新 教 宗 是 眾 望 所 歸 的 人 物 , 我 們 真 該 大 大 地 感 謝 天 主 ; 因 為 他 的 作 風 是 和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很 相 像 的 。 過 去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不 單 領 導 天 主 教 教 友 熱 心 敬 主 , 也 領 導 全 世 界 所 有 的 人 團 結 、 相 愛 , 走 向 和 平 ; 現 在 這 位 新 教 宗 也 要 繼 續 前 任 教 宗 的 志 願 , 為 世 人 謀 福 。

本 月 三 十 日 , 新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就 要 舉 行 加 冕 典 禮 了 。 過 去 教 宗 加 冕 禮 都 在 伯 多 祿 大 殿 , 時 間 在 上 午 , 這 次 改 在 傍 晚 , 並 在 大 殿 外 廣 場 上 舉 行 。

這 裡 我 再 略 述 一 些 關 於 加 冕 時 的 情 形 。

本 月 三 十 日 的 傍 晚 , 在 世 界 最 壯 麗 的 羅 馬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先 發 出 響 亮 的 銀 號 聲 , 參 加 教 宗 加 冕 禮 的 天 下 各 國 人 士 約 三 四 十 萬 人 , 進 入 廣 場 。 八 十 國 的 使 節 也 在 觀 禮 台 觀 禮 。 教 宗 的 儀 仗 隊 也 即 進 入 廣 場 , 西 斯 丁 歌 詠 團 , 高 唱 著 雄 壯 的 「你 是 伯 多 祿 ……

這 個 莊 嚴 的 行 列 由 十 字 架 前 導 , 接 著 是 教 廷 檢 察 官 , 羅 馬 貴 族 憲 兵 隊 , 侍 衛 隊 , 各 修 會 代 表 , 各 地 主 教 , 隱 修 士 , 教 廷 要 員 , 御 前 大 臣 , 各 地 親 王 , 及 樞 機 團 等 約 千 人 都 穿 著 大 禮 服 參 加 此 盛 典 。

教 宗 的 三 級 金 冠 慣 常 由 教 宗 的 神 師 恭 捧 , 教 宗 的 權 杖 由 另 一 人 拿 著 , 新 教 宗 坐 在 敞 輿 上 由 貴 族 衛 士 保 衛 著 進 場 , 群 眾 就 高 聲 呼 喊 「教 宗 萬 歲 !」 「保 祿 六 世 萬 歲 !」 新 教 宗 即 舉 手 降 福 在 場 的 人 。 到 了 廣 場 之 後 新 教 宗 下 輿 恭 拜 聖 體 , 然 後 登 上 寶 座 接 受 樞 機 及 主 教 們 朝 覲 。 一 個 司 儀 要 跪 在 教 宗 前 燒 麻 帚 , 連 聲 唱 : 「聖 父 ! 世 上 的 光 榮 都 要 像 這 樣 毀 滅 。」 意 思 是 說 世 界 光 榮 的 虛 偽 。 接 著 舉 行 大 禮 彌 撒 。 唸 了 解 罪 經 , 教 宗 回 到 寶 座 , 由 六 品 樞 機 把 一 條 白 羊 毛 絨 領 帶 戴 在 教 宗 肩 上 , 同 時 說 : 「以 教 宗 的 全 權 , 接 受 此 領 帶 , 為 全 能 天 主 , 榮 福 童 貞 瑪 利 亞 , 真 福 宗 徒 聖 伯 多 祿 和 羅 馬 聖 教 會 的 光 榮 。」 這 領 帶 表 示 教 宗 的 統 治 權 。

彌 撒 中 唸 了 大 榮 福 頌 , 一 位 六 品 樞 機 要 領 唱 禱 文 。 這 種 禱 文 是 專 為 教 宗 加 冕 日 唱 誦 的 。 六 品 樞 機 先 唱 : 「基 利 斯 督 俯 聽 我 等 !」

眾 應 : 「保 佑 我 們 的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你 所 選 任 的 世 上 至 尊 教 宗 萬 歲 !」

六 品 再 連 唱 三 次 : 「世 界 的 救 星 !」 眾 應 : 「求 你 扶 佑 衪 。」 唱 兩 次 「聖 瑪 利 亞 。」 眾 應 : 「求 你 扶 佑 他 。」 然 後 呼 唱 諸 天 神 聖 人 之 名 。 眾 應 如 前 。

禱 文 唱 畢 , 教 宗 繼 續 獻 祭 。 到 舉 揚 聖 體 時 , 樂 隊 奏 出 抑 揚 的 音 樂 讚 頌 全 能 天 主 而 人 的 耶 穌 降 到 祭 台 上 。

彌 撒 後 即 行 加 冕 禮 。 這 時 教 宗 身 穿 白 色 教 宗 袍 , 坐 在 紅 天 鵝 絨 的 寶 座 上 , 由 一 位 樞 機 把 教 宗 頭 上 的 銀 色 高 帽 卸 下 , 把 教 宗 的 三 級 金 冠 加 到 新 教 宗 頭 上 並 說 : 「請 接 受 此 三 級 金 冠 , 以 表 示 你 是 諸 帝 皇 及 親 王 之 父 , 世 界 的 牧 童 , 我 主 耶 穌 在 世 的 代 表 , 我 們 欽 崇 他 , 讚 頌 他 , 從 現 在 到 永 遠 至 於 世 世 。」 眾 答 : 「亞 孟 。」

這 時 群 眾 歡 呼 : 「敎 宗 萬 歲 !」 全 羅 馬 鐘 聲 , 一 齊 鳴 賀 。 這 時 我 們 的 新 教 宗 由 寶 座 上 站 起 來 降 福 在 場 民 眾 , 降 福 全 羅 馬 城 , 並 降 福 全 世 界 。 隆 重 的 加 冕 典 禮 , 至 此 才 告 結 束 。

我 們 的 新 教 宗 本 月 三 十 日 就 要 在 這 樣 熱 鬧 場 面 下 登 上 聖 伯 多 祿 的 寶 座 。

親 愛 的 小 朋 友 , 我 們 在 這 個 大 日 子 上 , 要 以 特 別 歡 欣 的 心 情 , 慶 祝 新 教 宗 的 加 冕 , 同 時 也 要 為 新 教 宗 特 別 祈 禱 , 求 好 天 主 賞 賜 他 聖 躬 康 泰 , 導 引 全 世 界 的 人 都 走 向 光 明 與 和 平 !
1963 年 6 月 28 日



伯多祿廣場空前盛況
保祿六世加冕
  三十萬人觀禮
教宗呼籲各基督教派團結

六 月 三 十 日 在 落 日 輝 煌 、 五 色 繽 紛 的 聖 伯 多 祿 廣 場 , 三 十 萬 人 參 加 本 世 紀 首 次 在 戶 外 舉 行 的 教 宗 加 冕 大 典 。 歐 洲 電 視 傳 真 網 , 把 莊 嚴 華 麗 的 加 冕 儀 式 , 轉 播 到 歐 洲 數 千 萬 人 面 前 。

典 禮 於 下 午 六 時 開 始 , 長 達 三 小 時 , 到 了 落 日 西 沉 、 夜 色 瀰 漫 的 時 候 , 廣 場 在 千 萬 支 巨 燈 和 融 融 燃 燒 著 的 火 炬 的 照 耀 下 , 呈 現 出 古 代 宮 廷 的 輝 煌 奪 目 的 景 象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在 典 禮 中 先 後 用 拉 丁 、 義 文 、 法 文 發 表 演 詞 , 其 要 旨 之 一 , 為 呼 籲 基 督 徒 團 結 。 最 後 教 宗 加 用 英 、 德 、 西 班 牙 、 波 蘭 及 俄 文 向 全 球 致 意 。

在 廣 場 上 觀 禮 者 , 嘉 賓 座 有 國 家 元 首   (義 總 統 薛 尼 、 比 王 鮑 多 恩 、 巴 西 總 統 古 拉 特) , 有 皇 室 代 表   (英 女 皇 代 表 諾 福 克 公 爵) 、 有 近 百 國 的 外 長 特 使 , 各 基 督 教 派 的 代 表 團 , 人 群 中 則 有 數 以 萬 計 的 神 職 人 員 和 修 女 、 羅 馬 市 各 階 層 的 市 民 和 外 地 的 旅 客 。 中 華 民 國 由 外 交 部 長 沈 昌 煥 任 特 使 、 駐 教 廷 大 使 謝 壽 康 任 副 使 。

加 冕 用 的 三 重 冠 , 是 米 蘭 教 區 精 工 特 製 而 呈 獻 教 宗 的 。 米 蘭 教 民 數 萬 人 隨 同 獻 冕 代 表 於 加 冕 前 夕 到 達 羅 馬 。

典 禮 中 按 慣 例 由 「六 品 樞 機」 奧 大 維 亞 尼 把 三 重 冠 戴 在 教 宗 頭 上 , 用 拉 丁 文 朗 誦 : 「 爾 接 受 此 三 冠 合 成 的 冠 冕 , 須 知 爾 為 萬 王 諸 侯 之 父 世 人 的 領 導 者 、 救 世 主 耶 穌 在 世 之 代 表 。 願 榮 耀 歸 於 吾 等 救 主 耶 穌 基 督 , 以 迨 永 遠 及 世 之 世 。」

關 於 教 外 基 督 徒 , 教 宗 說 : 「他 們 雖 不 屬 於 天 主 教 , 但 是 由 於 信 德 的 強 大 的 聯 繫 、 對 吾 主 耶 穌 之 愛 、 和 聖 洗 的 神 印 , 他 們 是 和 我 們 在 一 起 的 。」

教 宗 表 示 渴 望 早 見 基 督 的 祈 禱 「願 他 們 合 而 為 一」 , 及 早 實 現 。 他 說 故 教 宗 在 這 方 面 已 點 燃 巨 大 的 希 望 , 他 不 能 使 人 失 望 , 他 將 秉 承 保 祿 宗 徒 的 遺 訓 , 以 真 理 與 愛 德 為 武 器 , 盡 力 之 所 能 促 進 這 項 工 作 。 教 宗 避 用 「歸 棧」 詞 , 而 代 之 以 「會 晤」 。

教 宗 演 詞 的 第 二 個 要 旨 乃 天 主 教 與 現 代 人 的 關 係 。 他 說 現 代 人 表 面 上 似 乎 滿 足 於 科 學 的 發 展 , 對 宗 教 與 精 神 秩 序 麻 木 不 仁 , 實 際 上 在 科 學 成 就 的 背 後 , 仍 能 聽 到 聖 神 的 呼 聲 , 而 現 代 人 也 已 顯 出 他 們 是 有 勇 氣 肯 犧 牲 為 善 的 人 。

教 宗 說 : 「在 天 主 的 助 佑 下 , 我 們 將 追 隨 先 人 之 後 , 竭 力 向 人 類 貢 獻 治 療 現 代 病 痛 的 良 方 : 基 督 和 他 的 富 藏 。 人 們 能 聆 聽 我 們 的 呼 聲 嗎 ? 」
1963 年 7 月 5 日

 

教宗接見記者團
要求合作與同情
駕臨市區獻彌撒接見病重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聖 伯 多 祿 聖 保 祿 瞻 禮 接 見 羅 馬 各 國 記 者 六 百 人 , 表 示 希 望 教 廷 與 世 界 的 新 聞 機 構 保 持 友 善 的 合 作 與 同 情 的 了 解 。 在 場 記 者 均 鼓 掌 贊 成 。

是 日 晨 教 宗 駕 臨 市 區 聖 嘉 祿 堂 (米 蘭 主 保 聖 人) 主 持 彌 撒 , 並 接 見 病 童 千 餘 人 。

返 梵 蒂 岡 後 教 宗 接 見 第 一 個 國 家 元 首 巴 西 總 統 古 拉 特 , 會 談 約 卅 五 分 鐘 。
1963 年 7 月 5 日



孟迪尼膺選教宗
基督教首領致賀

自 米 蘭 總 主 教 孟 迪 尼 樞 機 膺 選 為 新 教 宗 後 , 各 方 賀 電 如 雪 片 飛 至 , 基 督 教 、 東 正 教 、 猶 太 教 方 面 也 紛 紛 致 賀 。

英 格 蘭 教 領 袖 蘭 姆 賽 總 主 教 賀 電 說 : 「任 何 一 處 的 英 格 蘭 教 徒 , 將 祈 求 天 主 賜 予 閣 下 力 量 , 並 希 望 閣 下 為 基 督 徒 的 服 務 , 將 獲 得 天 主 的 降 福 。」

美 國 加 州 聖 公 會 主 教 貝 克 電 賀 新 教 宗 說 , 孟 迪 尼 樞 機 是 「最 適 當 的 人」 來 擔 任 「繼 續 可 愛 的 故 教 宗 若 望 偉 大 的 工 作 。」

美 國 華 盛 頓 監 理 會 華 斯 里 主 教 說 孟 迪 尼 樞 機 當 選 為 新 教 宗 「天 主 教 徒 與 非 天 主 教 徒 之 間 將 繼 續 保 持 良 好 關 係 而 又 轉 入 一 個 新 時 期 。」

大 華 盛 頓 基 督 教 協 會 主 席 高 和 博 士 說 : 「我 代 表 很 多 基 督 教 徒 對 保 祿 六 世 膺 選 新 教 宗 , 表 示 欣 慰 。」

美 國 長 老 會 總 會 長 桂 斯 拿 牧 師 和 該 會 書 記 長 柏 利 克 牧 師 , 向 新 教 宗 致 「最 衷 心 的 慶 賀 。」

美 國 猶 太 教 會 主 席 梅 那 表 示 他 深 信 新 教 宗 「懷 有 為 人 類 謀 和 平 、 仁 愛 、 親 睦 的 偉 大 抱 負 。」

美 國 浸 信 會 總 秘 書 杜 華 牧 師 說 : 「我 們 希 望 他 能 夠 像 他 的 前 任 一 般 , 向 其 他 的 基 督 徒 的 領 域 開 出 新 路 來 , 這 是 我 們 的 期 望 , 也 是 我 們 的 禱 告 。」

希 臘 東 正 教 南 北 美 洲 總 主 教 依 加 佛 斯 的 賀 電 說 : 「我 感 激 天 主 將 天 主 教 領 袖 的 要 位 , 委 於 像 閣 下 般 能 幹 仁 慈 的 人 , 我 們 祈 求 祂 賜 給 閣 下 的 力 量 …… 繼 續 完 成 閣 下 前 任 所 致 力 謀 取 基 督 徒 合 一 、 世 界 和 平 、 和 人 類 幸 福 的 偉 大 工 作 。」
1963 年 7 月 5 日



新教宗的任務
波士頓古紳樞機

基督在世代表不能指望大博爾山 (耶穌顯聖容) 的光榮,他卻要隨時隨地準備像耶穌在加爾瓦略山上般為人犧牲……教會面臨的挑戰,也就是教宗若望的承繼人要接受的挑戰……

新 教 宗 所 面 臨 的 任 務 是 艱 巨 的 , 只 有 全 體 基 督 徒 為 他 祈 禱 , 才 能 減 輕 他 的 負 擔 。

在 國 際 方 面 , 新 教 宗 面 對 著 一 個 困 亂 紛 亂 的 世 界 。 已 兩 次 把 世 界 投 入 大 戰 中 的 狂 熱 國 家 主 義 , 今 天 仍 猖 獗 不 已 。 至 於 新 興 的 獨 立 國 家 , 因 為 不 習 於 自 治 , 遂 至 國 內 充 滿 不 安 定 的 情 緒 。

另 一 方 面 , 整 個 世 界 四 份 之 一 的 領 土 為 無 神 主 義 的 共 黨 份 子 所 控 制 。 因 此 有 些 人 以 為 我 們 已 經 進 入 了 一 個 非 基 督 徒 時 代 。 雖 然 這 種 觀 念 不 是 全 對 的 , 但 是 他 們 的 結 論 亦 非 言 出 無 因 。

共產主義問題
舉 一 個 例 子 來 說 , 義 大 利 方 面 , 該 國 近 年 雖 然 走 上 繁 盛 的 高 峰 , 但 在 最 近 一 次 的 選 舉 中 共 黨 表 現 的 勢 力 , 連 共 黨 領 袖 也 感 覺 到 意 外 。 我 們 固 然 不 能 將 義 大 利 人 列 為 共 產 主 義 的 信 徒 , 但 他 們 給 予 共 黨 的 支 持 , 委 實 令 人 失 望 , 而 這 種 在 天 主 教 中 心 發 展 的 國 際 陰 謀 , 正 是 那 些 認 為 我 們 已 經 進 入 非 基 督 徒 時 代 的 人 的 說 話 根 據 。 新 教 宗 面 對 的 困 難 就 是 如 何 對 付 這 些 宣 傳 。 無 數 的 兒 童 正 在 接 受 共 產 主 義 的 灌 輸 , 使 他 們 長 大 之 後 成 為 共 黨 份 子 。

拯救拉丁美洲
拉 丁 美 洲 的 問 題 也 是 新 教 宗 的 重 擔 , 古 巴 已 經 失 去 了 , 其 他 的 南 美 國 家 , 亦 面 對 著 一 觸 即 發 的 危 機 。

全 球 的 天 主 教 徒 中 , 大 約 有 三 份 之 一 住 在 拉 丁 美 洲 , 據 最 保 守 的 估 計 , 現 在 需 要 添 加 十 萬 名 司 鐸 擔 任 傳 教 工 作 。 但 是 如 果 不 改 進 這 些 國 家 的 不 良 社 會 制 度 , 則 雖 有 足 夠 的 傳 教 士 和 教 友 來 擔 任 教 會 的 工 作 , 他 們 的 努 力 也 是 徒 勞 無 功 的 , 因 為 當 人 民 的 肉 體 忍 受 飢 餓 時 , 沒 有 人 能 夠 滋 養 他 們 的 靈 魂 。

美 國 和 拉 丁 美 洲 資 本 家 的 財 富 不 斷 增 加 , 他 們 都 把 資 金 存 在 外 國 銀 行 中 , 另 一 方 面 , 億 萬 的 人 卻 過 著 非 人 的 生 活 , 他 們 的 子 女 , 連 受 最 基 本 教 育 的 機 會 也 喪 失 了 。

我 見 過 好 幾 個 這 種 巨 富 , 他 們 雖 自 己 號 稱 是 天 主 教 徒 , 卻 不 願 聽 從 教 宗 通 諭 的 呼 籲 , 以 公 平 和 福 音 教 訓 為 基 礎 而 建 立 新 的 社 會 制 度 。

由 於 拉 丁 美 洲 人 口 增 加 率 高 , 在 數 年 間 可 能 半 個 世 界 的 天 主 教 徒 都 居 住 在 西 半 球 的 這 部 份 。 把 他 們 保 持 於 聖 教 會 的 懷 抱 中 是 若 望 廿 三 世 繼 承 人 的 一 個 大 任 務 。

正視各種困難
我 們 讀 過 不 少 有 關 各 地 禁 止 天 主 教 傳 教 士 入 境 、 阻 撓 傳 教 工 作 、 或 驅 逐 傳 教 士 、 不 平 等 對 待 教 士 等 各 種 消 息 , 可 是 基 督 給 教 會 的 任 命 是 「你 們 要 去 使 萬 民 成 為 門 徒 。」 傳 教 就 是 實 踐 基 督 所 給 予 我 們 的 任 務 。

但 是 基 督 教 會 應 該 知 道 將 來 會 遭 遇 到 各 種 困 難 。 耶 穌 說 過 : 「如 果 你 們 迫 害 我 , 他 們 一 樣 會 迫 害 你 們 的 。」 教 會 所 用 的 人 類 傳 教 工 具 的 遭 遇 , 不 會 好 過 它 的 師 傅 。 如 果 傳 教 工 作 進 行 得 順 利 , 如 果 我 們 沒 有 遭 遇 到 任 何 困 阻 , 我 們 可 以 確 實 地 說 這 種 為 天 主 而 做 的 工 作 , 不 是 依 著 天 主 的 方 法 來 完 成 的 。

基 督 在 世 代 表 不 能 指 望 大 博 爾 山 (耶 穌 顯 聖 容) 的 光 榮 , 他 卻 要 隨 時 隨 地 準 備 像 耶 穌 在 加 爾 瓦 略 山 上 般 為 人 犧 牲 。

雖 然 教 會 現 在 面 對 著 很 多 困 難 , 但 有 很 多 理 由 令 我 們 滿 懷 信 心 和 希 望 。 我 們 的 教 會 仍 然 年 青 , 我 們 應 常 常 瞻 望 它 的 將 來 。 「爾 國 臨 格 , 爾 旨 承 行 於 地」 , 這 是 基 督 教 我 們 的 祈 禱 文 。 基 督 將 用 祂 自 己 的 方 法 , 在 祂 所 願 的 時 間 , 答 允 我 們 的 祈 禱 。 我 們 應 該 準 備 在 將 來 遇 到 困 難 和 考 驗 , 如 果 不 經 過 這 些 考 驗 , 我 們 永 遠 不 能 完 成 基 督 給 我 們 的 神 聖 的 使 命 。

續開大公會議
第 二 屆 梵 蒂 岡 大 公 會 議 是 教 會 內 繁 重 工 作 之 一 。

怎 樣 使 教 友 在 他 們 職 業 圈 子 中 積 極 地 活 動 , 樹 立 好 表 樣 以 表 現 出 他 們 是 基 督 的 見 證 人 , 如 何 使 主 教 適 當 地 運 用 神 權 , 怎 樣 促 進 教 會 的 訓 導 權 , 大 力 傳 播 天 主 教 的 信 仰 , 怎 樣 使 教 友 積 極 地 參 加 教 會 的 禮 儀 , 如 何 闡 明 教 義 , 使 天 主 教 和 非 天 主 教 徒 都 能 瞭 解 , 如 何 推 進 天 主 教 徒 個 人 的 神 修 , 這 一 切 的 一 切 都 是 教 會 面 臨 的 問 題 , 也 是 故 教 宗 若 望 的 承 繼 人 要 接 受 的 挑 戰 。
1963 年 7 月 5 日

 

社論
慶祝教宗加冕有感

六 月 三 十 日 在 聖 伯 多 祿 廣 場 上 參 加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加 冕 禮 的 三 十 萬 人 , 和 在 電 視 機 前 觀 禮 的 數 千 萬 人 , 不 會 忘 記 這 個 壯 麗 的 場 面 。 加 冕 場 所 ── 伯 尼 尼 設 計 的 圍 著 伯 多 祿 廣 場 的 百 餘 條 巨 型 圓 柱 , 和 伯 多 祿 大 殿 矗 入 雲 際 的 圓 頂 , 在 夕 陽 之 中 , 已 夠 入 畫 的 了 , 禮 台 上 樞 機 主 教 的 大 紅 袍 , 瑞 士 御 林 軍 , 穿 大 禮 服 佩 帶 勛 章 的 國 家 元 首 和 各 國 特 使 , 給 這 個 場 合 加 上 罕 見 的 氣 象 。 但 是 給 人 印 象 更 深 的 , 不 是 這 些 有 形 的 色 彩 , 即 使 那 座 鑲 著 珍 寶 金 銀 的 三 重 冠 , 也 不 過 是 一 個 象 徵 而 已 。

在 典 禮 的 過 程 中 , 人 們 體 會 天 主 教 這 個 機 構 和 宗 座 的 職 位 的 不 尋 常 。

加 冕 的 儀 式 是 古 老 的 , 言 語 是 普 通 人 不 懂 的 拉 丁 語 , 天 主 教 的 悠 久 的 傳 統 在 這 裡 給 人 強 烈 的 印 象 , 但 是 教 會 也 正 發 出 更 新 教 會 生 活 、 配 合 時 代 的 呼 聲 。

加 冕 禮 是 君 主 國 體 的 產 物 , 教 宗 集 大 權 於 一 身 , 但 是 他 是 有 普 世 代 表 性 的 樞 機 團 秘 密 投 票 選 舉 出 來 的 。

他 是 基 督 在 世 的 代 表 , 五 億 六 千 萬 人 的 精 神 領 袖 , 但 是 正 因 為 基 督 為 全 體 人 類 而 死 , 他 的 牧 民 使 命 也 是 普 世 性 的 。 他 關 切 的 是 精 神 生 活 , 但 正 因 為 精 神 生 活 不 是 脫 離 有 形 環 境 而 孤 立 的 抽 象 的 東 西 , 所 以 他 也 得 衛 護 人 類 衣 食 住 行 方 面 的 天 賦 的 基 本 權 利 。

他 的 權 力 龐 大 無 比 ── 「凡 你 在 地 上 束 縛 的 , 在 天 上 也 要 被 束 縛 ; 凡 你 在 地 上 所 釋 放 的 , 在 天 上 也 要 被 釋 放」 ── 但 是 他 的 權 力 只 行 使 於 人 們 的 寸 心 之 內 。

史 大 林 曾 問 : 「教 皇 ? 教 皇 有 幾 師 軍 隊 ?」 這 句 話 人 家 傳 給 庇 護 十 二 世 聽 了 。 庇 護 十 二 世 說 : 「請 告 訴 他 , 他 將 在 天 上 遇 到 我 的 軍 隊 。」

在 人 間 , 他 只 有 一 支 象 徵 性 的 御 林 軍 , 一 塊 小 小 的 名 稱 為 梵 蒂 岡 的 領 土 。 他 的 經 濟 來 源 靠 教 民 一 年 一 次 捐 助 的 「獻 給 伯 多 祿 的 便 士 。」

典 禮 開 始 , 一 個 司 儀 手 持 長 竿 , 竿 頭 掛 著 三 條 麻 布 , 他 點 燃 麻 布 , 走 在 教 宗 面 前 , 三 次 高 聲 唱 道 : 「聖 父 , 世 間 光 榮 之 消 逝 亦 復 如 此 。」 就 是 說 , 人 間 的 繁 榮 , 好 比 一 縷 長 麻 , 一 燃 即 毀 , 只 有 天 國 永 世 常 存 , 教 宗 身 佔 御 座 , 基 督 的 教 會 在 禮 儀 中 用 這 句 話 提 醒 他 真 正 的 價 值 所 在 。

加 冕 的 時 候 , 一 位 樞 機 對 教 宗 說 : 「須 知 爾 為 萬 王 諸 侯 之 父 , 世 人 的 領 導 者 , 救 世 主 耶 穌 在 世 之 代 表 。」

他 的 尊 榮 在 萬 王 諸 侯 之 上 , 世 界 上 沒 有 更 高 的 地 位 ; 他 也 是 眾 僕 之 僕 , 世 界 上 沒 有 更 重 的 責 任 。

歷 史 上 有 很 多 聖 善 的 教 宗 , 他 們 的 功 勞 是 無 法 估 量 的 ; 歷 史 上 也 有 不 稱 職 的 教 宗 , 他 們 對 吾 主 怎 樣 交 待 , 也 是 我 們 所 不 能 想 像 的 。 感 謝 天 主 , 百 餘 年 來 教 會 接 連 產 生 了 好 多 個 高 瞻 遠 矚 、 德 高 望 重 的 教 宗 。 新 加 冕 的 教 宗 , 繼 承 了 一 個 偉 大 的 教 宗 的 未 完 成 事 業 , 人 們 對 他 正 抱 著 莫 大 的 期 望 。
1963 年 7 月 5 日



香港教區慶祝教宗加冕
白主教主持謝主儀式

香 港 教 區 於 七 月 二 日 下 午 六 時 半 假 堅 道 主 教 座 堂 , 為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加 冕 舉 行 謝 主 儀 式 , 白 英 奇 主 教 主 禮 。 出 席 者 計 有 港 督 柏 立 基 爵 士 代 表 吳 保 輔 副 官 、 駐 港 英 軍 總 司 令 凱 迪 克 將 軍 、 按 察 司 何 瑾 爵 士 夫 婦 、 行 政 局 、 立 法 局 、 市 政 局 議 員 、 各 國 駐 港 領 事 、 公 教 善 會 代 表 、 男 女 神 職 人 員 及 教 友 數 百 人 。

儀 式 以 聖 體 降 福 為 主 , 兼 唱 謝 主 頌 , 並 為 新 教 宗 祈 禱 。 公 進 社 特 印 拉 丁 與 英 語 經 文 對 照 之 節 目 單 , 參 禮 者 人 手 一 冊 , 咸 感 方 便 。

典 禮 後 白 主 教 設 酒 會 招 待 嘉 賓 , 港 督 代 表 吳 保 輔 上 尉 舉 杯 祝 教 宗 健 康 , 白 主 教 答 祝 英 女 皇 康 樂 。
1963 年 7 月 5 日



教宗接見記者千餘人
對新聞界工作表好感
稱讚他們報導故教宗之死與選舉教宗的通訊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盛 讚 新 聞 界 對 教 宗 若 望 之 死 以 及 選 舉 教 宗 秘 密 會 議 的 採 訪 工 作 。 他 告 訴 新 聞 記 者 , 他 將 盡 可 能 的 幫 助 他 們 採 訪 並 瞭 解 九 月 杪 開 始 的 大 公 會 議 第 二 階 段 。

教 宗 是 於 六 月 廿 九 日 在 梵 蒂 岡 格 肋 孟 廳 接 受 千 餘 記 者 覲 見 時 作 上 述 談 話 。 他 同 報 人 打 招 呼 , 稱 他 們 為 「同 事 和 友 人 。」

教 宗 以 義 大 利 語 同 外 國 及 義 大 利 新 聞 社 的 發 言 人 作 簡 短 的 寒 喧 , 感 謝 他 們 為 教 會 所 做 的 工 作 , 並 對 他 們 在 工 作 中 遇 到 的 各 種 困 難 表 示 關 切 。

教 宗 特 別 提 出 最 近 的 兩 件 大 事 ── 教 宗 若 望 之 死 和 選 舉 教 宗 的 秘 密 會 議 ── 來 稱 頌 新 聞 記 者 的 工 作 , 他 說 他 們 對 世 界 的 報 導 , 就 大 致 而 論 , 價 值 甚 高 、 令 人 起 敬 。

他 接 著 問 道 : 在 那 些 報 導 中 , 有 若 干 點 可 能 不 正 確 , 有 些 評 論 可 能 不 成 熟 , 但 我 們 豈 能 因 此 就 減 少 我 們 的 感 激 之 情 ?

他 繼 續 說 : 我 們 不 欲 對 新 聞 界 中 某 些 武 斷 之 輩 介 意 , 相 反 的 , 我 們 很 重 視 你 們 通 訊 工 作 的 價 值 。 一 般 來 說 , 新 聞 界 一 直 以 體 諒 友 好 的 態 度 對 待 教 廷 , 因 此 我 們 衷 心 願 意 的 公 開 表 示 我 們 的 感 激 , 並 強 調 你 們 工 作 的 價 值 。

教 宗 說 他 的 父 親 也 是 新 聞 從 業 人 員 , 所 以 他 本 人 對 新 聞 記 者 有 親 切 之 感 。

他 接 著 說 : 他 取 名 保 祿 , 這 也 增 進 了 他 和 新 聞 記 者 之 間 的 關 係 。 他 說 : 宗 徒 書 信 的 作 者 聖 保 祿 , 可 以 稱 作 一 個 新 聞 事 業 的 前 驅 者 。 他 在 教 義 上 、 教 育 上 以 及 報 導 方 面 的 努 力 , 仍 是 今 天 新 聞 界 的 典 範 。

在 新 聞 界 記 者 覲 見 結 束 前 , 教 宗 保 祿 對 他 們 提 出 保 證 , 說 他 將 盡 可 能 , 給 他 們 採 訪 大 公 會 議 第 二 階 段 的 方 便 。
1963 年 7 月 12 日



三十五年的老友談
新教宗的性格

一 位 認 識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凡 卅 五 年 的 義 籍 醫 生 說 , 新 教 宗 是 一 位 「非 常」 的 人 , 又 是 一 位 富 有 溫 情 的 學 者 。

史 葛 特 是 一 位 外 科 醫 生 , 他 在 一 九 三 七 年 自 義 大 利 移 居 美 國 。 他 說 教 宗 保 祿 是 一 位 「律 己 甚 嚴 , 待 人 以 寬」 的 人 , 「他 具 有 濃 厚 的 人 情 味 , 他 不 僅 是 一 位 淵 博 的 學 者 , 更 是 一 位 實 行 家 。」

史 葛 特 醫 生 早 在 一 九 二 八 年 入 羅 馬 大 學 攻 讀 醫 科 已 經 認 識 這 位 未 來 教 宗 ── 當 時 是 孟 迪 尼 蒙 席 ── 這 位 青 年 神 父 當 時 在 教 廷 國 務 院 任 書 記 職 , 又 是 義 大 利 天 主 教 進 行 會 大 學 部 指 導 司 鐸 。

今 日 史 葛 特 醫 生 腦 中 仍 縈 廻 著 孟 廸 尼 蒙 席 每 主 日 在 大 學 小 堂 內 所 設 的 「聖 保 祿 書 信」 講 座 。 除 了 保 祿 書 信 , 還 有 由 另 一 位 青 年 有 為 的 教 廷 官 員 徐 高 那 尼 蒙 席 所 主 持 的 福 音 講 座 。

徐 高 那 尼 蒙 席 在 教 廷 駐 美 外 交 團 服 務 了 廿 五 年 , 便 晉 陞 為 樞 機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當 選 後 , 第 一 項 任 命 便 是 委 任 徐 高 那 尼 樞 機 為 教 廷 國 務 卿 。 史 葛 特 醫 生 追 憶 卅 五 年 前 在 羅 馬 的 主 日 情 形 時 說 : 「甚 至 當 日 , 我 們 常 把 他 們 二 人 聯 在 一 起 。」

在 這 些 年 間 , 史 葛 特 醫 生 仍 不 停 和 孟 迪 尼 蒙 席 ── 其 後 晉 陞 為 總 主 教 和 樞 機 ── 保 持 聯 絡 , 孟 迪 尼 樞 機 在 一 九 五 一 年 和 一 九 六 0 年 兩 次 訪 美 期 間 , 史 葛 特 醫 生 曾 數 度 拜 訪 他 。

本 年 二 月 , 史 葛 特 醫 生 和 他 的 太 太 前 往 米 蘭 總 教 區 訪 問 孟 迪 尼 樞 機 時 , 是 他 們 最 近 的 一 次 會 晤 。

他 說 教 宗 保 祿 「最 大 的 志 向」 是 奉 守 「修 道 生 活」 , 他 又 說 : 「教 宗 很 欣 賞 好 書 和 古 典 音 樂 。」
1963 年 7 月 12 日

 

新教宗保祿的側影

膺 選 教 宗 的 那 一 天 中 午 , 他 和 全 體 樞 機 主 教 同 進 午 膳 。 他 不 願 坐 首 位 , 叫 樞 機 院 院 長 迪 瑟 郎 坐 , 自 己 還 是 坐 原 來 的 位 置 。 許 多 樞 機 心 裡 想 , 這 個 教 宗 也 不 怕 打 破 慣 例 。

新 教 宗 在 米 蘭 時 期 , 推 動 教 堂 教 築 不 遺 餘 力 。 其 實 早 在 署 理 國 務 卿 時 期 , 他 已 對 建 築 發 生 興 趣 。 一 九 五 一 年 訪 問 華 盛 頓 , 便 去 參 觀 一 座 未 完 成 的 公 教 中 學 , 爬 上 爬 下 , 頻 頻 詢 問 各 種 建 築 問 題 。

X     X     X     X     X

膺 選 後 報 紙 上 說 全 球 一 致 慶 幸 得 人 , 只 有 西 班 牙 例 外 ── 因 為 本 年 初 他 曾 為 西 班 牙 一 個 少 年 政 治 犯 說 項 , 而 西 班 牙 外 長 覆 以 措 詞 銳 厲 的 信 。 新 教 宗 第 二 天 便 親 自 駕 臨 羅 馬 的 西 班 牙 修 院 去 探 訪 病 中 的 譚 尼 艾 樞 機 , 而 弗 朗 哥 也 在 教 宗 加 冕 日 宣 佈 特 赦 。

X     X     X     X     X

新 教 宗 在 總 主 教 任 內 , 見 客 時 間 從 不 嫌 長 , 決 不 做 任 何 變 相 的 端 茶 送 客 的 舉 動 , 所 以 批 閱 公 文 , 往 往 要 延 遲 到 夜 深 的 時 刻 。 他 每 晚 睡 眠 四 小 時 , 二 時 上 床 , 六 時 起 身 , 午 飯 後 休 息 一 小 時 。

X     X     X     X     X

教 宗 給 人 的 第 一 個 印 象 是 斯 文 冷 靜 , 其 實 他 是 一 個 感 情 極 豐 富 的 人 。 自 羅 馬 驅 車 到 米 蘭 就 任 的 時 候 , 他 叫 司 機 在 米 蘭 總 主 教 區 的 邊 界 暫 停 , 他 下 車 跪 在 地 上 吻 土 , 表 示 他 對 新 職 的 忠 誠 。 有 一 次 他 率 領 朝 聖 團 到 露 德 , 在 山 洞 前 講 道 , 說 起 米 蘭 聖 堂 不 夠 , 數 以 萬 計 信 眾 缺 人 照 顧 , 不 禁 嗚 咽 流 淚 。
1963 年 7 月 12 日


 

新教宗與大公會議

編 者 按 : 新 教 宗 保 祿 已 宣 佈 續 開 大 公 會 議 , 並 定 了 復 會 的 日 期 ── 今 年 九 月 廿 九 日 。 他 對 故 教 宗 召 集 大 公 會 議 一 事 曾 表 讚 揚 , 在 會 議 進 行 期 間 , 他 對 籌 備 工 作 的 短 處 曾 發 表 了 一 針 見 血 的 高 見 。 看 了 這 篇 文 章 , 我 們 對 新 教 宗 將 如 何 主 持 大 公 會 議 , 可 能 有 一 個 概 念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身 為 樞 機 時 , 曾 因 公 開 讚 美 故 教 宗 若 望 召 開 大 公 會 議 的 計 劃 而 名 重 一 時 。 他 繼 故 教 宗 若 望 當 選 教 宗 之 後 , 立 刻 宣 佈 續 開 梵 蒂 岡 第 二 次 大 公 會 議 , 又 出 其 不 意 地 定 九 月 廿 九 日 復 會 , 距 原 定 的 日 期 僅 差 廿 一 天 。

故 教 宗 若 望 於 一 九 五 九 年 宣 佈 他 將 召 開 大 公 會 議 , 翌 日 , 孟 迪 尼 樞 機 即 致 函 米 蘭 的 神 職 班 。

他 在 信 中 說 : 此 次 大 公 會 議 , 將 為 聖 教 會 二 千 年 來 舉 行 的 最 偉 大 的 一 個 。 它 將 成 為 最 偉 大 的 一 個 , 乃 由 於 會 議 的 代 表 性 的 廣 泛 以 及 它 對 世 界 的 利 益 。

從 這 最 早 的 支 持 開 始 , 樞 機 即 一 直 是 大 公 會 議 積 極 的 擁 護 者 , 他 同 時 對 教 宗 若 望 更 新 聖 教 會 之 適 合 時 代 潮 流 的 計 劃 表 示 衷 心 贊 同 。

教 宗 若 望 去 世 後 , 尚 未 當 選 教 宗 的 孟 迪 尼 樞 機 曾 對 天 主 教 徒 發 出 呼 籲 , 要 大 家 努 力 保 持 教 宗 若 望 所 建 立 的 新 精 神 。 在 米 蘭 市 為 故 教 宗 舉 行 的 追 思 彌 撒 中 , 他 說 :

「故 教 宗 曾 勇 敢 的 為 我 們 開 闢 了 一 條 通 往 將 來 宗 教 歷 史 的 道 路 , 這 包 括 公 教 信 德 的 普 世 性 以 及 羅 馬 的 合 一 精 神 , 我 們 能 捨 棄 這 條 道 路 不 走 嗎 ?」

新 教 宗 對 大 公 會 議 所 持 的 態 度 是 現 實 的 。 去 年 三 月 , 他 曾 對 米 蘭 的 信 眾 發 表 談 話 , 告 訴 他 們 且 莫 以 為 大 公 會 議 能 煎 熬 出 一 帖 愈 百 病 的 良 藥 。

他 還 指 出 大 公 會 議 不 會 頒 發 極 端 的 或 革 命 化 的 法 令 。 他 說 :

「以 為 大 公 會 議 將 頒 佈 命 令 , 對 聖 教 會 現 行 的 法 律 作 急 進 的 、 令 人 驚 異 的 改 革 、 變 更 它 數 千 年 古 老 的 外 貌 、 使 它 成 為 一 個 嶄 新 的 機 構 , 抱 這 種 想 法 的 人 是 謬 誤 的 。」

他 說 : 大 公 會 議 將 幫 助 聖 教 會 與 世 界 聯 繫 , 但 不 是 經 由 急 進 的 手 段 。

一 九 六 二 年 十 二 月 , 他 曾 因 大 公 會 議 進 展 過 於 緩 慢 , 而 有 不 耐 煩 的 表 現 。

在 他 寫 給 米 蘭 總 主 教 區 的 一 封 信 中 , (該 信 刊 於 米 蘭 「義 大 利 日 報」) , 他 說 : 大 公 會 議 進 展 緩 慢 , 部 份 是 因 為 進 行 準 備 工 作 籌 備 會 各 小 組 各 自 為 政 、 未 能 密 切 配 合 , 致 而 產 生 重 複 的 方 案 , 耗 費 了 公 會 議 的 時 間 。 他 又 說 : 「資 料 收 羅 甚 廣 , 也 甚 精 采 , 不 過 失 於 龐 雜 , 標 準 亦 欠 均 勻 。」

「設 若 有 一 位 權 威 人 士 曾 對 這 些 連 篇 累 牘 的 資 料 在 起 草 時 加 以 控 制 , 設 若 此 一 艱 難 工 作 有 一 中 心 思 想 為 依 歸 , 這 些 資 料 早 已 經 過 必 需 的 大 刀 闊 斧 的 刪 節 和 分 門 別 類 了 。」

他 說 : 大 公 會 議 的 議 程 缺 少 一 個 「中 心 思 想」 , 這 是 散 慢 自 由 、 自 發 自 生 的 結 果 。

他 尖 銳 地 說 : 不 過 , 此 一 中 心 思 想 , 在 大 公 會 議 召 開 前 那 幾 年 中 , 早 已 由 教 宗 鄭 重 而 智 慧 地 宣 佈 了 。

在 大 公 會 議 中 , 據 說 樞 機 曾 就 上 述 各 點 發 表 了 一 篇 強 而 有 力 的 演 說 。 在 討 論 聖 教 會 性 質 的 草 案 時 , 孟 迪 尼 樞 機 曾 以 發 言 者 的 身 份 露 面 (他 在 大 公 會 議 中 發 言 的 次 數 極 少)

他 提 議 重 擬 這 個 草 案 , 因 為 它 對 聖 教 會 與 基 督 之 間 的 連 繫 , 未 有 充 份 加 以 強 調 。

他 對 較 早 由 另 一 位 與 會 神 長 提 出 建 議 表 示 支 持 , 他 說 : 我 們 必 須 有 一 個 整 體 的 計 劃 , 該 計 劃 能 把 中 心 點 帶 給 公 會 議 所 有 的 工 作 。

他 又 說 : 在 已 閉 幕 的 大 公 會 議 第 一 階 段 中 , 對 於 基 督 之 為 聖 教 會 實 際 領 袖 這 一 點 , 未 能 作 深 入 的 研 討 。

他 指 出 : 聖 教 會 並 非 只 是 由 基 督 創 辦 的 一 個 社 會 。 教 會 是 的 一 個 工 具 , 經 由 它 , 祂 為 世 人 工 作 並 拯 救 世 界 。

孟 迪 尼 樞 機 說 : 該 草 案 對 於 主 教 的 看 法 是 一 種 法 理 的 看 法 , 而 不 是 從 牧 民 工 作 與 神 學 的 角 度 著 眼 。

他 建 議 大 公 會 議 應 對 十 九 世 紀 末 期 梵 蒂 岡 第 一 屆 大 公 會 議 期 間 就 聖 教 會 性 質 所 擬 的 草 案 加 以 研 究 。 該 次 大 公 會 議 沒 有 機 會 討 論 此 一 主 題 。
1963 年 7 月 19 日


 

新教宗的少年時代
童年時,教宗身材纖小,在學校中,聰明過人,說話不多,個性溫和。……

夏 天 時 候 , 孟 迪 尼 這 家 人 多 在 他 們 位 於 康 西 歐 的 家 中 打 發 時 間 , 有 時 , 他 們 也 到 維 熱 拉 維 齊 、 他 們 母 親 家 去 消 磨 幾 天 光 陰 。 鎮 民 回 憶 當 時 的 情 形 說 : 每 天 早 晨 九 時 正 , 他 們 全 家 ── 母 親 、 父 親 和 三 個 男 孩 ── 便 出 門 步 行 前 往 聖 堂 , 望 彌 撒 和 領 聖 體 。

現 在 , 只 有 教 宗 母 親 的 表 妹 , 八 十 歲 的 德 肋 撒•阿 西 絲 還 住 在 維 熱 拉 維 齊 的 那 所 房 子 中 。 維 熱 拉 維 齊 是 布 里 西 布 市 效 外 的 另 一 個 村 莊 。 她 還 記 得 新 教 宗 童 年 的 樣 子 。

她 說 : 小 時 候 , 他 同 其 他 別 的 孩 子 並 無 分 別 , 不 過 , 在 他 那 全 神 集 注 的 眼 睛 中 , 常 可 看 到 一 種 喜 悅 的 神 情 。 他 的 身 材 纖 小 , 但 在 那 時 即 已 顯 露 出 某 種 能 吃 苦 律 己 的 品 質 , 那 是 相 當 令 人 吃 驚 的 。

她 又 說 : 我 記 得 他 常 在 花 園 的 一 個 角 落 中 祈 禱 , 有 好 幾 次 為 別 人 看 到 了 , 他 有 些 吃 驚 , 但 不 曾 因 而 停 頓 。

他 童 年 時 的 另 一 個 熟 人 , 弗 端 革•瑙 瑪 的 總 鐸 本 西 神 父 說 : 他 從 他 母 親 秉 承 了 了 不 起 的 智 慧 。

回 憶 他 和 孟 迪 尼 共 同 度 過 的 童 年 時 光 , 本 西 神 父 說 : 過 去 , 在 維 熱 拉 維 齊 , 習 慣 上 人 們 總 是 在 下 午 三 點 鐘 時 響 大 鐘 提 醒 人 們 吾 主 的 聖 死 。 一 聽 鐘 響 , 孟 迪 尼 立 刻 停 止 遊 玩 , 作 簡 短 的 祈 禱 。 稍 遲 , 如 果 他 湊 巧 聽 到 三 鐘 經 , (不 論 他 當 時 正 在 做 甚 麼 、 或 在 甚 麼 地 方) , 他 就 會 要 求 所 有 孩 童 和 大 人 , 以 及 在 場 的 一 切 人 , 同 他 一 起 誦 念 那 美 麗 的 經 文 。

本 西 神 父 回 憶 說 : 他 今 天 能 成 為 一 個 司 鐸 , 全 靠 新 教 宗 的 幫 助 。

他 說 : 有 一 天 孟 迪 尼 和 他 的 兄 弟 來 他 們 的 農 地 遊 玩 , 本 西 家 那 位 九 十 二 歲 高 齡 的 祖 母 說 : 「你 們 知 道 嗎 , 我 家 的 小 本 西 想 要 進 神 學 院 做 司 鐸 呢 ! 不 過 , 這 事 怎 麼 可 能 ? 我 們 負 擔 不 起 啊 !」

本 西 神 父 說 : 當 時 , 小 孟 迪 尼 只 說 了 一 句 話 : 「天 主 會 照 顧 的 。」 本 西 神 父 回 憶 當 時 的 情 形 說 : 之 後 , 孟 迪 尼 便 把 我 拉 到 一 邊 , 對 我 耳 語 道 : 「早 點 準 備 到 布 里 西 亞 去 吧 ! 我 也 打 算 做 司 鐸 , 不 過 請 代 守 這 一 秘 密 。」

過 了 一 個 時 期 , 本 西 收 到 一 封 信 , 信 上 說 有 一 份 修 院 的 獎 學 金 要 送 給 他 。 那 份 獎 學 金 的 錢 是 由 某 一 慈 善 機 構 捐 贈 的 , 而 孟 迪 尼 的 父 親 便 是 那 慈 善 機 構 的 主 席 。

布 里 西 亞 的 教 師 和 新 教 宗 的 同 班 同 學 都 還 記 得 新 教 宗 當 時 的 情 形 。 他 們 說 他 聰 明 過 人 , 不 多 說 話 , 性 情 溫 和 。 他 和 他 的 兄 弟 一 樣 , 進 了 耶 穌 會 神 父 主 辦 的 一 所 學 院 。

稍 遲 , 孟 迪 尼 轉 往 布 里 西 亞 高 級 中 學 就 讀 , 他 同 時 還 是 布 里 西 亞 修 院 的 走 讀 生 , 選 修 該 院 的 課 程 。 因 為 健 康 不 佳 , 他 進 修 院 進 得 很 遲 , 到 晉 鐸 前 一 年 才 穿 上 修 生 的 道 袍 。

他 的 晉 鐸 大 禮 於 一 九 二 0 年 五 月 廿 九 日 在 布 里 西 亞 總 堂 舉 行 , 由 吉 格 亞 主 教 主 禮 。 翌 日 , 孟 迪 尼 神 父 在 距 他 家 很 近 的 聖 寵 之 母 聖 堂 奉 獻 了 第 一 台 彌 撒 。 他 身 上 穿 的 祭 披 , 是 用 他 母 親 結 婚 的 白 紗 做 的 , 那 使 在 場 的 人 從 莊 嚴 的 氣 氛 中 , 感 受 到 一 種 異 樣 的 溫 情 。
1963 年 7 月 26 日

 

米蘭友人口中的新教宗
有庇護十二的才幹
有教宗若望的慈祥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給 教 廷 帶 來 庇 護 十 二 世 的 口 才 和 外 交 手 腕 , 還 有 若 望 廿 三 世 的 豐 富 牧 民 經 驗 和 橫 溢 的 仁 愛 。

這 是 三 位 在 米 蘭 工 作 、 曾 和 教 宗 保 祿 有 緊 密 聯 繫 的 人 , 對 這 位 新 教 宗 的 速 寫 。

三 人 都 認 為 把 教 宗 保 祿 和 他 的 二 位 前 任 比 較 是 不 公 道 的 , 他 們 一 致 同 意 教 宗 的 背 景 有 異 於 庇 護 和 若 望 , 也 相 信 他 的 出 眾 的 品 格 , 會 替 羅 馬 宗 座 帶 來 一 個 真 正 偉 大 的 全 盛 時 代 , 而 在 教 會 史 上 , 留 下 一 個 不 可 磨 滅 的 印 象 。

米 蘭 總 教 區 秘 書 長 巴 撤 當 拿 蒙 席 指 出 教 宗 個 性 中 的 二 個 特 點 , 他 相 信 這 兩 個 特 點 , 將 成 為 教 宗 保 祿 任 內 的 標 記 。

他 說 : 「首 先 我 要 說 的 是 , 教 宗 思 想 敏 捷 、 學 識 淵 博 , 這 使 他 能 夠 輕 易 地 解 決 他 面 對 的 困 難 。」

「其 次 , 教 宗 是 一 位 非 常 謙 恭 的 人 , 他 的 謙 恭 建 立 在 真 正 基 督 化 的 愛 德 上 。」

巴 撒 當 拿 蒙 席 , 認 識 這 位 前 米 蘭 總 主 教 凡 八 年 , 他 以 個 人 經 驗 , 來 說 明 前 任 神 長 以 上 兩 個 特 徵 。

他 記 得 他 每 次 向 孟 迪 尼 樞 機 請 教 一 些 難 題 時 , 樞 機 便 會 表 現 出 他 對 這 些 問 題 瞭 解 的 深 度 , 並 常 常 出 人 意 料 之 外 , 對 問 題 的 各 方 面 作 深 入 的 討 論 。

蒙 席 繼 續 說 : 「樞 機 個 人 的 舉 止 行 為 , 是 一 個 完 全 基 督 化 的 君 子 , 他 更 對 每 一 件 事 表 示 深 刻 的 關 切 。」

他 說 教 宗 保 祿 將 會 ── 正 像 他 作 米 蘭 總 主 教 時 一 般 ── 孜 孜 不 倦 地 工 作 。

他 說 : 「孟 迪 尼 樞 機 具 有 從 容 不 迫 完 成 重 任 的 天 才 。 他 不 願 忽 促 地 端 茶 送 客 , 這 種 習 慣 幾 乎 使 他 每 日 要 將 案 頭 工 作 延 擱 到 深 夜 才 有 時 間 辦 理 。 在 米 蘭 時 , 他 常 常 工 作 至 深 夜 二 時 才 睡 , 而 早 上 六 時 便 起 來 。」

巴 撒 當 拿 蒙 席 回 想 教 宗 保 祿 任 米 蘭 總 主 教 時 , 常 在 牧 民 工 作 中 尋 求 和 民 眾 接 觸 的 機 會 , 例 如 聖 誕 時 他 親 手 把 食 物 分 發 給 貧 民 , 在 封 齋 期 內 , 他 到 慈 善 機 關 去 訪 問 貧 病 , 跪 下 來 和 他 們 談 話 。

當 記 者 問 為 什 麼 孟 迪 尼 樞 機 講 道 時 要 跪 下 來 , 巴 撒 當 拿 蒙 席 說 : 「當 然 哪 , 因 為 那 些 貧 民 便 是 耶 穌 基 督 。」

另 外 一 位 樞 機 的 稔 友 是 米 蘭 省 長 加 沙 迪 , 加 沙 迪 本 身 是 一 位 律 師 , 他 任 米 蘭 省 長 已 十 一 年 , 義 大 利 政 府 官 員 中 , 他 和 樞 機 最 友 善 , 新 教 宗 任 米 蘭 總 主 教 八 年 中 , 他 每 星 期 , 甚 至 可 以 說 每 日 , 都 和 樞 機 會 晤 , 當 他 提 及 教 宗 時 , 他 常 說 「我 的 樞 機」 , 言 語 中 充 滿 愛 忱 。

他 說 : 「在 社 會 生 活 的 各 種 場 合 中 , 不 論 喜 慶 或 悼 亡 , 樞 機 從 不 缺 席 , 某 次 火 車 意 外 慘 劇 發 生 時 , 他 是 第 一 個 到 達 現 場 的 。 每 年 聖 誕 前 夕 的 市 民 受 勳 典 禮 , 他 是 唯 一 從 未 缺 過 席 的 米 蘭 要 人 。」

他 繼 續 說 : 「米 蘭 省 共 有 二 百 四 十 七 位 市 長 , 他 常 常 和 他 們 談 話 , 更 分 別 向 每 一 人 問 候 。 他 是 一 個 富 於 人 情 味 的 人 。」

記 者 詢 問 「工 人 的 主 教」 一 名 的 來 源 時 , 加 沙 迪 回 答 說 : 「一 九 五 五 年 一 月 九 日 , 他 到 任 這 個 總 教 區 僅 三 日 , 便 前 往 共 黨 中 心 斯 度 珊 孟 凡 里 城 , 主 持 一 間 兒 童 中 心 的 奉 獻 禮 , 我 記 得 他 在 這 次 典 禮 的 演 詞 說 : 『在 這 些 日 子 , 有 多 人 想 發 問 : 誰 是 新 的 米 蘭 總 主 教 ? 我 現 在 告 訴 你 們 , 我 是 工 人 的 主 教』 。 自 此 以 後 , 他 便 常 用 這 個 名 號 。

「上 面 的 話 , 是 我 站 在 教 友 立 場 的 觀 察 結 果 , 但 我 認 為 這 是 頗 為 重 要 的 , 當 他 去 訪 問 工 人 時 , 他 常 常 不 只 降 福 他 們 , 而 且 還 和 他 們 握 手 ── 親 熱 地 握 手 ── 使 各 工 人 都 留 下 深 刻 的 印 象 。」

加 沙 迪 說 孟 迪 尼 樞 機 和 很 多 米 蘭 政 要 私 交 甚 篤 , 甚 至 那 些 和 他 政 見 和 思 想 不 同 的 人 , 也 和 他 非 常 融 洽 。

他 指 出 樞 機 的 仁 愛 , 大 受 政 界 人 士 擁 護 , 使 他 聲 譽 日 隆 , 他 邀 請 政 府 政 要 參 加 某 些 宗 教 儀 式 時 , 沒 有 任 何 人 , 包 括 那 些 反 對 教 會 的 人 , 缺 席 不 到 的 。

他 最 後 說 , 教 宗 保 祿 的 冷 靜 外 表 , 隱 蔽 了 他 敏 銳 的 牧 人 天 性 。

米 蘭 總 主 教 區 機 構 報 編 輯 尼 塞 狄 說 , 失 去 了 孟 迪 尼 樞 機 使 他 一 方 面 感 覺 到 悲 傷 , 另 一 方 面 則 感 覺 到 得 意 , 其 所 以 得 意 , 因 為 登 上 宗 徒 長 聖 伯 多 祿 的 寶 座 、 成 為 若 望 廿 三 世 承 繼 人 的 人 , 是 從 米 蘭 總 教 區 去 的 。

他 追 述 : 庇 護 十 二 因 未 能 親 自 主 持 孟 迪 尼 總 主 教 的 祝 聖 禮 而 感 到 遺 憾 ; 若 望 廿 三 , 則 以 晉 封 孟 迪 尼 為 他 就 任 以 來 第 一 個 樞 機 , 而 感 到 榮 耀 。

「孟 迪 尼 樞 機 一 生 的 遭 遇 , 他 對 教 會 的 貢 獻 和 服 務 , 他 從 庇 護 十 一 世 和 十 二 世 兩 位 偉 大 教 宗 所 獲 得 的 崇 高 理 想 , 他 在 歐 洲 最 大 教 區 所 獲 得 的 牧 民 經 驗」 , 尼 塞 狄 說 , 「這 一 切 似 乎 早 已 透 露 了 天 主 的 意 旨 , 使 參 加 秘 密 投 票 的 樞 機 們 , 能 夠 迅 速 地 選 出 了 若 望 廿 三 世 的 承 繼 人 。」

尼 塞 狄 由 孟 迪 尼 樞 機 對 群 眾 的 講 詞 和 他 的 牧 民 工 作 中 , 觀 察 出 他 心 中 的 三 項 理 想 , 他 預 期 這 些 理 想 , 將 會 在 新 教 宗 保 祿 任 期 中 實 現 的 。 這 三 項 理 想 是 :
(一)重 振 宗 教 的 熱 忱 ;
(二)在 教 會 的 任 務 這 問 題 上 , 加 強 天 主 教 徒 之 間 的 團 結 ;
(三)期 望 有 一 個 新 的 轉 變 出 現 , 使 和 教 會 分 裂 的 兄 弟 , 能 夠 重 投 教 會 懷 抱 。

這 些 理 想 和 故 教 宗 若 望 的 理 想 完 全 吻 合 。 尼 塞 狄 說 : 「指 導 教 會 循 著 前 人 巧 妙 地 指 出 的 途 徑 前 進 , 是 故 教 宗 若 望 所 晉 封 的 第 一 個 樞 機 的 任 務」 。
1963 年 8 月 2 日



社論
歡迎教宗駕臨

教 宗 宣 佈 , 他 將 在 訪 問 澳 洲 雪 梨 的 回 程 中 到 香 港 逗 留 數 小 時 。

我 們 對 此 消 息 不 禁 為 之 歡 呼 。 我 們 衷 誠 感 謝 教 宗 的 盛 意 。

當 然 , 我 們 不 免 有 點 受 寵 若 驚 的 感 覺 。 本 港 是 一 個 交 通 中 樞 , 是 世 界 上 中 國 籍 教 友 最 多 的 一 個 教 區 。 除 此 以 外 , 無 其 他 特 別 因 素 足 蒙 宗 座 特 地 駕 臨 。 我 們 附 近 的 澳 門 , 當 地 教 會 有 悠 久 的 歷 史 , 而 台 灣 的 教 會 更 是 中 華 教 會 的 象 徵 。 因 此 我 們 覺 得 , 教 宗 今 次 選 擇 香 港 , 其 理 由 也 僅 限 於 交 通 和 統 計 數 字 而 已 。

教 宗 在 本 港 逗 留 的 時 間 很 短 , 只 能 主 持 一 台 彌 撒 , 但 我 們 已 覺 得 很 滿 足 ; 一 台 彌 撒 , 意 義 已 夠 大 了 。 第 二 屆 梵 蒂 岡 大 公 會 議 曾 提 醒 我 們 , 當 天 主 子 民 全 面 參 與 主 教 與 神 父 在 祭 壇 上 舉 行 的 彌 撒 , 教 會 最 能 表 現 自 己 。 現 在 , 教 宗 將 在 我 們 主 教 和 神 父 的 陪 同 下 共 祭 。
1970 年 11 月 6 日


聞教宗將訪港
信友極表興奮

籌委會安排一切事宜 政府大球場舉行宗座彌撒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訪 問 遠 東 途 中 , 來 港 逗 留 三 小 時 , 訪 問 本 港 教 區 之 消 息 , 已 於 上 月 廿 九 日 由 梵 蒂 岡 及 本 港 教 區 當 局 正 式 發 出 後 , 各 方 反 應 非 常 熱 烈 。

宗 座 訪 問 本 港 是 本 港 開 埠 以 來 史 無 前 例 。 宗 座 首 次 駕 臨 , 教 民 極 表 興 奮 , 本 港 教 區 信 友 人 數 達 廿 四 萬 , 為 全 球 教 區 國 籍 信 友 最 多 之 處 , 故 引 起 宗 座 之 注 意 及 訪 問 之 興 趣 。 宗 座 之 訪 問 純 屬 宗 教 及 牧 靈 性 質 。

教 區 當 局 特 別 組 織 一 籌 備 委 員 會 , 安 排 宗 座 訪 問 期 間 一 切 事 宜 ; 艾 巧 智 副 主 教 任 該 委 員 會 主 席 , 其 中 包 括 李 宏 基 副 主 教 , 麥 耀 初 總 鐸 , 劉 蘊 遜 總 鐸 , 康 建 漳 神 父 , 龔 樂 年 神 父 , 石 禮 文 神 父 , 羅 保 先 生 , 羅 志 議 員 , 張 啟 文 先 生 及 祁 良 神 父 等 。 在 該 籌 備 委 員 會 下 更 分 有 新 聞 組 , 招 待 組 , 場 地 佈 置 組 , 票 務 組 及 交 通 組 等 , 各 組 已 分 頭 召 集 會 議 向 有 關 方 面 安 排 佈 置 一 切 。 聞 香 港 政 府 方 面 安 排 宗 座 訪 港 時 之 交 通 工 具 , 包 括 宗 座 乘 坐 之 直 升 機 , 隨 員 及 新 聞 記 者 用 之 專 船 及 專 車 等 。 澳 門 主 教 戴 維 理 亦 來 港 與 宗 座 獻 共 祭 彌 撒 。

新 聞 組 決 定 刋 印 有 關 教 宗 訪 問 之 傳 單 及 小 冊 子 , 並 拍 攝 紀 錄 片 , 以 留 紀 念 。

教 宗 訪 問 本 港 日 期 為 十 二 月 四 日 , 在 逗 留 之 三 小 時 內 前 赴 政 府 大 球 場 主 持 一 台 彌 撒 , 預 料 教 友 將 有 五 六 萬 人 麕 集 球 場 , 瞻 仰 宗 座 之 丰 采 。 而 一 年 一 度 慶 祝 基 督 君 王 瞻 禮 , 將 由 本 月 廿 二 日 移 至 下 月 四 日 舉 行 。
1970 年 11 月 6 日


 

教宗保祿向信眾指出
訪問本港目的向中國人致意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在 此 間 說 , 他 在 訪 問 遠 東 的 行 程 中 到 香 港 稍 作 逗 留 , 目 的 在 於 向 所 有 的 中 國 人 表 達 他 的 「敬 意 和 熱 愛 。」

教 宗 在 例 行 接 見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廣 場 上 的 信 眾 時 宣 稱 , 他 到 遠 東 訪 問 , 純 屬 宗 教 性 質 , 並 無 任 何 政 治 動 機 , 也 不 是 出 巡 旅 遊 。

教 宗 說 : 「這 次 飛 行 中 在 香 港 數 小 時 的 逗 留 , 是 對 所 有 偉 大 的 中 國 人 民 表 示 天 主 教 和 我 們 個 人 的 敬 意 和 熱 愛 。」

教 宗 定 於 本 月 廿 六 日 首 途 前 來 遠 東 , 在 訪 問 菲 律 賓 馬 尼 拉 、 薩 摩 亞 島 、 澳 洲 雪 梨 、 印 尼 耶 加 達 之 後 飛 來 本 港 。


徐主教牧函號召信眾
支持傳教大業  報答宗座寵臨

親 愛 的 信 友 們 :

教 宗 將 於 十 二 月 四 日 星 期 五 駕 臨 本 港 。 各 位 歡 欣 雀 躍 , 自 不 待 言 。 我 希 望 你 們 大 家 在 歡 欣 之 中 , 懷 謙 遜 之 情 , 進 而 明 瞭 教 宗 訪 港 的 意 義 。 正 如 上 期 公 教 報 社 論 所 說 , 隣 近 地 區 的 很 多 教 會 更 值 得 教 宗 眷 顧 , 教 宗 到 此 訪 問 , 完 全 因 為 香 港 教 區 是 世 界 上 中 國 籍 教 友 最 多 的 一 個 教 區 。 因 此 , 在 一 個 短 促 的 半 日 中 , 我 們 有 幸 得 以 代 表 中 華 教 會 歡 迎 普 世 羊 群 的 首 牧 駕 臨 。 屆 時 , 教 宗 在 大 球 場 可 目 睹 本 港 信 眾 參 與 敬 天 大 禮 之 踴 躍 , 也 許 還 能 瞻 望 我 們 教 區 和 香 港 教 民 的 未 來 遠 景 。 近 二 十 年 來 , 天 主 對 基 督 葡 萄 園 中 這 一 個 小 角 落 恩 寵 有 加 , 今 後 定 當 繼 續 以 無 比 慈 愛 , 賜 降 更 多 福 佑 。

教 宗 僅 與 我 們 共 處 三 小 時 , 當 面 會 晤 的 人 也 限 於 少 數 , 教 友 之 中 絕 大 多 數 人 只 能 遙 瞻 教 宗 丰 采 。 如 果 可 能 , 他 當 然 樂 於 探 視 病 患 無 依 , 或 與 本 港 的 青 年 人 和 教 友 談 談 , 可 惜 行 程 所 限 , 不 能 如 願 以 償 。 教 宗 離 開 本 港 以 後 , 還 要 飛 往 可 倫 坡 , 為 錫 蘭 信 眾 主 持 一 台 彌 撒 , 然 後 踏 上 歸 途 。 他 有 時 間 在 香 港 奉 獻 彌 撒 , 實 在 值 得 我 們 慶 幸 。

教 宗 此 行 訪 港 , 應 成 為 我 們 生 命 旅 途 中 的 一 件 大 事 。 它 使 我 們 進 一 步 認 識 我 們 與 普 世 教 會 、 天 主 子 民 、 基 督 奧 體 共 融 的 意 義 。 每 一 台 彌 撒 , 都 是 以 整 個 教 會 的 名 義 奉 獻 的 ── 在 一 間 冷 清 的 小 堂 舉 行 與 在 水 泄 不 通 的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舉 行 , 本 質 上 並 無 區 別 ; 在 香 港 舉 行 的 每 一 台 彌 撒 , 加 強 我 們 與 四 海 之 內 的 弟 兄 的 團 結 。 我 們 都 知 道 這 一 點 , 只 是 不 容 易 時 時 理 會 , 更 未 能 使 之 成 為 我 們 日 常 生 活 的 一 種 動 力 。 教 宗 此 行 以 及 我 們 對 其 主 持 的 彌 撒 的 參 與 , 想 必 能 補 救 我 們 在 這 方 面 認 識 的 不 足 。 教 宗 是 主 內 兄 弟 共 融 的 象 徵 和 核 心 , 我 們 與 他 一 起 獻 祭 , 欽 崇 在 天 大 父 , 謝 恩 , 懇 求 祂 寬 赦 我 們 的 罪 過 和 疏 忽 , 為 我 們 的 親 人 、 為 香 港 居 民 、 為 中 華 同 胞 、 以 及 四 海 之 內 的 兄 弟 祈 求 天 主 的 垂 憐 和 降 福 , 此 舉 意 義 , 豈 可 限 量 ?

上 面 的 話 似 乎 專 門 為 即 將 參 與 大 球 場 盛 典 的 信 眾 而 發 , 其 實 並 非 單 獨 為 了 他 們 。 很 多 人 , 或 因 工 作 所 繫 , 或 由 於 球 場 容 量 所 限 , 不 克 參 與 盛 會 。 電 台 、 電 視 想 可 提 供 某 程 度 的 補 救 。 有 些 人 甚 至 不 可 能 利 用 這 些 傳 播 工 具 。 然 而 , 即 使 僅 僅 知 道 教 宗 訪 港 為 本 教 區 信 眾 主 持 彌 撒 這 麼 一 回 事 , 也 可 以 由 此 而 加 強 我 們 對 主 內 共 融 關 係 的 認 識 。 這 種 認 識 有 助 於 擴 大 我 們 的 人 生 視 野 、 增 進 我 們 所 參 與 的 彌 撒 的 了 解 。

對 教 宗 駕 臨 , 我 們 理 應 表 示 感 激 之 意 。 對 其 他 的 嘉 賓 , 我 們 可 接 風 洗 塵 , 奉 贈 一 件 本 地 出 產 的 工 藝 品 ; 對 於 教 宗 而 言 , 來 去 匆 匆 , 最 適 當 的 禮 物 , 無 過 於 資 助 他 履 行 傳 揚 福 音 的 使 命 了 。 當 然 , 本 港 也 是 一 個 未 能 自 足 、 受 助 於 海 外 信 友 的 傳 教 區 , 各 方 面 的 需 要 正 多 , 但 是 , 其 他 的 傳 教 區 有 更 迫 切 的 需 要 , 它 們 的 困 難 常 縈 繞 於 教 宗 心 內 。 因 此 , 我 希 望 在 十 一 月 廿 二 (主 日) 的 所 有 彌 撒 中 , 進 行 第 二 次 捐 款 , 除 支 付 慶 典 費 用 , 全 部 收 入 呈 送 教 宗 , 作 為 傳 教 之 用 。

至 此 , 本 文 的 對 象 完 全 局 限 於 本 港 的 天 主 教 信 眾 。 不 少 外 教 人 士 ── 在 政 府 機 關 內 外 ── 對 教 宗 的 蒞 臨 表 示 衷 心 的 歡 迎 , 悉 力 協 助 各 種 籌 備 迎 迓 的 工 作 , 我 們 謹 此 致 謝 。 他 們 的 反 應 , 使 我 們 更 有 理 由 相 信 教 宗 的 訪 問 將 大 大 加 強 教 會 與 全 體 市 民 的 團 結 。 教 宗 以 謀 求 和 平 團 結 為 己 任 , 我 們 深 信 他 的 駕 臨 將 增 進 我 們 的 團 結 、 和 平 及 手 足 情 誼

香港主教
徐誠斌
一九七0年十一月七日


本港開埠以來首次盛舉
教宗下月訪港  各方積極籌備
逗留三小時節目緊湊非常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蒞 港 訪 問 消 息 公 佈 後 , 本 港 教 內 人 士 極 為 歡 欣 , 教 區 當 局 已 由 艾 巧 智 副 主 教 領 導 組 織 「歡 迎 教 宗 蒞 港 訪 問 籌 備 委 員 會」 , 經 舉 行 多 次 會 議 商 討 有 關 事 宜 。

據 該 籌 委 會 之 發 言 人 宣 稱 : 宗 座 訪 港 目 的 , 在 於 加 強 與 本 港 華 人 社 會 在 牧 民 事 業 上 之 聯 繫 , 因 宗 座 是 次 訪 問 之 地 區 中 , 本 港 具 有 特 殊 意 義 : 因 本 港 居 民 所 擁 有 的 中 國 文 化 及 道 德 精 神 表 現 , 例 如 在 守 望 相 助 , 造 福 人 群 方 面 , 與 天 主 教 會 促 進 人 類 愛 德 和 社 會 正 義 的 願 望 完 全 一 致 。

發 言 人 強 調 教 宗 此 次 訪 港 , 可 視 為 天 主 教 會 對 中 國 人 民 讓 傳 教 士 分 享 其 文 明 的 花 果 的 一 種 謝 意 。


大球場宗座彌撒  親為兒童送聖體
回程時低空鳥瞰徙置區
宗 座 訂 於 十 二 月 四 日 下 午 一 時 二 十 分 乘 專 機 抵 港 , 由 啟 德 機 場 乘 坐 直 升 機 到 跑 馬 地 賽 馬 場 降 落 , 在 賽 馬 場 中 接 見 公 教 學 生 。 然 後 乘 車 再 到 政 府 大 球 場 , 接 見 政 府 首 長 , 神 職 , 修 士 , 修 女 代 表 , 及 舉 行 彌 撒 。 彌 撒 中 為 一 隊 五 十 名 兒 童 送 聖 體 , 該 批 兒 童 由 港 九 每 堂 區 中 選 出 一 名 而 組 成 ; 此 外 宗 座 亦 特 別 接 見 傷 殘 兒 童 。 彌 撒 後 , 宗 座 乘 車 繞 大 球 場 一 週 , 後 乘 直 升 機 往 機 場 , 途 中 低 空 鳥 瞰 徙 置 區 , 而 準 於 下 午 四 時 二 十 分 離 港 。


教宗英語講道  徐牧中文翻譯
彌 撒 由 教 宗 、 徐 主 教 及 二 百 名 中 外 籍 司 鐸 共 祭 。 以 中 英 語 合 用 獻 彌 撒 是 基 督 君 王 彌 撒 。 彌 撒 中 教 宗 用 英 語 講 道 , 若 時 間 許 可 , 徐 主 教 即 席 用 中 文 翻 譯 。 教 友 代 表 奉 獻 酒 水 及 呈 獻 宗 座 禮 物 。

教 宗 於 大 球 場 主 持 彌 撒 時 , 信 友 須 憑 券 入 場 , 入 場 券 完 全 免 費 , 上 項 入 場 券 將 經 由 各 聖 堂 、 教 友 團 體 及 學 校 派 發 。 因 本 港 教 友 人 數 達 廿 四 萬 , 而 球 場 容 量 只 限 於 四 萬 , 因 此 籌 委 會 現 作 各 方 面 安 排 , 與 電 視 台 及 廣 播 電 台 磋 商 , 作 現 場 實 地 轉 播 , 使 廣 大 市 民 能 在 螢 光 幕 上 或 收 音 機 前 收 看 或 收 聽 天 主 教 在 本 港 開 埠 以 來 絕 無 僅 有 之 盛 事 。


白英奇主教回港  參加迎宗座盛會

教 宗 保 祿 來 港 訪 問 消 息 公 佈 後 各 方 面 已 分 頭 作 種 種 準 備 , 教 內 各 階 層 視 此 次 宗 座 來 港 為 無 上 光 榮 與 樂 事 。 教 區 當 局 念 及 在 義 大 利 的 前 任 本 港 主 教 白 英 奇 , 欲 與 白 主 教 分 享 此 喜 樂 , 於 是 徐 主 教 在 接 到 教 宗 應 邀 訪 港 正 式 公 文 後 , 馬 上 拍 電 往 義 大 利 , 邀 請 白 主 教 來 港 。 白 主 教 亦 答 允 重 回 久 別 之 教 區 一 遊 , 與 各 方 友 好 重 聚 。 白 主 教 將 於 月 杪 抵 港 , 至 於 確 實 到 港 日 期 , 尚 未 得 悉 , 各 方 友 好 聞 白 牧 回 港 , 不 勝 雀 躍 。

蓋 白 主 教 在 過 去 數 十 年 來 在 主 教 任 內 , 對 本 港 教 區 的 發 展 方 面 功 不 可 抹 , 在 牧 民 工 作 上 及 教 會 的 教 育 及 福 利 事 業 上 , 為 本 港 教 區 人 員 奠 下 一 鞏 固 基 礎 , 宗 座 稱 本 港 教 區 為 華 人 教 友 人 數 最 多 時 , 理 應 念 及 白 牧 之 豐 功 偉 績 。 而 白 主 教 被 邀 回 港 看 看 一 己 播 下 傳 教 工 作 種 籽 之 發 芽 成 長 , 一 定 感 到 老 懷 大 慰 。


教宗訪港徵文比賽  冠軍可獲覲見教宗
公教教育協會主辦
天 主 教 教 育 協 會 為 宗 座 訪 港 而 舉 辦 徵 文 比 賽 , 由 教 區 「歡 迎 教 宗 訪 問 籌 備 委 員 會」 贊 助 , 歡 迎 各 校 學 生 參 加 。 分 初 級 組 及 高 級 組 兩 種 , 兩 組 徵 文 最 優 秀 作 品 的 冠 軍 將 獲 介 紹 覲 見 教 宗 。 其 餘 二 十 名 佳 作 亦 得 優 厚 獎 品 。

歡 迎 宗 座 徵 文 題 目 為 : 「我 所 知 道 的 教 宗」 (初 級) , 「教 宗 訪 港 之 我 見」 (高 級) 。 凡 中 一 至 中 三 同 學 可 參 加 初 級 組 , 中 四 至 中 六 (英 文 中 學 中 七) 同 學 可 參 加 高 級 組 。 每 間 天 主 教 中 學 生 可 任 選 初 級 及 高 級 組 題 目 參 加 比 賽 。 所 有 稿 件 請 逕 寄 九 龍 大 角 咀 詩 歌 舞 街 四 十 五 號 聖 芳 濟 英 文 書 院 校 長 顧 鴻 勳 修 士 收 。 截 稿 日 期 為 本 月 廿 四 日 。
1970 年 11 月 13 日

 

籌委會宿夜匪懈多次商討後
教宗在港詳細行程編排就緒
賽馬場接見青年學生  機場致謝詞衷心銘感

歡 迎 教 宗 蒞 臨 籌 備 委 員 會 公 佈 教 宗 訪 港 之 詳 細 行 程 , 及 詳 細 之 歡 迎 節 目 。

據 該 委 員 會 發 言 人 稱 : 教 宗 於 十 二 月 四 日 下 午 一 時 二 十 分 乘 專 機 在 啟 德 機 場 降 落 , 然 後 乘 直 升 機 到 跑 馬 地 賽 馬 場 , 其 隨 員 亦 分 別 乘 三 架 直 升 機 降 落 賽 馬 場 中 間 草 坪 接 受 在 觀 眾 棚 內 之 二 萬 二 千 學 生 歡 迎 , 各 學 生 手 持 黃 白 色 相 間 之 宗 教 小 旗 , 由 教 師 帶 領 在 看 台 上 歡 迎 宗 座 , 此 等 安 排 意 義 深 長 , 表 示 香 港 這 個 充 滿 青 年 的 都 市 歡 迎 愛 護 青 年 的 教 宗 , 教 宗 在 未 乘 坐 座 駕 車 離 開 大 球 場 前 , 與 此 輩 青 年 人 見 面 及 招 手 。

宗 座 的 座 駕 車 由 布 律 活 道 , 經 加 路 連 山 道 到 大 球 場 門 口 , 由 在 港 數 位 主 教 在 門 口 恭 迎 聖 駕 , 在 門 口 陪 同 恭 候 者 還 有 政 府 官 員 代 表 , 男 女 教 友 代 表 , 然 後 宗 座 乘 坐 開 蓬 車 , 繞 場 一 週 , 在 未 登 祭 壇 前 , 由 徐 主 教 介 紹 與 下 列 人 士 握 手 相 見 。

宗座與代表見面
與 宗 座 握 手 見 面 者 如 下 : 基 督 教 領 袖 , 得 教 宗 勳 章 者 , 教 友 傳 教 總 會 幹 事 , 青 年 聯 會 幹 事 , 堂 區 議 會 領 袖 , 教 區 性 善 會 會 長 , 國 際 性 善 會 本 港 分 會 會 長 , 政 府 機 關 首 長 。

接 見 各 方 人 士 後 , 宗 座 始 步 上 高 聳 之 祭 壇 , 舉 行 彌 撒 , 壇 上 有 徐 主 教 在 側 , 壇 下 有 二 百 多 位 舉 行 共 祭 彌 撒 的 司 鐸 , 彌 撒 時 由 金 普 仁 , 康 建 漳 , 及 關 傑 棠 三 位 神 父 司 儀 , 由 聖 神 修 院 四 位 修 士 輔 祭 , 教 宗 , 主 教 及 二 百 多 位 神 長 獻 祭 。 彌 撒 大 部 份 採 用 中 文 , 教 宗 講 道 , 在 奉 獻 禮 時 , 教 友 代 表 向 教 宗 奉 獻 禮 金 , 以 作 傳 教 經 費 。 此 項 禮 金 係 於 本 月 廿 二 日 主 日 彌 撒 中 作 第 二 次 捐 獻 所 得 者 。

為兒童送聖體  向港人致謝意
彌 撒 中 教 宗 為 港 九 新 界 各 堂 區 之 兒 童 代 表 送 聖 體 , 亦 為 二 位 傷 殘 之 兒 童 及 傷 殘 之 修 女 及 修 士 送 聖 體 。 彌 撒 完 畢 後 , 宗 座 又 乘 車 繞 場 一 週 與 信 友 道 別 然 後 離 場 , 依 原 來 途 徑 回 賽 馬 場 , 與 青 年 學 生 道 別 後 , 即 乘 直 升 機 到 機 場 , 在 登 機 前 致 簡 短 謝 詞 , 然 後 上 機 , 準 於 下 午 四 時 二 十 分 啟 程 前 往 鍚 蘭 首 都 可 倫 坡 。

球場席位編排
至 於 在 大 球 場 內 之 座 位 , 將 有 一 萬 學 生 席 , 三 萬 教 友 席 , 在 祭 台 前 嘉 賓 席 內 有 基 督 教 各 教 派 首 長 , 國 籍 司 鐸 代 表 , 國 籍 司 鐸 之 父 母 家 人 , 傷 殘 人 士 , 宗 座 隨 員 , 駐 港 領 事 , 本 港 歷 史 悠 久 之 善 會 代 表 , 如 聖 體 會 , 七 苦 會 , 及 聖 母 孝 女 會 等 代 表 , 然 後 港 澳 神 職 界 , 修 士 修 女 。 歌 詠 團 方 面 由 全 港 二 千 人 組 成 之 合 唱 團 領 導 全 體 齊 唱 , 由 陸 達 本 神 父 指 揮 。

公教婦女聯誼會
負責組織學生賽馬場迎宗座
在 歡 迎 教 宗 蒞 臨 籌 備 委 員 會 各 小 組 中 , 其 中 由 婦 女 聯 誼 會 會 長 領 導 及 會 員 負 責 進 行 的 學 生 歡 迎 小 組 的 一 切 事 宜 , 工 作 對 象 主 要 在 賽 馬 場 學 生 歡 迎 宗 座 之 一 切 事 宜 。 因 港 工 作 關 係 該 小 組 特 自 成 一 委 員 會 工 作 , 仍 然 由 天 主 教 婦 女 聯 誼 會 會 長 領 導 工 作 。

同 時 該 會 會 員 之 一 , 戴 潔 蓮 女 士 已 於 本 月 三 日 被 委 派 為 歡 迎 宗 座 蒞 臨 籌 備 委 員 會 之 秘 書 云 。

呼籲信友精神準備迎接基督代表
歡 迎 教 宗 籌 備 委 員 會 目 前 正 印 刷 一 種 活 頁 小 型 刊 物 , 以 便 分 發 給 全 港 教 友 , 使 能 對 教 宗 訪 港 作 一 些 精 神 準 備 。 該 項 刊 物 內 容 分 兩 部 份 。 第 一 部 份 包 括 三 點 : 一 、 簡 介 教 宗 與 教 會 的 關 係 ; 二 、 畧 述 教 宗 訪 港 對 教 友 的 意 義 ; 三 、 有 關 教 宗 親 撰 的 經 文 。

第 二 部 份 有 兩 點 指 示 ; 一 、 本 月 廿 九 日 主 日 在 每 台 彌 撒 中 神 父 都 講 教 宗 訪 港 的 意 義 ; 二 、 各 堂 區 善 會 自 本 月 廿 二 至 廿 九 日 之 間 舉 行 常 會 時 , 一 律 討 論 宗 座 訪 港 事 件 。
1970 年 11 月 20 日

 

教宗保祿再次強調
此行東來訪問  並無政治動機
純為牧民大業樹立榜樣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再 次 指 出 , 他 訪 問 亞 洲 和 太 平 洋 地 區 , 並 無 不 可 告 人 的 政 治 企 圖 。

某 些 報 紙 謂 , 教 宗 可 能 利 用 此 次 訪 問 的 機 會 , 為 與 中 共 建 立 關 係 而 舖 路 , 或 幫 助 結 束 越 戰 。

教 宗 最 近 在 接 見 信 眾 時 , 以 此 行 為 題 發 表 談 話 。 他 對 外 間 的 誤 會 , 深 感 不 安 。

他 說 , 有 人 稱 他 訪 問 為 「環 遊 旅 行 。」 教 宗 說 : 「身 為 教 宗 , 不 會 毫 無 目 的 而 出 遊 。 他 又 說 , 時 間 、 金 錢 , 甚 至 精 力 , 都 不 容 許 他 藉 訪 問 為 名 而 去 尋 歡 作 樂 。」

教 宗 承 認 他 曾 反 躬 自 問 : 「此 行 為 的 是 甚 麼 ? 是 否 必 要 ?」

教 宗 說 : 「此 行 乃 為 我 們 的 牧 民 事 業 樹 立 榜 樣 ── 即 關 懷 和 愛 護 各 地 的 教 會 。 我 們 此 行 , 目 的 在 於 以 宗 徒 身 份 作 見 證 、 鼓 勵 傳 教 工 作 、 履 行 羅 馬 宗 徒 和 殉 難 志 士 ── 伯 多 祿 和 保 祿 ── 繼 承 人 向 全 世 界 的 人 傳 揚 基 督 福 音 的 天 職 。」


社論
為誰辛苦為誰忙?
──談教宗保祿六世訪港──

一 九 七 0 年 十 二 月 四 日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在 此 間 進 行 的 訪 問 , 必 定 成 為 二 十 世 紀 香 港 天 主 教 會 歷 史 中 一 件 最 有 紀 念 意 義 的 大 事 。 因 此 , 我 們 必 須 明 白 何 以 教 宗 有 此 一 行 。

可 喜 的 是 , 今 日 我 們 有 明 白 肯 定 的 答 案 。 教 宗 訪 問 遠 東 的 消 息 最 初 發 表 的 時 候 , 曾 引 起 若 干 揣 測 , 及 至 宣 佈 決 定 到 香 港 一 行 , 外 國 的 謠 傳 更 多 。 教 宗 本 人 為 此 甚 覺 痛 心 , 曾 連 續 兩 次 在 每 星 期 三 接 見 朝 聖 教 友 的 場 合 中 , 以 遠 東 之 行 為 題 發 表 談 話 , 對 這 些 傳 說 予 以 澄 清 。

教 宗 在 談 話 中 堅 決 表 示 , 此 行 東 來 , 既 非 遊 山 玩 水 , 也 不 是 蒐 集 情 報 , 更 不 是 游 說 列 邦 。 他 的 訪 問 並 無 秘 密 的 政 治 企 圖 , 更 無 意 挑 起 紛 爭 。 他 訪 問 亞 洲 和 太 平 洋 地 區 , 不 是 為 發 揮 甚 麼 外 交 影 響 力 , 也 不 是 為 鼓 吹 政 治 運 動 或 社 會 運 動 。 這 是 一 次 相 當 簡 單 的 出 遊 , 沒 有 甚 麼 預 示 性 的 象 徵 意 義 。

教 宗 在 澄 清 這 方 面 的 各 種 誤 解 之 後 , 談 到 了 他 東 來 訪 問 的 原 因 。 用 他 自 己 的 話 說 , 此 行 「乃 為 我 們 的 牧 民 事 業 樹 立 榜 樣 ── 即 關 懷 、 愛 護 和 照 顧 各 地 的 教 會 。 我 們 此 行 , 目 的 在 於 以 宗 徒 身 份 作 見 證 , 鼓 勵 傳 教 工 作 、 履 行 羅 馬 宗 徒 和 殉 教 志 士 ── 伯 多 祿 和 保 祿 ── 繼 承 人 向 全 世 界 傳 揚 基 督 福 音 的 天 職 。」 這 就 是 宗 座 此 次 東 來 的 真 正 目 的 。

對 於 往 時 教 會 的 首 牧 而 言 , 這 樣 的 行 程 極 少 , 甚 至 可 說 是 一 種 不 可 能 的 夢 想 。 過 去 的 教 宗 , 只 能 遣 派 代 表 前 往 這 些 地 方 而 已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則 樂 於 利 用 現 代 交 通 進 步 之 便 , 以 周 遊 列 國 , 親 為 福 音 作 證 。 然 而 , 教 宗 不 欲 我 們 因 此 認 為 他 此 次 的 訪 問 與 整 個 教 會 的 日 常 見 證 互 無 關 連 。 教 宗 的 見 證 與 傳 教 士 的 見 證 結 成 一 體 , 與 普 世 教 會 的 新 傳 教 意 識 、 與 「大 公 會 議 及 其 博 大 的 神 學 思 想 、 其 對 每 一 忠 信 的 基 督 徒 參 與 教 會 傳 教 事 業 的 號 召」 所 激 發 的 意 識 結 成 一 體 。

教 宗 在 談 話 中 強 調 此 次 行 程 的 便 利 和 快 捷 。 與 聖 方 濟 沙 勿 略 當 年 在 里 斯 本 和 哥 亞 之 間 的 那 段 艱 難 多 險 的 行 程 比 較 , 或 者 與 教 宗 庇 護 六 世 一 七 八 二 年 往 返 羅 馬 和 維 也 納 間 的 那 段 顛 簸 的 行 程 相 比 較 , 現 任 教 宗 此 次 遠 東 之 行 , 當 然 快 捷 舒 適 。 但 是 , 我 們 不 應 忘 記 另 外 的 一 面 。 即 使 一 個 年 富 力 強 的 青 年 , 坐 飛 機 到 歐 洲 作 一 次 輕 裝 簡 從 的 旅 行 , 也 會 感 到 疲 乏 , 而 教 宗 年 屆 七 十 三 , 十 二 月 四 日 從 印 尼 飛 行 五 小 時 來 本 港 , 主 持 一 台 彌 撒 以 後 再 飛 往 錫 蘭 , 當 晚 為 當 地 的 信 眾 主 祭 , 然 後 繼 續 歸 程 , 其 辛 勞 可 想 而 知 。 但 教 宗 一 定 不 會 認 為 這 是 一 件 苦 差 使 。


慶祝君王瞻禮籌委會發表
迎宗座盛會規則  望信眾合作遵守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訪 港 , 並 主 持 本 年 度 慶 祝 君 王 禮 與 本 港 主 教 及 神 職 舉 行 彌 撒 , 定 於 下 月 四 日 下 午 二 時 假 掃 桿 埔 政 府 大 球 場 舉 行 。 該 籌 備 委 員 會 發 出 通 告 要 項 多 則 , 望 參 加 的 教 友 精 誠 合 作 , 予 以 遵 守 。 典 禮 中 所 有 程 序 及 儀 式 , 分 別 以 中 英 文 在 會 場 宣 佈 , 現 分 述 要 點 如 下 :

慶 典 於 下 午 二 時 正 開 始 。 持 券 入 場 之 教 友 須 於 下 午 一 時 三 十 分 以 前 進 場 入 座 , 球 場 大 門 將 於 一 時 三 十 分 關 閉 。

典禮開始神職修道依序進場
神 父 , 修 士 , 修 生 應 一 時 半 到 場 館 內 特 定 之 房 間 齊 集 , 並 於 一 時 四 十 五 分 依 次 列 隊 進 場 。 參 加 共 祭 彌 撒 之 司 鐸 應 穿 黑 袍 並 携 方 領 布 、 長 白 衣 、 聖 索 、 紅 色 祭 衣 、 聖 爵 布 及 英 文 本 彌 撒 經 書 。 其 他 神 職 人 員 應 穿 黑 袍 並 加 短 白 衣 ; 修 會 會 士 穿 該 會 會 衣 到 場 , 並 務 請 神 職 界 遵 從 龔 偉 南 神 父 之 指 示 就 席 。 在 場 中 修 女 有 特 定 位 置 , 各 修 女 請 於 一 時 三 十 分 前 憑 券 入 場 就 座 。 輔 祭 班 請 帶 紅 袍 及 短 白 衣 , 憑 券 入 場 。

歌詠團及信眾皆有編定座席
香 港 , 九 龍 及 新 界 教 友 依 入 場 券 之 顏 色 分 別 由 東 西 門 入 場 及 按 編 排 位 置 就 座 。 持 黃 色 入 場 券 者 由 東 門 入 閘 , 座 位 於 第 一 號 至 十 二 號 看 台 ; 持 白 色 入 場 券 者 , 由 西 門 入 閘 , 座 位 設 於 第 廿 二 至 第 三 十 號 看 台 ; 持 粉 紅 色 入 場 券 者 , 由 西 門 入 閘 , 座 位 設 於 第 卅 一 號 至 第 卅 三 號 看 台 。

歌 詠 團 團 員 憑 藍 色 入 場 券 入 閘 , 座 位 設 於 第 十 六 , 十 七 及 十 八 號 看 台 。 男 高 音 及 男 低 音 請 往 十 六 號 看 台 , 女 高 音 及 女 低 音 請 往 十 七 及 十 八 號 看 台 , 並 須 要 於 十 二 時 三 十 分 到 達 練 習 , 由 陸 達 本 神 父 指 揮 。

學 生 應 齊 集 由 教 師 帶 領 入 場 , 持 綠 色 入 場 券 者 由 東 門 入 閘 , 座 位 設 於 第 十 三 , 十 四 及 十 五 號 看 台 。 持 有 淺 棕 色 入 場 券 者 由 西 門 入 閘 , 座 位 設 於 第 十 九 , 二 十 , 廿 一 號 看 台 。

善 會 團 體 , 如 聖 體 會 及 聖 母 孝 女 會 持 綠 色 入 場 券 入 場 , 並 應 配 戴 聖 牌 , 切 不 可 齊 集 在 門 口 等 候 , 必 要 時 可 在 跑 道 上 集 合 。

維持會場秩序切勿離座攝影
各 信 友 到 場 後 , 請 予 以 合 作 勿 離 座 攝 影 , 免 使 場 地 秩 序 混 亂 , 只 有 特 准 之 攝 影 記 者 在 祭 台 附 近 拍 照 。

醫 生 及 聖 若 翰 救 傷 隊 隊 員 , 將 在 場 中 服 務 站 。

避免交通阻塞當局籲請合作
交 通 方 面 , 籌 委 會 當 局 已 邀 請 公 共 交 通 當 局 , 到 時 加 派 車 輛 及 船 隻 行 駛 以 疏 導 交 通 。 乘 公 共 巴 士 及 私 家 車 人 士 應 在 東 院 道 落 車 , 由 東 門 入 場 。 由 於 停 泊 車 位 有 限 , 只 准 持 有 交 通 部 簽 發 許 可 證 之 車 輛 , 方 能 在 附 近 停 車 場 停 泊 。

香 港 警 察 當 局 籲 請 九 龍 方 面 學 生 由 灣 仔 碼 頭 渡 海 , 取 道 高 士 打 道 , 轉 入 堅 拿 道 東 , 禮 頓 道 靠 馬 路 之 左 邊 走 , 沿 保 良 局 側 後 轉 入 加 路 連 山 道 , 並 靠 左 便 前 往 球 場 。 典 禮 完 畢 , 各 學 生 請 暫 留 在 原 位 , 待 其 他 教 友 離 場 後 , 始 由 看 台 側 離 場 。 九 龍 方 面 學 生 在 教 師 陪 同 下 , 由 原 路 返 家 。

警 察 當 局 呼 籲 信 友 合 作 , 以 免 交 通 擠 逼 使 各 輛 渡 乘 客 不 便 。

公教婦女奔走忙安排賽馬場事宜
在 賽 馬 場 中 歡 迎 宗 座 之 小 學 兒 童 亦 事 先 作 編 定 座 位 、 程 序 及 交 通 上 之 安 排 。 在 賽 馬 場 歡 迎 宗 座 之 兒 童 是 正 攻 讀 四 、 五 、 六 年 級 之 小 學 生 , 每 二 十 名 由 教 師 帶 領 , 在 指 定 門 口 入 賽 馬 場 就 座 。 在 港 島 上 之 交 通 , 由 天 主 教 婦 女 聯 誼 會 負 責 僱 用 專 車 接 送 。 兒 童 在 賽 馬 場 時 間 內 , 藉 擴 音 器 播 送 音 樂 及 專 人 介 紹 教 宗 之 歷 史 及 其 在 教 會 之 地 位 , 及 教 宗 在 啟 德 機 場 及 大 球 場 之 情 形
1970 年 11 月 27 日

 

社論
感謝教宗寵臨

讀 者 閱 讀 本 文 的 時 候 , 教 宗 已 經 結 束 在 本 港 的 訪 問 , 踏 上 歸 途 , 也 可 能 已 回 到 梵 蒂 岡 了 。 本 港 的 信 眾 和 市 民 料 必 獲 益 不 少 , 加 深 了 對 互 愛 共 融 的 認 識 。

在 首 途 東 來 的 前 幾 天 , 有 兩 件 事 情 似 乎 使 教 宗 畧 感 不 安 。 其 一 是 同 以 往 傳 教 士 披 荊 斬 棘 的 艱 險 歷 程 比 較 , 此 行 似 乎 太 容 易 了 ; 其 二 是 世 界 各 地 不 少 人 似 乎 不 大 相 信 此 行 純 屬 牧 民 性 質 而 毫 無 政 治 色 彩 。

教 宗 甫 抵 馬 尼 拉 即 遇 刺 , 由 此 可 見 這 次 的 訪 問 並 不 容 易 , 他 的 旅 程 同 樣 具 有 危 險 性 。 教 宗 在 意 外 事 件 發 生 後 , 神 態 自 若 , 繼 續 接 受 萬 人 空 巷 的 歡 迎 。 歡 迎 者 的 熱 忱 無 疑 也 消 除 了 他 心 中 的 第 二 種 憂 慮 。 即 使 心 存 偏 見 的 人 , 看 到 當 時 的 場 面 , 一 定 也 會 承 認 「教 宗 與 他 的 子 民 在 一 起 ; 牧 人 與 他 的 羊 羣 在 一 起 。」

即 使 是 西 方 一 些 較 為 客 觀 的 評 論 家 , 似 乎 也 不 大 相 信 教 宗 的 遠 東 之 行 純 為 牧 民 性 質 。 我 們 在 這 裡 的 人 並 不 覺 得 很 難 理 解 。 在 最 深 的 神 學 意 義 上 , 每 個 地 方 教 會 都 是 平 等 的 ; 薩 摩 亞 島 的 天 主 子 民 和 本 港 的 天 主 子 民 , 正 如 巴 黎 、 紐 約 或 羅 馬 的 信 眾 一 樣 , 都 是 真 正 的 天 主 子 民 。 偏 僻 地 區 或 建 教 不 久 的 地 區 的 信 眾 , 或 許 以 為 自 己 微 不 足 道 , 以 為 必 須 依 靠 羅 馬 或 別 地 教 會 的 扶 助 , 而 自 己 在 思 想 上 對 普 世 教 會 不 會 有 任 何 貢 獻 。 現 在 , 教 宗 特 地 駕 臨 , 向 我 們 的 主 教 垂 詢 , 與 我 們 一 同 欽 崇 天 主 , 接 見 我 們 , 降 福 我 們 , 增 進 他 對 我 們 的 了 解 ── 這 種 了 解 非 親 歷 其 境 不 能 獲 得 。 數 百 年 來 , 並 無 教 宗 到 西 班 牙 或 德 國 訪 問 , 也 從 來 沒 有 一 位 教 宗 涉 足 英 國 或 愛 爾 蘭 。 教 宗 現 在 駕 臨 遠 東 和 澳 洲 , 使 我 們 對 香 港 教 會 與 普 世 教 會 的 共 融 團 結 以 及 我 們 所 負 的 使 命 , 有 了 新 的 認 識 。 我 們 應 該 相 信 , 這 種 認 識 有 助 於 促 進 信 眾 的 創 造 性 、 加 強 信 心 、 增 加 解 決 困 難 的 勇 氣 、 幫 助 擴 拓 主 的 神 國 和 懇 求 更 大 的 恩 寵 。 因 此 , 我 們 大 家 應 該 感 謝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降 臨 , 感 謝 他 的 純 牧 民 性 質 的 行 程 。

 

歡迎教宗保祿六世駕臨

教宗出外訪問的目的
鄧清慈

關 於 保 祿 六 世 的 功 業 , 將 來 的 歷 史 家 自 會 給 我 們 說 得 更 詳 盡 精 確 一 點 。 我 們 與 他 同 生 活 在 同 時 代 的 人 , 只 能 見 其 一 斑 , 難 窺 全 豹 。

但 是 有 幾 件 創 舉 是 任 何 人 都 會 注 意 到 的 , 這 就 是 他 提 倡 大 公 的 精 神 , 努 力 和 平 的 問 題 , 設 法 與 世 界 交 談 , 領 導 教 會 的 革 新 , 排 解 現 代 的 困 難 。 揭 發 越 來 越 緊 張 的 鬥 爭 陰 謀 , 指 出 人 們 若 遠 離 了 天 主 , 即 使 能 征 服 月 球 也 不 能 解 決 世 界 的 飢 餓 , 或 避 免 戰 爭 的 浩 刧 。 在 這 個 動 蕩 的 時 代 , 教 宗 要 把 持 着 教 會 正 義 的 船 向 真 理 的 彼 岸 前 進 , 並 非 易 事 , 要 逆 着 放 蕩 的 狂 潮 前 進 , 更 非 易 事 。 教 宗 要 兼 承 着 基 督 的 精 神 , 高 舉 真 理 的 火 炬 , 使 世 上 善 意 的 人 獲 得 光 照 , 使 伯 多 祿 的 船 ── 聖 教 會 安 穩 地 前 進 , 發 揚 基 督 的 精 神 與 福 音 , 這 是 大 家 都 知 道 是 教 宗 的 責 任 。 保 祿 六 世 , 他 想 與 世 界 交 談 , 好 似 聖 經 上 所 說 的 像 聖 保 祿 宗 徒 與 教 外 世 界 交 談 一 樣 。 他 把 人 文 和 宗 教 的 價 值 有 效 地 建 起 來 。 保 祿 六 世 不 是 一 位 只 坐 在 寶 座 上 的 教 宗 , 不 是 一 位 只 在 大 場 合 露 面 的 大 人 物 ; 他 的 抱 負 是 把 世 界 當 作 自 己 的 堂 區 。 有 一 位 基 督 教 的 作 家 讚 頌 他 說 : 「保 祿 六 世 的 會 客 次 數 , 不 應 以 他 接 見 嘉 賓 的 次 數 來 計 算 , 但 當 以 他 出 外 訪 問 的 次 數 來 計 算 。」 這 位 作 家 特 別 提 及 教 宗 到 印 度 , 瑞 士 , 巴 肋 斯 坦 , 及 正 在 發 展 中 的 非 洲 訪 問 。 這 個 不 高 坐 寶 座 上 等 人 來 拜 訪 , 卻 親 自 出 馬 去 訪 問 的 教 宗 , 每 次 出 外 訪 問 的 目 的 都 是 為 更 深 入 地 去 認 識 世 人 和 世 事 , 不 分 種 族 階 級 , 一 視 同 仁 , 教 宗 深 知 這 正 是 他 身 為 牧 人 的 天 職 , 是 他 身 為 教 會 最 高 領 袖 的 使 命 , 如 果 我 們 想 到 他 每 次 訪 問 , 都 去 探 訪 當 地 的 窮 人 、 病 人 , 與 他 們 共 分 痛 苦 , 更 會 明 白 他 的 心 地 是 多 麼 慈 祥 。

保 祿 六 世 童 年 時 , 在 他 小 學 一 年 級 的 一 本 練 習 薄 上 寫 滿 了 十 頁 loAmo (我 愛) 這 是 教 師 給 他 的 書 法 練 習 。 現 在 我 們 用 「我 愛」 這 兩 個 字 來 形 容 他 , 因 為 只 有 愛 才 能 了 解 愛 ; 只 有 愛 才 能 了 解 基 督 , 只 有 愛 才 能 使 他 堪 做 基 督 的 代 表 , 才 能 使 他 為 世 界 的 和 平 、 真 理 的 提 倡 、 人 靈 的 得 救 而 不 怕 作 任 何 犧 牲 。

是 甚 麼 心 情 , 甚 麼 靈 感 , 甚 麼 靈 牧 的 目 的 和 神 火 鼓 勵 他 作 此 越 來 越 遠 的 訪 問 , 和 越 來 越 遠 的 民 族 接 觸 呢 ?

與 全 世 界 的 人 直 接 接 觸 是 保 祿 六 世 最 特 別 的 一 種 創 舉 和 行 動 。 為 明 瞭 他 到 各 地 訪 問 的 目 的 , 我 們 且 聽 馬 辛 可 斯 蒙 席 的 解 釋 : 「教 宗 到 世 界 各 地 訪 問 , 因 為 教 宗 認 為 凡 有 聖 教 會 存 在 的 地 方 都 是 他 使 命 工 作 的 範 圍 。 他 到 各 地 去 探 訪 自 己 的 子 民 , 好 似 本 堂 的 司 鐸 去 探 訪 自 己 本 堂 的 教 友 一 樣 , 與 他 們 同 甘 共 苦 , 為 能 親 自 幫 助 他 們 , 用 說 話 鼓 勵 他 們 說 : 教 宗 的 使 命 是 親 近 世 人 。 今 天 , 既 有 各 種 方 便 的 交 通 工 具 , 教 宗 不 能 在 梵 蒂 岡 宮 中 深 居 簡 出 。 無 疑 , 到 各 處 去 親 近 自 己 的 子 民 , 只 有 增 加 他 的 疲 勞 與 不 適 ; 但 教 宗 從 未 為 自 己 打 算 過 只 知 為 要 去 訪 問 天 主 的 子 民 打 算 , 為 把 基 督 的 福 音 帶 給 世 人 。」

關 於 教 宗 各 次 訪 問 的 態 度 , 馬 辛 可 斯 蒙 席 繼 續 說 : 「我 認 識 教 宗 二 十 多 年 , 我 敢 肯 定 教 宗 常 設 法 隱 藏 他 私 人 的 地 位 , 而 總 是 以 司 鐸 身 份 露 面 , 他 不 為 自 己 本 身 找 光 榮 ; 在 各 次 的 訪 問 中 , 他 常 把 自 己 放 在 後 頭 , 而 把 司 鐸 的 身 份 放 在 前 面 , 每 當 他 去 探 訪 平 民 的 住 宅 時 , 居 民 都 覺 得 他 是 從 遠 方 來 的 一 位 很 關 心 他 們 的 司 鐸 , 他 們 甚 至 覺 得 他 比 附 近 的 人 更 關 心 他 們 的 家 庭 問 題 。 教 宗 訪 問 的 目 的 常 是 宗 教 性 質 。 他 去 訪 問 , 因 為 他 覺 得 自 己 既 是 司 鐸 , 就 有 本 份 把 基 督 的 福 音 帶 給 眾 人 。」

最 後 馬 辛 可 斯 蒙 席 解 答 說 : 「我 實 在 無 從 知 悉 , 教 宗 從 甚 麼 地 方 來 這 麼 多 的 精 力 去 承 受 旅 程 上 的 舟 車 勞 頓 。 教 宗 本 人 生 活 很 有 規 律 , 他 是 一 個 度 着 祈 禱 和 默 想 生 活 的 人 。 他 常 這 樣 想 : 我 盡 我 所 能 , 其 餘 的 讓 天 主 自 己 去 想 辦 法 。 每 次 的 訪 問 他 沒 有 片 刻 的 時 間 為 自 己 歇 息 一 下 ; 但 每 次 訪 問 結 束 後 , 他 總 覺 得 比 別 人 更 加 精 神 煥 發 , 他 總 不 担 心 自 己 的 勞 苦 , 他 常 說 : 我 到 這 裡 來 工 作 ; 所 以 應 當 盡 力 工 作 。」 馬 辛 可 斯 蒙 席 說 : 「我 可 以 作 證 一 件 事 , 教 宗 在 各 次 訪 問 時 , 總 比 別 人 休 息 得 少 , 因 為 全 部 訪 問 的 重 擔 都 加 在 他 的 肩 膀 上 。」

基 督 的 愛 催 逼 他 , 支 持 他 , 使 祂 能 實 踐 首 次 登 上 伯 多 祿 寶 座 時 的 諾 言 ── 去 訪 問 , 去 親 善 全 球 的 天 主 子 民 。


教宗蒞港賦懷
陳伯良

承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此 次 赴 菲 主 持 亞 洲 與 太 平 洋 地 區 主 教 會 議 返 途 之 便 , 路 經 本 港 , 於 駐 節 三 時 之 頃 , 蒙 允 躬 主 君 王 瞻 禮 之 共 祭 。 本 港 信 眾 得 瞻 聖 父 風 采 , 躬 承 宗 座 遐 福 頗 感 欣 幸 。 似 此 史 無 前 例 之 盛 事 , 誠 堪 筆 之 本 教 區 史 冊 永 垂 不 朽 。 爰 謹 撰 蕪 詞 , 寄 「春 風 嬝 娜」 一 闋 以 誌 懷 。

春風嬝娜
聆教宗蒞止,萬眾歡騰。修彩道,結蘭亭。喜躬親聖範,目覩德旌:和平特使,正義明燈,為主宣勤,撫民施訓,勿憚遠途岌旅程。但得飛旌容焂駐,廻堪望眼慰慇縈。

千載難逢勝會,吾儕何幸,承歡對,欣慶莫京。風和麗,氣朗清,如雲冠蓋,似水車乘。幟連樂喨,踵接肩并,塲無餘隙,道遍呼聲拳拳盛悃,聊舒眷慕情。此番曠典,能不永銘。


我將平安賜給你們
-蔡時-

「我 把 平 安 留 給 你 們 ; 我 將 我 的 平 安 賜 給 你 們 ; 我 賜 給 你 們 不 像 世 界 賜 給 一 樣 。 你 們 心 不 要 煩 亂 , 也 不 要 胆 怯 。」(若 十 四 - 廿 七)

認識教宗
非 公 教 人 士 和 公 教 徒 對 教 宗 的 認 識 是 不 同 的 。 在 非 公 教 人 士 的 眼 光 裡 , 教 宗 是 一 個 宗 教 領 袖 , 一 個 國 家 元 首 。 他 們 也 許 不 大 了 解 也 不 太 關 心 他 是 怎 樣 的 一 個 宗 教 領 袖 , 而 他 們 卻 比 較 注 意 教 宗 的 言 行 舉 止 , 且 在 道 德 倫 理 、 社 會 政 治 等 立 場 上 去 評 判 他 的 所 作 所 為 , 所 以 有 些 人 歡 迎 教 宗 , 有 些 人 卻 不 。 在 公 教 徒 心 目 中 , 教 宗 是 宗 徒 之 長 , 伯 多 祿 的 繼 承 人 。 伯 多 祿 當 初 獲 得 耶 穌 基 督 親 自 給 他 天 國 的 鑰 匙 , 又 接 受 管 理 他 的 羊 棧 ── 聖 教 會 , 所 以 耶 穌 所 建 立 的 聖 教 會 , 一 直 是 由 伯 多 祿 及 其 繼 承 人 ── 歷 代 二 百 六 十 二 位 教 宗 所 管 理 。 耶 穌 升 天 前 所 應 許 而 後 來 果 然 遣 派 的 聖 神 一 直 保 護 教 宗 及 其 教 會 。 因 此 , 在 運 用 其 宗 徒 之 .....(遺 漏).....在 領 導 教 友 遵 從 福 音 聖 訓 及 作 基 督 見 證 傳 揚 聖 教 時 , 則 教 宗 得 力 於 其 他 主 教 神 父 之 助 及 不 少 教 友 的 熱 心 參 與 , 所 以 , 教 宗 在 處 理 普 通 事 理 上 未 必 盡 善 , 但 仍 得 宗 教 徒 之 尊 敬 及 愛 戴 、 擁 護 。 他 們 尊 之 為 宗 徒 之 長 , 受 耶 穌 之 命 而 領 導 慈 母 聖 教 會 。

八次訪問
教 宗 保 祿 關 心 他 的 羊 群 , 在 任 內 七 年 曾 八 次 出 國 訪 問 , 足 跡 遍 佈 南 北 美 洲 、 歐 洲 、 中 東 及 非 洲 。 今 次 第 九 回 出 國 東 來 , 是 履 行 善 牧 的 責 任 來 看 看 基 督 交 託 給 他 看 護 的 羊 群 。 在 這 次 短 短 九 天 的 旅 程 中 , 他 要 逗 留 在 七 個 地 方 。 香 港 , 這 個 微 不 足 道 的 彈 丸 之 地 , 他 也 要 來 探 訪 三 小 時 。

敬愛國人
教 宗 一 向 敬 愛 中 國 人 , 所 以 這 次 訪 問 , 他 說 : 「這 次 飛 行 中 在 香 港 數 小 時 逗 留 , 是 對 所 有 偉 大 的 中 國 人 民 表 示 天 主 教 和 我 們 個 人 的 敬 意 和 熱 愛 。」 在 地 理 上 , 香 港 的 面 積 細 小 異 常 , 他 們 都 是 來 自 中 國 各 省 , 而 公 教 徒 又 佔 廿 四 萬 多 , 在 全 球 各 教 區 , 中 國 教 友 數 目 最 多 要 算 香 港 區 , 所 以 教 宗 選 擇 訪 問 中 國 教 友 最 多 的 教 區 ── 香 港 , 來 表 達 他 對 中 國 人 的 敬 意 和 熱 愛 。 為 甚 麼 教 宗 「敬」 中 國 ?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道 德 以 「仁」 為 主 , 以 「孝」 為 先 , 和 基 督 的 愛 德 精 神 是 相 輔 相 承 。 「德 不 孤 , 必 有 鄰 ,」 美 德 是 相 融 , 絕 不 相 悖 , 所 以 相 惜 而 敬 。 耶 穌 基 督 愛 一 總 人 , 他 建 立 聖 教 會 是 至 一 、 至 聖 、 至 公 , 不 分 界 限 彼 此 的 。 中 國 人 也 是 他 所 愛 , 因 此 教 宗 以 至 公 的 基 督 神 愛 一 總 人 , 也 愛 中 國 人 。

被動主動
香 港 教 區 的 建 立 , 有 賴 於 百 年 前 外 籍 傳 教 士 來 拓 展 基 督 神 國 , 一 直 名 為 傳 教 區 , 是 「被 動」 地 接 受 福 音 。 百 年 後 的 今 天 , 由 於 中 外 神 長 之 努 力 合 作 , 現 在 有 一 位 中 國 籍 主 教 主 理 這 個 地 小 人 多 的 教 區 , 傳 揚 福 音 , 為 基 督 作 見 證 。 教 宗 是 次 訪 問 , 我 們 在 歡 欣 喜 悅 中 , 卻 不 要 自 滿 。 教 宗 之 訪 問 是 一 個 新 的 啟 示 , 就 是 啟 示 我 們 在 傳 揚 基 督 福 音 的 工 作 上 , 應 由 「被 動」 的 地 位 而 改 作 「主 動」 , 換 言 之 , 單 留 在 「接 受」 基 督 福 音 的 地 步 是 不 夠 的 , 應 該 振 作 起 來 負 起 「積 極」 傳 揚 福 音 的 工 作 。 香 港 正 在 舉 行 的 教 區 會 議 以 及 未 來 的 一 切 改 革 教 務 計 劃 , 都 應 該 指 向 「積 極」 的 傳 揚 福 音 , 現 在 應 是 兼 善 其 他 弟 兄 的 時 候 。 所 以 , 徐 主 教 請 各 教 友 自 動 捐 款 , 呈 送 教 宗 作 為 傳 教 之 用 , 其 用 意 在 於 協 助 傳 教 之 精 神 就 是 兼 善 的 精 神 。 自 己 聽 受 福 音 不 算 是 圓 滿 的 愛 德 , 把 福 音 告 訴 其 他 兄 弟 才 是 真 愛 德 。 教 宗 的 訪 問 是 我 們 重 整 這 個 愛 德 的 一 個 里 程 碑 。

實行愛德
在 兩 件 事 情 上 , 我 們 可 以 略 略 認 識 教 宗 是 怎 樣 把 「愛 德」 付 諸 實 行 : 其 一 , 他 積 極 進 行 基 督 合 一 運 動 , 還 特 別 成 立 了 一 秘 書 處 為 推 行 此 運 動 , 又 親 訪 和 接 見 擁 抱 個 別 信 奉 基 督 的 教 長 們 , 其 渴 望 基 督 徒 合 一 之 情 , 達 於 言 表 。 其 二 , 在 聯 合 國 演 說 時 , 他 懇 切 呼 籲 各 國 裁 減 軍 備 , 停 止 一 切 窮 兵 凟 武 的 行 為 , 摒 棄 戰 爭 , 轉 而 利 用 一 切 資 源 , 協 助 發 展 較 落 後 地 區 , 互 相 協 助 促 進 人 類 和 平 。 所 以 教 宗 訪 港 , 並 不 單 是 祝 福 本 港 廿 四 萬 公 教 徒 , 也 祝 福 其 他 在 基 督 內 的 兄 弟 和 四 百 多 萬 香 港 居 民 。 天 主 教 在 香 港 素 來 和 本 港 各 界 相 處 甚 安 , 互 相 尊 重 和 合 作 以 促 進 本 港 和 平 及 福 利 工 作 。 希 望 今 次 教 宗 的 訪 問 更 能 加 深 這 良 好 的 傳 統 價 值 , 使 本 港 未 來 的 歲 月 中 , 在 促 進 本 港 和 平 及 福 利 工 作 中 , 公 教 和 非 公 教 人 士 更 互 相 了 解 合 作 。

容孩近我
教 宗 的 三 小 時 短 短 逗 留 , 並 沒 有 安 排 甚 麼 國 宴 或 非 宗 教 性 的 官 式 會 晤 。 主 要 是 在 政 府 大 球 場 和 二 百 多 位 主 教 神 父 共 同 獻 祭 。 彌 撒 祭 獻 是 聖 教 會 生 命 活 動 的 中 心 , 是 基 督 愛 人 救 贖 犧 牲 的 重 演 , 是 信 眾 之 能 和 基 督 奧 體 融 合 的 唯 一 途 徑 , 無 論 在 任 何 地 方 舉 行 , 其 意 義 和 效 果 是 一 樣 。 這 次 教 宗 在 港 舉 行 彌 撒 , 將 會 送 聖 體 給 五 十 位 來 自 港 九 新 界 各 堂 區 的 兒 童 和 一 些 傷 殘 者 。 耶 穌 說 : 「你 們 讓 小 孩 子 來 吧 ! 不 要 阻 止 他 們 到 我 跟 前 來 , 因 為 天 國 正 屬 於 這 樣 的 人 。」 他 還 教 訓 我 們 要 變 成 小 孩 , 才 能 進 入 天 國 。 變 成 小 孩 就 是 像 小 孩 一 般 真 純 。 香 港 的 唯 物 社 會 , 處 處 充 滿 物 質 的 誘 惑 , 欲 求 返 璞 歸 真 , 非 以 赤 子 之 心 敬 愛 在 天 聖 父 不 可 。 今 次 教 宗 聯 合 二 百 多 位 主 教 神 父 共 祭 於 香 港 , 我 們 將 可 以 親 耳 聆 聽 他 在 彌 撒 祭 獻 當 中 在 耶 穌 聖 體 前 重 覆 基 督 當 日 親 口 向 他 的 門 徒 們 所 說 的 話 : 「我 把 平 安 留 你 們 , 我 將 我 的 平 安 賜 給 你 們 。」 在 動 盪 不 安 的 世 紀 中 , 在 這 涕 泣 之 谷 中 , 我 們 多 麼 渴 望 聆 聽 基 督 這 兩 句 安 慰 和 鼓 勵 的 說 話 !

我 們 懷 着 謙 遜 的 心 情 渴 望 真 正 的 和 平 來 臨 , 更 深 深 地 渴 望 基 督 第 二 次 光 榮 的 來 臨 。

 

教宗保祿大事點滴
吳亞辰

普 世 聖 教 會 的 元 首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將 於 今 天 下 午 蒞 臨 香 港 , 在 政 府 大 球 場 本 教 區 天 主 子 民 主 持 慶 祝 耶 穌 君 王 的 盛 典 。 這 是 本 港 開 埠 以 來 教 宗 初 次 下 訪 , 所 以 轟 動 了 整 個 東 方 之 珠 ; 使 不 少 人 能 一 瞻 他 的 丰 采 。 這 裡 筆 者 謹 將 教 宗 作 一 剪 影 , 並 將 教 宗 在 任 七 年 的 大 事 略 作 報 道 。

本 年 七 三 高 齡 的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中 等 身 材 , 看 起 來 很 清 瘦 。 一 對 藍 眼 烱 烱 有 光 。 他 的 儀 態 , 溫 文 爾 雅 , 平 時 不 愛 多 說 話 , 喜 歡 默 默 地 工 作 。

七 年 前 的 六 月 中 , 仁 慈 的 教 宗 若 望 駕 崩 後 , 他 就 榮 登 了 聖 伯 多 祿 的 寶 座 。 他 原 是 教 廷 國 務 院 工 作 了 三 十 多 年 的 老 手 。

他 在 當 教 宗 前 , 任 職 米 蘭 , 人 家 都 叫 他 孟 廸 尼 總 主 教 。 在 米 蘭 兩 年 中 , 曾 興 建 了 四 十 五 座 聖 堂 , 當 時 他 強 調 : 天 主 教 青 年 應 有 堅 強 的 信 德 和 勇 毅 的 精 神 , 當 不 怕 與 惡 勢 力 挑 戰 。 他 又 說 : 要 做 真 實 的 天 主 教 徒 , 僅 保 衞 信 德 不 夠 , 還 要 征 服 邪 惡 ! 他 曾 向 左 派 工 人 指 出 , 他 們 已 上 了 共 黨 謠 言 的 當 , 希 望 他 們 早 日 覺 醒 ! 那 時 他 常 為 維 護 真 理 而 大 聲 疾 呼 !

這 位 在 任 已 七 年 的 教 宗 , 一 八 九 七 年 九 月 廿 六 日 生 於 義 大 利 布 爾 雪 哈 近 郊 的 哥 塞 斯 奧 小 城 , 父 親 是 義 大 利 國 會 的 議 員 , 也 是 一 家 報 紙 的 主 編 。 教 宗 幼 承 庭 訓 , 熱 心 事 主 。 年 屆 弱 冠 , 離 家 修 道 。 先 在 米 蘭 總 修 院 獲 得 法 律 學 位 , 繼 在 羅 馬 額 我 略 大 學 考 得 神 學 博 士 銜 。 一 九 二 0 年 五 月 廿 九 日 晉 鐸 。 那 時 他 年 僅 廿 三 歲 。 當 時 教 宗 庇 護 十 二 世 賞 識 他 的 才 幹 , 便 要 他 到 專 為 造 就 外 交 人 才 的 羅 馬 教 會 學 院 深 造 。 廿 五 歲 即 任 教 廷 駐 華 沙 公 使 隨 員 。 十 年 後 當 教 廷 國 務 院 書 記 。 此 後 由 書 記 而 升 為 助 理 國 務 卿 , 副 國 務 卿 , 署 理 國 務 卿 。 一 九 五 四 年 榮 任 米 蘭 總 主 教 。 任 內 遍 訪 山 地 農 民 與 牧 人 。 兩 年 中 , 除 了 興 建 四 十 五 座 聖 堂 , 還 訪 問 了 成 千 堂 區 。 當 時 他 對 工 人 特 別 關 注 , 因 此 人 們 稱 他 為 「工 人 主 教 。」 他 常 責 斥 那 些 認 為 需 要 有 罪 惡 經 驗 的 作 家 ; 他 也 強 調 教 友 應 閱 讀 並 支 持 公 教 刊 物 !

一 九 五 八 年 , 教 宗 若 望 就 職 後 不 久 , 便 把 他 擢 升 為 樞 機 。 不 到 五 年 , 便 成 了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繼 承 人 。 一 九 六 三 年 六 月 三 十 日 加 冕 , 宣 佈 繼 續 召 開 大 公 會 議 。 為 了 致 力 於 基 督 徒 的 合 一 , 在 一 九 六 四 年 初 即 打 破 前 例 , 跑 出 梵 蒂 岡 到 聖 地 朝 聖 , 並 在 那 裡 與 東 正 教 領 袖 亞 納 哥 拉 斯 宗 主 教 作 歷 史 性 會 晤 。 同 年 , 到 印 度 參 加 國 際 聖 體 大 會 , 為 加 強 信 友 對 聖 體 聖 事 的 信 德 。 翌 年 十 月 訪 問 聯 合 國 。 一 九 六 六 年 三 月 廿 三 日 與 英 國 教 會 總 會 督 藍 姆 賽 作 首 次 歷 史 性 會 晤 。

是 年 聖 誕 前 夕 , 把 教 廷 駐 華 公 使 升 格 為 大 使 , 表 示 加 強 與 我 國 的 睦 誼 。

為 紀 念 我 國 聖 統 成 立 .....(遺 漏)..... 七 年 一 月 六 日 主 顯 瞻 禮 , 特 為 我 國 大 陸 受 共 黨 迫 害 的 神 職 人 員 及 教 友 獻 祭 , 求 天 主 賜 予 大 陸 教 友 早 得 信 仰 自 由 。 同 年 五 月 十 五 日 , 到 葡 國 花 地 瑪 朝 聖 , 慶 祝 聖 母 在 當 地 顯 現 五 十 週 年 金 禧 。 六 月 廿 九 日 為 紀 念 首 任 教 宗 聖 伯 多 祿 和 外 方 人 的 宗 徒 聖 保 祿 殉 道 一 千 九 百 週 年 , 特 別 宣 佈 該 年 為 「信 德 年」 , 訓 勉 教 友 努 力 為 信 德 作 證 , 使 基 督 的 福 音 盛 傳 普 世 , 是 年 七 月 , 往 訪 土 耳 其 , 與 東 正 教 宗 主 教 亞 納 哥 拉 斯 携 手 進 入 伊 斯 坦 堡 總 堂 , 共 同 求 主 賞 賜 和 平 。 到 年 底 , 為 呼 籲 全 球 人 民 互 相 諒 解 , 互 相 尊 重 而 定 了 元 旦 為 「和 平 節 。」

前 年 秋 , 教 宗 橫 渡 大 西 洋 , 到 南 美 洲 哥 倫 比 亞 參 加 第 卅 九 屆 國 際 聖 體 大 會 。 去 年 三 月 , 擢 升 我 國 南 京 總 主 教 于 斌 為 樞 機 。 六 月 上 旬 他 又 風 塵 僕 僕 到 日 內 瓦 出 席 國 際 勞 工 組 成 立 五 十 週 年 紀 念 大 會 。 在 七 八 月 間 訪 問 非 洲 烏 干 達 慶 祝 當 地 廿 二 位 殉 道 者 列 入 聖 品 。

現 在 教 宗 又 不 辭 辛 勞 , 訪 問 亞 洲 七 個 地 區 。 這 裡 香 港 地 方 雖 小 , 卻 蒙 教 宗 青 睞 。 原 來 教 宗 一 向 重 視 中 國 , 念 念 不 忘 中 國 , 在 羅 馬 每 次 見 到 自 由 中 國 的 主 教 或 神 父 , 總 要 熱 切 地 對 他 們 說 : 「請 你 告 訴 中 國 教 友 : 我 想 念 中 國 , 我 愛 中 國 , 並 常 為 中 國 祈 禱 。」 今 天 教 宗 在 大 球 場 與 本 港 主 教 及 二 百 多 位 神 父 共 同 獻 祭 , 一 定 會 更 為 我 們 國 人 尤 其 為 那 些 在 痛 苦 中 的 大 陸 人 民 和 監 獄 中 的 神 父 教 友 虔 求 上 主 , 使 無 神 邪 說 早 日 消 滅 , 人 人 歸 向 耶 穌 君 王 , 做 天 主 忠 實 的 子 民 !

 

教宗與教廷
盧幹之

教 宗 是 聖 教 會 的 領 袖 , 聖 教 會 是 全 世 界 最 大 的 宗 教 , 教 友 人 數 佔 總 人 口 四 分 之 一 , 即 以 本 港 來 說 , 天 主 教 教 友 人 數 也 超 過 廿 四 萬 。

現 任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於 今 日 蒞 港 主 持 大 彌 撒 。 他 是 繼 承 宗 徒 之 長 聖 伯 多 祿 為 教 宗 的 第 二 百 六 十 二 人 , 他 原 名 孟 迪 尼 , 於 一 八 九 七 年 九 月 廿 六 日 誕 生 , 一 九 0 二 年 五 月 廿 九 日 晉 鐸 , 一 九 五 四 年 十 一 月 一 日 當 選 為 米 蘭 總 主 教 , 四 年 後 被 擢 升 為 樞 機 , 一 九 六 三 年 六 月 廿 一 日 當 選 為 教 宗 , 於 同 年 六 月 三 十 日 接 受 加 冕 禮 。

天 主 教 的 教 宗 是 終 身 職 , 由 樞 機 中 選 出 。 選 舉 制 度 非 常 嚴 格 。 一 位 教 宗 逝 世 後 , 全 球 各 地 樞 機 主 教 (因 穿 紅 衣 故 又 名 「紅 衣 主 教」) 就 聚 集 聖 京 選 舉 新 教 宗 , 在 選 舉 期 間 , 各 選 舉 人 不 得 交 談 , 每 一 次 投 票 結 果 , 教 廷 均 有 宣 佈 , 新 教 宗 一 經 選 出 , 群 集 梵 蒂 岡 聖 伯 多 祿 廣 場 的 教 友 , 就 會 歡 呼 雷 動 , 新 教 宗 也 會 步 出 陽 台 向 群 眾 及 全 世 界 祝 福 。 選 出 孟 廸 尼 樞 機 為 教 宗 後 , 主 理 選 舉 事 務 的 樞 機 院 長 問 : 「你 是 否 接 受 依 法 當 選 的 教 宗 至 上 尊 位 ?」 孟 廸 尼 樞 機 謙 恭 謹 慎 的 回 答 說 : 「因 着 天 主 的 名 字 我 接 受 !」 樞 機 院 長 又 問 : 「至 聖 聖 父 , 你 將 取 甚 麼 名 稱 ?」 孟 廸 尼 樞 機 想 了 片 刻 就 說 : 「保 祿」 , 由 於 以 前 曾 有 五 個 教 宗 取 名 保 祿 , 故 他 稱 為 「保 祿 六 世 。」 那 時 , 八 十 多 位 樞 機 主 教 紛 紛 趨 前 向 教 宗 致 意 , 表 示 服 從 。

當 孟 廸 尼 樞 機 當 選 為 教 宗 後 , 對 於 促 進 教 會 合 一 運 動 及 教 會 的 改 革 都 有 很 大 的 貢 獻 , 他 曾 親 赴 聖 地 耶 路 撒 冷 , 對 猶 太 人 的 釘 死 耶 穌 予 以 諒 解 , 又 赴 印 度 參 加 聖 體 大 會 , 加 強 教 友 信 心 , 今 次 , 又 赴 澳 洲 及 菲 律 賓 主 持 大 慶 典 , 今 天 又 蒞 臨 政 府 大 球 場 主 持 彌 撒 慶 祝 耶 穌 君 王 瞻 禮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雖 然 生 長 在 一 個 中 等 階 級 家 庭 , 然 自 幼 多 病 , 不 能 入 校 求 學 , 只 能 在 家 請 家 庭 教 師 補 習 , 直 到 二 十 歲 才 開 始 入 修 道 院 , 由 於 他 愛 讀 書 , 不 好 活 動 , 不 愛 講 話 , 所 以 同 學 們 都 覺 得 他 有 不 同 的 氣 概 , 又 由 於 他 的 成 績 超 群 , 因 此 都 很 佩 服 他 。

教 宗 是 全 世 界 天 主 教 的 領 袖 , 教 廷 設 於 羅 馬 梵 蒂 岡 , 如 果 以 國 土 及 人 口 來 說 , 梵 蒂 岡 是 世 界 上 最 小 的 國 家 , 它 的 面 積 僅 六 分 之 一 平 方 公 里 , 人 口 約 一 千 左 右 , 都 是 神 職 界 。 但 俗 世 大 國 也 許 不 能 和 梵 蒂 岡 相 比 , 因 為 世 界 各 國 幾 乎 都 和 梵 蒂 岡 有 使 節 互 派 , 而 且 梵 蒂 岡 沒 有 武 力 , 只 是 以 吾 主 耶 穌 的 精 神 為 造 福 人 類 而 努 力 。

梵 蒂 岡 最 主 要 的 建 築 物 是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和 壯 麗 教 宗 宮 殿 , 每 逢 重 要 節 日 , 教 宗 即 在 陽 台 為 群 眾 降 福 和 見 面 。 梵 蒂 岡 地 方 雖 小 , 但 一 切 俱 全 , 梵 蒂 岡 電 台 矗 立 於 城 內 的 一 角 , 經 常 把 公 教 消 息 向 世 界 各 國 發 佈 , 城 內 有 觀 察 日 報 , 是 半 官 式 的 報 刊 , 教 廷 的 一 切 消 息 , 都 有 刊 登 , 一 切 文 獻 和 公 文 也 在 觀 察 日 報 發 佈 , 可 算 是 教 會 的 喉 舌 , 梵 蒂 岡 城 內 設 有 小 吃 店 , 可 是 每 天 早 晨 你 可 以 在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裡 面 靠 近 祭 衣 房 , 櫃 枱 上 買 到 各 式 點 心 , 城 裡 也 有 郵 局 , 集 郵 者 把 梵 蒂 岡 發 行 的 郵 票 看 作 珍 品 , 郵 票 的 發 售 也 是 梵 蒂 岡 主 要 收 入 之 一 , 梵 蒂 岡 沒 有 武 裝 軍 隊 , 是 一 個 不 設 防 的 城 市 , 城 內 只 有 教 宗 的 御 林 軍 。 (或 被 稱 為 瑞 士 守 衞) , 據 傳 統 , 每 一 守 衞 必 須 真 正 是 瑞 士 公 民 , 這 是 他 們 的 特 殊 榮 譽 , 在 一 個 時 期 守 衞 數 目 達 四 百 五 十 人 , 但 現 在 卻 只 有 二 百 人 左 右 。

耶 穌 命 宗 徒 長 聖 伯 多 祿 建 立 的 教 會 , 有 如 磐 石 一 樣 堅 固 , 邪 魔 的 力 量 , 不 能 勝 過 她 !

 

教宗蒞港訪問的意義
陳若望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訪 問 香 港 , 是 一 件 空 前 盛 舉 。 我 們 應 該 覺 得 興 奮 和 歡 樂 , 也 應 該 領 會 其 中 深 長 的 意 義 。

()
首 先 我 們 必 須 認 清 , 教 宗 訪 問 是 純 屬 宗 教 性 質 的 行 動 , 絲 毫 不 帶 任 何 政 治 意 味 。

在 不 久 以 前 教 宗 訪 問 香 港 的 消 息 傳 出 時 , 就 有 許 多 人 對 其 政 治 的 涵 義 加 以 揣 測 。 這 真 是 大 可 不 必 。 回 憶 保 祿 六 世 就 任 教 宗 不 久 , 在 一 九 六 三 年 十 二 月 四 日 宣 佈 次 年 初 前 赴 巴 力 斯 坦 朝 聖 的 計 劃 , 當 時 也 引 起 許 多 人 傳 說 紛 紜 。 教 宗 在 同 月 廿 八 日 向 外 交 使 節 發 表 演 說 , 表 明 該 次 旅 行 純 屬 宗 教 性 質 , 不 含 任 何 政 治 意 義 。 其 後 教 宗 不 論 是 到 印 度 或 南 美 或 聯 合 國 總 部 , 都 少 不 了 政 治 評 論 家 說 長 道 短 。 其 實 正 如 基 督 答 覆 比 拉 多 的 問 題 說 : 「我 的 國 度 不 在 這 個 世 界 上」 , 教 宗 既 是 基 督 的 代 牧 , 也 可 以 作 同 樣 的 答 覆 。

教 宗 是 基 督 的 代 牧 , 他 是 世 界 上 基 督 羊 棧 的 最 高 牧 人 。 他 以 真 理 和 神 恩 牧 養 羊 群 。 當 年 基 督 復 活 後 , 聽 到 聖 伯 多 祿 表 明 對 祂 的 愛 , 就 對 伯 多 祿 說 : 「你 牧 我 的 羔 羊 , 你 牧 我 的 羔 羊 …… 你 牧 我 的 母 羊 。」 現 在 聖 伯 祿 的 承 繼 人 教 宗 保 祿 , 是 以 最 高 牧 人 的 身 份 到 香 港 來 探 訪 他 的 羊 群 , 這 是 順 理 成 章 的 牧 民 行 為 , 宗 教 行 為 。

()
先 從 香 港 本 身 說 起 : 我 們 確 信 教 宗 的 訪 問 , 將 使 香 港 的 神 職 界 和 教 友 們 獲 益 。 目 前 香 港 正 舉 行 教 區 會 議 , 研 究 如 何 把 大 公 會 議 的 革 新 精 神 及 革 新 指 示 貫 徹 到 教 區 生 活 裡 , 如 何 使 香 港 天 主 教 會 負 起 時 代 的 使 命 。 在 會 議 中 有 些 人 要 求 急 進 , 有 些 人 主 張 緩 和 , 各 人 暢 所 欲 言 。 在 尋 求 革 新 的 過 程 中 , 我 們 向 固 有 傳 統 挑 戰 , 對 固 有 制 度 重 新 估 量 , 可 是 手 頭 卻 不 一 定 有 經 過 考 驗 的 新 辦 法 。 因 此 不 免 會 產 生 一 段 不 安 定 的 時 期 。 教 宗 此 次 的 訪 問 , 必 能 發 揮 鼓 舞 和 堅 定 的 作 用 。 基 督 曾 為 我 們 的 第 一 任 教 宗 聖 伯 多 祿 祈 求 : 「我 為 你 求 了 父 , 賞 你 堅 固 的 信 心……」 , 並 交 託 給 他 和 他 的 承 繼 人 一 份 十 分 重 要 的 使 命 : 「你 要 堅 強 你 弟 兄 的 心 。」

()
把 眼 光 放 大 些 , 我 們 便 明 白 教 宗 訪 問 香 港 , 不 僅 是 因 為 他 愛 護 香 港 的 信 友 , 而 且 是 因 為 他 愛 護 中 華 民 族 和 中 華 教 會 。 自 從 就 任 教 宗 以 來 , 聖 父 一 直 都 很 關 心 中 華 民 族 和 中 華 教 會 , 時 常 為 我 們 祈 求 天 主 的 眷 顧 。 身 為 中 華 民 族 和 中 華 教 會 的 一 份 子 , 我 們 應 該 衷 心 的 感 激 。

()
此 外 , 照 我 看 來 , 教 宗 訪 問 香 港 還 含 有 一 種 更 深 刻 的 意 義 。 對 許 多 個 尚 未 信 奉 基 督 的 心 靈 來 說 , 教 宗 此 舉 可 以 說 是 一 種 「叩 門」 的 行 動 。

十 六 世 紀 中 葉 耶 穌 會 士 聖 方 濟 沙 勿 略 在 距 中 國 大 陸 僅 數 里 的 上 川 島 登 岸 , 在 島 上 伺 候 機 會 進 入 大 陸 傳 教 , 可 是 不 幸 在 一 五 五 二 年 十 二 月 三 日 逝 世 。 如 今 事 有 湊 巧 , 宗 座 在 聖 方 濟 逝 世 紀 念 的 翌 日 十 二 月 四 日 蒞 臨 距 中 國 大 陸 亦 僅 數 里 的 香 港 , 使 我 們 不 免 緬 懷 往 事 。

聖 方 濟 本 來 在 日 本 傳 教 , 可 是 在 那 裡 他 領 略 到 中 華 民 族 的 重 要 性 , 所 以 立 志 到 中 國 來 傳 教 。 在 他 寫 回 歐 洲 的 信 件 裡 有 這 樣 的 一 段 話 : 「在 日 本 人 的 心 目 中 , 有 關 處 世 及 為 政 之 道 , 和 靈 魂 輪 廻 學 說 各 方 面 , 中 國 實 在 是 大 智 者 。 每 逢 談 及 天 主 的 誡 命 和 世 界 的 創 造 等 問 題 , 他 們 總 是 表 示 懷 疑 , 使 傳 教 工 作 遭 遇 困 難 。 這 也 難 怪 , 因 為 在 他 們 看 來 , 連 中 國 人 都 不 知 道 的 事 物 , 怎 能 置 信 呢 ?」 時 至 今 日 , 雖 然 情 形 不 盡 相 同 , 可 是 中 華 民 族 的 重 要 性 卻 不 減 當 年 。 聖 教 會 既 繼 承 基 督 的 救 贖 人 類 的 偉 業 , 自 然 不 容 忽 視 對 中 華 民 族 的 救 靈 工 作 。

 

保祿六世童年小史一則

類 斯潘 納 斯 是 若 翰 (現 任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洗 名) 的 同 年 好 友 。 他 們 年 青 時 互 相 切 磋 琢 磨 , 大 家 都 能 高 度 地 盡 到 朋 友 之 道 , 彼 此 不 同 的 地 方 就 是 一 貧 一 富 , 潘 納 斯 的 家 裡 有 外 婆 , 名 叫 瑪 大 肋 納 , 已 是 九 十 二 歲 的 老 婆 婆 , 潘 納 斯 這 樣 描 寫 自 己 的 外 婆 說 : 「外 婆 是 一 位 美 麗 的 老 太 婆 , 年 紀 高 大 , 但 還 是 強 壯 和 健 談 。」

瑪 大 肋 納 慈 祥 可 愛 , 小 孩 子 們 都 愛 親 近 她 , 若 翰 是 她 最 寵 愛 的 小 孩 之 一 。 一 九 一 六 年 夏 季 中 有 一 天 若 翰 到 潘 納 斯 家 去 吃 飯 。 他 們 圍 着 大 樹 下 的 桌 子 坐 着 , 雖 然 每 天 的 戰 爭 消 息 非 常 緊 張 可 怕 , 但 戰 爭 的 爪 牙 是 遠 離 這 張 桌 子 的 。

「若 翰 ,」 瑪 大 肋 納 老 婆 婆 說 : 「我 的 孫 子 想 讀 書 , 準 備 做 神 父 , 我 相 信 他 已 給 你 說 過 了 , 不 過 , 我 們 窮 苦 人 家 可 為 他 做 甚 麼 呢 ? 我 們 絕 對 無 可 能 幫 助 他 。 這 真 是 一 個 叫 我 吃 不 消 的 苦 頭 。」

若 翰 向 她 作 了 會 心 的 微 笑 。

「瑪 大 肋 納 婆 婆 , 難 道 你 把 天 主 忘 記 了 嗎 ?」 他 說 。

用 膳 後 , 他 和 類 斯潘 納 斯 在 花 園 作 了 一 個 多 鐘 頭 的 散 步 和 閒 談 。

「你 不 久 將 會 進 教 區 修 院 的 ,」 若 翰 說 : 「你 相 信 我 的 話 吧 ! 我 們 將 是 同 窗 共 硯 的 同 道 , 互 相 切 磋 琢 磨 。 因 為 我 也 準 備 進 修 院 讀 書 , 希 望 日 後 能 升 神 父 。 暫 時 , 不 要 給 任 何 人 洩 漏 , 這 還 是 一 個 秘 密 。」

那 天 晚 上 , 若 翰 和 自 己 的 父 親 在 同 一 花 園 裡 , 沿 着 芬 芳 撲 鼻 月 色 朦 朦 的 小 徑 上 再 作 散 步 和 閒 談 ……

在 那 一 週 結 束 之 前 , 類 斯潘 納 斯 接 到 一 封 意 料 不 到 的 信 , 告 訴 他 獲 得 了 一 無 名 氏 基 金 會 的 獎 學 金 , 供 給 他 在 修 院 期 間 的 一 切 費 用 。

類 斯潘 納 斯 在 學 成 晉 鐸 後 才 揭 曉 了 這 個 謎 底 : 那 位 無 名 氏 就 是 若 翰 的 父 親 , 現 在 潘 納 斯 是 arfengo 區 的 主 任 司 鐸 , 對 教 會 和 人 靈 作 了 難 以 估 計 的 貢 獻 。

x x x

這 是 一 個 幫 助 教 會 栽 培 聖 召 的 實 例 , 是 值 得 信 友 效 法 的 善 表 。 栽 培 聖 召 是 神 聖 而 有 意 義 的 善 工 , 何 樂 而 不 為 ?

 

恭迎聖父駕臨

十 月 廿 八 日 , 由 教 廷 傳 來 喜 訊 : 教 宗 將 在 訪 澳 回 程 中 到 香 港 來 做 數 小 時 的 訪 問 , 使 我 們 這 一 群 聖 父 所 鍾 愛 的 兒 女 , 興 奮 得 幾 乎 都 要 爆 炸 了 。 聖 父 訪 港 , 可 說 是 本 港 開 埠 以 來 史 無 前 例 的 大 事 , 使 我 們 在 興 奮 的 恭 迎 中 想 到 保 祿 六 世 的 慈 祥 愷 悌 , 愛 護 善 人 , 也 愛 惜 惡 人 。 她 每 天 所 接 見 的 人 , 不 分 種 族 , 不 分 宗 教 , 不 分 貧 富 , 且 又 是 一 位 最 平 民 化 的 聖 父 , 在 他 任 位 數 年 期 間 , 為 教 會 , 為 世 界 和 平 , 四 方 奔 走 , 夙 夜 匪 懈 , 為 訪 問 教 友 走 遍 全 球 。 到 處 為 我 們 樹 立 謙 遜 和 愛 窮 人 的 德 表 。

聖 父 的 使 命 , 特 別 是 安 慰 遭 難 的 人 。 聖 父 正 如 一 位 慈 父 , 為 自 己 的 兒 女 變 賣 所 有 的 財 物 , 賙 濟 千 千 萬 萬 受 苦 的 子 民 , 且 特 別 強 調 我 們 的 教 會 是 貧 窮 的 教 會 , 應 將 多 餘 的 財 物 救 助 貧 、 弱 的 小 國 , 又 遣 發 大 量 的 傳 教 士 前 往 落 後 、 未 開 化 的 民 族 , 開 拓 基 督 的 神 國 , 誠 如 聖 經 上 記 載 的 善 牧 : 「看 , 我 要 親 自 去 尋 找 我 的 羊 , 我 要 親 自 照 顧 我 的 羊 , 失 落 的 , 我 要 尋 找 ; 迷 路 的 , 我 要 領 回 ; 受 傷 的 , 我 要 包 紮 ; 病 弱 的 , 我 要 療 養 ; 肥 胖 和 強 壯 的 , 我 要 看 守 ; 我 要 按 正 義 牧 放 他 們 。」

聖 誕 佳 音 , 由 天 神 和 異 星 報 給 世 人 ; 保 祿 六 世 , 也 向 世 人 報 告 耶 穌 的 真 理 , 在 過 去 七 年 任 內 , 所 作 的 通 諭 和 講 詞 , 已 積 成 公 教 徒 的 人 生 指 南 。 對 於 學 術 、 人 倫 、 科 學 、 文 化 及 有 關 人 生 的 各 種 問 題 , 都 給 我 們 明 白 的 指 示 。 在 熱 戰 和 冷 戰 的 陰 霾 裡 , 真 如 聖 誕 夜 的 天 神 , 向 世 人 報 答 良 人 受 享 和 平 於 地 。

在 今 日 社 會 局 勢 紛 亂 與 緊 張 之 中 , 我 們 聖 而 公 教 會 , 無 形 中 也 受 到 感 染 與 創 傷 , 使 她 處 於 動 盪 之 態 , 做 慈 父 的 教 宗 , 怎 能 不 憂 心 戚 戚 呢 ? 再 加 上 那 些 不 肖 的 兒 女 , 無 理 的 離 棄 他 , 或 製 造 混 亂 來 刺 傷 他 的 心 。 聖 父 基 於 基 督 的 愛 心 , 背 負 這 巨 大 的 十 字 架 , 忍 受 一 切 慘 痛 。 所 以 我 們 可 說 教 宗 是 一 位 被 釘 在 十 字 架 的 聖 父 , 做 兒 女 的 我 們 , 瞻 仰 着 他 有 何 感 想 呢 ? 不 是 更 該 殷 切 地 祈 求 全 能 的 天 父 加 以 保 佑 教 宗 嗎 ? 願 我 們 這 一 群 脆 弱 的 禱 聲 , 像 馨 香 的 祭 品 , 感 動 天 父 心 !

敬 愛 的 慈 父 , 我 們 這 羣 忠 貞 愛 戴 , 擁 護 你 的 兒 女 們 , 在 這 熱 烈 的 恭 迎 中 , 獻 上 衷 心 的 祝 福 , 並 祈 求 天 父 福 佑 你 , 福 躬 康 泰 , 永 遠 盈 滿 着 天 主 的 聖 愛 和 祝 福 , 願 上 主 護 之 壽 之 , 賜 與 豐 富 的 聖 寵 , 達 成 牧 放 羊 群 之 大 任 。
寶血初學院全體學生敬獻

 

獻予在世教會之父
小禾手

()小引
 基 督 在 現 世 戰 爭 教 會 的 首 牧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於 本 月 四 日 (今 天) 蒞 臨 本 港 。 教 宗 這 次 東 來 , 不 但 為 香 港 教 區 天 主 子 民 帶 來 一 份 關 注 和 鼓 舞 , 更 帶 來 了 欣 慶 與 光 榮 ; 因 為 教 宗 這 次 的 東 來 訪 問 , 還 是 歷 史 上 的 第 一 次 。

()教宗的小史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於 一 八 九 七 年 九 月 廿 六 日 生 於 義 大 利 。 他 父 親 是 一 位 報 業 的 主 編 兼 國 會 議 員 。 教 宗 自 小 就 在 耶 穌 會 神 父 所 辦 的 學 校 , 接 受 良 好 的 教 育 。 於 一 九 二 0 年 五 月 廿 九 日 晉 陞 鐸 品 , 隨 即 進 入 額 我 略 大 學 , 攻 讀 教 會 外 交 學 ; 其 後 加 入 梵 蒂 岡 國 家 秘 書 處 工 作 , 並 於 一 九 三 七 年 出 任 該 秘 書 處 處 長 。 在 一 九 五 四 年 , 教 宗 庇 護 十 二 世 委 任 他 為 米 蘭 地 方 的 總 主 教 。 到 了 一 九 五 八 年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更 委 派 他 為 樞 機 主 教 (俗 稱 紅 衣 主 教) , 及 至 一 九 六 三 年 六 月 廿 一 日 繼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而 為 基 督 在 世 教 會 的 代 表 , 並 於 同 年 六 月 三 十 日 (聖 保 祿 瞻 禮 日) 加 冕 而 成 為 教 會 的 第 二 百 六 十 二 任 教 宗 。

()太空時代的保祿
以 往 的 教 宗 , 大 多 一 生 不 離 梵 蒂 岡 , 這 對 於 教 外 人 而 言 , 甚 或 一 些 教 內 的 子 民 , 都 以 為 教 宗 就 如 一 位 皇 帝 般 , 擁 有 無 上 的 權 威 , 而 高 高 在 上 , 祇 是 教 會 最 高 的 發 言 者 , 有 些 更 譏 諷 教 宗 是 一 個 極 權 者 ; 對 於 這 一 切 說 法 , 作 者 無 意 再 去 置 可 否 , 因 為 這 一 切 都 已 成 為 過 去 了 。 而 如 今 要 提 及 的 , 卻 是 一 位 能 深 入 民 隱 的 教 宗 ── 保 祿 六 世 。 當 他 在 職 於 總 主 教 時 , 足 跡 就 已 遍 及 各 地 : 無 論 是 地 下 礦 場 工 人 辛 勞 的 處 所 ; 貧 病 者 立 足 之 地 , 都 是 他 涉 足 之 處 。

在 這 個 科 學 一 日 千 里 的 今 天 , 人 類 歷 史 已 從 地 球 而 步 入 太 空 的 世 紀 中 。 他 深 信 基 督 在 世 的 國 度 , 也 不 該 再 守 着 過 去 古 舊 的 傳 統 , 而 毅 然 秉 承 起 前 任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的 工 作 , 完 成 了 第 二 屆 梵 蒂 岡 大 公 會 議 , 使 教 會 向 着 新 的 紀 元 邁 進 。

為 了 更 理 解 基 督 在 世 子 民 的 國 度 , 與 實 行 基 督 的 大 公 精 神 , 教 宗 於 是 善 用 了 科 學 的 進 步 , 交 通 的 方 便 , 不 辭 勞 苦 四 出 訪 問 。 以 下 為 七 年 來 教 宗 涉 足 之 地 :

一 九 六 四 年 初 , 前 往 耶 路 撒 冷 朝 聖 。 一 九 六 四 年 即 同 年 的 年 底 , 前 往 印 度 孟 買 主 持 印 度 第 卅 八 屆 聖 體 大 會 。 在 翌 年 , 即 一 九 六 五 年 , 到 紐 約 聯 合 國 總 部 , 為 世 界 和 平 而 在 大 會 上 獻 詞 。 一 九 六 六 年 三 月 廿 三 日 與 英 國 教 會 總 會 督 藍 姆 賽 作 首 次 歷 史 性 會 晤 。 一 九 六 七 年 五 月 , 前 往 花 地 瑪 朝 聖 ; 同 年 七 月 涉 足 土 耳 其 , 並 與 東 正 教 教 牧 們 會 晤 , 以 促 進 合 一 運 動 。 一 九 六 八 年 秋 , 於 南 美 洲 哥 倫 比 亞 主 持 聖 體 大 會 。 六 月 上 旬 他 又 風 塵 僕 僕 到 日 內 瓦 出 席 國 際 勞 工 成 立 五 十 週 年 紀 念 大 會 。 在 七 八 月 間 非 洲 烏 干 達 , 慶 祝 當 地 廿 二 位 殉 道 者 列 入 聖 品 。

今 年 十 一 月 又 在 世 界 的 另 一 角 亞 洲 , 印 上 我 們 聖 父 的 足 跡 。 並 於 十 二 月 四 日 駕 臨 本 港 , 能 不 使 身 為 香 港 教 區 天 主 子 民 的 我 們 雀 躍 嗎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在 這 個 遍 佈 了 政 治 、 經 濟 危 機 之 世 , 以 其 過 人 的 才 華 和 魄 力 , 肩 負 起 艱 辛 的 使 命 , 為 維 護 人 類 良 心 的 價 值 觀 念 而 作 戰 , 不 怕 任 何 攻 擊 和 譭 謗 , 而 且 更 頒 發 了 使 世 界 觸 目 的 「人 類 生 命 通 諭」 , 雖 然 這 曾 引 起 了 許 多 的 紛 爭 和 異 議 。 但 為 了 人 類 永 恆 的 前 途 , 他 仍 是 那 樣 大 無 畏 地 , 站 在 風 中 , 在 雨 中 , 默 默 地 引 領 着 祂 的 子 民 , 背 負 起 基 督 「愛」 的 十 字 架 , 重 行 登 上 加 爾 瓦 略 山 。 苦 爵 他 喝 了 , 而 且 還 得 再 喝 。

願 我 們 的 牧 人 , 神 形 安 康 , 繼 續 勇 敢 地 、 忠 信 地 奉 行 吾 主 上 主 的 使 命 。 希 望 身 為 基 督 子 民 的 我 們 , 能 緊 隨 着 我 們 牧 者 的 步 伐 , 勇 敢 地 為 基 督 作 證 。

 

教宗訪港之我見

我 雖 非 公 教 徒 , 但 自 小 已 受 天 主 教 信 仰 的 薫 陶 , 而 且 一 直 在 學 習 道 理 。 最 初 風 聞 教 宗 保 祿 將 訪 港 , 我 以 為 又 是 無 中 生 有 , 簡 直 造 謠 ; 及 後 得 徐 主 教 證 實 其 事 , 我 才 深 深 的 相 信 , 心 中 湧 起 了 一 陣 莫 名 的 喜 悅 。

香 港 , 在 世 界 地 圖 上 , 簡 直 連 一 點 的 位 置 也 佔 不 到 。 教 宗 向 居 羅 馬 , 近 年 來 雖 然 四 處 訪 問 , 但 未 到 過 香 港 , 這 次 也 來 訪 問 香 港 了 , 這 實 在 是 香 港 公 教 徒 , 甚 至 香 港 市 民 的 榮 幸 ; 雖 然 是 短 短 的 三 小 時 , 對 於 我 來 說 已 足 夠 了 。

香 港 是 一 個 信 仰 自 由 的 地 方 , 任 何 宗 教 的 信 徒 都 有 , 但 公 教 徒 卻 佔 絕 大 數 字 。 他 們 有 些 似 乎 對 於 公 教 事 項 不 甚 積 極 ; 但 他 們 會 感 覺 到 教 宗 訪 港 是 他 們 切 身 問 題 。 雖 因 時 間 所 限 , 教 宗 未 能 接 見 全 部 教 友 , 但 至 少 他 們 知 道 香 港 在 教 廷 上 亦 佔 重 要 的 位 置 , 這 樣 本 港 教 友 或 許 一 改 昔 日 態 度 , 而 實 行 積 極 地 善 盡 教 友 的 本 份 。

教 宗 訪 港 是 創 舉 , 更 對 教 徒 講 道 , 可 以 直 接 將 福 音 傳 播 , 則 傳 教 事 業 在 本 港 將 會 大 有 進 展 ; 不 久 的 將 來 , 本 港 可 能 成 為 公 教 城 市 。 在 此 我 謹 祝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今 次 的 蒞 臨 , 使 冷 淡 的 教 友 , 重 燃 愛 火 ; 使 熱 心 的 教 徒 , 更 見 積 極 ; 使 徘 徊 道 左 的 人 , 重 歸 一 棧 一 牧 !

 

我看教宗訪港
穆穆

做 了 這 麼 多 年 教 友 , 心 中 始 終 有 着 一 份 不 適 的 感 受 。 有 時 和 近 人 談 起 , 彼 此 所 覺 亦 大 略 相 同 ── 我 們 好 像 被 遺 忘 了 。 不 是 嗎 , 看 見 報 載 我 們 的 聖 父 往 歐 洲 訪 問 , 到 美 洲 看 看 當 地 的 教 友 , 到 印 度 訪 問 , 卻 從 不 見 他 來 香 港 , 關 心 關 心 一 下 我 們 的 中 華 信 友 , 真 的 , 我 們 好 像 被 遺 忘 了 。

X  X  X

教 宗 訪 港 是 七 十 年 代 的 大 事 , 十 二 月 四 日 將 會 是 大 日 子 , 是 全 港 四 百 萬 市 民 歡 欣 之 日 。 我 們 欣 逢 此 盛 會 , 感 到 異 常 快 慰 , 謹 以 一 片 熱 誠 向 宗 座 歡 呼 道 賀 。

教 宗 是 次 訪 港 , 在 歷 史 上 乃 屬 首 次 , 故 在 教 廷 未 正 式 公 佈 時 , 已 引 起 各 方 輿 論 ; 有 說 教 宗 此 行 乃 基 於 政 治 原 因 , 向 中 共 拋 媚 波 ; 亦 有 認 為 教 宗 鑒 於 東 南 亞 一 帶 之 宗 教 情 緒 低 落 , 特 訪 遠 東 打 氣 一 下 , 鼓 勵 士 氣 。 總 之 , 意 見 紛 紜 , 莫 衷 一 是 。 但 我 認 為 宗 座 此 次 訪 港 , 乃 由 於 從 古 以 來 沒 有 一 位 教 宗 曾 訪 過 香 港 (可 能 是 忙 又 忘 了) , 但 這 次 , 他 特 於 訪 問 遠 東 之 行 程 中 , 稍 作 逗 留 訪 問 香 港 , 蓋 香 港 為 全 球 教 區 中 國 籍 教 友 最 多 之 教 區 , 宗 座 訪 問 本 港 , 其 主 因 在 此 。

宗 座 是 次 訪 問 , 真 能 激 發 起 全 港 市 民 的 熱 烈 反 應 。 再 看 本 港 教 區 為 教 宗 到 訪 , 特 成 立 一 歡 迎 宗 座 籌 備 委 員 會 , 籌 備 宗 座 訪 港 三 小 時 內 的 一 切 節 目 。 而 公 教 學 校 , 更 於 是 日 放 假 一 天 , 以 便 學 生 到 場 參 與 彌 撒 , 可 見 教 宗 是 次 訪 港 , 確 為 本 港 教 區 歷 史 翻 開 了 新 的 一 頁 。

 

也談教宗訪港
李美珍

十 二 月 四 日 , 將 會 是 大 日 子 , 眾 人 都 靜 心 地 期 待 着 這 一 天 的 來 臨 。 這 一 天 充 滿 了 希 望 , 充 滿 了 熱 情 , 抓 起 這 萬 般 熱 情 的 就 是 教 宗 的 訪 港 。 對 香 港 來 說 是 史 無 前 例 的 事 , 在 每 個 人 的 生 命 行 程 中 , 更 是 沒 齒 難 忘 的 經 驗 。

知 名 人 士 訪 港 如 恆 河 沙 數 , 亦 甚 為 隆 重 , 可 是 這 次 教 宗 的 訪 港 , 為 了 表 示 迎 接 他 的 蒞 臨 , 不 但 要 隆 重 其 事 , 每 顆 心 都 要 熱 切 地 向 着 他 。 迎 接 教 宗 , 就 是 迎 接 萬 物 的 主 宰 。

教 宗 此 行 , 把 他 的 關 懷 愛 戴 的 情 意 表 露 無 遺 。 我 們 應 當 歡 喜 快 樂 , 許 多 人 雖 是 活 在 充 滿 愁 苦 辛 勞 的 環 境 , 被 歲 月 重 擔 煎 熬 折 磨 了 好 一 輩 子 , 黑 暗 佔 據 了 空 間 ; 不 過 創 傷 的 敷 藥 來 了 , 一 曙 光 明 臨 到 他 們 中 間 。 愛 的 能 力 是 不 可 思 議 的 , 它 是 和 平 的 根 , 痛 苦 的 尅 星 。 有 了 它 , 寒 冷 的 得 溫 暖 , 失 望 的 得 振 作 。 受 苦 的 人 類 , 正 需 要 愛 的 扶 持 。 而 教 宗 就 是 愛 的 表 記 , 藉 着 他 , 萬 物 的 主 宰 向 失 望 的 人 說 話 。

慈 愛 的 教 宗 受 到 千 萬 人 的 敬 愛 擁 戴 。 因 他 的 愛 遍 及 全 球 , 在 某 一 角 落 裡 飲 泣 的 人 也 要 聽 到 他 的 撫 慰 , 受 他 愛 的 感 動 。 我 們 為 了 表 示 對 教 宗 的 愛 慕 , 更 為 了 幫 助 他 完 成 他 底 神 聖 的 工 作 , 要 積 極 地 獻 上 我 們 的 一 份 努 力 。 為 了 親 愛 的 同 胞 們 , 為 了 全 人 類 的 和 平 , 而 大 大 的 征 服 魔 鬼 。 那 裡 有 愛 , 魔 鬼 就 不 能 立 足 , 願 天 下 都 沐 在 愛 中 !

 

喜聞教宗蒞港
吳仕聲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遠 東 訪 問 途 中 , 將 會 逗 留 香 港 三 小 時 的 消 息 , 經 已 從 教 區 當 局 證 實 了 。

這 是 , 香 港 開 埠 以 來 史 無 前 例 的 。 各 方 面 反 應 非 常 熱 烈 , 教 友 異 常 雀 躍 。 以 前 , 我 們 只 能 從 雜 誌 、 報 紙 、 圖 片 、 電 視 中 看 見 教 宗 的 容 顏 , 知 道 教 宗 的 言 行 。 現 在 , 不 但 能 聽 到 , 亦 能 看 到 當 今 教 宗 , 真 是 幸 運 極 了 。

從 過 往 的 史 實 中 , 我 們 知 道 了 教 宗 是 安 詳 的 、 慈 藹 的 、 他 的 人 格 崇 高 , 受 全 世 界 教 徒 所 尊 敬 。 他 的 仁 慈 、 關 懷 人 類 的 幸 福 , 是 全 世 界 人 們 所 景 仰 。 教 宗 的 性 格 和 行 動 中 充 滿 了 愛 , 是 代 表 天 主 的 愛 , 是 世 人 所 祈 求 獲 得 的 愛 。

這 次 , 教 宗 訪 港 , 雖 然 是 短 短 的 三 小 時 的 一 台 彌 撒 , 但 對 我 們 來 說 , 已 經 是 太 幸 運 了 。 我 們 還 能 期 望 些 什 麼 呢 ! 別 的 國 家 , 未 必 一 一 盡 能 見 到 教 宗 的 面 容 , 而 小 小 的 香 港 也 居 然 能 得 到 宗 座 的 蒞 臨 , 這 更 證 明 香 港 也 同 樣 受 到 重 視 。 預 料 教 宗 訪 港 時 , 必 有 盛 大 慶 典 。 而 從 歡 迎 中 , 我 們 可 以 看 出 這 是 出 於 一 個 人 的 良 知 , 內 心 真 正 的 讚 揚 。 由 此 可 知 , 能 征 服 世 界 的 , 唯 一 是 基 督 的 愛 , 而 教 宗 , 正 代 表 基 督 的 愛 。

正 所 謂 「真 理 能 戰 勝 邪 說 , 愛 能 戰 勝 恨 。」 希 望 藉 着 宗 座 帶 來 基 督 的 愛 力 , 香 港 人 能 消 弭 一 切 仇 恨 , 以 愛 共 存 , 坦 誠 相 處 , 表 現 出 和 諧 精 神 , 俾 能 更 愈 加 增 強 真 理 的 信 心 , 愛 的 信 心 。

 

教宗訪港有感
青偉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本 月 初 訪 問 亞 洲 , 並 將 在 本 港 逗 留 三 小 時 。 在 這 段 時 間 內 , 將 出 席 在 本 港 大 球 場 舉 行 之 耶 穌 君 王 瞻 禮 , 預 料 屆 時 將 有 為 數 約 數 萬 名 天 主 教 教 徒 參 加 , 盛 況 可 期 ; 而 教 宗 此 行 的 目 的 純 粹 為 宗 教 性 質 , 目 的 在 加 強 教 廷 與 本 港 在 宗 教 事 務 上 的 聯 繫 。

教 宗 為 天 主 教 教 會 之 首 , 領 導 教 會 及 屬 下 教 友 。 他 此 次 訪 港 , 在 教 友 方 面 言 , 平 時 想 一 瞻 教 宗 的 丰 采 , 而 在 這 之 前 , 這 種 願 望 只 是 夢 想 而 已 ; 現 在 一 旦 夢 想 化 為 實 現 , 其 興 奮 之 情 , 而 不 雀 躍 三 千 者 幾 希 矣 !

就 普 通 市 民 而 言 , 他 們 平 時 已 深 受 教 會 的 恩 澤 , 這 次 教 宗 訪 港 , 將 會 加 深 其 對 教 會 的 認 識 , 以 後 將 更 支 持 教 會 的 一 切 行 動 。

教 宗 此 次 亞 洲 之 行 , 所 經 的 地 方 香 港 , 因 本 港 是 一 個 交 通 中 樞 , 是 世 界 上 中 國 籍 教 友 最 多 的 一 個 教 區 。 而 中 國 固 有 的 道 德 觀 念 , 在 香 港 尤 為 明 顯 , 而 我 國 人 守 望 相 助 , 為 人 群 謀 福 利 的 精 神 , 與 天 主 教 所 期 望 的 仁 愛 及 社 會 正 義 的 願 望 , 完 全 一 致 。

天 主 教 會 能 在 中 國 固 有 的 文 化 及 其 倫 理 觀 念 下 存 在 並 發 展 至 今 天 完 善 的 地 步 , 這 證 明 了 一 種 不 可 否 認 的 事 實 ── 人 類 歷 史 、 文 化 或 倫 理 上 的 歧 異 , 並 不 妨 碍 四 海 一 家 的 手 足 情 誼 。

教 宗 這 次 訪 港 , 使 我 聯 想 起 教 會 在 香 港 及 其 它 地 方 所 作 的 福 利 事 業 , 無 論 在 教 育 、 醫 療 、 救 濟 、 感 化 及 和 平 工 作 上 , 都 有 超 卓 的 表 現 及 重 大 的 貢 獻 ; 在 教 育 工 作 上 , 教 會 大 量 開 辦 中 小 學 , 收 納 貧 苦 的 兒 童 , 俾 他 們 有 機 會 接 受 良 好 的 教 育 , 替 社 會 造 就 出 不 少 出 色 的 人 材 。 在 醫 療 工 作 方 面 , 教 會 大 量 興 建 現 代 化 設 備 的 醫 院 及 診 療 所 , 照 顧 貧 苦 大 眾 。 在 遇 有 天 災 人 禍 的 時 候 , 教 會 的 救 濟 工 作 做 得 最 完 善 及 最 徹 底 , 除 供 應 日 常 必 需 品 與 難 民 外 , 還 設 法 協 助 他 們 重 整 家 園 。 教 會 還 有 力 量 感 化 壞 人 , 使 其 改 過 自 新 , 成 為 一 個 良 好 的 公 民 。 此 外 , 教 會 在 世 界 和 平 工 作 上 亦 非 常 努 力 , 我 們 時 常 聽 到 教 宗 向 敵 對 國 家 呼 籲 停 火 , 在 平 息 國 與 國 間 仇 恨 。

教 會 無 聲 無 息 地 在 全 世 界 進 行 福 利 工 作 , 為 人 類 的 和 平 與 幸 福 努 力 , 正 所 謂 「行 乎 冥 冥 而 施 乎 無 報」 , 於 是 「壯 者 積 焉」 , 這 從 教 友 的 增 加 數 字 , 及 教 會 的 人 材 濟 濟 可 以 證 明 。 如 果 循 現 在 教 友 的 增 加 數 字 演 算 下 去 , 人 類 將 不 難 全 部 成 為 天 主 教 徒 , 那 時 地 球 上 將 再 沒 有 戰 爭 和 糾 紛 , 因 為 人 人 將 奉 行 天 主 教 所 倡 的 「愛 人 如 己」 的 教 義 。 而 孔 子 的 烏 托 邦 ── 大 同 世 界 , 亦 將 在 那 時 實 現 了 。 我 祈 求 這 樣 的 一 天 能 快 些 降 臨 !

我 祈 求 大 同 世 界 能 早 些 實 現 !

更 現 實 些 , 我 祈 求 教 宗 能 平 安 抵 港 , 願 天 主 祝 福 他 。

 

教友對教宗訪港雜感
本報通訊員──一雄君

教 宗 將 於 本 週 訪 問 本 港 , 為 了 迎 接 這 一 個 盛 典 , 筆 者 特 地 訪 問 下 列 四 位 人 仕 , 藉 此 歡 迎 宗 座 這 次 的 蒞 臨 。

江漢芬小姐
「教 宗 這 次 訪 問 可 以 說 是 本 港 國 籍 教 友 的 光 榮 , 因 為 在 東 南 亞 各 地 聚 居 之 中 國 人 中 以 本 港 教 友 最 多 , 所 以 我 十 分 希 望 這 個 值 得 令 人 鼓 舞 的 消 息 , 能 夠 很 快 、 而 準 確 地 傳 到 那 些 為 信 德 作 見 證 而 流 血 的 地 方 , 使 受 迫 害 的 人 在 心 靈 上 能 得 到 些 少 快 慰 。」 江 漢 芬 小 姐 說 。

「在 談 及 教 宗 這 次 訪 問 對 本 港 教 友 之 影 響 時 江 小 姐 說 : 對 熱 心 教 友 而 言 , 我 以 為 是 沒 有 多 大 的 影 響 , 他 們 內 心 一 定 會 感 覺 興 奮 , 這 是 可 以 斷 言 的 。 除 此 以 外 , 我 想 不 到 他 們 有 其 它 的 感 受 。 但 對 冷 淡 教 友 , 已 失 信 德 的 兄 弟 姊 妹 和 對 教 會 諸 多 苛 求 的 人 們 來 說 是 有 某 程 度 上 之 勉 勵 作 用 的 。 當 然 我 指 的 是 精 神 方 面 的 鼓 勵 。 試 看 本 港 中 外 神 職 界 和 熱 心 教 友 對 這 次 盛 典 不 遺 餘 力 地 作 籌 備 工 作 , 尤 其 是 他 們 基 於 一 種 奉 獻 的 精 神 , 各 人 消 除 己 見 來 服 務 教 會 和 服 務 人 群 的 態 度 是 值 得 效 法 。」

「最 後 多 謝 政 府 各 有 關 部 門 在 這 件 事 上 給 予 我 們 的 幫 助 並 合 作 。」

劉唯邁博士
「我 本 人 曾 覲 見 教 宗 , 那 次 的 印 象 令 我 畢 生 難 忘 。 因 為 教 宗 是 一 位 偉 大 人 物 , 是 個 傑 出 的 領 袖 , 尤 其 是 他 的 慈 祥 氣 度 特 別 感 人 。 現 在 教 宗 訪 問 香 港 , 我 非 常 希 望 青 年 能 親 眼 看 到 這 位 偉 大 領 袖 的 風 範 , 因 而 能 建 立 他 們 為 教 會 , 為 人 類 多 做 一 點 事 的 理 想 。 因 為 我 覺 得 現 時 的 青 年 缺 乏 一 個 理 想 的 生 活 價 值 , 一 個 正 確 的 目 標 。」 「大 體 上 來 說 , 教 宗 訪 港 會 刺 激 本 港 教 友 在 靈 修 方 面 之 注 意 並 提 高 其 境 界 。 這 不 是 說 本 港 教 友 的 內 心 生 活 水 準 低 , 實 際 上 來 說 , 他 們 在 各 方 面 的 表 現 , 尤 其 是 他 們 服 務 教 會 的 精 神 上 都 有 很 好 的 表 現 , 但 我 們 不 該 自 滿 。」 劉 博 士 說 。

「當 然 , 教 宗 在 這 個 時 候 來 港 會 直 接 鼓 勵 本 港 教 區 會 議 代 表 們 的 士 氣 , 使 他 們 更 能 了 解 大 公 會 議 的 精 神 並 加 以 發 揚 。 同 時 , 宗 座 的 蒞 臨 使 一 般 教 友 對 大 公 會 議 的 文 獻 和 教 區 會 議 的 草 案 更 具 親 切 感 。」

劉 博 士 繼 續 說 : 「教 宗 這 次 訪 問 是 有 更 大 的 意 義 : 徐 主 教 升 任 本 港 主 教 已 有 年 半 , 這 可 以 說 是 教 宗 對 徐 主 教 之 一 種 讚 揚 並 對 中 國 教 民 之 關 懷 , 因 為 徐 主 教 是 第 一 位 國 籍 主 教 。 這 是 一 種 對 傳 教 地 區 由 本 地 教 士 管 理 的 一 種 鼓 勵 和 支 持 。」

黃錦樟先生
「教 宗 是 教 會 的 元 首 , 他 不 辭 勞 苦 遠 道 而 來 , 這 是 中 國 人 的 光 榮 。 同 時 , 我 知 道 近 來 某 些 報 章 報 導 教 宗 希 望 中 國 大 陸 目 前 的 政 黨 能 加 入 聯 合 國 (其 可 信 性 有 待 證 明) 。 本 來 , 天 主 教 教 義 與 共 產 主 義 是 背 道 而 馳 的 , 教 宗 是 有 責 任 譴 責 其 主 義 , 但 不 是 說 他 譴 責 其 政 權 下 的 無 辜 的 中 國 人 民 。 我 可 以 肯 定 教 宗 本 人 也 十 分 希 望 有 一 日 能 將 福 音 再 次 傳 入 中 國 大 陸 。 說 明 一 件 事 , 宗 教 與 全 人 類 相 關 , 不 論 他 們 是 活 在 自 由 社 會 中 或 極 權 社 會 中 。 亦 即 是 說 , 宗 教 不 能 被 孤 立 於 一 隅 , 而 是 落 實 在 社 會 中 。」

「既 然 我 們 肯 定 宗 教 是 落 實 在 社 會 中 並 肯 定 宗 教 的 表 徵 是 一 個 『愛』 字 。 那 麼 , 現 時 的 教 會 一 定 需 要 更 多 有 德 行 之 見 證 者 。 我 希 望 教 宗 能 在 本 港 起 領 導 作 用 , 使 人 們 見 了 他 的 風 範 和 德 行 而 增 相 効 尤 。」

張啟文先生
「教 會 元 首 來 遠 東 訪 問 是 有 史 以 來 的 第 一 次 , 這 真 是 本 港 教 民 的 特 別 光 榮 。 一 般 來 說 , 遠 東 的 教 友 很 少 有 機 會 到 羅 馬 去 覲 見 教 宗 , 尤 其 是 參 與 教 宗 奉 獻 的 彌 撒 並 接 受 宗 座 降 福 。 因 此 , 本 港 教 民 有 責 任 在 各 方 面 各 盡 己 力 以 迎 接 這 一 個 盛 典 的 來 臨 。 在 籌 備 方 面 , 各 工 作 人 員 沒 有 不 盡 力 而 為 , 特 別 是 預 備 場 地 這 一 方 面 , 如 入 場 票 之 分 發 並 祭 台 之 裝 飾 等 。 很 多 熱 心 人 仕 不 斷 地 提 供 他 們 的 寶 貴 意 見 。 但 施 行 方 面 實 難 滿 足 每 一 個 人 的 願 望 , 所 以 我 希 望 大 家 能 本 着 仁 愛 之 心 來 迎 接 這 盛 典 。」

 

為教宗訪港而歡呼
劉尚遜

本 月 四 日 是 我 們 香 港 教 區 二 十 多 萬 教 友 最 值 得 歡 欣 鼓 舞 的 日 子 。 因 為 生 活 在 這 個 人 類 互 相 攻 訐 、 欺 詐 、 殘 殺 及 天 災 的 世 紀 裡 , 能 在 有 生 命 之 日 親 眼 目 睹 教 宗 的 神 采 , 委 實 是 一 件 有 福 的 事 。 因 此 , 我 們 一 面 要 感 謝 天 主 賜 福 香 港 的 教 友 , 另 一 方 面 我 們 要 充 份 了 解 教 宗 東 來 的 親 善 目 的 ; 勿 為 一 些 報 章 的 謠 傳 所 迷 惑 , 勿 為 某 些 人 士 的 錯 謬 推 想 而 蒙 蔽 。 教 宗 東 來 是 有 目 共 睹 的 , 他 主 要 是 為 了 出 席 馬 尼 拉 及 雪 梨 兩 地 所 舉 行 有 代 表 性 的 主 教 會 議 。 他 在 牧 民 工 作 中 , 不 忘 致 力 於 為 在 戰 爭 、 天 災 中 受 苦 難 的 人 寄 以 同 情 憐 憫 之 心 , 並 且 為 社 會 貧 窮 的 人 而 請 命 。 作 為 一 位 教 會 的 元 首 , 他 要 做 自 己 責 任 所 要 做 的 工 作 , 他 要 到 自 己 歡 喜 要 到 的 教 民 那 裡 去 , 任 何 人 都 沒 有 理 由 去 非 議 及 大 驚 小 怪 的 。 至 於 教 宗 在 羅 馬 臨 起 程 時 所 說 的 一 句 話 , 更 發 人 深 省 。 他 說 : 「此 次 到 遠 東 去 覺 得 自 己 好 像 一 隻 細 小 的 螞 蟻 , 在 大 海 上 飄 浮 。」 這 句 話 , 雖 然 是 出 於 謙 遜 , 實 在 是 最 佳 的 哲 學 , 他 教 訓 了 全 世 界 , 特 別 是 那 些 自 視 清 高 的 人 。 教 宗 雖 年 事 已 高 , 但 對 世 界 的 認 識 及 對 聖 教 會 本 身 的 國 際 關 係 , 有 實 際 的 了 解 , 並 不 如 某 些 人 士 所 想 像 的 那 樣 膚 淺 。 教 宗 是 一 位 慈 善 、 忍 耐 、 勇 敢 的 人 , 他 今 天 牧 民 工 作 的 精 神 , 恰 似 偉 大 的 聖 保 祿 宗 徒 一 樣 。 聖 保 祿 宗 徒 在 聖 教 初 期 曾 先 後 三 次 前 往 遙 遠 的 各 地 方 教 會 去 牧 民 , 常 為 地 方 教 會 及 教 友 解 決 一 些 問 題 , 甚 至 住 在 教 友 當 中 , 用 自 己 的 雙 手 去 織 地 毡 , 自 食 其 力 。 在 他 幾 次 長 途 跋 涉 中 , 受 盡 鞭 打 、 監 禁 , 被 擲 石 致 死 而 復 生 種 種 災 難 。 這 些 災 難 , 全 賴 他 的 堅 忍 、 勇 毅 的 精 神 , 一 一 加 以 抵 受 及 克 服 。 所 以 , 教 宗 在 這 次 二 萬 多 哩 的 旅 途 上 所 遭 遇 的 風 險 , 雖 令 全 世 界 的 人 所 担 心 , 但 不 必 驚 奇 的 , 因 為 耶 穌 基 督 當 日 不 也 是 受 盡 別 人 的 凌 辱 與 攻 擊 嗎 ? 到 底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所 負 的 十 字 架 是 最 神 聖 的 。 他 為 了 熱 愛 我 們 中 國 的 教 友 而 不 惜 排 除 一 些 人 為 的 障 碍 , 惠 然 寵 臨 , 讓 我 們 齊 聲 歡 呼 吧 !

光 榮 歸 於 天 主 !

願 天 主 保 佑 教 宗 旅 途 平 安 !


萬民佇候聖駕光臨
政府首長多人  機場歡迎教宗
歷史性訪問與教民祈禱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遠 東 行 程 中 , 在 歸 途 上 花 三 小 時 蒞 臨 本 港 作 歷 史 性 訪 問 , 與 本 港 天 主 子 民 一 起 向 聖 父 獻 上 最 崇 高 的 祈 禱 ── 彌 撒 聖 祭 , 向 本 港 天 主 子 民 致 意 。 教 宗 在 港 逗 留 時 間 為 三 小 時 , 即 教 宗 於 本 月 四 日 下 午 一 時 二 十 分 乘 座 駕 機 抵 達 啟 德 機 場 , 旋 即 乘 直 升 機 抵 達 跑 馬 地 賽 馬 場 , 在 賽 馬 場 上 接 受 二 萬 二 千 青 年 及 兒 童 歡 迎 , 然 後 再 乘 開 蓬 車 到 政 府 大 球 場 , 接 見 教 友 代 表 , 聯 合 全 港 天 主 子 民 舉 行 彌 撒 聖 祭 。

籌 委 會 印 發 入 場 券 四 萬 張 , 於 上 週 分 配 到 各 堂 區 後 , 馬 上 即 分 發 完 盡 。

彌 撒 完 畢 後 教 宗 繞 一 週 離 球 場 , 返 回 賽 馬 場 , 乘 直 升 機 前 往 機 場 , 到 貴 賓 室 中 向 本 港 政 教 各 界 致 謝 詞 , 然 後 準 於 下 午 四 時 二 十 分 離 港 飛 往 可 倫 坡 。

在 機 場 迎 接 教 宗 的 嘉 賓 , 除 本 港 徐 主 教 外 。 政 府 首 長 方 面 , 有 代 理 英 軍 司 令 賀 士 福 少 將 伉 儷 , 按 察 司 李 比 爵 士 伉 儷 , 行 政 局 首 席 非 官 守 議 員 羅 理 基 爵 士 伉 儷 , 署 理 布 政 司 何 禮 文 伉 儷 , 行 政 局 首 席 華 人 非 官 守 議 員 關 祖 堯 爵 士 伉 儷 , 立 法 局 首 席 非 官 守 議 員 簡 悅 強 伉 儷 , 警 務 處 處 長 薛 畿 輔 伉 儷 , 民 航 處 處 長 譚 信 伉 儷 及 政 府 新 聞 處 處 長 華 德 伉 儷 。 彌 撒 的 全 部 過 程 由 香 港 廣 播 電 台 , 商 業 電 台 , 及 電 視 台 作 現 場 傳 播 。

大球場裝飾輝煌 熔藝術宗教一爐
球 場 的 大 門 口 採 用 簡 單 的 中 國 式 佈 置 ── 教 宗 牧 徽 高 懸 其 上 , 橫 額 寫 着 : 「歡 迎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句 話 。 門 口 兩 旁 的 圓 柱 上 , 另 書 有 「歡 迎 宗 座 寵 臨 謹 致 衷 誠 敬 意」 的 大 字 。 大 門 口 放 置 了 花 簇 。

祭 台 設 於 球 場 正 中 , 高 六 尺 , 四 周 有 梯 級 , 上 舖 紅 色 地 毡 , 兩 邊 綴 以 黃 白 色 的 碎 花 。 祭 台 上 放 置 六 支 花 形 燭 台 。 教 宗 坐 椅 是 中 國 式 的 椅 子 。

面 向 祭 壇 和 場 館 的 座 位 的 最 高 處 , 放 有 教 宗 牧 徽 ── 兩 匙 作 交 加 形 , 象 徵 聖 伯 多 祿 及 其 代 表 的 權 力 ; 上 有 三 層 高 冠 , 下 有 象 徵 式 的 峯 巒 表 示 教 宗 的 姓 名 「蒙 迪 尼」。

牧 徽 的 背 後 , 是 一 個 由 帆 船 桅 桿 和 圓 形 風 帆 組 成 的 , 帆 桅 上 有 十 字 架 , 象 徵 香 港 教 會 。 那 是 由 墨 西 哥 藝 術 家 高 布 爾 波 亞 先 生 設 計 。

球 場 周 圍 有 黃 白 色 (教 宗 顏 色) 相 間 的 飄 旗 一 百 二 十 面 , 上 書 有 「正 義 與 和 平」 (教 宗 格 言)

 

宗座共祭彌撒
教友代表奉獻


在 宗 座 的 彌 撒 中 , 教 友 代 表 行 奉 獻 禮 , 及 誦 讀 聖 經 。 第 一 次 聖 經 誦 讀 , 由 總 堂 區 教 友 領 袖 區 光 文 先 生 以 中 文 讀 出 。

由 二 千 餘 人 組 成 之 歌 詠 團 用 中 文 領 唱 「答 唱 詠」 , 然 後 由 玫 瑰 堂 區 教 友 領 袖 羅 榮 生 先 生 , 以 英 語 作 第 二 次 聖 經 誦 讀 。

歌 詠 團 唱 出 「亞 肋 路 亞」 , 然 後 由 李 宏 基 副 主 教 誦 讀 福 音 。 教 宗 以 英 語 講 道 , 教 宗 講 道 後 即 席 有 人 作 中 文 繙 譯 , 領 念 「信 經」 , 在 誦 念 「信 友 禱 文」 部 份 , 教 宗 領 開 首 及 結 尾 兩 段 , 至 於 禱 文 內 容 由 公 教 工 青 代 表 王 渠 注 先 生 及 公 教 學 青 代 表 李 惠 斌 小 姐 輪 流 領 念 , 由 信 眾 齊 聲 回 答 。

信 眾 代 表 向 教 宗 行 奉 獻 禮 , 程 序 如 下 : 聖 母 軍 代 表 楊 寶 蘭 小 姐 ── 麵 餅 。 公 教 進 行 會 代 表 馬 兆 榮 先 生 ── 酒 水 。 公 教 婦 女 聯 誼 會 代 表 阮 陳 艾 蘊 女 士 ── 紀 念 品 (香 港 仔 製 木 船 模 型 一 艘) 。 聖 雲 先 會 代 表 方 鎮 堃 先 生 ──  獻 儀 (為 協 助 某 一 需 要 的 傳 教 地 區 之 經 費 , 以 示 基 督 徒 共 融 互 助 精 神)

歌 詠 團 由 慈 幼 會 陸 達 本 神 父 指 揮 , 李 亦 鵬 修 士 司 琴 及 領 唱 「頌 主 詠 。」 教 友 宗 徒 誓 詞 由 教 區 牧 民 委 員 會 代 表 薛 秉 坤 先 生 以 中 文 領 念 , 唐 淑 惠 小 姐 以 英 文 領 念 。 彌 撒 完 畢 , 教 宗 向 在 場 人 士 頒 賜 宗 座 遐 福 。

 

教民萬眾一心群策群力
教會迎迓工作順利完成

歡 迎 教 宗 蒞 臨 籌 備 委 員 會 及 其 轄 下 之 工 作 小 組 的 籌 備 工 作 , 已 接 近 完 成 階 段 。 該 委 員 會 之 工 作 繁 重 異 常 , 因 籌 備 時 間 只 有 五 個 星 期 , 而 且 在 教 宗 短 促 之 訪 問 時 間 內 , 所 有 程 序 均 作 精 密 安 排 。 教 宗 之 來 港 訪 問 常 屬 首 次 , 籌 備 工 作 無 先 例 可 循 , 因 此 很 多 問 題 要 設 法 解 決 , 在 政 府 和 各 方 人 士 大 力 協 助 下 , 全 部 困 難 已 經 迎 刃 而 解 , 在 此 情 形 之 下 , 教 宗 在 本 港 的 訪 問 一 定 極 為 順 利 。

教 宗 在 馬 尼 拉 機 場 遭 受 襲 擊 後 , 港 府 當 局 決 定 加 強 治 安 戒 備 , 上 月 廿 八 日 下 午 在 啟 德 機 場 及 大 球 場 , 舉 行 綵 排 歡 迎 教 宗 之 儀 式 。

由 各 堂 區 選 出 的 七 百 多 名 教 友 屆 時 將 在 大 球 場 負 責 帶 位 工 作 。

天 主 教 當 局 現 已 印 備 有 教 宗 照 片 的 彩 色 傳 單 三 十 萬 份 , 以 簡 短 的 文 字 敍 述 教 宗 遠 來 之 行 的 目 的 及 為 教 會 祈 禱 的 經 文 等 。 此 等 傳 單 將 大 量 分 發 。 另 外 還 印 備 海 報 , 在 各 聖 堂 , 修 院 及 公 教 學 校 張 貼 。

教 宗 此 次 來 港 並 非 單 為 接 受 信 眾 之 效 忠 及 歡 迎 。 教 會 亦 稱 為 「旅 途 教 會」 , 教 宗 此 次 來 港 , 純 為 聯 合 本 港 教 會 中 的 天 主 子 民 , 一 起 祈 禱 。 大 球 場 中 舉 行 之 彌 撒 , 是 基 督 的 代 表 與 天 主 子 民 一 起 獻 上 的 最 崇 高 的 敬 禮 和 祈 禱 。 此 等 祈 禱 是 團 結 的 標 誌 , 不 但 是 本 港 天 主 教 會 內 天 主 子 民 間 的 團 結 或 本 港 教 會 與 其 他 地 方 教 會 的 團 結 。 也 是 本 港 教 會 信 友 與 全 港 居 民 及 全 球 兄 弟 的 團 結 。 本 港 教 會 當 局 有 鑒 於 此 , 在 教 宗 來 港 前 的 一 個 主 日 各 台 彌 撒 中 , 指 示 司 鐸 在 講 道 時 特 別 提 及 此 點 , 使 信 友 善 作 準 備 , 務 使 屆 時 全 心 全 靈 依 循 教 宗 的 意 願 : 與 兄 弟 達 到 圓 滿 無 缺 的 精 神 團 結 。

教 外 人 士 對 於 宗 座 訪 港 , 均 表 歡 迎 , 他 們 對 此 極 為 關 懷 , 反 應 熱 烈 , 很 多 教 外 人 士 對 教 宗 的 認 識 也 許 不 深 , 但 他 們 知 道 教 宗 代 表 一 種 超 然 物 外 的 價 值 , 他 曾 放 下 三 層 教 宗 的 高 冠 , 並 解 散 梵 蒂 岡 僅 有 的 少 量 軍 隊 , 並 且 成 為 很 多 人 惱 恨 的 目 標 , 但 他 卻 是 一 個 和 平 的 使 者 。


請為教宗祈禱

求 賜 教 宗 領 導 教 會 忠 誠 的 完 成 救 世 使 命 。 求 主 俯 聽 我 們

求 賜 教 宗 領 導 教 會 勇 敢 的 傳 揚 基 督 聖 訓 而 使 之 實 現 。 求 主 俯 聽 我 們

求 賜 教 宗 率 領 全 球 主 教 、 神 職 人 員 及 全 體 信 友 為 謀 求 和 平 、 福 樂 而 努 力 。 求 主 俯 聽 我 們

求 賜 教 宗 給 予 憂 苦 者 及 尋 求 福 音 者 得 接 受 基 督 喜 訊 的 機 會 。 求 主 俯 聽 我 們

求 賜 教 宗 感 召 香 港 青 年 熱 心 服 務 社 會 , 並 誠 心 愛 護 他 們 的 弟 兄 。 求 主 俯 聽 我 們

求 賜 教 宗 能 堅 固 我 們 的 信 德 和 增 加 我 們 的 聖 寵 。 求 主 俯 聽 我 們

求 賜 教 宗 所 降 遐 福 , 使 我 們 成 為 更 熱 心 教 友 , 堪 受 基 督 的 救 恩 。 求 主 俯 聽 我 們

天 主 , 祢 選 派 忠 誠 僕 人 ── 保 祿 , 做 祢 羊 棧 的 善 牧 , 求 祢 俯 聽 我 們 的 祈 禱 , 賜 基 督 在 世 上 的 代 表 ── 保 祿 , 堅 固 他 的 弟 兄 , 並 領 導 教 會 全 體 信 友 認 識 真 理 , 得 到 永 生 。 因 我 們 的 主 基 督 。 亞 孟 。
1970 年 12 月 4 日

 

教會的使命是愛
教宗保祿講道詞
一九七0年十二月四日•政府大球場

親 愛 的 弟 兄 、 兒 女 們 :

我 們 以 喜 悅 的 心 情 接 受 了 你 們 的 熱 心 司 牧 、 我 們 的 弟 兄 徐 主 教 的 禮 邀 , 在 此 次 宗 徒 旅 程 中 , 欣 然 乘 參 加 亞 澳 兩 洲 主 教 會 議 之 便 , 訪 問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中 國 教 區 , 雖 然 這 個 訪 問 為 時 是 很 短 促 的 。

親 愛 的 香 港 兒 女 , 我 們 很 高 興 同 你 們 在 一 起 。 你 們 曾 以 多 種 方 式 向 羅 馬 宗 座 表 示 愛 戴 忠 誠 , 我 們 要 親 自 向 你 們 道 謝 。 我 們 要 祝 賀 這 個 生 氣 勃 勃 的 天 主 教 團 體 的 種 種 成 就 。 我 們 要 鼓 勵 你 們 堅 守 聖 洗 與 堅 振 聖 事 所 給 你 們 的 信 德 , 並 要 策 勉 你 們 作 更 大 的 努 力 , 去 尋 覓 最 適 宜 的 方 式 表 達 基 督 之 愛 的 訊 息 , 好 叫 今 日 的 世 界 更 易 於 了 解 它 。 這 樣 , 你 們 便 會 把 基 督 福 音 的 永 久 不 衰 的 朝 氣 和 改 造 力 量 , 顯 示 給 一 切 弟 兄 姊 妹 , 給 他 們 希 望 去 建 設 一 個 基 於 愛 德 的 更 友 好 的 社 會 。

此 刻 我 們 正 在 祈 禱 中 。

但 願 我 們 每 個 人 都 體 會 這 個 祈 禱 、 我 們 的 彌 撒 聖 祭 、 在 我 們 的 心 靈 中 產 生 的 雙 重 關 係 : 一 是 我 們 與 基 督 的 關 係 , 一 是 我 們 與 自 己 弟 兄 的 。

是 的 , 我 們 奉 基 督 之 名 聚 集 在 一 起 , 我 們 便 與 基 督 同 在 。 不 如 說 , 基 督 與 我 們 同 在 。 祂 自 己 曾 給 我 們 這 個 保 證 ; 祂 曾 說 : 你 們 若 以 我 的 名 聚 集 , 我 便 與 你 們 同 在 (見 瑪 拾 捌•二 十) 。 再 者 , 基 督 是 教 會 的 元 首 , 雖 然 現 在 無 形 無 狀 (Summa Theolgica III, 8.1) , 也 是 我 們 靈 魂 的 最 高 「司 牧 與 護 守 者」 (見 伯 前 弍•二 五) , 而 我 這 個 卑 微 的 人 , 則 奉 委 為 祂 的 代 表 , 這 項 職 務 , 能 使 這 個 神 聖 集 會 中 的 人 , 更 深 刻 地 感 到 基 督 的 臨 現 , 使 基 督 的 神 能 更 有 效 , 使 基 督 給 人 的 精 神 安 慰 更 直 接 , 這 是 叫 我 喜 悅 的 一 件 事 。 我 們 正 在 舉 行 的 禮 儀 , 不 多 久 即 將 變 得 更 實 在 、 更 奧 秘 ; 它 將 成 為 基 督 親 自 建 立 的 祭 餐 , 以 追 念 救 贖 的 苦 難 , 並 以 聖 事 的 形 式 予 以 重 演 ; 而 且 基 督 將 把 自 己 給 我 們 作 為 永 生 之 糧 。

弟 兄 們 : 讓 我 們 大 家 來 充 實 這 個 禮 儀 的 意 義 。 讓 我 們 每 個 人 固 執 其 意 義 , 在 思 想 中 予 以 最 堅 定 的 承 認 。 讓 我 們 對 它 表 達 謙 遜 、 肯 定 、 全 面 的 信 德 , 這 樣 , 我 們 對 眼 前 這 個 非 同 凡 響 、 可 喜 的 時 刻 , 可 有 一 個 恆 久 不 滅 的 回 憶 。 等 一 下 我 們 便 要 宣 佈 「 信 德 的 奧 跡 」 這 就 是 我 們 這 個 禮 儀 應 該 ── 為 此 刻 和 永 恆 ── 實 現 的 第 一 種 關 係 : 信 德 。 我 們 向 各 位 宣 佈 這 個 信 德 , 並 且 要 把 你 們 堅 定 於 此 信 德 之 中 。

我 們 舉 行 的 禮 儀 , 你 們 知 道 還 產 生 第 二 種 關 係 ; 它 首 先 產 生 於 我 們 的 意 識 之 中 , 繼 而 產 生 於 我 們 心 中 , 最 後 則 在 我 們 的 外 表 生 活 中 。

聖 體 聖 事 乃 是 團 結 一 致 的 標 記 和 聯 繫 (Summa Theologica III, 73, 2, 3) 。 聖 體 聖 事 乃 是 一 個 共 融 合 一 的 聖 事 。 它 一 方 面 把 我 們 與 基 督 結 合 起 來 , 同 時 也 把 我 們 與 領 受 同 一 神 糧 的 弟 兄 , 在 心 靈 、 奧 蘊 、 精 神 、 社 會 各 境 界 上 團 結 起 來 (見 格 前 十 、 十 七) 。 這 是 團 結 教 會 的 聖 事 , 聯 繫 信 友 團 體 的 最 大 因 素 。 這 是 包 藏 基 督 的 真 正 肉 身 的 聖 事 , 其 目 的 乃 產 生 基 督 的 奧 體 , 即 教 會 。

我 們 要 停 下 來 作 一 個 結 論 。 教 會 乃 是 基 督 對 我 們 的 愛 所 產 生 的 具 有 團 結 性 的 果 實 。 教 會 本 身 就 可 算 為 一 個 有 生 命 的 標 記 、 團 結 與 愛 的 聖 事 。 教 會 的 使 命 就 是 愛 。 在 講 這 幾 句 簡 單 而 崇 高 的 話 的 時 候 , 所 有 的 中 國 人 民 , 無 論 在 什 麼 地 方 , 全 都 環 繞 在 我 們 四 周 ── 我 們 幾 乎 有 此 感 覺 。

基 督 的 這 個 卑 微 的 宗 徒 , 有 史 以 來 , 第 一 次 訪 問 遠 東 這 一 個 地 方 。 他 有 甚 麼 話 說 ? 他 為 什 麼 來 ? 總 而 言 之 , 為 愛 而 已 。 為 中 國 , 基 督 也 是 導 師 , 牧 人 , 愛 人 的 救 贖 者 。 教 會 不 能 不 提 出 「愛」 這 個 好 字 。 愛 將 永 存 不 息 。


社論
我們的謝枕

一 個 盛 大 的 慶 典 得 以 有 條 不 紊 地 進 行 , 必 定 經 過 艱 辛 的 籌 備 , 耗 費 無 數 人 的 心 血 和 精 力 。

我 們 為 歡 迎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臨 幸 並 參 與 其 主 持 的 聖 祭 而 舉 行 的 集 會 , 秩 序 井 然 。 我 們 相 信 , 本 教 區 的 迎 迓 儀 式 非 常 得 體 周 詳 。 歡 迎 者 人 山 人 海 , 盛 況 罕 見 , 場 面 樸 實 不 華 。 當 日 的 全 部 程 序 隆 重 而 緊 湊 。 教 宗 和 共 祭 神 父 所 使 用 的 祭 壇 , 結 構 堅 固 , 色 調 和 諧 , 佈 置 大 方 。 教 宗 準 時 抵 達 祭 壇 , 所 有 的 人 早 已 準 備 妥 當 , 各 就 各 位 的 在 恭 候 。 一 切 看 來 似 乎 簡 單 , 事 實 上 卻 不 然 , 當 日 的 程 序 分 秒 不 差 , 完 全 是 精 心 策 劃 的 結 果 。 這 種 高 度 的 準 確 性 實 在 不 易 達 到 , 但 卻 辦 到 了 。 教 宗 在 本 港 逗 留 的 時 間 僅 三 小 時 , 全 部 程 序 都 在 這 三 小 時 內 完 成 ; 教 宗 結 果 準 時 離 港 , 一 切 按 部 就 班 , 並 無 匆 忙 的 現 象 。 這 完 全 歸 功 於 參 與 籌 備 迎 迓 工 作 的 人 。

除 了 向 他 們 祝 賀 , 還 應 該 感 謝 他 們 。 籌 備 工 作 大 部 份 在 本 報 編 輯 部 所 在 的 公 教 進 行 社 之 內 進 行 。 我 們 每 天 目 睹 滿 面 的 倦 容 和 疲 憊 的 步 履 , 那 是 辛 勞 的 證 明 。 他 們 忘 我 工 作 , 當 然 不 是 為 了 別 人 稱 謝 , 但 是 應 該 感 謝 他 們 。

我 們 還 應 該 感 謝 所 有 大 力 支 持 籌 備 工 作 的 政 府 人 員 和 各 界 人 士 。 他 們 一 絲 不 苟 , 非 常 認 真 。 他 們 悉 力 參 與 籌 備 , 表 現 出 深 刻 的 關 切 和 令 人 難 以 忘 懷 的 手 足 情 誼 。 他 們 同 樣 分 享 我 們 的 喜 樂 。 我 們 當 然 應 該 感 謝 他 們 。

教 宗 在 講 道 中 以 一 個 「愛」 字 總 括 此 行 的 意 義 。 事 實 上 , 他 此 次 的 訪 問 的 確 促 進 了 「愛」 , 那 正 是 他 蒞 臨 本 港 的 目 的 。 教 宗 目 的 已 達 , 想 必 感 到 滿 意 。

永誌不忘
教 宗 在 香 港 的 三 小 時 中 , 曾 親 與 若 干 人 握 晤 , 其 中 有 些 是 本 港 基 督 教 領 袖 。 教 宗 在 大 球 場 接 見 他 們 的 時 候 , 在 場 的 人 均 報 以 熱 烈 的 歡 呼 聲 , 證 明 本 港 信 眾 對 這 些 領 袖 所 受 到 的 禮 待 非 常 欣 慰 , 視 之 為 本 港 基 督 教 會 和 諧 關 係 的 一 種 良 好 標 誌 。

聖 公 會 港 澳 教 區 會 督 白 約 翰 主 教 代 表 該 會 和 其 他 基 督 教 信 徒 在 致 送 給 教 宗 的 歡 迎 函 件 中 表 示 「衷 心 喜 悅」 , 同 樣 反 映 了 這 種 和 諧 的 手 足 精 神 。

這 是 表 現 香 港 基 督 徒 教 會 日 趨 良 好 的 關 係 的 最 佳 機 會 , 此 一 機 會 將 為 人 們 永 誌 不 忘 。


教宗講道勉勵信眾
領會聖祭意義促進共融關係

在 彌 撒 當 中 , 教 宗 作 十 分 鐘 講 道 , 在 他 的 講 道 詞 的 序 言 中 , 他 首 先 表 示 很 高 興 接 受 本 港 主 教 徐 誠 斌 的 邀 請 , 在 他 這 次 「宗 徒 旅 程」 中 來 香 港 作 一 個 短 短 的 探 訪 , 他 的 「宗 徒 旅 程」 的 主 要 目 的 是 來 東 南 亞 , 參 加 亞 洲 和 澳 洲 的 主 教 會 議 。

教 宗 心 目 中 之 香 港 , 是 全 世 界 最 大 的 中 國 人 教 區 。 繼 之 , 他 表 示 很 快 樂 和 感 謝 在 香 港 他 的 弟 兄 子 女 素 來 對 宗 座 的 愛 戴 , 亦 鼓 勵 他 們 堅 守 領 洗 和 領 聖 神 恩 典 後 所 獲 的 信 德 , 作 更 大 努 力 傳 揚 福 音 。

教 宗 在 彌 撒 當 中 告 訴 我 們 他 的 心 聲 , 而 他 的 心 聲 是 在 行 動 上 表 達 出 來 , 這 行 動 就 是 祈 禱 ── 彌 撒 聖 祭 的 祈 禱 。

教 宗 明 瞭 自 己 的 責 任 ── 身 為 基 督 在 世 代 表 , 他 召 喚 天 主 子 民 在 基 督 名 義 下 聚 在 一 起 , 使 基 督 的 說 話 實 騐 , 因 為 耶 穌 曾 說 過 : 「你 們 若 以 我 的 名 聚 集 , 我 便 與 你 們 同 在 (瑪 : 拾 捌二 十) 這 就 是 教 宗 所 說 的 在 彌 撒 聖 祭 中 祈 禱 時 產 生 的 第 一 種 關 係 ── 和 基 督 的 關 係 。 他 的 責 任 , 是 要 在 彌 撒 祈 禱 中 促 成 基 督 的 臨 現 , 使 基 督 的 神 能 更 有 效 , 使 基 督 給 人 的 安 慰 更 直 接 。 換 言 之 , 在 彌 撒 中 , 基 督 的 救 贖 重 演 , 而 賜 給 我 們 重 生 之 糧 。 因 此 , 教 宗 促 使 我 們 很 謙 遜 地 重 發 信 德 。 在 彌 撒 祭 獻 的 行 動 中 , 使 我 們 的 信 德 活 現 和 永 恆 。

教 宗 繼 續 指 出 , 彌 撒 聖 祭 就 是 天 主 子 民 團 結 的 標 誌 和 聯 繫 。 開 始 是 誠 於 中 , 繼 而 形 於 外 , 藉 着 領 受 耶 穌 聖 體 , 弟 兄 們 便 團 結 起 來 。 他 引 用 保 祿 致 格 林 多 人 前 書 中 一 句 話 , 指 出 他 們 在 心 靈 、 精 神 、 社 會 , 各 方 面 的 聯 繫 。 教 宗 提 醒 我 們 這 個 手 足 之 團 結 , 是 維 繫 於 聖 教 會 , 聖 教 會 就 是 基 督 本 身 , 彌 撒 中 的 聖 體 聖 事 促 成 這 個 奧 妙 的 團 結 。

教 宗 綜 合 以 上 兩 點 , 表 明 教 會 的 任 務 是 愛 , 就 是 使 基 督 的 愛 在 教 會 中 使 弟 兄 們 和 基 督 彼 此 共 融 。

教 宗 以 基 督 代 表 的 責 任 , 以 慈 父 的 心 情 , 以 弟 兄 的 愛 心 , 呼 籲 各 弟 兄 們 在 彌 撒 祭 獻 中 和 基 督 以 及 彼 此 間 因 愛 而 融 合 。 這 清 楚 表 明 這 是 他 「 宗 徒 旅 程 」 的 使 命 和 目 的 。 同 時 , 他 沒 有 忘 記 他 探 訪 香 港 的 目 的 —— 他 要 探 訪 中 國 人 , 但 不 是 單 單 探 訪 香 港 島 上 或 在 政 府 大 球 場 上 的 中 國 人 。 教 宗 當 時 這 樣 說 : 「教 會 的 使 命 就 是 愛 , 在 講 這 句 簡 單 而 崇 高 的 話 時 , 在 所 有 的 中 國 人 民 , 無 論 在 甚 麼 地 方 , 全 都 環 繞 我 們 四 周 ── 我 們 幾 乎 有 此 感 覺 。」

說 到 這 裡 教 宗 熱 淚 盈 眶 , 幾 乎 不 能 成 聲 。

他 勉 力 控 制 自 己 的 情 感 , 很 簡 明 地 道 出 他 心 底 裡 要 對 中 國 人 說 的 話 : 「基 督 這 個 卑 微 的 宗 徒 , 有 史 以 來 , 第 一 次 訪 問 遠 東 這 一 角 地 。 他 有 甚 麼 話 說 ? 他 為 甚 麼 來 ? 總 而 言 之 , 為 愛 而 已 。 為 中 國 , 基 督 也 是 導 師 、 牧 人 , 愛 人 的 救 贖 者 。 聖 教 會 怎 能 緘 默 不 說 : 「愛 , 永 恆 不 息 的 愛 。」

教 宗 的 心 意 和 說 話 這 麼 真 純 , 我 們 尚 有 何 能 力 加 以 解 釋 呢 !


四萬餘信眾恭候大球場
 
教 宗 首 次 訪 問 遠 東 區 , 包 括 香 港 在 他 的 行 程 內 。 教 友 們 對 於 教 宗 這 次 歷 史 性 的 訪 問 , 都 感 到 十 分 興 奮 。 是 教 宗 訪 港 之 日 , 四 萬 餘 教 友 於 教 宗 抵 步 前 幾 小 時 便 已 集 合 於 政 府 大 球 場 。 是 日 早 上 天 色 陰 暗 有 雨 , 但 教 友 們 的 熱 誠 仍 是 絲 毫 不 減 。

下 午 一 時 廿 一 分 , 教 宗 的 DC-8 型 座 駕 機 由 鯉 魚 門 方 面 駛 港 着 陸 。 一 時 三 十 分 , 教 宗 身 穿 白 衣 , 外 披 紅 袍 , 笑 容 可 掬 地 由 飛 機 前 梯 下 機 , 護 督 羅 樂 民 爵 士 及 徐 誠 斌 主 教 趨 前 迎 接 。 在 機 場 總 經 理 李 利 威 陪 同 下 , 教 宗 , 徐 主 教 及 護 督 同 乘 專 車 至 貴 賓 室 。 在 場 等 候 的 二 百 餘 小 學 生 在 貴 賓 室 旁 揮 動 着 黃 白 二 色 的 小 旗 予 以 歡 呼 。 在 貴 賓 室 前 , 教 宗 接 見 顯 要 人 士 。 由 於 教 宗 座 駕 機 抵 步 時 間 比 原 定 時 間 遲 了 一 些 , 故 此 教 宗 不 作 休 息 , 在 徐 主 教 陪 同 下 乘 專 車 往 直 升 機 旁 , 再 轉 乘 直 昇 機 飛 往 賽 馬 場 。


赤子之心歡騰馬場
賽 馬 場 這 時 已 有 二 萬 餘 名 由 香 港 各 天 主 教 小 學 選 出 的 兒 童 坐 在 看 台 上 等 候 迎 接 教 宗 。 看 台 遍 佈 黃 白 (教 宗 顏 色) 小 旗 , 並 有 橫 額 , 上 面 寫 着 「我 們 天 主 教 學 童 熱 烈 歡 迎 教 宗 蒞 港」 , 中 英 各 一 。 在 教 宗 抵 賽 馬 場 前 , 三 架 直 昇 機 先 後 降 下 賽 馬 場 正 中 草 地 。 教 宗 在 徐 主 教 , 馬 慈 蒙 席 , 教 宗 隨 員 私 人 秘 書 及 馬 仙 可 斯 主 教 陪 同 下 登 上 一 輛 開 蓬 勞 斯 萊 斯 汽 車 , 以 時 速 五 里 之 速 度 , 緩 緩 駛 過 看 台 。 這 時 看 台 的 兒 童 正 揮 動 宗 座 旗 向 教 宗 歡 呼 , 教 宗 也 站 在 車 內 , 向 兒 童 揮 手 及 降 福 。


場面壯嚴雄偉 盛況空前僅見
在 大 球 場 看 台 上 這 時 已 齊 集 了 四 萬 餘 教 友 , 在 草 場 上 約 有 二 千 餘 來 自 港 九 新 界 各 堂 區 及 善 會 代 表 約 四 千 餘 人 。


宗座繞場一週教民歡聲雷動
在 教 宗 將 抵 大 球 場 時 , 有 一 男 子 企 圖 走 出 路 上 呈 交 一 函 給 教 宗 , 但 被 警 察 阻 止 。 一 時 五 十 五 分 , 教 宗 抵 達 球 場 , 和 在 門 口 恭 候 的 主 教 們 一 一 握 手 , 隨 即 登 上 一 駕 吉 甫 車 , 在 徐 主 教 陪 同 下 緩 緩 繞 場 一 周 。 場 內 教 友 紛 紛 起 立 , 搖 旗 歡 迎 , 掌 聲 雷 動 , 熱 情 非 常 , 教 宗 張 開 雙 手 , 向 四 周 教 友 降 福 , 儀 態 優 美 。 教 宗 抵 祭 台 前 下 車 後 , 由 徐 主 教 介 紹 在 場 之 嘉 賓 與 教 宗 見 面 , 教 宗 與 他 們 一 一 握 手 , 親 切 交 談 。 教 宗 對 在 場 的 傷 殘 兒 童 , 特 別 關 心 ; 與 基 督 教 領 袖 及 佛 教 領 袖 握 手 時 , 態 度 親 切 , 教 友 的 掌 聲 更 為 熱 烈 , 充 份 表 現 出 天 主 教 會 和 其 他 教 會 合 作 之 意 願 與 精 神 。 教 宗 隨 即 登 上 祭 台 , 換 上 祭 衣 , 開 始 舉 行 彌 撒 。 教 宗 的 祭 衣 是 由 澳 門 的 中 國 修 女 手 綉 的 , 其 上 有 中 國 形 式 的 聖 母 像 。 教 宗 在 彌 撒 中 用 英 語 讀 經 , 而 教 友 則 以 粵 語 對 答 。


光榮歸於天主父  成功賴各方協助
是 次 宗 座 成 功 訪 問 的 榮 耀 , 並 不 是 歸 於 一 二 人 的 。 本 港 的 官 民 軍 警 報 界 也 非 常 協 助 , 教 會 方 面 不 得 不 衷 心 感 謝 。 雖 然 教 宗 這 次 訪 問 是 非 官 式 的 , 但 本 港 政 府 都 以 正 式 的 外 交 禮 節 迎 送 , 親 由 禮 賓 司 主 持 其 事 。

本 港 教 區 方 面 , 由 艾 巧 智 副 主 教 聯 同 二 十 位 人 員 組 成 歡 迎 宗 座 蒞 港 籌 備 委 員 會 策 劃 一 切 。 賽 馬 場 歡 迎 組 由 公 教 婦 女 聯 誼 會 主 理 , 大 球 場 由 張 啟 文 先 生 主 持 , 並 由 各 堂 區 及 善 會 派 出 共 七 百 餘 人 協 助 。 司 儀 及 禮 儀 則 由 康 建 漳 神 父 負 責 。 新 聞 組 (大 眾 通 訊) 由 葉 先 生 主 理 , 接 待 組 由 祁 良 神 父 主 持 。

 

鳴謝啟事

敬 啟 者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此 行 臨 幸 本 港 荷 承 各 界 人 士 熱 誠 迎 迓 並 蒙 皇 家 香 港 警 察 香 港 輔 助 警 察 皇 家 香 港 賽 馬 會 英 軍 以 及 香 港 政 府 各 有 關 部 門 鼎 力 協 助 殊 深 感 激 敬 此 申 謝 諸 維

鑒 照

香港教區主教徐誠斌
歡迎教宗訪港籌備委員會謹啟

 

聖父對我人之愛洋溢言詞
臨別殷殷重寄詞  詞中向弟兄致意
拳拳盛意捐二萬美元 
贈公益金解救貧病危困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本 月 四 日 下 午 一 時 二 十 分 至 四 時 二 十 分 順 利 在 港 完 成 歷 史 性 之 訪 問 後 , 在 啟 德 機 場 發 表 臨 別 文 告 , 向 各 方 面 致 謝 , 並 讚 揚 本 港 各 方 面 之 成 就 , 並 為 本 港 之 繁 榮 、 公 義 及 和 平 上 所 作 之 努 力 , 而 向 祈 禱 上 主 。

文 告 中 教 宗 保 祿 稱 其 深 深 體 會 到 中 國 名 言 「四 海 之 內 皆 兄 弟 也」 之 涵 義 。

教 宗 此 次 訪 港 時 間 雖 匆 促 , 且 事 先 謠 言 滿 天 飛 , 但 是 事 實 證 明 教 宗 為 愛 中 國 人 而 來 , 以 盡 基 督 代 表 鼓 勵 安 慰 其 子 民 之 職 責 。

大 球 場 盛 況 空 前 , 彌 撒 後 將 二 萬 美 元 支 票 一 張 , 交 徐 誠 斌 主 教 , 捐 贈 香 港 公 益 金 。

教 宗 保 祿 告 別 詞 如 后 : 「願 上 主 與 你 們 同 在 。」

「我 從 羅 馬 來 到 貴 地 , 帶 來 這 個 祝 詞 。 羅 馬 離 香 港 雖 遠 , 但 是 在 精 神 上 是 很 接 近 的 , 今 日 得 與 香 港 市 民 會 晤 , 深 感 榮 幸 欣 慰 , 因 此 更 欲 問 候 各 位 。」

「留 港 時 間 雖 短 , 卻 使 我 們 心 中 充 滿 四 海 一 家 、 精 神 共 融 之 樂 , 我 們 永 遠 不 會 忘 記 這 番 經 歷 。 中 國 早 有 「四 海 之 內 皆 兄 弟 也」 這 句 名 言 , 今 日 我 們 親 身 體 會 了 其 意 義 。 本 人 謹 此 向 各 位 弟 兄 致 意 。

「此 次 訪 港 , 所 見 雖 然 有 限 , 但 是 我 們 知 道 香 港 近 年 來 各 方 面 突 飛 猛 進 , 成 就 可 觀 。 我 們 當 呼 求 上 主 祝 福 各 位 促 進 公 義 、 繁 榮 、 和 平 而 作 的 種 種 努 力 。」

「此 次 訪 港 , 蒙 政 府 當 局 , 尤 其 護 督 羅 樂 民 爵 士 盛 情 接 待 , 安 排 妥 切 , 我 們 非 常 感 激 。」

「對 各 方 面 參 加 接 待 工 作 的 人 , 謹 此 一 併 致 謝 。」

「對 今 日 已 見 面 的 人 士 , 以 及 無 數 似 乎 遙 遙 可 見 的 人 , 我 們 也 希 望 表 達 誠 懇 的 敬 意 。」


講道主題著重基督之愛
道理言詞感人
宗座熱淚盈眶

彌 撒 中 教 宗 以 英 語 講 道 , 並 由 關 神 父 用 粵 語 譯 出 。 教 宗 講 道 時 充 份 表 示 出 他 對 中 國 教 友 的 關 懷 。 教 宗 說 至 最 後 數 語 時 , 情 緒 激 動 幾 至 不 能 成 聲 , 熱 淚 澘 然 而 下 。 彌 撒 進 行 至 奉 獻 禮 時 , 開 始 下 微 雨 , 一 時 雨 傘 紛 張 , 五 光 十 色 , 又 是 另 一 壯 觀 之 景 象 。 成 聖 體 聖 血 時 , 彌 撒 達 到 高 潮 , 教 宗 及 三 十 位 神 父 一 同 念 成 聖 體 聖 血 禱 文 , 全 場 教 友 靜 默 , 場 面 莊 嚴 感 人 。 教 宗 及 共 祭 神 父 領 聖 體 後 , 教 宗 親 自 送 聖 體 給 由 各 堂 區 選 出 的 兒 童 代 表 , 最 後 還 親 自 送 聖 體 給 五 位 傷 殘 兒 童 的 代 表 。 彌 撒 完 後 , 教 宗 把 他 的 祭 衣 、 權 杖 、 帽 及 聖 爵 送 給 香 港 教 區 , 由 徐 主 教 親 自 領 接 。 之 後 , 教 宗 和 祭 台 上 各 神 父 道 別 , 步 下 祭 台 。 教 宗 依 依 不 捨 地 , 在 祭 台 上 繞 行 一 週 , 向 四 方 教 友 舉 手 致 意 , 然 後 登 上 吉 甫 車 , 在 徐 主 教 陪 同 下 , 再 繞 場 一 周 。 教 宗 登 車 前 , 有 一 小 女 孩 從 人 叢 中 走 出 向 教 宗 致 敬 , 教 宗 感 到 很 高 興 , 送 了 聖 牌 一 個 給 她 作 禮 物 。 教 宗 繞 場 時 , 頻 向 四 方 教 友 祝 福 , 在 前 排 的 教 友 紛 紛 伸 出 他 們 的 手 , 希 望 能 一 沾 教 宗 衣 裳 , 其 他 的 教 友 也 搖 旗 鼓 掌 。 三 時 卅 六 分 , 教 宗 在 球 場 門 口 改 乘 開 蓬 的 勞 斯 萊 斯 汽 車 , 在 教 友 們 熱 情 掌 聲 之 歡 送 下 , 向 賽 馬 場 駛 去 。


直昇機上俯瞰港九 空中舉手遙遙祝福

教 宗 抵 達 賽 馬 場 , 再 次 揮 手 向 看 台 上 歡 呼 揮 旗 的 兒 童 們 道 別 , 然 後 登 上 直 升 機 , 於 三 時 四 十 四 分 離 開 賽 馬 場 。

教 宗 在 飛 回 啟 德 機 場 時 , 在 徐 主 教 陪 同 下 , 乘 直 升 機 在 本 港 上 空 稍 作 瀏 覽 。 在 機 上 因 機 器 聲 嘈 雜 , 教 宗 和 主 教 只 用 筆 談 , 當 教 宗 經 過 荃 灣 工 業 區 時 , 徐 主 教 告 訴 他 那 裡 有 八 間 公 教 學 校 , 教 宗 聽 後 立 刻 舉 手 遙 遙 祝 福 , 表 示 出 他 對 青 年 教 育 的 關 心 。

交換禮品物輕情重

教 宗 於 四 時 正 抵 機 場 , 隨 即 乘 車 至 貴 賓 室 。 護 督 在 那 兒 迎 迓 。 教 宗 致 謝 詞 , 感 謝 香 港 市 民 對 他 的 歡 迎 。 護 督 也 代 港 督 感 謝 教 宗 蒞 港 。 然 後 教 宗 送 給 護 督 他 本 人 的 相 片 及 一 刻 有 教 宗 像 的 金 章 , 護 督 也 回 送 一 本 關 於 香 港 兒 童 的 書 冊 給 教 宗 。 教 宗 步 出 貴 賓 室 後 , 步 往 他 的 座 駕 機 , 沿 途 和 在 場 的 記 者 們 遙 遙 道 別 , 記 者 們 也 十 分 感 動 。 教 宗 和 護 督 及 徐 主 教 親 切 道 別 後 , 才 拾 級 登 機 。

當 教 宗 的 座 駕 機 走 出 跑 道 時 , 護 督 脫 帽 致 敬 , 表 示 對 教 宗 至 高 的 尊 敬 。 護 督 及 徐 主 教 與 歡 送 人 員 等 候 至 教 宗 座 駕 機 升 空 後 才 離 開 。 教 宗 的 座 駕 機 於 四 時 廿 六 分 起 飛 而 結 束 訪 港 之 行 , 希 望 他 這 次 訪 港 , 能 給 予 教 區 更 大 的 活 力 與 鼓 勵 , 使 聖 教 廣 揚 。


入場券不易得如何平均分發

大 球 場 方 面 之 負 責 人 張 啟 文 先 生 認 為 入 場 券 的 處 理 是 最 頭 痛 的 工 作 , 因 為 供 不 應 求 是 必 然 的 , 「順 得 哥 情 失 嫂 意」 是 難 免 之 事 。 加 上 事 前 謠 言 滿 天 飛 , 又 說 甚 麼 五 百 元 一 張 黑 市 票 等 事 使 他 傷 透 腦 筋 。

以 下 是 張 先 生 親 口 述 說 怎 樣 處 理 入 場 券 這 問 題 : 場 地 依 不 同 分 段 印 十 種 不 同 顏 色 的 入 場 券 。

以 每 個 堂 區 為 對 象 , 依 據 各 堂 區 人 數 比 率 , 堂 區 與 場 地 距 離 , 及 以 往 參 加 君 王 瞻 禮 彌 撒 人 數 為 準 則 而 分 配 入 場 券 。 又 每 堂 區 都 能 在 各 段 取 得 座 位 , 以 便 大 家 有 平 均 機 會 接 近 祭 台 。

取 票 辦 法 , 先 由 委 員 會 通 知 各 堂 區 本 堂 神 父 該 堂 區 所 應 得 的 票 數 , 以 掛 號 信 寄 出 通 知 請 本 堂 神 父 或 由 本 堂 神 父 授 權 派 來 代 表 持 回 條 領 取 。 或 本 堂 神 父 授 權 委 員 會 以 掛 號 將 入 場 券 寄 來 。 據 知 , 全 部 都 是 由 神 父 或 代 表 親 自 領 取 , 並 無 採 用 郵 寄 辦 法 。

各 堂 區 之 分 發 辦 法 則 概 由 本 堂 神 父 自 行 處 理 。 據 所 知 道 , 多 數 堂 區 都 很 公 允 , 先 定 分 發 的 日 期 , 每 戶 領 一 張 並 登 記 , 有 多 才 加 發 。

外 地 教 區 並 沒 有 特 別 被 邀 或 要 求 來 參 加 , 祇 澳 門 方 面 有 五 百 多 神 職 人 員 及 教 友 乘 坐 「松 山」 號 於 早 上 八 時 來 港 , 並 由 其 副 主 教 顏 嚴 若 神 父 率 領 。 澳 門 公 教 進 行 社 主 任 神 父 莫 慶 恩 接 受 本 報 訪 問 時 對 香 港 方 面 給 以 入 場 券 五 百 張 深 表 感 謝 。


有趣的統計數字知多少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這 次 東 來 是 他 第 九 次 出 國 訪 問 , 全 程 計 為 二 萬 五 千 餘 哩 , 所 逗 留 的 地 方 有 七 個 , 費 時 僅 九 天 , 在 各 地 主 持 七 台 彌 撒 (在 大 球 場 舉 行) , 至 少 發 表 五 十 次 談 話 和 講 道 。

這 次 在 香 港 逗 留 三 小 時 , 在 大 球 場 主 持 一 台 彌 撒 , 講 道 一 次 , 在 機 場 發 表 一 篇 告 別 詞 。

在 大 球 場 裡 :
在 草 坪 上 , 聖 體 會 男 女 會 員 一 千 八 百 人 , 聖 母 孝 女 會 會 員 六 百 人 , 輔 祭 一 千 五 百 人 , 持 旗 者 一 千 八 百 人 , 護 士 五 百 人 , 男 女 童 軍 一 千 五 百 人 , 嘉 賓 及 神 父 修 女 的 親 人 六 百 人 , 傳 教 會 各 堂 區 分 會 會 長 一 百 五 十 人 , 軍 警 代 表 一 百 人 , 公 教 醫 生 一 百 五 十 人 , 修 士 三 百 人 , 神 職 人 員 四 百 人 , 修 女 八 百 人 , 報 界 及 攝 影 者 三 百 人 , 傷 殘 者 卅 二 人 , 領 聖 體 者 五 十 六 人 , 共 祭 主 教 神 父 三 十 人 , 圍 繞 祭 台 之 神 父 二 百 人 , 場 地 工 作 人 員 七 百 人 , 座 位 上 歌 詠 團 三 千 人 , 學 生 六 千 人 , 其 餘 是 教 友 二 萬 多 , 另 外 企 位 之 教 友 及 學 生 合 共 七 千 人 。 全 場 估 計 五 萬 多 。 服 務 的 警 務 人 員 和 警 察 樂 隊 尚 不 知 其 數 。

在 賽 馬 場 的 公 教 小 學 生 約 二 萬 人 , 每 二 十 人 由 一 成 年 人 帶 領 。 皇 家 愛 爾 蘭 兵 團 樂 隊 一 隊 及 不 少 警 務 人 員 。

在 啟 德 機 場 方 面 , 由 護 督 羅 樂 民 爵 士 率 領 二 十 多 位 政 府 要 員 迎 迓 教 宗 。 二 百 多 位 小 學 生 搖 旗 歡 迎 及 歡 送 。 報 界 及 警 務 人 員 也 超 過 百 人 。

今 次 教 宗 在 港 三 小 時 的 短 短 訪 問 , 除 座 駕 機 稍 遲 數 分 鐘 下 降 外 , 其 餘 各 行 程 活 動 如 握 手 見 禮 , 乘 直 升 機 及 坐 車 來 回 大 球 場 , 彌 撒 講 道 等 等 節 目 , 一 一 準 時 完 成 。 無 怪 乎 教 宗 一 位 隨 員 認 為 教 宗 今 次 遠 東 訪 問 , 香 港 的 安 排 各 事 井 井 有 條 , 依 時 順 利 完 成 為 各 地 之 冠 , 使 他 讚 嘆 不 已 。

 

萬民歡騰盛況僅見
宗座寵臨主祭 揭開歷史新頁
君王瞻禮空前隆重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本 月 四 日 在 本 教 區 全 體 天 主 子 民 和 善 良 人 士 的 殷 切 期 中 寵 臨 本 港 , 主 持 每 年 一 度 的 耶 穌 君 王 瞻 禮 , 為 本 港 天 主 教 會 揭 開 新 的 一 頁 。

保 祿 六 世 是 有 史 以 來 第 一 位 訪 問 香 港 的 教 宗 。 他 在 政 府 大 球 場 主 持 的 彌 撒 聖 祭 , 是 他 訪 港 三 小 時 中 的 高 潮 , 也 使 今 年 的 耶 穌 君 王 瞻 禮 慶 典 成 為 本 港 開 埠 以 來 最 隆 重 的 一 次 。

當 日 下 午 一 時 廿 五 分 左 右 , 教 宗 的 座 駕 機 降 落 啓 德 機 場 , 展 開 他 在 本 港 的 歷 史 性 訪 問 。 徐 主 教 、 護 督 羅 樂 民 爵 士 、 駐 港 英 軍 代 司 令 賀 士 福 少 將 伉 儷 、 按 察 司 李 比 爵 士 伉 儷 等 人 均 在 機 場 迎 迓 。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宗座關懷港人 
稱讚成就可觀

教 宗 保 祿 在 離 別 時 一 刻 對 香 港 人 說 : 「中 國 有 四 海 之 內 皆 兄 弟 也」 這 句 名 言 , 今 日 我 們 親 見 體 會 了 其 意 義 , 本 人 謹 此 向 各 位 弟 兄 致 意 。 這 證 明 中 國 人 傳 統 的 「仁」 , 和 基 督 的 「愛」 是 相 輔 相 承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不 是 單 以 說 話 來 表 示 關 心 和 愛 香 港 人 , 以 下 是 一 個 事 實 。

當 彌 撒 完 畢 後 , 教 宗 和 徐 主 教 共 乘 直 升 機 俯 瞰 港 島 。 徐 主 教 在 機 上 展 開 本 港 地 圖 , 向 教 宗 解 說 所 經 之 地 區 。 在 經 過 徙 置 區 上 空 時 , 教 宗 聆 聽 徐 主 教 之 解 說 而 顯 出 非 常 關 切 。 及 至 荃 灣 上 空 時 , 徐 主 教 向 教 宗 說 這 是 本 港 一 個 工 業 區 , 有 一 間 聖 堂 和 八 間 天 主 教 學 校 。 教 宗 聽 了 非 常 高 興 , 便 立 刻 作 聖 號 降 福 。

在 他 的 告 別 詞 中 , 教 宗 對 香 港 人 說 : 「我 們 知 道 香 港 近 年 來 在 各 方 面 突 飛 猛 進 , 成 就 可 觀 。 我 們 當 呼 求 上 主 祝 福 各 位 為 促 進 公 義 、 繁 榮 、 和 平 而 作 種 種 努 力 。」

香 港 人 對 促 進 本 港 繁 榮 是 不 遺 餘 力 的 , 而 在 促 進 公 義 及 和 平 方 面 , 應 該 要 平 衡 而 更 努 力 。 教 宗 老 人 家 語 重 心 長 , 一 言 中 的 , 希 望 港 人 勿 忘 他 的 忠 告 。


徐主教代表本港教友
向教宗保祿六世獻禮

在 大 球 場 彌 撒 聖 祭 的 奉 獻 禮 中 , 徐 誠 斌 主 教 代 表 本 教 區 信 眾 向 教 宗 奉 獻 一 張 五 千 美 元 的 支 票 , 以 助 傳 教 事 業 表 示 教 內 兄 弟 共 融 之 情 。 徐 主 教 在 奉 獻 的 時 候 向 教 宗 說 : 「我 們 衷 誠 歡 迎 宗 座 寵 臨 。 闔 港 天 主 子 民 欲 藉 此 機 會 表 示 對 其 他 傳 教 區 貧 苦 兄 弟 的 關 心 , 謹 奉 上 五 千 美 元 , 以 助 聖 教 會 的 傳 教 事 業 。」

「我 們 曾 為 此 向 全 港 教 友 和 教 會 團 體 展 開 捐 款 , 其 反 應 之 熱 烈 , 前 所 未 見 , 這 是 我 們 對 宗 座 寵 臨 的 一 種 謝 意 。」

「有 一 件 事 值 得 特 別 一 提 。 在 這 筆 獻 儀 中 , 有 六 十 五 元 港 幣 是 本 港 喜 靈 洲 痲 瘋 病 院 的 五 十 五 名 人 士 所 捐 。 他 們 在 致 送 給 本 人 的 一 封 信 中 表 示 , 這 是 他 們 唯 一 可 以 支 持 教 宗 推 行 傳 教 事 業 的 方 法 。」

 

基督教聖公會白約翰會督
致函教宗保祿  歡迎臨幸本港

基 督 教 聖 公 會 港 澳 教 區 會 督 白 約 翰 主 教 , 致 函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代 表 該 教 會 的 港 澳 教 友 , 熱 烈 歡 迎 這 位 世 界 天 主 教 領 袖 訪 問 本 港 。

以 下 為 白 約 翰 會 督 致 送 給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函 件 全 文 :

聖 父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鈞 鑒 : 敬 肅 者 , 茲 值 聖 駕 臨 幸 香 江 , 余 謹 代 表 聖 公 會 港 澳 教 區 及 其 他 基 督 教 團 體 向 宗 座 致 衷 誠 之 崇 敬 。 宗 座 不 顧 安 危 , 步 武 使 徒 之 聖 範 , 從 事 此 次 佈 道 旅 行 , 吾 人 不 勝 欽 佩 , 並 為 此 感 謝 上 帝 。 吾 人 同 心 禱 告 , 上 帝 悅 納 , 宗 座 之 辛 勞 , 使 本 港 市 民 更 能 樂 意 接 受 基 督 之 訊 息 , 更 深 認 識 上 帝 盼 望 世 人 和 睦 共 處 , 伸 出 正 義 , 高 舉 愛 心 之 旨 意 。 吾 人 在 港 , 深 蒙 主 恩 福 佑 ; 各 基 督 教 團 體 俱 能 和 睦 合 作 , 天 主 教 會 聖 公 會 及 其 他 教 會 彼 此 保 持 友 好 關 係 , 同 為 世 界 和 平 , 聖 教 會 合 一 而 祈 求 。 耑 此 謹 呈 敬 頌 崇 安 。

聖公會港澳教區
會督白約翰敬呈

 

斜風細雨不欲歸
教宗保祿六世訪港側記
茂生

「斜 風 細 雨 不 須 歸」 是 唐 代 詩 人 張 志 和 在 垂 釣 時 那 種 抒 發 的 自 我 與 四 周 混 為 一 體 的 感 受 。 以 「斜 風 細 雨 不 欲 歸」 來 描 寫 五 萬 教 眾 在 大 球 場 歡 迎 教 宗 時 那 個 神 往 外 物 的 境 界 , 實 在 是 最 貼 切 不 過 。

不辭勞苦遠涉重洋
教 宗 訪 港 徵 文 比 賽 冠 軍 古 柏 來 弟 弟 說 得 好 : 「教 宗 這 次 訪 港 對 我 們 中 國 人 無 上 的 關 懷 , 是 我 們 無 上 的 光 榮 。 他 是 一 個 和 平 使 者 , 不 分 種 族 , 不 辭 勞 苦 , 遠 涉 重 洋 , 就 是 在 傳 播 對 世 人 的 愛 心 。」 ── 一 點 也 不 錯 , 仁 愛 與 和 平 正 是 教 宗 的 箴 言 。 這 次 東 來 , 正 好 是 這 個 「愛」 的 具 體 表 現 。

慶 典 中 , 他 用 了 那 雄 壯 而 略 帶 沙 啞 的 聲 線 , 傳 播 了 這 個 信 息 。 他 說 出 「愛」 正 是 教 會 的 使 命 , 在 說 到 最 後 的 幾 個 字 時 : 「愛 ── 那 是 永 恆 的」 (love which will be forever) 那 本 已 沙 啞 顫 動 的 聲 音 , 更 顯 得 哽 著 不 出 似 的 , 身 旁 一 位 帶 有 望 遠 鏡 的 教 友 說 : 「哎 呀 , 教 宗 流 淚 了 !」 一 位 與 教 宗 離 咫 尺 的 神 父 於 事 後 也 說 教 宗 這 時 很 感 動 , 語 氣 很 不 穏 定 , 很 悽 哽 …… 為 甚 麼 這 樣 呢 ? 你 ── 我 都 心 內 有 數 , 心 領 了 。

風雨輕寒熱忱滿腔
數 一 數 : 有 三 十 位 神 父 與 教 宗 共 祭 , 其 中 有 兩 位 甚 具 代 表 性 , 他 們 是 陳 丹 書 神 父 與 關 俊 棠 神 父 。 陳 神 父 是 全 港 教 區 最 老 的 華 籍 神 父 , 現 年 已 七 十 多 歲 , 在 港 傳 教 有 五 十 多 年 。 關 神 父 是 全 港 最 年 青 的 華 籍 神 父 , 本 年 八 月 才 晉 升 鐸 品 。 這 一 老 一 少 , 正 代 表 本 港 華 籍 神 父 的 兩 個 片 面 : 老 一 代 與 年 青 一 代 的 融 和 , 經 騐 與 活 力 的 結 合 。 在 接 受 訪 問 時 , 陳 神 父 那 種 慈 祥 的 語 氣 , 實 在 掩 不 了 內 心 的 喜 悅 : 「我 一 生 從 未 見 過 教 宗 , 今 次 能 和 他 一 起 共 祭 , 實 在 是 我 最 大 的 榮 幸 , 他 籍 着 訪 問 小 呂 宋 之 便 , 特 意 來 香 港 探 訪 我 們 中 國 的 教 友 , 實 在 有 心 。」 陳 神 父 辛 勤 了 這 麼 多 年 , 今 一 旦 能 和 基 督 在 世 代 表 一 起 奉 獻 他 多 年 來 一 心 一 意 的 祭 禮 , 歡 樂 感 激 的 心 情 , 實 在 是 可 意 會 而 不 可 以 言 傳 。 關 神 父 認 為 這 是 他 畢 生 夢 想 不 到 的 事 , 今 次 得 到 這 個 機 會 , 實 在 是 莫 大 的 榮 幸 。 教 宗 這 次 東 來 是 對 中 國 人 愛 護 的 最 大 表 示 , 他 親 身 來 問 候 我 們 , 和 我 們 在 一 起 , 也 接 受 我 們 對 他 的 愛 戴 。 是 的 , 教 宗 來 分 施 他 對 中 國 人 民 的 關 懷 , 但 當 他 在 機 場 , 在 賽 馬 場 看 到 了 這 些 天 真 無 邪 , 活 潑 盎 然 , 衷 心 地 歡 迎 他 的 兒 童 們 ; 及 在 大 球 場 看 到 五 萬 教 友 , 冒 着 風 雨 , 滿 懷 熱 誠 , 誠 心 誠 意 地 揮 動 他 們 的 黃 白 小 旗 , 蔚 成 旗 海 , 一 片 壯 觀 時 , 他 能 有 不 感 到 中 國 子 民 對 他 的 愛 戴 嗎 ?

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坐 在 輪 椅 上 的 姚 惠 民 神 父 , 是 有 特 別 理 由 感 到 高 興 的 , 他 是 慈 幼 會 會 士 。 十 多 年 前 便 患 有 小 兒 痲 痺 症 , 因 為 得 到 教 宗 特 別 准 許 , 才 能 領 到 七 品 的 司 鐸 聖 職 。 無 怪 他 在 接 受 訪 問 時 , 重 複 了 兩 次 : 「是 這 位 教 宗 給 我 特 別 人 情 , 雖 然 有 病 也 准 許 我 升 神 父 。」 這 豈 不 是 他 感 激 之 情 的 自 然 流 露 嗎 ? 一 位 在 黃 竹 坑 傷 殘 重 建 院 的 齊 老 伯 表 示 : 「我 每 年 也 來 參 加 君 王 瞻 禮 , 但 今 年 我 是 最 高 興 的 , 因 為 我 可 以 見 到 教 宗 。」 他 說 的 話 是 很 平 凡 的 , 但 卻 在 平 凡 中 顯 得 特 別 有 意 義 。 他 是 一 個 傷 殘 的 老 人 , 也 是 君 王 瞻 禮 的 常 客 , 但 今 次 不 同 了 , 接 受 了 教 宗 的 祝 福 ── 這 何 止 是 千 萬 人 所 企 求 的 ! 但 他 ── 和 他 幾 位 同 伴 卻 得 了 這 個 特 別 的 恩 典 , 無 怪 他 要 說 「今 年 是 最 高 興 的 了 。」 想 這 一 次 的 印 象 , 必 會 在 他 腦 海 裡 留 下 不 滅 的 烙 印 。 畢 竟 , 他 得 到 了 別 人 得 不 到 的 特 恩 , 這 到 底 是 不 平 凡 啊 !

歡呼震天場面感人
彌 撒 後 再 一 次 , 又 是 旗 海 飄 揚 混 和 著 震 天 歡 呼 , 白 衣 白 帽 的 教 宗 乘 着 黑 色 的 勞 斯 萊 斯 汽 車 遠 去 了 。 是 的 , 在 黑 壓 壓 的 一 點 點 中 , 仍 飄 揚 着 密 密 麻 麻 的 小 旗 , 著 實 令 我 們 感 到 透 不 過 氣 來 ── 這 裡 是 全 港 廿 五 萬 教 友 的 五 分 一 , 若 是 廿 五 萬 教 友 聚 在 一 起 , 就 足 足 可 以 把 五 個 政 府 大 球 場 逼 得 水 洩 不 通 。 眨 眨 眼 晴 想 一 想 , 五 個 大 球 場 連 在 一 起 , 充 滿 教 友 , 是 何 等 壯 觀, 但 這 卻 是 本 港 教 區 百 多 年 來 耕 耘 的 成 果 呀 …… 想 得 太 遠 了 , 但 究 竟 何 年 何 月 又 會 有 五 萬 教 友 再 聚 在 一 起 , 以 兒 女 孺 慕 之 情 再 來 歡 迎 他 們 的 善 牧 和 慈 父 呢 ?
1970 年 12 月 11 日

 

社論
效法教宗

教 宗 本 月 四 日 臨 幸 本 港 , 使 我 們 受 寵 若 驚 ; 他 在 臨 別 的 時 候 , 慨 贈 公 益 金 一 張 面 額 不 小 的 支 票 。 此 舉 意 義 可 不 尋 常 。

教 宗 選 擇 公 益 金 作 為 捐 款 對 象 , 那 是 因 為 公 益 金 是 統 一 籌 募 本 港 社 會 福 利 經 費 的 機 構 。 教 宗 在 一 段 短 促 的 時 間 中 成 為 我 們 的 一 分 子 , 他 的 捐 贈 表 現 了 他 對 本 港 居 民 的 關 懷 和 團 結 。 他 在 告 別 詞 中 說 : 「中 國 有 一 句 『 四 之 內 皆 兄 弟 也』 的 名 言 , 我 們 今 日 親 自 體 會 了 其 意 義 。 」 他 知 道 , 公 益 金 是 手 足 情 誼 的 一 種 表 現 。 他 已 經 為 我 們 樹 立 了 榜 樣 。
1970 年 12 月 18 日

 

社論
當選十五週年

本 月 廿 一 日 是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當 選 宗 座 十 五 週 年 的 紀 念 日 。 過 去 十 五 年 , 他 歷 盡 艱 辛 。 他 是 在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的 影 響 下 開 始 承 擔 教 會 首 牧 大 任 的 。 繼 承 一 位 極 孚 眾 望 的 名 人 的 遺 缺 , 並 非 輕 而 易 舉 。 教 宗 保 祿 所 要 承 受 的 是 本 世 紀 最 平 易 近 人 的 一 位 名 人 , 或 者 可 說 是 自 聖 伯 多 祿 以 來 最 可 愛 的 一 位 教 宗 的 遺 缺 。 雖 然 有 失 公 平 , 但 人 們 無 可 避 免 地 對 教 宗 保 祿 不 及 前 任 教 宗 那 樣 有 急 智 、 不 拘 小 節 、 甚 至 缺 乏 教 宗 若 望 那 樣 的 肥 胖 身 軀 而 感 到 失 望 。 這 些 雖 然 微 不 足 道 , 但 使 教 宗 保 祿 很 難 引 起 信 眾 的 好 感 。 這 種 好 感 對 於 力 求 做 一 個 善 牧 的 人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教 宗 若 望 駕 崩 時 , 第 二 屆 梵 蒂 岡 大 公 會 議 尚 有 一 次 會 議 便 圓 滿 閉 幕 。 人 們 當 時 正 期 待 著 大 公 會 議 促 使 教 會 蒙 受 上 主 的 恩 寵 。 事 情 並 沒 有 如 此 順 利 。 在 大 公 會 議 的 進 程 中 , 有 些 人 認 為 太 急 進 , 另 一 些 人 則 認 為 過 於 保 守 。 教 宗 保 祿 所 面 對 的 教 會 是 過 去 四 百 年 中 受 鬥 爭 摧 殘 最 嚴 重 的 一 個 時 期 的 教 會 。 他 目 睹 大 批 的 神 職 人 員 還 俗 , 大 感 痛 心 。 他 曾 目 睹 一 位 總 主 教 , 一 位 曾 代 表 教 廷 駐 節 國 外 , 並 曾 任 修 會 總 會 長 的 人 竟 然 違 抗 大 公 會 議 的 決 議 , 蔑 視 教 宗 的 禁 令 而 自 行 晉 陞 司 鐸 , 並 且 在 「傳 統 主 義」 的 名 義 下 擴 散 反 大 公 會 議 的 組 織 。

教 宗 為 這 些 現 象 感 到 痛 心 , 但 並 不 氣 餒 , 他 繼 續 努 力 , 促 進 純 正 的 , 正 確 的 道 德 、 世 界 的 和 平 與 人 類 的 正 義 。 教 宗 除 了 肩 負 無 可 避 免 的 沉 重 責 任 , 只 要 健 康 和 體 力 許 可 , 還 到 世 界 各 地 訪 問 。 根 本 沒 有 想 到 會 看 到 教 宗 和 聆 聽 他 聲 音 的 千 千 萬 萬 的 人 , 也 看 到 了 他 的 儀 容 和 聽 到 了 他 的 聲 音 。 他 堅 定 不 渝 的 志 氣 使 他 得 到 世 人 的 尊 重 。 現 在 , 他 身 患 關 節 炎 , 更 贏 得 了 世 人 的 特 別 尊 敬 。 極 端 主 義 思 想 在 教 會 中 似 已 過 時 , 教 宗 保 祿 的 穩 健 態 度 正 受 到 人 們 的 擁 護 。

在 沸 騰 的 六 十 年 代 , 「穩 健」 不 受 重 視 。 外 國 當 時 出 現 了 一 種 不 健 全 的 樂 觀 情 緒 , 認 為 事 情 會 逐 漸 自 動 轉 佳 。 富 裕 國 家 迅 速 發 展 , 它 們 的 財 富 無 可 避 免 地 會 在 不 知 不 覺 中 漏 入 窮 困 國 家 。 最 後 , 不 必 刻 意 努 力 , 所 有 的 人 都 會 變 為 富 足 。 教 宗 對 於 這 些 輕 率 的 論 調 不 以 為 然 。 十 年 前 , 他 在 「人 類 發 展」 通 諭 中 向 世 人 提 出 忠 告 : 各 國 貧 富 懸 殊 的 現 象 越 來 越 嚴 重 , 如 果 人 類 的 貪 婪 不 加 遏 阻 , 這 種 現 象 會 繼 續 發 展 ; 只 有 在 人 權 和 尊 嚴 得 到 承 認 的 時 候 , 世 界 正 義 才 會 建 立 起 來 。

這 種 基 於 愛 德 的 常 識 , 當 時 並 未 受 到 應 有 的 重 視 , 現 在 已 成 了 嚴 峻 的 真 理 。

我 們 現 在 開 始 知 道 , 我 們 實 在 欠 了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一 份 人 情 。
1978 年 6 月 23 日

 


教宗保祿六世駕崩
哲人其萎薄海同哀

全 球 天 主 教 徒 精 神 領 袖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本 月 七 日 香 港 時 間 上 午 三 時 四 十 分 因 心 臟 病 突 發 逝 世 , 享 年 八 十 , 世 人 驚 聞 噩 耗 , 同 感 哀 悼 。

梵 蒂 岡 消 息 稱 , 教 宗 當 時 在 其 岡 道 夫 夏 宮 渡 溊 , 心 臟 病 發 後 , 其 私 人 醫 生 即 替 教 宗 施 行 急 救 , 但 在 四 小 時 後 , 終 告 不 治 逝 世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一 九 六 三 年 六 月 三 十 日 , 繼 登 大 統 , 時 年 六 十 六 歲 。 今 年 六 月 三 十 日 , 教 宗 剛 好 渡 過 了 登 基 十 五 週 年 紀 念 。 在 登 基 的 最 初 五 年 , 教 宗 先 後 頒 發 了 七 封 通 諭 , 但 在 最 近 幾 年 , 由 於 年 事 已 高 , 工 作 繁 重 , 這 一 類 的 文 獻 已 很 少 發 表 。

他 登 基 初 期 , 曾 週 訪 各 國 , 足 跡 遍 及 各 大 洲 , 並 於 一 九 七 0 年 十 二 月 四 日 蒞 臨 本 港 訪 問 , 使 本 港 二 十 多 萬 天 主 子 民 雀 躍 不 已 。

教 宗 在 一 九 六 八 年 曾 定 下 規 章 ── 教 廷 機 構 的 神 長 年 屆 七 十 五 歲 須 立 即 退 休 , 但 教 育 部 長 加 隆 樞 機 現 已 七 十 七 歲 , 仍 然 在 職 。 教 宗 極 力 反 對 人 工 避 孕 及 墮 胎 , 且 堅 持 司 鐸 獨 身 傳 統 。

無 論 外 間 的 批 評 如 何 , 教 廷 神 長 一 致 公 認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是 當 今 世 界 領 袖 中 唯 一 密 切 注 意 世 界 大 事 達 半 世 紀 的 人 。 據 美 國 白 宮 發 言 人 表 示 , 當 卡 特 總 統 接 獲 教 宗 之 逝 世 消 息 時 , 顯 出 「震 驚 與 悲 傷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姓 孟 迪 尼 , 義 大 利 人 , 諳 英 、 法 、 班 、 德 、 波 等 外 國 語 , 好 讀 書 並 愛 好 古 典 音 樂 及 宗 教 音 樂 , 父 親 為 義 北 某 報 發 行 人 , 曾 任 國 會 議 員 多 年 。 教 宗 登 基 前 曾 任 米 蘭 總 主 教 , 而 關 切 勞 工 群 眾 而 獲 得 「工 人 主 教」 的 令 譽 。

本 港 主 教 胡 振 中 將 於 本 月 十 二 日 , 星 期 六 , 下 午 四 時 正 , 假 堅 道 總 堂 為 已 故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舉 行 追 思 彌 撒 。
1978 年 8 月 11 日



社論
願保祿六世安息

從 一 九 六 三 年 六 月 廿 一 日 至 一 九 七 八 年 八 月 六 日 的 十 五 年 間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一 直 「心 懷 普 世 教 會 。」 現 在 , 他 安 息 主 懷 了 。

這 十 五 年 是 一 段 艱 苦 的 歲 月 。 教 宗 保 祿 繼 承 教 宗 若 望 的 遺 缺 時 , 第 二 屆 梵 蒂 岡 大 公 會 議 僅 開 完 第 一 次 會 議 , 通 過 兩 份 法 令 ; 但 仍 未 採 取 實 踐 這 兩 項 法 令 的 步 驟 。 指 導 大 公 會 議 順 利 進 行 , 以 及 實 踐 大 公 會 議 的 法 令 , 這 兩 項 任 務 就 落 在 教 宗 保 祿 身 上 了 , 事 實 證 明 , 這 是 艱 苦 的 工 作 。 大 公 會 議 會 頒 令 革 新 禮 儀 , 革 新 對 非 基 督 宗 教 的 關 係 , 以 及 革 新 公 教 生 活 的 各 方 面 。 大 公 會 議 的 熱 潮 使 神 學 思 想 呈 現 蓬 勃 的 發 展 , 引 起 了 廣 泛 的 對 司 鐸 、 修 士 、 修 女 、 教 友 的 新 生 活 的 期 望 。 這 種 革 新 , 原 意 極 佳 , 但 難 免 引 起 了 極 端 的 傾 向 。 有 些 人 並 不 滿 意 大 公 會 議 和 教 宗 施 行 的 革 新 , 以 致 脫 離 正 軌 , 妄 行 改 革 。 另 有 一 些 人 則 堅 決 依 附 舊 制 , 不 願 接 納 大 公 會 議 和 教 宗 施 行 的 革 新 ── 他 們 之 中 有 部 份 人 跟 隨 著 一 位 主 教 , 完 全 脫 離 了 大 公 會 議 和 教 宗 的 訓 導 。

在 這 種 混 亂 中 , 教 宗 保 祿 盡 力 維 護 信 德 、 和 平 以 及 教 會 的 紀 律 。 這 不 是 輕 而 易 舉 的 工 作 。 教 宗 一 直 耐 心 行 事 , 他 重 視 的 是 說 服 而 不 是 命 令 , 是 要 求 合 作 而 不 是 威 脅 制 裁 。 這 工 作 尚 未 完 成 , 兩 個 極 端 仍 存 在 頑 固 的 人 , 但 在 教 宗 保 祿 的 最 後 幾 年 , 形 勢 已 有 轉 機 , 大 公 會 議 和 教 宗 所 追 求 的 革 新 已 逐 漸 得 到 接 受 。 未 來 的 世 代 將 認 為 這 是 教 宗 保 祿 最 偉 大 的 成 就 。

這 並 不 是 他 唯 一 的 成 就 。 教 宗 保 祿 可 說 是 第 一 位 「周 遊 列 國 的 教 宗 。」 在 健 康 許 可 時 , 他 隨 時 為 擴 拓 天 主 神 國 而 出 外 周 遊 ── 到 義 大 利 各 地 參 加 會 議 、 前 往 聖 地 和 花 地 瑪 、 出 席 國 際 聖 體 大 會 、 親 臨 聯 合 國 總 部 和 國 際 勞 工 組 織 總 部 , 甚 至 前 來 香 港 , 給 我 們 留 下 永 誌 不 忘 的 印 象 。

他 放 棄 了 教 廷 長 期 性 的 不 向 共 黨 妥 協 的 政 策 。 他 認 為 , 改 變 這 種 政 策 對 共 黨 國 家 內 的 天 主 教 信 眾 有 利 , 他 派 遣 特 使 前 往 這 些 國 家 , 並 且 親 自 接 見 共 黨 領 袖 。 這 是 一 項 困 難 的 抉 擇 , 因 為 很 多 曾 因 信 德 而 備 受 折 磨 的 人 都 提 出 反 對 。 教 宗 保 祿 是 一 個 敏 銳 的 人 , 他 知 道 有 人 批 評 他 , 但 他 義 無 反 顧 , 勇 往 直 前 。

他 以 同 樣 的 態 度 重 申 教 會 的 禁 止 人 工 避 孕 的 立 場 。 他 知 道 這 是 困 難 而 痛 苦 的 決 定 , 正 如 他 所 說 , 「天 主 教 信 眾 期 待 的 情 緒」 尤 其 使 他 覺 得 痛 苦 。 然 而 , 他 還 是 作 出 了 這 項 在 主 之 前 確 信 合 理 的 決 定 。

如 果 環 境 許 可 , 他 可 能 還 會 全 力 促 進 和 平 、 社 會 正 義 和 祈 禱 。 因 為 這 是 他 經 常 爭 取 的 目 標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為 我 們 所 有 人 勞 苦 了 十 五 年 , 我 們 應 該 感 謝 他 , 懷 念 他 , 為 他 祈 求 。

願 他 安 息 !
1978 年 8 月 11 日



哀悼教宗保祿六世

親 愛 的 小 朋 友 :

你 們 一 定 都 已 知 道 : 天 主 教 的 最 高 領 袖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已 於 本 月 七 日 駕 崩 , 這 是 一 個 令 人 哀 痛 的 噩 耗 ! 我 們 懷 著 悲 傷 的 心 , 要 為 已 故 教 宗 熱 切 祈 禱 , 求 好 天 主 賞 賜 他 的 靈 魂 早 升 天 國 , 永 享 榮 福 !

小 朋 友 ! 你 可 知 道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是 特 別 愛 護 我 們 香 港 人 的 , 他 在 一 九 七 0 年 十 二 月 四 日 特 來 訪 問 這 個 小 島 , 降 福 我 們 香 港 及 中 國 所 有 的 人 。 這 大 新 聞 , 曾 轟 動 了 全 世 界 。 他 蒞 港 的 目 的 , 就 是 為 了 愛 , 他 希 望 所 有 中 國 人 都 歸 向 天 主 , 都 能 獲 享 和 平 幸 福 ; 現 在 他 去 世 了 , 請 他 為 我 們 轉 求 天 主 , 賞 賜 我 國 人 民 都 獲 得 歸 主 的 聖 寵 !

我 們 教 區 的 胡 主 教 今 已 通 告 全 教 區 各 聖 堂 神 父 於 本 月 十 四 日 在 各 自 的 堂 區 為 教 宗 舉 行 追 思 彌 撒 , 希 望 我 們 小 朋 友 也 都 到 自 己 堂 區 去 參 加 這 台 特 別 哀 悼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彌 撒 , 虔 誠 地 為 故 教 宗 祈 禱 !

主 佑
小姐姐
1978 年 8 月 11 日



關塞縱橫萬里遙情芳草綠聲  名溢揚千秋遺愛峴山青
一代偉人捨離塵幻安息主懷
葬禮肅穆三十萬人與祭  各國政教首要親臨弔唁

聖 教 會 第 二 百 六 十 二 任 教 宗 的 葬 禮 彌 撒 本 月 十 二 日 在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廣 場 舉 行 , 一 百 多 位 樞 機 都 參 加 了 該 項 隆 重 而 肅 穆 的 典 禮 。

典 禮 由 現 年 八 十 五 歲 的 樞 機 院 院 長 剛 法 朗 尼 樞 機 主 持 。 在 廣 場 上 與 祭 的 信 眾 約 有 三 十 萬 , 很 多 人 都 垂 首 哭 泣 。 透 過 電 視 台 觀 看 儀 式 進 行 的 全 球 各 地 的 觀 眾 , 不 計 其 數 。

教 宗 的 靈 柩 安 放 在 大 殿 的 台 階 前 面 , 頭 向 大 殿 。 站 在 靈 柩 左 面 的 是 教 宗 的 親 屬 , 右 面 是 來 自 一 百 多 個 國 家 和 教 會 的 特 使 , 其 中 包 括 聯 合 國 秘 書 長 華 爾 海 、 東 正 教 的 宗 主 教 、 聖 公 會 高 瑾 大 主 教 、 美 國 總 統 卡 達 的 夫 人 。

教 宗 遺 體 身 穿 紅 袍 、 白 冠 、 紅 鞋 、 臉 蓋 白 紗 。

靈 柩 內 放 置 了 十 六 個 梵 蒂 岡 錢 幣 , 代 表 保 祿 六 世 在 職 十 六 年 。 靈 柩 上 放 了 一 本 揭 開 的 福 音 。

葬 禮 彌 撒 進 行 時 , 陽 光 普 照 , 當 時 有 七 千 多 名 警 員 在 現 場 維 持 秩 序 。

彌 撒 禮 成 後 , 靈 柩 即 移 進 大 殿 , 在 地 窟 下 安 葬 。

教 宗 的 遺 體 自 夏 宮 運 回 梵 蒂 岡 後 , 先 後 共 有 超 過 五 十 萬 人 瞻 仰 遺 容 。 單 在 葬 禮 舉 行 的 前 一 天 , 就 有 二 十 萬 人 列 隊 向 駕 崩 的 首 牧 深 致 哀 悼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曾 遺 言 , 不 要 為 他 厚 葬 , 因 此 他 的 陵 墓 頗 為 簡 樸 , 安 置 靈 柩 的 地 方 後 面 的 牆 上 , 佈 置 了 三 幅 古 代 的 雕 刻 ── 聖 母 、 聖 嬰 和 天 神 。

該 陵 墓 的 藝 術 加 工 , 預 算 在 兩 年 內 完 成 。
1978 年 8 月 18 日



蔣總統親赴大使館
哀弔教宗保祿六世
周書楷任特使參加葬禮

本 月 八 日 上 午 蔣 總 統 親 臨 教 廷 駐 華 大 使 館 弔 唁 教 宗 保 祿 之 喪 , 由 教 廷 駐 華 代 辦 吉 立 蒙 席 在 場 接 待 。

蔣 總 統 對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維 護 世 界 和 平 及 國 際 正 義 的 偉 大 貢 獻 推 崇 備 至 。 他 並 向 吉 立 友 代 辦 表 達 了 中 華 民 國 政 府 與 人 民 的 深 摯 悼 念 。

我 國 前 總 統 嚴 家 淦 也 於 是 日 上 午 親 往 教 廷 駐 華 大 使 館 弔 唁 。

此 外 , 蔣 總 統 並 特 派 駐 教 廷 大 使 周 書 楷 為 特 使 , 參 加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葬 禮 。
1978 年 8 月 18 日



于斌樞機奔赴聖京
參加保祿葬禮  選舉下任教宗

我 國 于 斌 樞 機 在 驚 悉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駕 崩 之 後 立 即 辦 妥 手 續 , 於 九 日 奔 赴 聖 京 弔 喪 , 並 參 加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葬 禮 , 之 後 即 留 在 羅 馬 參 加 選 舉 新 教 宗 。

新 教 宗 的 選 舉 儀 式 定 於 本 月 廿 五 日 舉 行 。

于 樞 機 今 年 七 十 八 歲 , 有 選 舉 及 被 選 舉 教 宗 之 權 。
1978 年 8 月 18 日



本港教區舉祭  悼念已故宗座
二千餘人齊集堅道總堂
場面隆重莊嚴充滿哀思

全 球 七 億 天 主 教 徒 的 精 神 領 袖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本 月 七 日 凌 晨 , 因 心 臟 病 突 發 逝 世 。

本 港 教 區 已 於 本 月 十 二 日 , 下 午 四 時 假 堅 道 聖 母 無 原 罪 總 堂 舉 行 追 思 大 禮 彌 撒 , 由 胡 振 中 主 教 及 百 多 名 神 父 共 祭 。 參 禮 者 包 括 各 國 使 節 、 政 府 首 要 、 各 大 宗 教 團 體 首 長 、 各 界 官 紳 名 流 及 來 自 各 堂 區 之 教 友 共 達 二 千 餘 人 之 眾 , 場 面 莊 嚴 肅 穆 , 齊 致 哀 思 。

總 堂 大 門 外 掛 著 一 幅 黑 布 橫 額 , 寫 上 古 時 基 督 徒 之 徽 號 , 兩 側 寫 一 對 輓 聯 , 上 聯 「一 生 盡 瘁 汎 愛 天 下 聖 德 真 符 基 督 代 表」 , 下 聯 「普 世 流 涕 同 聲 致 哀 烝 民 痛 失 精 神 導 師 。」

到 場 參 與 追 思 彌 撒 的 嘉 賓 包 括 禮 賓 司 、 港 督 副 官 、 三 軍 司 令 代 表 、 簡 悅 強 伉 儷 、 首 席 按 察 司 、 各 國 領 事 , 香 港 佛 教 聯 會 覺 光 法 師 及 黃 允 畋 等 。

彌 撒 於 下 午 四 時 開 始 。 在 蔡 永 業 醫 生 以 英 語 誦 讀 首 段 聖 經 及 由 蔡 詩 亞 執 事 以 粵 語 誦 讀 福 音 後 , 即 分 別 由 林 焯 煒 副 主 教 及 龔 樂 年 神 父 以 粵 、 英 語 講 道 , 彌 撒 後 , 主 教 親 自 率 領 全 體 參 禮 者 向 教 宗 遺 像 行 三 鞠 躬 禮 。

全 體 禮 儀 於 下 午 五 時 三 十 分 結 束 。
1978 年 8 月 18 日



教廷發表醫事報告
詳叙宗座臨終病狀

教 廷 新 聞 處 在 教 宗 駕 崩 後 發 表 了 教 宗 兩 名 主 治 醫 生 簽 發 的 醫 事 報 告 , 全 文 如 下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上 星 期 關 節 炎 復 發 , 十 分 痛 楚 。 今 年 以 來 他 一 直 為 此 病 所 困 。 八 月 五 日 星 期 六 下 午 , 他 的 膀 胱 急 性 發 炎 之 後 發 熱 , 我 們 與 泌 尿 學 家 普 斯 佩 里 教 授 磋 商 後 , 曾 予 以 適 當 的 治 療 。

八 月 五 至 六 日 夜 間 和 星 期 日 日 間 , 教 宗 發 高 熱 。 星 期 日 下 午 六 時 十 五 分 (香 港 時 間 星 期 一 零 時 十 五 分) , 血 壓 不 斷 昇 高 。 隨 後 左 心 室 失 效 , 接 著 出 現 急 性 的 肺 水 腫 。

雖 然 立 刻 展 開 搶 救 措 施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終 於 不 治 , 在 晚 上 九 時 四 十 分 (按 香 港 時 間 星 期 一 凌 晨 三 時 四 十 分) 駕 崩 。
1978 年 8 月 18 日



教廷發表宗座遺言
私產捐贈教區  葬禮力求簡單

教 廷 新 聞 處 八 月 十 一 日 發 表 了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遺 言 。 教 宗 的 遺 囑 長 達 十 三 頁 。

他 在 遺 囑 中 指 定 將 他 全 部 的 私 人 財 產 捐 給 原 籍 教 區 , 並 且 希 望 葬 禮 力 求 簡 單 。

教 宗 的 遺 囑 是 在 登 基 後 第 二 年 立 下 的 。 一 九 七 二 年 , 在 遺 囑 中 附 加 了 兩 頁 。 一 九 七 三 年 七 月 , 又 增 添 了 三 行 。

他 遺 言 葬 禮 宜 簡 , 不 必 營 造 特 別 的 陵 墓 或 紀 念 碑 。 他 說 : 「我 希 望 在 泥 土 裡 埋 葬 , 有 謙 卑 的 記 號 顯 示 這 地 方 的 聖 潔 和 虔 誠 。 不 必 為 我 立 紀 念 碑 。」

他 說 : 「我 希 望 死 於 神 貧 。」

他 又 說 : 「我 希 望 所 有 可 能 未 受 到 我 善 視 的 人 都 能 寬 恕 我 。」

他 說 : 「我 所 有 的 筆 記 , 書 信 和 私 人 文 件 應 予 焚 毀 。」

當 日 參 加 教 宗 葬 禮 的 人 達 三 十 萬 。
1978 年 8 月 18 日



梁木泰山長留遺澤  哲人其萎空仰高風
善牧溘然駕崩  全球同聲哀悼

全 球 七 億 天 主 教 信 徒 的 首 牧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駕 崩 後 , 世 界 各 地 的 政 教 領 袖 紛 紛 致 哀 , 唁 電 如 潮 湧 至 , 很 多 國 家 都 下 半 旗 哀 悼 。

美 國 總 統 卡 特 的 唁 電 說 : 「教 宗 保 祿 不 惜 犧 牲 自 己 寶 貴 的 健 康 , 將 和 平 與 博 愛 的 訊 息 帶 至 全 球 每 一 角 落 。」

英 女 皇 伊 利 沙 伯 二 世 讚 頌 教 宗 「不 遺 餘 力 , 為 全 球 和 平 而 奮 鬥 。」

西 德 總 統 施 爾 說 , 教 宗 無 私 地 促 進 世 界 和 平 , 解 決 了 許 多 現 今 主 要 的 社 會 問 題 。

日 本 首 相 福 田 的 唁 文 說 , 日 本 人 民 不 會 忘 記 一 九 五 0 年 教 宗 曾 幫 助 六 十 餘 名 在 菲 律 賓 軍 事 法 庭 上 遭 判 死 刑 的 日 本 國 會 議 員 逃 出 生 天 。

南 斯 拉 夫 是 第 一 個 致 哀 的 共 產 國 家 , 該 國 官 方 通 訊 社 稱 讚 教 宗 是 一 位 為 和 平 、 為 各 宗 教 團 結 而 奮 鬥 者 。

埃 及 宣 佈 全 國 為 教 宗 哀 悼 七 天 。

以 色 列 猶 太 教 領 袖 高 蘭 說 , 教 宗 生 前 積 極 消 除 天 主 教 和 猶 太 教 的 歷 史 性 歧 視 , 實 令 人 起 敬 。

日 本 一 位 佛 教 領 袖 說 , 教 宗 保 祿 是 一 位 良 善 而 偉 大 的 人 物 。

聯 合 國 秘 書 長 華 爾 海 說 , 教 宗 當 年 在 聯 合 國 發 表 的 演 說 「不 要 戰 爭」 , 至 今 仍 然 激 動 人 心 。

義 大 利 總 統 巴 迪 尼 認 為 保 祿 六 世 是 一 位 偉 大 的 宗 座 。

英 國 首 相 加 拉 漢 和 加 拿 大 總 理 杜 魯 多 也 致 送 了 唁 電 , 稱 揚 教 宗 。

伊 朗 皇 下 令 將 其 皇 旗 和 國 旗 下 半 三 天 , 以 示 哀 悼 。

英 國 聖 公 會 高 瑾 大 主 教 代 表 全 球 聖 公 會 致 唁 哀 悼 。

以 色 列 總 理 貝 金 也 致 送 了 唁 電 。

中 國 唯 一 樞 機 主 教 于 斌 說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去 世 , 不 僅 是 天 主 教 會 不 可 彌 補 的 損 失 , 全 人 類 也 失 去 了 一 個 「和 平 、 奮 鬥 、 救 世 界」 的 人 物 。 台 北 教 區 總 主 教 羅 光 也 表 示 : 保 祿 六 世 是 一 位 賢 德 的 教 宗 , 對 國 際 和 平 與 教 會 革 新 有 重 大 貢 獻 。

據 越 南 通 訊 社 報 導 , 越 南 愛 國 天 主 教 會 , 也 致 送 了 唁 電 , 哀 悼 教 宗 。

斯 里 蘭 卡 的 佛 教 領 袖 對 教 宗 之 喪 同 表 哀 悼 , 他 們 親 將 唁 函 交 給 阿 萊 樞 機 , 帶 往 羅 馬 。

很 多 國 家 都 派 遣 了 特 使 到 羅 馬 參 加 教 宗 的 葬 禮 。
1978 年 8 月 18 日

 
高朋紛至席不暇暖
宗座光披四表  接見嘉賓無數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是 一 位 胸 懷 廣 大 的 牧 人 , 任 內 曾 接 見 無 數 的 知 名 人 士 , 他 們 之 中 有 皇 族 、 政 治 家 、 藝 術 家 、 宗 教 領 袖 、 運 動 員 等 。

這 些 人 包 括 西 方 國 家 領 導 人 和 共 黨 領 袖 , 名 單 如 下 :

美 國 總 統 甘 廼 迪
約 旦 國 王 胡 辛
伊 斯 坦 堡 大 主 教 雅 典 納 哥 拉 斯
英 國 首 相 威 爾 遜
聯 合 國 書 長 宇 丹
美 國 總 統 詹 森
希 臘 國 王 康 斯 坦 丁 和 王 后 安 妮 瑪 麗
英 國 聖 公 會 坎 特 伯 雷 大 主 教 林 賽
蘇 聯 外 長 葛 羅 米 柯
蘇 聯 主 席 波 哥 尼
瑞 典 國 王 阿 道 夫
法 國 總 統 戴 高 樂
西 德 總 理 紀 成 傑
哥 倫 比 亞 總 統 耶 拉 斯
普 世 教 會 理 事 會 秘 書 長 布 力 克
美 國 總 統 尼 克 遜
亞 美 尼 亞 大 主 教 瓦 斯 根
埃 塞 俄 比 亞 皇 帝 索 拉 斯
西 德 總 理 布 蘭 特
加 拿 大 總 理 杜 魯 多
菲 律 賓 總 統 馬 可 斯
巴 基 斯 坦 總 統 阿 育 汗
澳 洲 總 理 葛 頓
土 耳 其 總 統 蘇 尼
南 斯 拉 夫 總 統 狄 托
英 國 首 相 希 斯
美 國 總 統 福 特
埃 及 總 統 沙 達
以 色 列 總 理 梅 雅 夫 人
波 蘭 共 黨 領 袖 蓋 萊 克
匈 牙 利 共 黨 領 袖 卡 達 爾
烏 干 達 總 統 阿 棉
以 色 列 外 長 達 揚
1978 年 8 月 18 日


臨終前數小時 
保祿神智清醒曾與旁人同禱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在 臨 終 前 的 數 小 時 , 神 智 一 直 保 持 清 醒 。

這 是 教 廷 助 理 國 務 卿 卡 比 里 奧 主 教 在 接 受 電 台 記 者 訪 問 時 所 透 露 的 。

他 說 , 到 了 最 後 的 一 刻 , 他 終 於 閉 上 眼 睛 , 但 嘴 唇 仍 作 微 動 , 跟 著 床 榻 周 圍 送 終 的 人 一 同 誦 念 禱 文 。 不 久 , 教 宗 保 祿 嘴 唇 的 動 作 停 止 了 。

卡 比 里 奧 主 教 說 : 「他 的 體 溫 漸 升 , 血 壓 下 降 得 很 快 , 幾 分 鐘 之 後 , 即 九 時 四 十 分 , 他 終 於 離 開 人 世 , 當 時 我 們 在 他 身 旁 , 還 以 為 他 仍 然 活 著 , 還 在 繼 續 呼 吸 。」

「在 他 逝 去 後 數 分 鐘 , 我 吻 他 的 手 , 還 溫 暖 , 他 的 臉 色 與 常 人 無 異 , 但 醫 生 根 據 電 子 圖 表 機 資 料 , 證 實 他 已 先 登 天 鄉 。」

卡 比 里 奧 主 教 透 露 , 教 宗 七 月 十 四 日 乘 直 升 機 離 開 教 廷 前 往 岡 道 夫 夏 宮 避 暑 時 曾 私 下 對 周 圍 的 人 說 : 「此 次 赴 夏 宮 , 不 知 有 沒 有 機 會 回 來 。」

教 宗 保 祿 並 不 害 怕 死 亡 , 他 最 擔 心 的 是 不 能 完 成 基 督 付 託 他 的 使 命 。
1978 年 8 月 18 日

 
耶穌在世代表駕崩
本港政教哀痛  紛致唁函弔慰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駕 崩 的 消 息 傳 抵 本 港 以 後 , 本 港 政 府 各 建 築 物 立 即 下 半 旗 致 哀 。 護 督 羅 弼 時 爵 士 致 函 胡 主 教 以 示 弔 唁 。

此 外 , 各 國 駐 港 領 事 和 各 教 會 團 體 負 責 人 也 相 繼 發 出 唁 函 和 唁 電 。

領 事 館 方 面 計 有 義 大 利 駐 港 領 事 館 、 委 內 瑞 拉 領 事 館 、 菲 律 賓 領 事 館 、 印 尼 領 事 館 、 瑞 典 領 事 館 、 烏 拉 圭 領 事 館 等 。

此 外 , 委 內 瑞 拉 總 領 事 米 芝 里 納 又 以 外 國 駐 港 領 事 團 團 長 的 身 份 致 送 了 一 封 唁 函 。

教 會 方 面 , 致 送 唁 函 和 唁 電 的 有 : 基 督 教 協 進 會 、 聖 公 會 、 佛 教 聯 合 會 、 道 教 聯 合 會 等 。
1978 年 8 月 18 日

 

本港佛道兩教
唁函哀悼保祿

本 港 佛 教 及 道 教 團 體 , 為 對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之 溘 然 逝 世 表 示 哀 悼 , 特 親 自 致 函 本 教 區 主 教 胡 振 中 。

佛教聯合會唁函
說 : 「…… 驚 聞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辭 離 塵 世 駕 返 天 國 敝 會 同 人 至 表 悼 念 教 宗 為 近 代 一 偉 大 之 宗 教 領 袖 其 致 力 世 界 和 平 慈 惠 人 類 開 明 作 風 舉 世 欽 崇 今 哲 人 遽 去 世 失 明 燈 惋 惜 無 已 謹 肅 慰 唁 尚 祈 荃 照 並 請 轉 達 梵 蒂 岡 教 廷 執 事 。」

道教聯合會唁函
說 : 「…… 驚 悉 貴 教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凌 晨 坐 化 , 彌 深 悼 念 。 貴 教 宗 年 前 蒞 港 , 本 會 同 人 等 得 瞻 丰 采 , 咸 受 其 偉 大 精 神 之 感 染 , 及 尊 台 熱 誠 魄 力 之 推 動 , 促 使 天 主 教 與 道 教 增 進 互 相 之 聯 繫 了 解 。 緬 懷 貴 教 宗 崇 高 品 德 , 創 建 事 功 , 為 全 世 界 敬 仰 。 經 即 以 電 報 奉 弔 , 俾 轉 達 梵 蒂 岡 , 藉 表 嚮 慕 之 情 。 茲 特 函 唁 , 諸 維 朗 察 。
1978 年 8 月 18 日

 

教宗保祿駕崩
本港護督致哀

胡 主 教 道 鑒 :

聞 悉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駕 崩 , 本 港 多 數 居 民 深 感 哀 痛 。

宗 座 一 九 七 0 年 蒞 港 訪 問 , 至 今 令 人 緬 懷 不 已 。

全 球 天 主 教 會 痛 失 首 牧 , 本 人 謹 代 表 香 港 政 府 致 以 深 切 弔 唁 。

本 人 同 樣 感 到 哀 痛 。

署理港督羅弼時爵士
一九七八年八月八日
1978 年 8 月 18 日

 

巨人溘逝  遺澤人間
──本港中文報紙評論集錦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生 前 曾 蒞 臨 香 港 訪 問 , 給 港 人 留 下 深 刻 的 印 象 。 他 駕 崩 的 噩 耗 傳 來 , 本 港 各 大 中 文 報 紙 均 以 顯 著 篇 幅 報 導 , 並 且 撰 論 哀 悼 , 為 這 位 功 業 彪 炳 的 善 牧 的 溘 逝 感 到 惋 惜 。 若 干 報 紙 在 評 論 中 , 給 教 宗 予 以 極 高 評 價 , 稱 他 「肉 身 雖 死 , 精 神 永 生 。」

華僑日報  的 社 論 說 : 「我 們 對 教 皇 保 祿 六 世 之 逝 世 , 並 非 單 純 感 到 哀 痛 , 而 是 為 這 位 領 導 全 球 信 徒 , 替 耶 穌 基 督 傳 播 福 音 , 為 廣 大 之 人 群 服 務 , 為 迷 途 之 羔 羊 指 引 走 向 光 明 大 道 , 而 畢 生 努 力 不 倦 , 不 畏 困 難 , 不 言 勞 怨 的 偉 大 領 袖 之 息 勞 歸 主 , 在 衷 心 哀 悼 之 中 , 而 自 自 然 然 滋 長 敬 佩 與 讚 美 之 熱 忱 的 。」

該 報 又 說 : 「他 是 救 世 之 實 踐 者 , 是 無 私 的 , 沒 有 偏 見 , 沒 有 仇 恨 , 只 有 愛 心 的 , 敢 於 入 地 獄 , 進 虎 穴 , 克 盡 義 務 , 以 期 達 到 耶 穌 基 督 意 旨 的 勇 敢 鬥 士 。 而 由 於 教 皇 畢 生 之 奮 鬥 , 世 界 形 勢 無 疑 是 改 觀 了 ,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仇 怨 , 是 漸 漸 化 解 了 。 迫 於 眉 睫 的 第 三 次 世 界 大 戰 之 危 機 已 相 對 的 壓 抑 下 來 了 。」

天天日報 的 社 論 稱 譽 教 宗 為 本 世 紀 最 偉 大 的 人 物 。

該 報 社 論 說 : 「…… 在 擔 任 這 十 五 年 的 崇 高 神 職 之 中 , 他 卻 是 宵 衣 旰 食 , 夙 夜 匪 懈 , 沒 有 一 天 不 在 致 力 於 充 實 人 類 的 精 神 生 活 , 致 力 於 推 動 維 護 人 類 的 進 步 和 平 , 每 天 清 晨 六 時 , 就 已 起 床 開 始 一 天 的 工 作 , 直 至 於 深 夜 , 十 五 年 來 如 一 日 , 如 是 這 種 服 務 人 羣 的 精 神 與 熱 忱 , 已 經 為 世 人 建 立 了 一 個 至 高 無 上 的 好 榜 樣 。」

新港日報  的 「王 恩 專 欄」 以 「哀 悼 善 牧 的 聖 者 教 宗 保 祿」 為 題 著 文 , 稱 頌 教 宗 「開 明 進 取 , 各 國 敬 仰 。」 該 著 名 政 論 家 在 專 欄 中 說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是 一 位 現 代 化 的 教 宗 , 他 為 了 順 應 時 勢 , 適 合 潮 流 , 曾 經 在 教 會 內 部 作 了 很 多 開 明 的 改 革 , 使 到 天 主 教 會 向 世 界 開 放 , 走 上 大 眾 化 的 道 路 , 深 受 天 主 教 徒 , 其 他 宗 教 教 徒 , 以 及 非 教 徒 的 歡 迎 和 接 受 。 所 以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逝 世 , 莫 不 使 全 人 類 , 包 括 鐵 幕 內 的 共 黨 國 家 領 袖 和 人 民 的 同 誌 悼 念 之 忱 。」

工商日報 的 社 論 說 : 「他 的 一 生 不 僅 為 著 七 億 的 天 主 教 教 友 維 繫 著 精 神 信 仰 , 作 他 們 宗 教 的 領 袖 , 而 且 為 了 維 護 世 界 和 平 , 為 了 保 衛 人 間 正 義 , 盡 了 無 限 的 責 任 , 作 出 了 不 少 的 貢 獻 。」

「除 了 他 對 天 主 教 的 事 務 外 , 對 世 界 的 事 務 , 人 皆 稱 許 他 在 和 平 方 面 的 貢 獻 。 和 平 的 反 面 , 就 是 恐 怖 、 殘 殺 、 鬥 爭 , 他 一 直 都 堅 持 反 對 。」

新報 以 「教 宗 謝 世 令 人 望 天」 為 題 發 表 的 社 評 說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昨 晨 於 羅 馬 夏 宮 猝 然 病 逝 , 在 世 八 十 年 。 對 於 這 位 曾 降 落 香 港 的 世 界 精 神 領 袖 之 撒 手 塵 寰 , 我 們 感 到 一 陣 空 虛 , 無 限 悼 念 。」

「世 界 正 在 多 事 之 秋 , 今 竟 失 此 天 主 之 和 平 信 使 , 不 僅 為 所 有 宗 教 人 士 的 損 失 , 同 時 是 全 世 界 善 良 人 類 的 損 失 。」

成報 的 「新 聞 談 論」 說 : 「保 祿 六 世 是 一 位 愛 和 平 , 有 賢 德 的 教 宗 …… 他 曾 為 世 界 正 義 和 平 盡 過 極 大 的 努 力 。」

香港時報 的 社 評 說 : 「他 為 全 世 界 所 普 遍 敬 佩 , 主 要 由 於 他 堅 持 保 衛 和 平 , 堅 持 社 會 正 義 , 並 援 助 世 界 的 貧 困 國 家 。」

星島日報 說 : 「 昨 天 舉 行 的 追 悼 彌 撒 , 儀 式 隆 重 肅 穆 , 固 足 顯 示 本 港 各 界 人 士 對 此 一 代 傑 出 的 宗 教 領 袖 崇 敬 的 心 情 , 更 令 人 懷 念 他 在 生 前 對 世 界 貢 獻 了 無 比 寶 貴 的 救 世 工 作 , 這 種 博 愛 精 神 是 無 分 國 界 、 宗 教 , 都 在 一 視 同 仁 的 感 召 下 , 發 揚 人 類 崇 高 的 互 愛 互 助 力 量 , 以 求 達 致 理 想 的 福 祉 。 因 此 , 我 們 亦 應 以 莊 嚴 肅 穆 的 態 度 , 追 思 這 位 哲 人 的 偉 大 成 就 。
1978 年 8 月 18 日

 

悼念我們的教宗
劉尚遜

八 月 六 日 , 教 宗 的 別 墅 岡 道 夫 的 聖 堂 鐘 樓 上 , 響 起 了 一 下 、 一 下 沉 重 的 、 愴 然 的 鐘 聲 。 這 些 鐘 聲 向 全 世 界 宣 佈 了 一 個 偉 大 的 牧 者 , 我 們 的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已 完 成 了 他 在 人 世 間 的 任 務 而 安 息 主 懷 了 。 教 宗 的 逝 世 , 不 單 使 我 們 全 世 界 七 億 的 信 眾 失 去 了 慈 父 , 而 且 對 於 一 切 正 直 的 教 外 人 士 來 說 : 是 痛 失 一 位 仁 愛 的 摯 友 。

保 祿 六 世 在 一 九 六 三 年 六 月 廿 一 日 膺 選 為 教 宗 那 天 開 始 , 迄 今 足 有 十 五 年 了 。 在 這 十 多 年 裡 , 他 除 了 力 盡 本 份 領 導 教 會 之 外 , 也 不 時 關 懷 世 界 各 地 的 人 民 ; 特 別 是 那 些 有 災 難 的 , 或 有 戰 禍 的 人 民 ; 不 停 地 為 他 們 祈 禱 , 請 命 , 呼 籲 和 平 。 因 此 , 他 贏 得 了 全 世 界 愛 好 和 平 的 廣 大 羣 眾 的 崇 敬 和 熱 愛 。 所 以 美 國 總 統 卡 達 得 悉 他 逝 世 時 發 表 了 簡 短 的 聲 明 說 : 「教 宗 的 逝 世 , 他 深 感 悲 痛 ; 教 宗 是 世 界 和 平 與 愛 的 信 使 , 世 人 將 永 誌 於 心 。」

雖 然 教 宗 年 老 體 弱 , 兼 且 常 患 病 ; 但 他 為 了 世 界 和 平 , 不 惜 離 開 梵 蒂 岡 , 乘 坐 飛 機 , 不 辭 跋 涉 , 越 洲 作 親 善 的 訪 問 各 地 ; 此 舉 打 破 了 過 去 的 傳 統 ── 教 宗 不 出 梵 蒂 岡 。

一 九 七 0 年 十 二 月 四 日 , 他 親 來 香 港 訪 問 。 創 下 了 香 港 自 開 埠 以 來 , 第 一 位 訪 港 的 教 宗 。 這 天 , 無 論 教 內 、 教 外 的 人 士 , 都 因 為 他 的 訪 問 而 感 到 榮 幸 和 鼓 舞 , 由 抵 埗 至 離 去 , 雖 只 有 短 短 的 三 小 時 ; 在 濛 濛 細 雨 之 下 , 使 香 港 四 百 多 萬 市 民 獲 得 一 個 難 得 的 機 會 , 大 家 都 可 一 瞻 他 的 丰 采 。 在 政 府 大 球 場 上 , 他 在 各 國 駐 港 使 節 , 政 府 首 長 , 基 督 教 , 佛 教 等 代 表 以 及 三 萬 多 來 自 港 九 , 新 界 , 離 島 各 堂 區 的 神 職 人 員 和 信 眾 的 面 前 主 持 彌 撒 ; 並 向 全 港 市 民 發 表 了 文 告 。 他 在 文 告 中 說 : 「祝 香 港 繼 續 繁 榮 與 和 平 。」 慶 祝 耶 穌 君 王 瞻 禮 的 彌 撒 , 在 他 主 持 之 下 , 儀 式 倍 見 隆 重 , 氣 氛 更 肅 穆 , 場 面 更 熱 鬧 。 相 信 那 天 參 與 此 富 有 歷 史 性 的 盛 會 的 信 友 及 各 界 人 士 , 定 會 畢 生 難 忘 的 。 在 臨 別 時 , 他 又 慷 慨 地 捐 出 二 萬 美 元 , 給 香 港 的 公 益 金 。 這 點 , 足 見 他 對 世 界 各 地 的 人 民 大 眾 福 利 , 特 別 是 香 港 市 民 的 福 利 關 懷 備 至 。

教 宗 在 登 上 直 升 機 前 的 告 別 詞 中 說 : 「願 天 主 與 你 們 同 在 , 我 們 從 羅 馬 來 到 貴 地 , 羅 馬 離 香 港 雖 遠 , 但 是 精 神 上 是 很 接 近 的 ; 今 日 得 與 香 港 市 民 會 晤 , 深 感 榮 幸 欣 慰 。 因 此 , 更 欲 問 候 各 位 。」 這 些 熱 誠 、 真 摯 的 話 語 , 使 全 港 市 民 至 今 仍 深 深 的 印 在 心 坎 裡 。

在 他 十 五 年 繁 重 、 艱 鉅 的 宗 座 牧 職 中 , 大 力 革 新 教 會 , 以 適 應 日 益 進 步 的 文 明 社 會 。 對 教 內 方 面 ; 飭 令 世 界 各 地 的 教 會 , 在 彌 撒 中 使 用 本 地 語 言 。 這 樣 便 揚 棄 了 絕 大 多 數 信 眾 不 熟 識 的 拉 丁 文 , 使 參 與 彌 撒 的 信 友 , 更 容 易 在 心 靈 上 和 主 持 聖 祭 的 神 父 合 一 , 敬 祭 天 主 。 為 了 照 顧 世 界 各 地 信 友 的 生 活 , 特 地 取 消 了 每 逢 星 期 五 守 小 齋 的 習 慣 , 使 貧 窮 國 家 及 經 濟 落 後 地 區 的 信 友 , 在 日 常 生 活 上 獲 得 方 便 。 為 了 解 決 一 些 地 區 神 父 的 人 手 不 足 , 他 又 特 准 修 士 , 修 女 在 本 堂 神 父 授 權 時 , 也 可 協 助 送 聖 體 。 使 渴 望 領 聖 體 的 信 友 , 能 與 主 耶 穌 結 合 , 獲 取 神 益 。 為 了 有 些 人 的 利 益 , 也 懷 著 沉 痛 之 心 准 許 神 父 還 俗 而 不 實 行 趕 出 聖 教 會 的 絕 罰 。 使 還 俗 者 仍 可 渡 信 友 的 生 活 。

對 教 外 方 面 , 他 自 動 拆 除 圍 牆 , 主 動 地 與 東 正 教 及 基 督 教 的 領 袖 作 友 好 的 會 晤 。 消 除 彼 此 的 隔 閡 , 倡 議 合 一 運 動 。 把 數 個 世 紀 以 來 , 彼 此 互 相 攻 擊 , 仇 視 的 現 象 , 化 作 冰 雪 般 的 融 解 ; 從 此 教 會 與 其 他 各 教 派 人 士 的 交 往 , 如 乳 水 般 的 和 融 。 此 外 , 他 又 接 見 共 產 國 家 的 領 袖 , 主 動 和 他 們 修 好 。 目 的 是 希 望 改 善 共 產 國 家 內 的 教 會 與 該 國 政 府 的 關 係 , 使 之 獲 得 教 務 正 常 發 展 的 機 會 。 由 於 他 作 出 了 上 述 的 措 拖 , 以 及 具 有 開 明 的 頭 腦 , 慈 祥 的 態 度 , 在 生 時 也 獲 得 世 人 的 讚 賞 。

今 天 , 他 雖 然 與 世 人 永 別 了 , 但 他 留 下 一 個 令 人 崇 敬 的 印 象 ── 他 真 是 一 位 偉 大 的 牧 者 , 也 是 一 位 偉 大 的 和 平 的 使 者 。
1978 年 8 月 18 日


向賢者致敬

二 十 世 紀 是 人 類 歷 史 上 一 個 飛 躍 的 時 代 , 偉 大 的 人 物 相 繼 湧 現 , 亦 接 續 逝 去 。 經 過 了 十 五 年 的 艱 苦 建 設 後 , 引 領 天 下 公 教 子 民 在 新 時 代 裡 前 進 的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也 終 安 息 主 懷 了 。 我 們 因 失 去 了 一 位 英 明 的 領 袖 感 到 惋 惜 , 亦 因 與 聖 父 的 暫 別 而 感 到 哀 慟 , 但 在 哀 慟 之 餘 , 更 重 要 的 , 是 看 我 們 如 何 繼 續 實 踐 故 教 宗 的 遺 志 , 完 成 各 項 在 耕 耘 中 的 鉅 業 , 誠 如 曾 參 與 教 宗 六 世 葬 禮 的 美 國 第 一 夫 人 所 說 : 「我 們 現 在 最 主 要 的 , 是 表 揚 教 宗 在 世 時 的 偉 大 事 蹟 , 而 非 在 於 哀 痛 教 宗 的 去 世」。 現 在 就 讓 我 們 透 過 幾 對 輓 聯 , 向 故 教 宗 保 祿 致 深 深 的 敬 意 。

公教報學生文壇編輯組

(一)
踏世經八旬,堪稱善良標緻;
牧教越十載,蔚為正義長城。

(二)
以真理沐浴世人,號召天下一統;
憑慈愛拓展神國,振揚興革萬端。

(三)
全意悼懷,願天福永享;
盡心效法,念遺澤長存。
1978 年 8 月 25 日



為誰辛苦為誰忙
教宗生前出遊  足跡遍及各洲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是 歷 史 上 出 遊 最 多 的 宗 座 , 在 十 五 年 任 內 , 行 程 共 達 七 萬 哩 , 足 跡 遍 及 各 大 洲 。

他 是 一 七 九 九 年 以 來 第 一 位 離 開 義 大 利 的 教 宗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在 任 內 曾 先 後 訪 問 下 列 地 方 :

耶 路 撒 冷 ── 一 九 六 四 年 一 月 。
印 度 孟 買 ── 一 九 六 四 年 十 二 月 。
紐 約 和 聯 合 國 ── 一 九 六 五 年 十 月 。
葡 萄 牙 、 花 地 瑪 ── 一 九 六 七 年 五 月 。
土 耳 其 伊 士 坦 堡 ── 一 九 六 七 年 七 月 。
哥 倫 比 亞 波 哥 大 ── 一 九 六 八 年 八 月 。
瑞 士 日 內 瓦 ── 一 九 六 九 年 六 月 。
烏 干 達 康 帕 拉 ── 一 九 六 九 年 七 月 。
伊 朗 、 東 巴 基 斯 坦 、 菲 律 賓 、 澳 洲 、 薩 摩 亞 、 印 尼 、 香 港 和 錫 蘭 ── 一 九 七 0 年 十 一 至 十 二 月 。
1978 年 8 月 25 日



保祿六世的遺言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最 後 遺 言 是 一 篇 頗 長 的 文 件 , 主 要 談 到 愛 天 主 、 愛 人 類 、 愛 教 會 , 並 且 表 示 他 對 天 主 、 人 類 和 教 會 的 謝 意 。

至 於 私 產 的 分 配 , 僅 是 三 言 兩 語 。 承 受 自 他 父 親 的 財 產 , 遺 給 他 仍 然 健 在 的 兄 弟 。 一 些 細 小 的 物 品 , 分 別 贈 給 朋 友 作 紀 念 。 私 人 文 件 悉 數 燒 掉 。 其 他 所 有 的 東 西 遺 留 給 教 廷 。

對 於 我 們 所 有 的 人 而 言 , 他 留 下 的 是 教 誨 和 希 望 。 「關 於 教 會 方 面 : 願 她 聽 我 們 一 點 充 滿 至 誠 和 愛 德 的 意 見 。」

「關 於 大 公 會 議 : 願 它 促 成 良 好 的 高 潮 , 所 有 的 決 議 都 能 忠 實 踐 行 。 關 於 基 督 徒 合 一 運 動 : 願 分 袂 兄 弟 合 一 工 作 充 滿 諒 解 、 忍 耐 和 愛 德 而 無 損 於 天 主 教 的 真 正 教 義 。 關 於 世 界 : 不 要 以 為 教 會 迎 合 世 俗 的 思 想 、 習 慣 和 愛 好 便 可 以 協 助 世 界 , 我 們 必 須 研 究 世 界 、 愛 護 世 界 、 服 務 世 界 。」

這 些 遺 言 是 保 祿 六 世 在 登 基 後 不 久 立 下 的 , 但 可 確 信 這 是 他 給 我 們 的 最 後 訓 誨 。 他 曾 兩 次 在 遺 囑 上 增 添 內 容 , 但 並 無 修 改 原 意 。 忠 於 第 二 屆 梵 蒂 岡 大 公 會 議 、 推 行 合 一 運 動 、 增 進 與 世 界 的 關 係 ── 他 希 望 我 們 在 他 撒 手 人 寰 以 後 好 好 深 思 這 幾 點 。

大 公 會 議 在 今 天 對 我 們 有 什 麼 意 義 ? 它 可 曾 促 使 我 們 更 自 覺 地 參 與 教 會 生 活 ? 它 可 曾 使 我 們 在 日 常 活 動 、 在 工 作 上 和 在 家 庭 中 善 度 基 督 化 生 活 ? 我 們 之 中 如 果 有 人 覺 得 大 公 會 議 只 不 過 是 革 新 了 彌 撒 禮 儀 , 我 們 消 極 接 受 這 種 禮 儀 是 積 極 參 與 彌 撒 。

教 宗 保 祿 訂 立 遺 囑 的 時 候 , 合 一 運 動 的 氣 氛 極 為 濃 厚 , 當 時 每 一 個 人 都 興 緻 勃 勃 。 合 一 運 動 在 今 天 的 進 展 如 何 ? 我 們 經 常 聽 說 各 教 會 的 神 學 家 正 在 努 力 消 除 神 學 上 的 歧 見 , 他 們 的 會 談 在 若 干 知 識 分 子 中 所 引 起 了 很 大 的 興 趣 。 我 們 較 少 聽 到 基 層 方 面 的 合 一 消 息 ; 有 些 人 抱 怨 , 說 合 一 運 動 已 落 入 專 家 的 手 中 。 這 些 牢 騷 可 能 過 甚 其 詞 了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所 說 的 「諒 解 、 忍 耐 和 愛 德」 正 在 與 日 俱 增 。 出 席 林 白 會 議 的 聖 公 會 主 教 , 幾 乎 全 部 參 加 了 天 主 教 觀 察 員 為 教 宗 保 祿 舉 行 的 追 思 彌 撒 。 東 正 教 列 寧 格 勒 大 主 教 也 在 羅 馬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為 教 宗 保 祿 舉 行 追 思 禮 。 數 十 年 前 , 這 種 事 情 定 必 引 起 廣 泛 而 激 烈 的 抗 議 。 今 天 , 我 們 視 為 理 所 當 然 。 在 諒 解 和 忍 耐 方 面 , 顯 然 已 有 進 展 。 我 們 必 須 在 愛 德 方 面 繼 續 努 力 。

教 宗 保 祿 遺 言 中 的 第 三 點 最 是 發 人 深 省 。 我 們 都 活 在 世 界 上 , 我 們 與 周 圍 的 人 一 同 工 作 和 生 活 。 我 們 和 很 多 人 一 樣 , 希 望 改 善 世 界 。 教 宗 保 祿 給 我 們 的 忠 告 是 什 麼 呢 ? 簡 言 之 , 就 是 不 要 採 納 以 物 質 為 最 高 人 生 目 標 的 思 想 的 標 準 和 方 法 。 我 們 必 須 研 究 世 界 、 愛 護 世 界 、 服 務 世 界 , 但 不 要 與 之 同 流 合 污 。 這 是 需 要 深 思 的 。
1978 年 9 月 8 日



梵蒂岡大會堂易名
紀念保祿六世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任 內 興 建 的 梵 蒂 岡 大 會 堂 , 現 經 教 宗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定 名 為 「保 祿 六 世 堂」 , 以 誌 紀 念 。

該 會 堂 於 一 九 六 四 年 興 工 , 一 九 七 一 年 落 成 , 工 程 龐 大 , 有 七 千 個 座 位 。 如 果 將 座 椅 移 開 , 可 容 一 萬 二 千 人 。

「保 祿 六 世 堂」 位 於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左 側 , 由 義 大 利 名 建 築 師 尼 維 負 責 設 計 , 從 草 擬 藍 圖 直 至 建 築 竣 工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一 直 密 切 注 視 。

教 宗 每 星 期 三 均 在 堂 內 接 見 來 自 世 界 各 地 的 朝 覲 信 眾 。
1979 年 1 月 12 日



教宗保祿六世致聯合國
兒童基金會主席
陳玉麟譯

譯 者 按 : 本 文 是 由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去 年 六 月 簽 署 , 致 送 聯 合 國 兒 童 基 金 會 主 席 的 函 件 , 表 示 宗 座 對 國 際 兒 童 年 的 關 注 。

主 席 先 生 :

適 逢 國 際 兒 童 年 來 臨 , 我 們 極 表 歡 迎 閣 下 到 訪 。 因 閣 下 乃 聯 合 國 兒 童 基 金 會 執 行 主 席 , 而 該 組 織 乃 聯 合 國 會 員 大 會 、 為 國 際 兒 童 年 特 別 委 任 之 領 導 機 構 , 故 尤 表 歡 迎 。

我 們 對 聯 合 國 兒 童 基 金 會 為 全 球 兒 童 所 作 之 努 力 , 極 為 贊 譽 。 貴 會 提 供 兒 童 的 基 本 需 要 , 乃 極 有 意 義 的 工 作 , 我 們 將 全 心 全 意 支 持 ; 但 同 時 重 申 表 示 決 意 斷 絕 參 與 任 何 直 接 或 間 接 贊 同 節 育 、 墮 胎 的 計 劃 , 或 任 何 足 以 漠 視 生 命 崇 高 價 值 的 行 動 。

有 關 國 際 兒 童 年 , 聖 座 關 注 此 主 題 並 非 單 只 為 引 起 更 廣 泛 的 興 趣 , 而 未 有 直 接 關 懷 兒 童 的 福 利 。 聖 教 會 欣 然 明 悉 此 關 懷 意 願 , 已 於 聯 合 國 會 員 大 會 上 為 國 際 兒 童 所 訂 之 目 標 中 表 達 出 來 : 「為 決 策 者 及 社 會 人 仕 提 高 對 兒 童 的 特 別 需 要 警 覺 。」 (一 九 七 六 年 十 二 月 廿 一 日 , 會 員 大 會 之 議 決 案 A/31/169 )

教 會 對 此 事 項 切 願 表 達 歷 代 以 來 均 深 切 的 關 懷 兒 童 福 利 。 此 種 關 懷 乃 忠 誠 地 實 踐 耶 穌 基 督 要 求 祂 的 教 會 所 作 的 事 工 : 「誰 若 不 像 小 孩 子 一 樣 接 受 天 主 的 國 , 決 不 能 進 去 。」 (路 : 十 八•17) 。 尤 其 要 者 , 基 督 將 兒 童 與 祂 相 比 : 「誰 若 因 我 的 名 字 , 收 留 一 個 這 樣 的 小 孩 子 , 就 是 收 留 我 。」 (谷 : 九•37) 因 此 , 為 天 主 教 會 而 言 , 服 務 兒 童 並 非 只 局 限 一 個 短 期 的 工 作 目 標 , 而 是 一 個 佔 有 持 久 性 的 優 先 地 位 , 是 尊 貴 而 永 久 性 的 工 作 。

現 時 在 世 界 各 地 顯 示 的 現 況 , 使 關 懷 對 兒 童 真 正 的 需 要 反 映 出 一 個 確 實 的 警 覺 。 雖 然 科 技 進 步 , 但 兒 童 仍 然 因 缺 乏 基 本 營 養 而 受 苦 或 死 亡 ; 或 者 成 為 他 們 簡 直 不 明 白 的 暴 力 和 械 鬥 的 受 害 者 , 有 些 則 成 為 情 緒 疏 忽 的 受 害 者 : 此 外 , 有 些 人 以 偏 見 及 空 洞 理 想 去 荼 毒 兒 童 的 心 靈 。 今 天 , 兒 童 更 甚 至 被 剥 削 及 被 利 用 、 以 滿 足 成 年 人 的 卑 鄙 腐 敗 行 徑 。 事 實 上 , 此 種 可 鄙 的 剝 削 行 為 , 是 由 有 勢 力 集 團 因 金 錢 利 益 而 操 縱 著 。

若 擴 大 我 們 的 注 視 環 顧 整 個 世 界 的 現 況 , 現 時 有 另 一 項 嚴 重 歧 視 兒 童 的 問 題 , 需 要 國 際 兒 童 年 的 全 面 注 視 。 目 前 有 些 人 認 為 兒 童 是 一 種 負 擔 , 束 縛 自 由 , 而 不 是 父 母 愛 心 的 流 露 。 有 些 人 更 否 認 兒 童 具 有 基 本 的 權 去 享 有 在 婚 姻 生 活 中 結 合 的 父 母 ! 然 而 , 整 個 社 會 應 堅 決 地 回 應 著 兒 童 所 有 的 天 賦 的 出 生 權 , 並 享 有 在 婚 姻 生 活 中 結 合 的 父 母 的 權 利 , 及 有 出 生 於 正 常 家 庭 的 權 利 。 如 果 在 國 際 兒 童 年 間 , 提 倡 活 動 的 動 機 和 意 義 , 在 促 使 兒 童 不 受 歡 迎 , 或 甚 至 阻 止 他 們 出 生 於 社 會 中 , 那 是 何 等 的 矛 盾 啊 ?

為 達 到 目 標 , 今 年 是 要 提 高 兒 童 在 今 天 世 界 的 崇 高 價 值 : 兒 童 就 是 兒 童 , 是 一 個 人 , 而 不 只 是 一 個 有 潛 能 的 成 年 人 。 在 人 類 生 命 中 , 兒 童 期 , 是 一 個 重 要 階 段 , 而 每 個 兒 童 有 權 渡 過 整 段 兒 童 期 及 對 人 性 化 的 社 會 作 本 有 的 貢 獻 , 以 至 成 長 及 更 新 。 我 們 每 個 人 都 明 白 兒 童 對 世 界 的 貢 獻 。 有 誰 沒 有 感 受 到 兒 童 的 純 樸 , 對 環 境 事 物 的 直 覺 , 無 邪 的 觀 念 、 開 放 、 坦 誠 、 慷 慨 , 沒 有 偏 見 和 歧 視 , 彼 此 共 融 , 友 愛 的 悅 樂 , 有 能 力 表 達 此 犧 牲 和 理 想 。

聖 教 會 因 此 強 調 每 個 兒 童 都 是 人 , 有 權 在 個 別 品 格 上 整 體 的 發 展 。 為 達 致 此 目 的 , 家 庭 是 扮 演 著 一 個 不 可 代 替 的 角 色 。 由 於 兒 童 除 非 生 活 在 家 庭 內 , 否 則 很 難 得 到 理 解 和 幫 助 ; 因 為 家 庭 是 在 體 能 上 、 精 神 上 、 智 能 、 道 德 和 宗 教 發 展 上 的 第 一 位 教 師 , 我 們 希 望 鼓 勵 嘗 試 擴 展 兒 童 服 務 , 在 永 久 性 原 則 下 , 特 別 改 善 服 務 的 素 質 。

在 這 些 努 力 下 , 每 一 位 兒 童 , 全 球 每 一 位 兒 童 , 仍 是 關 注 的 焦 點 。 我 們 希 望 嶄 新 而 有 活 力 的 計 劃 , 能 迅 速 幫 助 今 天 世 界 各 地 有 需 要 的 兒 童 。 我 們 相 信 有 這 情 況 中 , 援 助 年 幼 的 急 切 困 難 與 人 類 的 尊 貴 價 值 觀 揉 合 , 首 要 的 是 出 生 的 權 利 , 尋 求 知 識 的 權 利 , 和 愛 的 權 利 。

我 們 欣 然 明 白 有 眾 多 的 天 主 教 信 友 個 別 地 、 以 及 眾 多 的 天 主 教 機 構 和 地 方 教 會 , 實 踐 他 們 對 福 音 精 神 的 忠 誠 ── 為 兒 童 的 需 要 , 提 供 適 當 的 計 劃 , 以 協 助 兒 童 在 生 命 各 方 面 的 進 展 。 我 們 深 信 這 些 計 劃 為 那 些 不 幸 的 兒 童 , 殘 缺 的 及 弱 智 的 , 被 遺 棄 的 及 在 特 別 環 境 下 面 臨 困 難 及 受 害 的 , 得 到 優 先 的 照 顧 。

我 祈 求 上 主 降 福 所 有 為 拓 展 這 些 崇 高 理 想 而 努 力 的 人 , 更 祈 求 上 主 助 佑 你 們 及 所 有 的 人 , 為 人 類 團 結 所 做 的 偉 大 工 作 。
保祿六世於梵蒂岡一九七八年六月廿八日
1979 年 4 月 20 日



伯鐸大殿舉行典禮
追思教宗保祿六世
政教首要及使節均參加

教 廷 於 上 月 十 六 日 在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舉 行 彌 撒 , 追 思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逝 世 一 週 年 。

追 思 彌 撒 約 有 二 萬 五 千 人 參 加 , 其 中 有 二 十 七 位 樞 機 。

已 故 教 宗 的 幼 弟 魯 杜 維 高•蒙 迪 尼 、 義 大 利 政 府 官 員 和 各 國 駐 梵 蒂 岡 外 交 使 節 , 都 參 加 了 聖 祭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是 在 去 年 八 月 六 日 駕 崩 , 當 今 教 宗 今 年 八 月 間 曾 在 避 暑 的 夏 宮 小 堂 舉 祭 追 思 。 盛 大 的 紀 念 集 會 須 待 教 宗 度 假 完 畢 返 回 梵 蒂 岡 以 後 才 舉 行 , 因 此 延 遲 至 今 。

當 今 教 宗 在 彌 撒 中 講 道 時 , 特 別 推 崇 保 祿 六 世 歷 次 頒 佈 的 偉 大 通 諭 , 尤 其 是 「人 類 發 展」 通 諭 和 「人 類 生 命」 通 諭 。

他 又 說 , 保 祿 六 世 是 一 位 有 深 度 、 不 畏 困 難 、 信 念 堅 固 的 人 物 。
1979 年 10 月 5 日


 

教宗保祿六世列品真福
願當和平宗徒  任內落實梵二

教 宗 方 濟 各 表 示 , 先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以 他 對 基 督 的 愛 滋 養 世 人 , 其 慈 悲 、 堅 忍 、 勇 毅 和 喜 樂 亦 催 使 人 們 向 外 福 傳 。

保 祿 六 世 將 於 十 月 十 九 日 (本 主 日) 宣 福 , 今 年 是 他 頒 布 首 份 通 諭 《祂 的 教 會》(Ecclesiam Suam) 五 十 周 年 ; 八 月 六 日 亦 是 他 去 世 卅 六 年 的 紀 念 日 。

教 宗 方 濟 各 較 早 前 會 晤 來 自 保 祿 六 世 家 鄉 ── 布 雷 西 亞 (Brescia) 的 朝 聖 者 時 指 出 , 先 教 宗 於 梵 二 會 議 後 徹 底 經 驗 到 教 會 充 滿 光 明 、 希 望 及 張 力 的 任 務 : 「他 愛 教 會 , 將 自 己 完 全 奉 獻 , 義 無 反 顧 。」

與 保 祿 六 世 一 樣 、 曾 任 聖 座 外 交 使 節 的 意 大 利 雷 樞 機 (G. B. Re) 表 示 , 保 祿 六 世 熱 愛 世 界 , 致 力 讓 世 界 走 向 基 督 。 雷 樞 機 說 , 人 們 會 記 得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召 開 梵 蒂 岡 第 二 屆 大 公 會 議 並 主 持 首 次 會 期 , 然 而 負 責 餘 下 三 次 會 期 的 保 祿 六 世 才 是 「會 議 真 正 舵 手」 , 梵 二 亦 在 他 任 期 內 落 實 。

保 祿 六 世 首 份 通 諭 《祂 的 教 會》 勾 劃 出 他 出 任 教 宗 的 藍 圖 ── 盡 辦 法 讓 教 會 延 續 天 主 的 工 程 , 帶 領 世 人 尋 著 真 理 與 救 恩 。 但 在 混 亂   的 一 九 六 0 年 代 這 殊 不 容 易 。 保 祿 六 世 期 望 能 成 為 「和 平 宗 徒」 , 但 在 他 任 內 世 界 幾 乎 都 遇 上 戰 亂 紛 爭 。

保 祿 六 世 原 名 孟 廸 尼 (Giovanni Battista Montini) , 一 九 六 三 年 當 選 教 宗 , 接 替 若 望 廿 三 世 。 當 時 保 祿 六 世 須 面 對 教 會 及 世 界 所 經 歷 的 一 段 自 我 批 評 及 動 盪 時 期 , 其 任 內 則 見 證 了 希 望 、 改 革 及 危 機 。

保 祿 六 世 任 內 廣 為 人 知 , 且 亦 時 有 引 來 爭 議 的 事 件 涉 及 教 會 訓 導 、 梵 二 禮 儀 改 革 以 至 如 何 面 對 性 倫 理 。

今 天 拉 丁 禮 教 徒 參 與 的 彌 撒 , 亦 常 稱 為 保 祿 六 世 彌 撒 ── 他 任 內 修 訂 了 彌 撒 禮 儀 經 文 。 在 他 晚 年 , 他 同 時 駁 斥 那 些 私 自 進 一 步 改 動 彌 撒 內 容 , 或 在 另 一 極 端 拒 絕 梵 二 禮 儀 改 革 的 人 。

一 九 六 八 年 保 祿 六 世 發 表 的 《人 類 生 命》(Humanae Vitae) 通 諭 , 則 肯 定 了 教 會 禁 止 人 工 避 孕 的 教 導 , 闡 釋 婚 姻 目 的 及 其 要 對 生 育 開 放 等 內 容 。 此 通 諭 當 時 給 教 會 帶 來 極 大 迴 響 。

在 那 個 年 代 , 保 祿 六 世 是 首 位 牧 訪 外 地 的 教 宗 , 曾 於 七 年 間 訪 問 過 六 大 洲 , 包 括 一 九 七 0 年 訪 問 香 港 。

保 祿 六 世 牧 訪 各 地 , 接 觸 地 方 教 會 時 所 得 的 經 驗 , 讓 他 能 更 有 力 地 反 對 核 子 軍 備 競 賽 、 貧 富 懸 殊 、 墮 胎 自 由 化 , 以 至 越 南 、 以 色 列 和 黎 巴 嫩 的 戰 爭 等 。 在 他 任 內 , 天 主 教 會 更 投 入 促 進 基 督 宗 教 合 一 對 話 , 改 善 與 猶 太 教 、 伊 斯 蘭 教 及 其 他 宗 教 的 關 係 。

孟 迪 尼 一 八 九 七 年 九 月 廿 六 日 於 意 大 利 北 部 一 農 村 出 生 , 一 九 一 六 年 進 修 院 並 於 二 0 年 晉 鐸 ; 二 二 年 他 入 讀 專 門 為 教 會 培 育 外 交 人 員 的 宗 座 外 交 學 院 ; 庇 護 十 一 世 曾 派 他 駐 波 蘭 華 沙 使 館 工 作 , 惟 因 健 康 問 題 須 縮 短 任 期 , 返 回 梵 蒂 岡 。

一 九 二 四 年 他 於 教 廷 國 務 院 工 作 , 同 時 擔 任 意 大 利 天 主 教 大 學 同 學 會 的 神 師 , 向 學 生 灌 輸 對 抗 法 西 斯 主 義 學 生 運 動 的 價 值 。 三 七 年 他 開 始 與 後 來 成 為 教 宗 的 庇 護 十 二 世 在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期 間 緊 密 合 作 , 其 一 任 務 是 從 各 方 取 得 戰 犯 姓 名 以 通 知 家 屬 。

服 務 教 廷 國 務 院 三 十 年 後 , 一 九 五 四 年 孟 迪 尼 獲 任 命 為 米 蘭 總 主 教 , 在 任 八 年 間 , 米 蘭 成 為 意 大 利 最 大 的 教 區 。

保 祿 六 世 當 選 教 宗 後 , 依 傳 統 獲 加 冕 戴 上 三 重 冠 , 但 其 後 他 把 皇 冠 放 於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的 祭 壇 , 以 標 誌 他 放 棄 「人 世 間 的 榮 譽 及 權 力」 , 成 為 最 後 一 位 加 冕 三 重 冠 的 教 宗 。
2014 年 10 月 19 日


 

保祿六世本主日宣福
教區廿六日奉獻感恩祭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本 主 日 (十 月 十 九 日) 宣 福 , 教 區 將 於 十 月 廿 六 日 下 午 六 時 在 主 教 座 堂 為 此 舉 行 感 恩 祭 , 由 香 港 主 教 湯 漢 樞 機 主 禮 。

榮 休 主 教 陳 日 君 樞 機 亦 組 織 九 日 敬 禮 , 透 過 朝 拜 聖 體 及 培 育 講 座 , 讓 教 徒 認 識 這 位 先 教 宗 的 芳 表 。

在 筲 箕 灣 慈 幼 會 修 院 舉 行 的 九 日 敬 禮 自 十 月 十 日 開 始 , 至 十 八 日 結 束 , 除 朝 拜 聖 體 外 , 每 晚 設 相 關 題 目 分 享 , 介 紹 保 祿 六 世 的 生 平 事 跡 , 以 至 他 一 九 七 0 年 牧 訪 香 港 的 情 況 。

陳 樞 機 說 , 近 期 香 港 的 社 會 事 件 佔 據 了 人 們 的 注 意 力 , 他 期 望 信 徒 能 善 度 九 日 敬 禮 , 為 這 重 要 時 刻 作 準 備 。

安排九日敬禮與講座
陳 樞 機 十 月 十 日 在 敬 禮 環 節 上 , 稱 許 教 會 「先 有 若 望 廿 三 , 再 有 保 祿 六 世 任 教 宗」 。 他 說 , 前 者 開 放 前 進 , 召 開 梵 二 , 但 未 能 看 到 結 果 ; 後 者 則 不 理 旁 人 「不 要 繼 續 梵 二 會 議」 的 勸 阻 , 繼 續 梵 二 四 分 三 的 會 期 。

一 九 七 八 年 保 祿 六 世 安 息 , 陳 樞 機 當 年 應 電 視 台 之 邀 , 在 轉 播 保 祿 六 世 的 殯 葬 禮 上 擔 任 即 時 翻 譯 。 他 憶 述 葬 禮 布 置 一 如 保 祿 遺 囑 要 求 很 簡 單 , 保 祿 又 堅 持 死 後 不 需 紀 念 碑 , 「他 的 遺 囑 亦 感 謝 天 主 給 他 服 務 別 人 的 機 會」 。

敬 禮 活 動 的 講 者 包 括 夏 其 龍 神 父 、 梁 達 材 神 父 , 以 及 普 世 博 愛 運 動 、 天 主 教 正 義 和 平 委 員 會 及 教 友 總 會 的 成 員 。

夏 其 龍 神 父 十 月 十 三 日 對 本 報 說 , 保 祿 六 世 在 位 時 強 調 教 會 要 關 注 社 會 公 義 , 他 一 九 六 七 年 發 表 《民 族 發 展》 通 諭 , 促 請 教 會 和 信 徒 在 專 注 祈 禱 和 參 與 禮 儀 外 , 更 要 關 心 社 會 公 義 , 締 造 世 界 和 平 。

本 身 是 天 主 教 正 義 和 平 委 員 會 教 會 顧 問 的 夏 神 父 說 , 保 祿 六 世 任 內 設 立 了 宗 座 正 義 和 平 委 員 會 , 並 敦 促 各 地 區 教 會 響 應 設 立 有 關 委 員 會 , 從 中 強 調 社 會 公 義 與 信 仰 分 不 開 。 夏 神 父 期 望 信 徒 能 反 思 先 教 宗 為 整 個 教 會 的 革 新 工 作 。

一九七0年訪港盛況空前
教 友 總 會 前 幹 事 黃 建 霖 曾 於 一 九 七 0 年 協 助 教 區 接 待 教 宗 。 他 十 月 十 日 說 , 當 時 保 祿 六 世 在 香 港 大 球 場 主 持 彌 撒 , 他 們 負 責 協 助 維 持 會 場 的 秩 序 , 儘 管 只 能 遠 距 離 見 教 宗 , 但 他 仍 記 得 當 時 教 徒 的 興 奮 : 「那 是 第 一 次 有 教 宗 訪 港 , 為 所 有 教 友 而 言 甚 是 榮 幸」  

此 外 , 以 保 祿 六 世 命 名 、 座 落 新 界 葵 涌 的 保 祿 六 世 書 院 將 於 十 月 廿 三 日 早 會 上 向 學 生 介 紹 保 祿 六 世 事 跡 。 該 校 副 校 長 區 陳 琼 芝 十 月 九 日 對 本 報 說 , 學 校 於 一 九 六 九 年 由 聖 母 無 原 罪 傳 教 女 修 會 創 校 前 , 得 到 時 任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鼓 勵 , 遂 以 他 命 名 。
2014 年 10 月 19 日


 

從保祿六世訪港說起
羅國輝

欣 聞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將 於 十 月 十 九 日 由 教 宗 方 濟 各 列 入 真 福 者 的 名 冊 ; 香 港 教 區 並 於 十 月 廿 六 日 下 午 六 時 在 主 教 座 堂 以 感 恩 聖 祭 慶 祝 。 這 立 即 觸 動 了 我 記 起 一 九 七 0 年 十 二 月 四 日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訪 港 的 盛 事 。 我 當 時 已 經 二 十 歲 , 且 穿 上 輔 祭 祭 衣 在 政 府 大 球 場 參 禮 。

記 得 當 時 , 正 是 梵 二 禮 儀 更 新 如 火 如 荼 之 際 , 剛 在 一 九 六 九 年 將 臨 期 首 主 日 開 始 使 用 按 梵 二 禮 儀 更 新 , 由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批 准 的 羅 馬 彌 撒 經 書 , 且 用 中 文 舉 行 , 又 有 三 年 循 環 的 主 日 讀 經 , 兩 年 循 環 的 平 日 讀 經 , 真 是 比 以 前 豐 富 得 多 , 儀 式 也 清 簡 易 明 , 又 莊 嚴 得 體 。 還 記 得 當 時 教 宗 訪 港 的 彌 撒 , 是 中 英 雙 語 , 不 單 是 讀 經 禱 文 , 也 包 括 教 宗 用 英 文 , 教 友 用 中 文 應 答 。

我 更 被 教 宗 的 講 道 所 感 動 。 他 說 : 「我 要 鼓 勵 你 們 堅 守 聖 洗 與 堅 振 聖 事 給 予 你 們 的 信 德 , 並 要 策 勉 你 們 作 更 大 的 努 力 , 去 尋 覓 最 適 宜 的 方 式 , 去 表 達 基 督 愛 的 信 息 , 好 叫 今 日 的 世 界 更 易 於 了 解 基 督 的 愛 。 這 樣 , 你 們 便 會 把 基 督 福 音 永 久 不 衰 的 朝 氣 和 改 造 力 量 , 顯 示 給 一 切 弟 兄 姊 妹 , 給 他 們 希 望 去 建 設 一 個 基 於 愛 德 的 更 友 好 的 社 會 。」 這 對 我 的 聖 召 有 著 深 刻 的 影 響 。

在 禮 儀 後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把 他 當 時 舉 祭 用 的 聖 爵 、 牧 杖 等 留 給 香 港 教 區 。 當 我 再 細 看 這 聖 爵 和 牧 杖 , 倍 覺 有 意 思 。

聖 爵 上 「耶 穌 山 園 祈 禱」 及 「五 餅 二 魚」 的 圖 案 , 更 顯 彌 撒 聖 祭 常 是 基 督 為 愛 我 們 而 犧 牲 的 事 實 。 正 如 教 宗 在 講 道 所 言 : 「我 們 正 在 舉 行 的 禮 儀 , 不 多 久 將 變 得 更 實 在 、 更 奧 秘 ; 它 將 成 為 基 督 親 自 建 立 的 祭 餐 , 以 紀 念 他 的 救 世 苦 難 , 並 以 聖 事 的 形 式 予 以 重 現 ; 而 且 基 督 將 把 自 己 給 我 們 作 為 永 生 之 糧 。」

教 宗 留 給 我 們 教 區 的 牧 杖 , 是 耶 穌 的 十 字 架 ; 耶 穌 來 , 就 是 要 把 四 散 的 羊 再 聚 集 歸 一 ; 耶 穌 也 為 羊 群 拾 掉 生 命 。 正 如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在 講 道 中 所 說 的 : 「教 會 乃 是 基 督 對 我 們 的 愛 所 產 生 的 、 具 有 團 結 能 力 的 果 實 。 …… 教 會 的 使 命 就 是 愛 。 在 講 這 幾 句 簡 單 而 崇 高 的 話 的 時 候 , 所 有 中 國 人 民 , 無 論 在 甚 麼 地 方 , 全 都 環 繞 在 我 們 四 周 ── 我 們 幾 乎 有 此 感 覺 。」

在 十 月 廿 六 日 教 宗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的 宣 福 謝 恩 彌 撒 中 , 我 們 會 用 他 留 給 我 們 的 聖 爵 舉 祭 , 並 把 他 的 牧 杖 豎 立 起 來 , 供 大 家 瞻 仰 。

記 得 教 宗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離 港 時 的 祝 福 : 「我 呼 求 上 主 祝 福 各 位 為 促 進 公 義 、 繁 榮 、 和 平 而 作 出 的 種 種 努 力 。」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 請 為 我 們 祈 禱 。
2014 年 10 月 19 日

 

保祿六世年內封聖
生前擔當梵二舵手

教 宗 方 濟 各 二 月 十 五 日 在 羅 馬 拉 特 朗 大 殿 主 持 活 動 時 宣 布 ,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教 宗 將 於 本 年 內 封 聖 。

教 宗 方 濟 各 指 出 , 近 年 已 有 兩 位 羅 馬 主 教 列 入 聖 品 , 即 若 望 廿 三 世 和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 若 望 保 祿 一 世 的 列 品 案 亦 已 開 啟 。

保 祿 六 世 (1897-1978) 生 於 意 大 利 , 一 九 二 0 年 晉 鐸 , 五 四 年 晉 牧 , 五 八 年 擢 陞 樞 機 ; 他 六 三 年 當 選 教 宗 後 , 延 續 了 聖 若 望 廿 三 世 所 召 開 的 梵 二 大 公 會 議 (1962-1965) , 六 五 年 確 立 了 世 界 主 教 代 表 會 議 。

教 宗 方 濟 各 二 0 一 四 年 十 月 十 九 日 為 保 祿 六 世 主 持 宣 福 大 典 , 讚 揚 先 教 宗 是 梵 蒂 岡 第 二 屆 大 公 會 議 的 偉 大 舵 手 、 世 界 主 教 代 表 會 議 的 發 起 人 : 「當 世 俗 化 和 具 有 敵 意 的 社 會 出 現 時 , 他 能 夠 以 遠 見 的 智 慧 , 有 時 孤 身 一 人 在 掌 握 伯 多 祿 船 的 舵 , 並 且 從 未 失 去 對 上 主 的 喜 悅 和 信 賴 。」

事 實 上 ,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帶 領 教 會 回 應 世 俗 化 的 挑 戰 , 他 一 九 六 八 年 公 布 有 關 教 會 反 對 人 工 避 孕 訓 導 的 《人 類 生 命》 通 諭 , 重 申 教 會 倫 理 原 則 。

保 祿 六 世 關 心 非 洲 大 陸 , 擔 任 教 宗 不 久 便 冊 封 烏 干 達 殉 道 者 為 聖 人 , 並 於 六 九 年 牧 訪 當 地 , 成 為 近 世 首 位 出 訪 非 洲 的 教 宗 。

推動基督徒合一
此 外 , 保 祿 六 世 亦 致 力 推 動 基 督 徒 合 一 , 他 於 一 九 六 五 年 十 二 月 七 日 聯 同 君 士 坦 丁 堡 東 正 教 會 領 袖 阿 忒 納 戈 拉 宗 主 教 發 表 聯 合 聲 明 , 即 梵 二 大 公 會 議 閉 幕 前 夕 , 宣 布 撤 銷 天 主 教 與 東 正 教 在 公 元 一 0 五 四 年 公 布 的 彼 此 絕 罰 令 。

一 九 七 0 年 , 保 祿 六 世 前 往 亞 洲 及 大 洋 洲 途 中 , 於 十 二 月 四 日 過 境 香 港 , 其 間 到 香 港 大 球 場 探 訪 本 地 信 徒 。
2018 年 3 月 4 日


 

真福保祿六世與羅梅洛
獲教宗確認封聖所需奇跡

教 宗 方 濟 各 三 月 六 日 批 准 頒 布 法 令 , 確 認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及 羅 梅 洛 總 主 教 (又 譯 羅 美 洛 , Oscar Romero) 兩 位 真 福 的 奇 跡 , 為 他 們 封 聖 鋪 路 。

預 計 保 祿 六 世 封 聖 典 禮 於 今 年 十 月 底 , 世 界 主 教 代 表 會 議 結 束 時 舉 行 。 這 次 會 議 將 以 青 年 及 辨 識 聖 召 為 主 題 。

梵 蒂 岡 新 聞 報 導 , 教 宗 與 宣 聖 部 部 長 阿 馬 托 樞 機 (Angelo Amato) 會 面 時 , 授 權 該 聖 部 公 開 頒 布 有 關 教 會 人 士 所 行 的 奇 跡 、 殉 道 事 跡 及 英 勇 德 行 的 法 令 。 當 中 包 括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及 真 福 羅 梅 洛 總 主 教 代 禱 而 發 生 的 奇 跡 。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於 一 九 六 三 至 七 八 年 期 間 擔 任 教 宗 , 並 於 二 0 一 四 年 獲 教 宗 方 濟 各 列 為 真 福 。

梵 蒂 岡 國 務 卿 帕 羅 林 樞 機 (Pietro Parolin) 於 三 月 六 日 向 記 者 證 實 ,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的 封 聖 禮 將 會 在 世 界 主 教 代 表 會 議 結 束 時 舉 行 。 該 會 議 會 在 十 月 廿 三 至 廿 八 日 舉 行 。

有 些 媒 體 報 導 , 這 項 盛 事 將 會 有 一 批 人 同 時 封 聖 , 當 中 包 括 真 福 羅 梅 洛 總 主 教 。 亦 有 其 他 猜 測 , 指 教 宗 可 能 於 明 年 一 月 在 巴 拿 馬 市 舉 行 的 普 世 青 年 節 中 , 才 冊 封 這 名 殉 道 拉 丁 美 洲 主 教 為 聖 人 。

一 九 八 0 年 三 月 廿 四 日 , 聖 薩 爾 瓦 多 總 教 區 羅 梅 洛 總 主 教 在 舉 行 彌 撒 期 間 , 在 祭 台 上 被 人 槍 殺 。

這 名 總 主 教 是 名 異 見 人 士 , 以 敢 言 在 國 際 享 有 名 聲 。 他 曾 公 開 反 對 薩 爾 瓦 多 政 府 向 人 民 施 加 鎮 壓 及 暴 行 。

據 梵 蒂 岡 新 聞 報 導 , 羅 梅 洛 總 主 教 是 在 格 蘭 特 神 父 (Rutilio Grande) 被 殺 後 遭 殺 害 , 只 因 為 他 公 開 譴 責 獨 裁 統 治 , 以 及 其 支 持 者 保 護 窮 人 。

薩 爾 瓦 多 教 會 的 天 主 教 徒 , 一 直 期 待 教 廷 同 時 把 羅 梅 洛 總 主 教 封 聖 及 格 蘭 特 神 父 列 品 真 福 。

保祿六世曾訪港 羅梅洛聖髑贈正委
這 兩 位 教 會 人 士 為 香 港 教 友 並 不 陌 生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一 九 七 0 年 十 二 月 四 日 旋 風 式 訪 港 三 小 時 , 並 在 政 府 大 球 場 主 持 彌 撒 , 當 年 不 少 參 禮 的 教 會 人 士 , 至 今 仍 記 得 教 宗 此 行 。 此 外 , 葵 涌 設 有 保 祿 六 世 書 院 , 由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會 修 女 一 九 六 九 年 創 辦 , 以 紀 念 時 任 的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

至 於 羅 梅 洛 總 主 教 , 則 是 香 港 天 主 教 正 義 和 平 委 員 會 的 主 保 , 委 員 會 近 年 獲 贈 真 福 的 聖 髑 , 並 將 於 本 年 於 三 月 廿 四 日 假 聖 十 字 架 堂 慶 祝 主 保 瞻 禮 。

2018 年 3 月 18 日


 

保祿六世機密文件曝光
就任兩年即擬備辭職信

根 據 一 本 載 有 已 故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未 曝 光 文 件 的 書 指 出 , 這 位 教 宗 曾 寫 了 一 封 辭 職 信 , 以 防 他 因 病 或 遇 其 他 情 況 時 , 嚴 重 妨 礙 他 履 行 教 宗 職 務 。

信 上 註 明 的 日 期 為 一 九 六 五 年 五 月 二 日 , 即 教 宗 就 任 後 兩 年 、 離 世 前 十 三 年 。 而 今 年 五 月 十 五 日 , 梵 蒂 岡 報 章 《羅 馬 觀 察 報》 就 刊 登 了 這 封 信 函 。

在職十五年  任內離世
這 封 信 是 教 宗 府 代 理 總 管 薩 皮 恩 紮 神 父
(Leonardo Sapienza) 的 意 大 利 文 新 書《The Barque of Paul》的 一 部 份 。 這 書 可 說 是 一 個 寶 庫 , 內 藏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至 今 從 未 曝 光 的 文 件 、 信 函 和 信 息 。

而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在 那 封 絕 密 信 函 中 寫 道 , 萬 一 身 體 變 虛 弱 , 被 確 診 為 絕 症 或 長 期 病 , 並 會 妨 礙 他 履 行 教 宗 牧 職 ; 或 是 當 出 現 嚴 重 而 持 久 的 障 礙 時 …… 將 尋 求 「放 棄」 羅 馬 主 教 及 教 會 首 牧 一 職 。

主 要 信 件 的 內 容 被 標 示 為 「機 密」 。 信 紙 印 有 教 宗 牧 徽 。 上 款 致 樞 機 團 團 長 , 並 指 示 他 可 以 向 其 他 樞 機 展 示 此 信 , 以 宣 布 教 宗 無 能 力 履 行 職 務 , 並 「接 納 其 呈 辭 及 宣 布 為 有 效」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說 , 他 寫 這 信 是 「意 識 到 我 們 在 天 主 面 前 的 責 任 , 並 懷 著 充 滿 敬 畏 和 仁 愛 之 心 ; 這 讓 我 們 在 聖 教 會 內 團 結 , 而 且 不 會 忘 記 我 們 向 世 界 傳 福 音 的 使 命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曾 知 會 時 任 國 務 卿 奇 科 尼 亞 尼 樞 機 (Amleto Cicognani) 有 關 這 信 , 並 准 許 他 過 目 。

新 書 還 載 有 教 宗 方 濟 各 對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評 語 。 他 說 : 「我 們 必 須 感 謝 天 主 , 祂 獨 自 引 領 和 拯 救 了 教 會 , 讓 保 祿 六 世 繼 續 成 為 神 父 、 牧 者 、 師 傅 、 兄 弟 和 朋 友 , 直 至 他 生 命 最 後 的 一 天 。」

教 宗 方 濟 各 在 評 論 這 封 信 時 說 : 「在 我 看 來 , 它 是 愛 基 督 及 教 會 的 一 份 謙 卑 和 先 知 性 的 見 證 , 亦 是 這 位 偉 大 教 宗 聖 潔 的 另 一 證 明 。」

多位教宗曾擬退任
另 一 方 面 , 上 世 紀 有 多 位 教 宗 也 曾 想 過 退 任 , 例 如 希 特 拉 曾 計 劃 綁 架 的 庇 護 十 二 世 。

一 直 以 來 都 有 傳 言 指 , 遇 刺 受 傷 而 死 裡 逃 生 , 及 後 受 柏 金 遜 症 煎 熬 的 教 宗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 也 曾 寫 了 這 樣 的 一 封 辭 職 信 。

奧 代 爾 蒙 席 (Slawomir Oder) , 是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列 聖 品 申 請 人 。 他 於 二 0 一 0 年 出 版 的 一 本 新 書 , 首 次 刊 載 了 教 宗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寫 給 樞 機 團 的 信 , 以 便 在 患 上 絕 症 或 在 其 他 妨 礙 他 履 行 牧 職 的 情 況 下 辭 職 。

天 美 社 報 導 指 : 「但 即 使 二 0 0 五 年 四 月 , 聖 若 望 保 祿 臨 終 前 的 一 個 月 , 羅 馬 和 其 他 地 方 的 教 會 法 專 家 均 認 為 , 這 樣 的 一 封 信 涉 及 的 問 題 在 於 , 其 他 人 不 得 不 決 定 何 時 從 抽 屜 把 這 信 拿 出 並 採 用 。」

不 過 , 其 繼 任 人 教 宗 本 篤 十 六 世 , 成 了 一 四 一 五 年 辭 職 的 額 我 略 十 二 世 以 後 , 首 位 呈 辭 的 教 宗 。

教 宗 本 篤 十 六 世 , 二 0 一 三 年 在 樞 密 會 議 中 宣 布 退 任 。

而 薩 皮 恩 紮 神 父 的 新 書 中 , 還 有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與 勒 菲 弗 總 主 教 (Marcel Lefebvre) 的 一 段 談 話 記 錄 。 前 者 認 可 梵 蒂 岡 第 二 屆 大 公 會 議 及 宣 布 禮 儀 改 革 ; 後 者 是 於 一 九 六 八 年 成 立 聖 庇 護 十 世 司 鐸 兄 弟 會 , 以 抗 衡 梵 二 大 公 會 議 制 定 的 變 革 。

新 書 將 在 本 年 十 月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獲 封 聖 時 面 世 。

教 宗 方 濟 各 三 月 批 准 頒 布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的 奇 跡 , 並 訂 五 月 十 九 日 為 最 終 批 准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封 聖 的 日 期 。

保 祿 六 世 擔 任 教 宗 的 一 九 六 三 至 七 八 年 間 , 包 括 梵 蒂 岡 第 二 屆 大 公 會 議 (1962-65) 的 大 部 分 會 期 。 他 在 二 0 一 四 年 獲 教 宗 方 濟 各 列 為 真 福 。
․來源:《十字架報國際版》


2018 年 6 月 10 日

 

教宗保祿六世
羅梅洛總主教宣聖

世 界 主 教 會 議 在 羅 馬 召 開 期 間 , 保 祿 六 世 及 羅 梅 洛 於 十 月 十 四 日 宣 聖 。 保 祿 六 世 於 一 九 六 三 至 七 八 年 期 間 擔 任 教 宗 , 是 梵 二 舵 手 並 設 立 世 界 主 教 會 議 ; 羅 梅 洛 七 七 年 起 擔 任 薩 爾 瓦 多 的 聖 薩 爾 瓦 多 總 主 教 , 他 為 受 剝 削 者 發 聲 , 八 0 年 舉 行 彌 撒 時 遭 仇 教 者 刺 殺 殉 道 。

 

梵帝岡新聞網紀錄片
介紹保祿六世成聖路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教 宗 與 真 福 羅 梅 洛 總 主 教 於 十 月 十 四 日 宣 聖 , 其 中 聖 座 傳 播 部 十 月 二 日 在 梵 蒂 岡 電 影 資 料 館 介 紹 有 關 保 祿 六 世 教 宗 的 網 頁 紀 錄 片 (WebDoc)

該 片 主 題 為 「保 祿 六 世 : 凡 人 、 教 宗 、 聖 人」 , 採 用 多 媒 體 敘 事 手 法 , 以 蒙 蒂 尼 (後 來 的 保 祿 六 世) 的 生 活 和 其 教 宗 牧 職 為 主 軸 , 於 十 月 四 日 起 每 天 在 《梵 蒂 岡 新 聞 網》 及 其 社 交 平 台 播 出 , 共 有 十 二 集 。

該 節 目 由 梵 蒂 岡 媒 體 和 貝 加 莫 多 媒 體 製 作 公 司 製 作 完 成 , 並 獲 得 米 蘭 總 教 區 和 布 雷 西 亞 教 區 支 持 。 這 一 系 列 的 網 頁 紀 錄 片 伴 隨 著 保 祿 六 世 教 宗 的 封 聖 大 典 的 到 來 播 出 , 旨 在 鼓 勵 眾 人 透 過 數 碼 媒 體 來 認 識 他 。

為 配 合 目 前 多 媒 體 的 使 用 習 慣 , 該 系 列 節 目 分 成 不 同 的 短 片 , 主 要 透 過 教 會 與 文 化 界 代 表 所 提 供 的 軼 事 和 見 證 內 容 , 輔 以 檔 案 館 中 的 音 頻 和 照 片 來 呈 現 。 眾 多 見   證 者 中 , 包 括 蒙 蒂 尼 教 宗 出 生 地 的 本 堂 佩 利 神 父 (Fabio Peli) 和 當 地 團 體 的 一 些 成   員 , 以 及 保 祿 六 世 教 宗 列 聖 品 案 申 請 人 馬 拉 佐 神 父 (Antonio Marrazzo)

保祿六世維護生命
在 紀 錄 片 的 第 二 集 裡 , 馬 拉 佐 神 父 講 述 道 : 「保 祿 六 世 即 使 是 在 牧 靈 訪 問 中 , 或
是 在 接 見 國 家 元 首 時 , 他 首 先 想 要 展 現 的 始 終 是 司 鐸 的 身 份 。」 而 封 聖 大 典 上 的 掛 毯 畫 像 將 凸 顯 保 祿 六 世 的 這 一 面 。

馬 拉 佐 神 父 與 保 祿 六 世 相 識 多 年 , 他 所 描 述 的 保 祿 六 世 與 刻 板 印 象 大 相 逕 庭 : 世 人 以 為 教 宗 是 莊 嚴 肅 穆 、 文 質 彬 彬 , 卻 又 遙 不 可 及 的 ; 而 保 祿 六 世 捨 棄 繁 瑣 的 教 宗 配 飾 , 改 用 簡 樸 的 司 鐸 領 帶 , 便 是 一 例 。

此 外 , 他 對 任 何 階 段 的 生 命 都 充 滿 關 愛 ; 在 他 列 真 福 和 聖 品 案 中 兩 個 獲 得 承 認 的 奇 跡 上 , 這 一 點 表 露 無 遺 , 馬 拉 佐 神 父 説 : 「保 祿 六 世 應 當 被 提 名 為 新 生 兒 的 守 護 人 。」 因 為 經 由 他 的 轉 禱 而 發 生 的 兩 個 治 愈 奇 跡 , 與 他 的 訓 導 , 諸 如 《人 類 生  命 》 通 諭 出 奇 地 「一 脈 相 承」。

2018 年 10 月 14 日

 


保祿六世羅梅洛宣聖
教宗指成聖當跟隨耶穌冒險

教 宗 方 濟 各 十 月 十 四 日 在 聖 伯 多 祿 廣 場 主 持 彌 撒 , 冊 封 保 祿 六 世 教 宗 和 羅 梅 洛 總 主 教 等 七 位 聖 人 。 他 勉 勵 信 徒 效 法 聖 人 放 棄 世 間 權 力 與 財 富 , 跟 隨 耶 穌 去 冒 險 。

彌 撒 上 , 聖 伯 多 祿 大 殿 正 面 懸 掛 著 七 幅 聖 人 聖 像 , 聖 座 封 聖 部 部 長 貝 丘 樞 機 回 顧 了 七 位 新 聖 人 的 事 跡 , 然 後 由 教 宗 宣 讀 封 聖 經 文 ; 席 間 教 宗 用 來 繫 上 大 白 衣 的 聖 索 是 沾 有 羅 梅 洛 血 液 的 聖 髑 , 而 聖 爵 、 羊 毛 披 肩 和 權 杖 也 是 保 祿 六 世 的 遺 物 。

教 宗 在 彌 撒 講 道 中 呼 籲 信 眾 跟 隨 基 督 , 這 需 要 擁 有 顆 自 由 的 心 , 他 勉 勵 眾 人 學 會 「捨 棄 財 富 和 對 職 務 和 權 力 的 留 戀 , 捨 棄 不 再 適 合 福 音 宣 講 的 制 度 、 那 妨 礙 使 命 的 重 擔 、 捆 綁 我 們 的 世 俗 紐 帶 。」

他 說 : 「一 顆 丟 下 財 富 重 擔 的 心 能 自 由 地 愛 上 主 , 始 終 散 發 著 喜 悅 , 今 天 極 為 渴 求 的 喜 悅 。 耶 穌 今 天 邀 請 我 們 回 歸 喜 樂 的 源 頭 , 這 包 括 與 祂 的 相 遇 、 甘 願 冒 險 跟 隨 祂 的 抉 擇 、 為 擁 抱 祂 的 路 而 有 所 割 捨 的 樂 趣 。」

談 到 保 祿 六 世 的 形 象 , 教 宗 指 他 效 法 聖 保 祿 使 徒 的 榜 樣 , 在 困 難 和 不 理 解 中 見 證 跟 隨 耶 穌 的 美 好 和 喜 樂 。 「今 天 , 他 和 自 己 曾 以 智 慧 掌 舵 的 梵 二 大 公 會 議 , 再 一 次 勉 勵 我 們 活 出 共 同 的 聖 召 : 人 人 蒙 召 成 聖 。」

彌 撒 結 束 時 , 教 宗 主 持 三 鐘 經 祈 禱 , 期 間 問 候 前 來 為 新 聖 人 致 敬 的 各 國 官 方 代 表 和 聖 公 會 坎 特 伯 雷 大 主 教 威 廉 斯 (Rowan Williams)

保 祿 六 世 原 名 為 孟 迪 尼 (G. i B. Montini), 任 內 延 續 並 落 實 梵 二 大 公 會 議 , 推 動 合 一 對 話 和 宗 教 交 談 。

羅 梅 洛 (O. A. Romero Galdámez) 生 前 擔 任 薩 爾 瓦 多 的 聖 薩 爾 瓦 多 總 主 教 , 他 查 證 弱 小 者 遭 受 暴 力 、 神 父 與 傳 道 員 被 殺 的 事 件 , 並 於 奉 獻 彌 撒 時 遭 殺 害 。

其 他 新 聖 人 包 括 意 大 利 的 敬 禮 至 聖 聖 體 修 女 會 始 創 人 斯 帕 內 利 神 父 (Francesco Spinelli)、 在 意 大 利 關 心 弱 小 者 和 青 少 年 的 羅 馬 諾 (Vincenzo Romano)、 德 國 的 耶 穌 基 督 貧 窮 婢 女 會 祖 卡 斯 帕 修 女 (Maria C. Kasper)、 在 南 美 扶 助 婦 女 的 修 會 會 祖 耶 穌 的 聖 德 肋 撒 修 女 (N. I. di Santa Teresa di Gesù)、 意 大 利 年 輕 工 人 蘇 爾 普 里 齊 奧 (Nunzio Sulprizio)

薩爾瓦多總主教
建議封羅梅洛為聖師
另 一 方 面 , 教 宗 方 濟 各 十 月 十 五 日 在 梵 蒂 岡 接 見 約 五 千 名 薩 爾 瓦 多 朝 聖 者 , 活 動 上 , 聖 薩 爾 瓦 多 現 任 總 主 教 埃 斯 科 瓦 爾 (J. L. Escobar Alas) 請 求 教 宗 宣 布 聖 羅 梅 洛 為 「教 會 聖 師」 , 以 及 讓 一 九 七 七 年 在 薩 爾 瓦 多 被 殺 害 的 耶 穌 會 士 格 蘭 德 神 父 (Rutilio Grande) 宣 福 。 而 教 宗 致 辭 時 稱 許 聖 羅 梅 洛 是 「袒 護 最 需 要 幫 助 者 的 天 主 慈 悲 的 典 範 。」

2018 年 10 月 21 日



保祿六世書院
慶祝前教宗宣聖

座 落 葵 涌 的 保 祿 六 世 書 院 於 十 月 十 日 舉 行 早 會 , 慶 祝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於 十 月 十 四 日 宣 聖 。

早 會 中 , 學 生 演 出 短 劇 介 紹 保 祿 六 世 生 平 小 片 段 , 包 括 接 觸 基 層 工 人 的 事 跡 。 短 劇 後 , 宗 教 科 老 師 與 學 生 分 享 , 鼓 勵 學 生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 效 法 保 祿 六 世 推 動 「革 新」 、 「和 平」 和 「關 愛」 的 精 神 。

學 生 黃 國 鳳 於 是 次 話 劇 中 擔 任 導 演 、 編 劇 等 職 務 。 她 自 十 月 初 開 始 準 備 話 劇 , 根 據 電 影 情 節 作 改 編 。 黃 希 望 藉 著 話 劇 中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向 工 人 借 用 工 帽 的 一 幕 , 向 同 學 表 達 職 業 無 分 貴 賤 。

天 主 教 同 學 會 成 員 戚 穎 僖 在 早 會 上 誦 念 信 友 禱 文 , 她 認 為 早 會 幫 助 學 生 知 道 更 多 保 祿 六 世 的 生 平 事 跡 , 了 解 他 如 何 幫 助 弱 勢 社 群 。

校 長 林 翠 雲 早 會 上 提 到 , 「教 宗 一 九 七 0 年 到 訪 香 港 時 , 我 校 老 師 和 同 學 都 有 到 大 球 場 參 與 彌 撒」 , 又 引 述 教 宗 說 「我 呼 求 上 主 祝 福 各 位 為 促 進 公 義 、 繁 榮 與 和 平 作 出 的 種 種 努 力」。

保 祿 六 世 書 院 於 一 九 六 九 年 開 校 , 由 聖 母 無 原 罪 傳 教 女 修 會 (又 名 宗 座 外 方 傳 教 女 修 會) 創 辦 , 以 時 任 教 宗 的 保 祿 六 世 命 名 。

2018 年 10 月 21 日
 

 

聖保祿六世教宗
精於用人濟世無限
林瑞琪

進 入 二 0 一 八 年 十 月 份 , 普 世 天 主 教 會 盛 大 慶 祝 教 宗 真 福 保 祿 六 世 及 真 福 羅 慕 洛 總 主 教 列 入 聖 品 。 筆 者 特 別 高 興 見 到 兩 位 教 會 前 輩 得 到 他 們 應 有 的 歷 史 地 位 , 因 為 他 們 正 代 表 著 聖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一 種 獨 特 的 歷 史 氣 質 。

羅慕洛總主教封聖啟示
今 天 我 們 見 證 羅 慕 洛 總 主 教
(又 譯 羅 梅 洛) 廣 受 教 會 人 士 推 崇 , 但 讀 者 不 應 忽 略 , 一 九 七 七 年 當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任 命 羅 慕 洛 神 父 為 薩 爾 瓦 多 總 主 教 時 , 當 地 以 至 於 不 少 其 他 地 方 的 天 主 教 推 動 社 會 運 動 人 士 , 都 對 此 任 命 表 示 不 滿 , 認 為 教 宗 特 意 選 擇 一 位 低 調 怕 事 的 神 職 人 士 擔 任 總 主 教 , 是 向 右 派 極 權 政 府 低 頭 ; 結 果 歷 史 證 明 羅 慕 洛 總 主 教 是 最 理 想 人 選 , 亦 為 薩 爾 瓦 多 帶 來 新 氣 象 。

有 評 論 説 羅 慕 洛 總 主 教 成 為 正 義 英 雄 , 純 粹 出 於 偶 然 , 受 到 他 的 摯 友 逝 世 的 影 響 , 而 非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預 期 之 內 。 筆 者 的 回 答 是 , 羅 慕 洛 總 主 教 取 態 上 由 低 調 轉 向 高 調 , 自 然 有 其 過 程 ; 但 如 果 他 在 接 受 宗 教 教 育 過 程 中 沒 有 強 烈 的 社 會 責 任 感 , 勢 無 可 能 成 就 日 後 偉 大 的 信 仰 見 證 。

再 者 , 羅 慕 洛 總 主 教 的 事 例 , 並 非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偶 然 的 成 就 ; 在 保 祿 六 世 就 任 教 宗 的 十 五 年 間 , 不 斷 有 出 人 意 表 地 任 命 無 人 能 想 像 的 傑 出 人 物 , 以 下 筆 者 僅 簡 介 當 中 的 三 數 位 , 以 見 證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的 獨 到 慧 眼 。

金壽煥四十六歲升樞機
日後成為韓國民族英雄

一 九 六 九 年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任 命 了 年 僅 四 十 六 歲 , 完 全 在 普 世 教 會 上 寂 寂 無 聞 的 首 爾 總 教 區
(當 時 的 中 文 名 稱 是 「漢 城 總 教 區」) 金 壽 煥 總 主 教 為 樞 機 ; 當 時 連 韓 國 天 主 教 徒 也 意 想 不 到 。

金 壽 煥 樞 機 完 全 是 保 祿 六 世 一 手 提 攜 的 新 人 ; 只 在 擢 升 樞 機 之 前 三 年 的 一 九 六 六 年 , 還 只 是 金 壽 煥 神 父 的 時 候 , 保 祿 六 世 挑 選 了 他 出 任 馬 山 教 區 主 教 。

馬 山 教 區 是 韓 國 教 區 中 人 眾 較 少 的 一 個 教 區 ; (這 是 馬 山 教 區 主 教 於 二 0 五 年 親 口 向 筆 者 描 述) 但 無 阻 金 壽 煥 主 教 發 揮 善 牧 的 精 神 , 兩 年 之 後 , 保 祿 六 世 親 自 拔 升 他 為 首 爾 總 主 教 , 之 後 一 年 就 是 歷 史 性 的 擢 升 樞 機 。

日 後 的 金 壽 煥 樞 機 , 成 了 韓 國 民 主 運 動 的 主 要 保 護 者 , 在 韓 國 民 主 化 過 程 中 起 著 關 鍵 作 用 , 獲 得 教 會 內 外 以 至 全 國 人 民 及 普 世 人 士 的 愛 戴 ; 後 來 當 選 韓 國 總 統 的 金 大 中 先 生 在 金 壽 煥 樞 機 逝 世 時 接 受 傳 媒 訪 問 , 感 動 地 向 國 人 訴 説 出 感 激 金 壽 煥 樞 機 成 功 地 制 止 了 軍 政 府 的 處 決 計 劃 , 挽 救 了 他 的 生 命 。 金 壽 煥 樞 機 逝 世 之 後 , 韓 國 天 主 教 徒 紛 紛 呼 籲 早 日 封 聖 , 這 絕 非 偶 然 。

克拉科夫總主教
終成為世界領

一 九 六 七 年 六 月 二 十 日 , 保 祿 六 世 也 出 人 意 表 地 任 命 波 蘭 克 拉 科 夫 總 教 區 年 僅 四 十 七 歲 的 華 廸 偉
(Karol Wojtyla) 總 主 教 為 樞 機 ; 這 位 年 青 的 樞 機 , 十 年 後 已 成 為 年 青 的 教 宗 : 世 界 偉 人 聖 教 宗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

華 廸 偉 總 主 教 當 時 獲 得 任 命 , 也 引 起 很 多 熱 議 , 由 於 克 拉 科 夫 不 是 首 都 , 而 首 都 華 沙 總 教 區 也 有 一 以 向 共 產 政 權 爭 取 公 民 權 及 社 會 自 由 的 韋 辛 斯 基 樞 機 (Card. Stefan Wyszynski), 不 少 評 論 家 帶 著 「陰 謀 論」 觀 點 , 去 猜 疑 保 祿 六 世 是 否 藉 此 削 弱 韋 辛 斯 基 樞 機 的 重 要 性 , 以 討 當 時 的 波 蘭 的 共 產 政 府 。

不 過 , 要 説 清 楚 的 是 , 波 蘭 兩 位 樞 機 並 沒 有 為 「陰 謀 論 者」 的 謠 傳 而 產 生 芥 蒂 ; 而 且 , 正 是 韋 辛 斯 基 樞 機 一 力 要 求 華 廸 偉 樞 機 在 「萬 一」 獲 選 為 教 宗 時 , 千 萬 不 要 推 卻 。

同 樣 重 要 但 亦 同 樣 不 太 為 人 所 注 意 的 是 , 在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逝 世 前 一 年 的 復 活 節 , 他 特 意 邀 請 年 青 的 華 廸 偉 樞 機 到 梵 蒂 岡 主 講 退 省 , 當 中 可 以 看 出 保 祿 六 世 對 這 位 青 年 領 袖 的 深 厚 期 望 。

聖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對 波 蘭 及 全 世 界 的 民 主 運 動 貢 獻 之 大 , 大 家 都 耳 熟 能 詳 。 回 想 當 年 出 任 樞 機 時 的 一 片 看 淡 , 更 突 顯 保 祿 六 世 的 慧 眼 之 處 。

馬尼拉救國牧者
——辛海綿樞機

保 祿 六 世 的 另 一 讓 人 佩 服 不 已 的 選 擇 造 福 了 亞 洲 唯 一 的 以 天 主 徒 佔 多 數 的 國 家
—— 菲 律 賓 。 一 九 六 七 年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任 命 年 僅 三 十 九 歲 的 辛 海 綿 神 父 (Jaime Sin) 為 雅 羅 教 區 (Diocese of Jaro) 輔 理 主 教 , 到 一 九 七 二 年 接 任 為 雅 羅 教 區 總 主 教 , 兩 年 後 接 任 馬 尼 拉 總 教 區 總 主 教 ; 再 過 兩 年 的 一 九 七 六 年 , 年 僅 四 十 八 歲 的 辛 海 綿 總 主 教 就 獲 晉 陞 為 樞 機 。 在 面 對 馬 可 斯 獨 裁 政 權 之 下 , 辛 海 綿 樞 機 全 力 維 護 了 社 會 人 民 及 公 民 權 利 , 支 持 及 參 與 了 「人 民 力 量 革 命」 , 最 終 推 翻 了 馬 可 斯 政 權 ; 並 鞏 固 了 菲 律 賓 的 民 主 體 制 。

低調的神學家
——拉辛格樞機

一 九 七 七 年 五 月 二 十 八 日 ,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任 命 了 年 僅 五 十 歲 的 拉 辛 格
(Joseph Ratzinger) 神 父 為 慕 尼 黑 及 弗 賴 辛 (Munich and Freising) 總 主 教 , 隨 即 在 六 月 二 十 七 日 (用 現 代 人 的 語 言 是 : 「用 直 升 機 方 式」) 晉 升 拉 辛 格 總 主 教 為 樞 機 ; 拉 辛 格 樞 機 在 五 年 後 獲 教 宗 若 望 保 祿 二 世 委 為 信 理 部 部 長 , 二 0 0 五 年 更 當 選 教 宗 , 成 為 教 宗 本 篤 十 六 世 。

拉 辛 格 樞 機 擔 任 了 信 理 部 部 長 多 達 二 十 三 年 , 是 梵 二 以 後 影 響 教 會 對 現 代 世 界 的 神 學 認 知 的 重 要 人 物 ; 而 他 在 「晚 年」 當 選 教 宗 , 卻 超 出 很 多 人 主 觀 想 像 , 並 不 是 過 渡 期 人 物 , 而 是 為 許 多 困 難 問 題 的 解 決 立 下 了 基 礎 , 包 括 在 二 0 0 七 年 向 中 國 教 會 信 眾 發 表 牧 函 , 清 晰 地 展 示 了 在 現 今 中 國 教 會 的 發 展 路 向 。

順 帶 一 提 , 教 宗 若 望 保 祿 一 世 也 是 由 聖 保 祿 六 世 教 宗 任 命 為 樞 機 , 但 只 是 在 任 三 十 三 天 就 逝 世 了 , 卻 以 很 親 切 的 微 笑 在 世 人 心 目 中 留 下 深 刻 的 印 象 。

聖保祿六世
對香港教區的牧別關懷

一 九 六 八 年 , 保 祿 六 世 別 出 心 裁 地 任 命 了 年 僅 五 十 三 歲 徐 誠 斌 神 父 為 香 港 教 區 主 教 ; 徐 誠 斌 主 教 按 一 般 人 的 想 像 也 許 完 全 沒 有 機 會 成 為 香 港 這 個 全 球 最 大 的 華 人 教 區 的 首 牧 , 他 出 身 於 新 教 家 庭 , 又 是 晚 期 後 修 道 者 , 到 四 十 歲 才 晉 鐸 , 祖 籍 上 海 而 不 諳 廣 東 話 ; 但 結 果 卻 是 徐 主 教 以 短 短 的 五 年 時 間 , 為 香 港 教 區 奠 定 深 厚 的
基 礎 ; 而 徐 主 教 在 社 會 事 務 上 的 參 與 , 包 括 調 解 教 師 罷 課 及 爭 取 擱 置 執 行 死 刑 , 重 要 的 是 都 彰 顯 了 天 主 教 社 會 公 義 精 神 。 徐 主 教 與 亞 洲 各 地 的 天 主 教 領 袖 努 力 之 下 , 促 成 了 「亞 洲 主 教 團 協 會」(FABC) 的 成 立 ; 又 於 一 九 七 0 年 邀 請 到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訪 問 香 港 , 可 見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對 徐 誠 斌 主 教 的 器 重 。

一 九 七 四 年 , 保 祿 六 世 任 命 了 李 宏 基 輔 理 主 教 接 掌 香 港 教 區 , 可 惜 僅 歷 十 個 月 就 逝 世 了 。 一 九 七 五 年 , 保 祿 六 世 又 出 人 意 表 地 任 命 胡 振 中 神 父 為 香 港 教 區 主 教 , 胡 樞 機 領 導 了 香 港 教 區 二 十 七 年 , 是 令 人 常 常 懷 念 不 已 的 長 者 。

結論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閲 人 別 出 心 裁 , 選 人 之 精 準 , 絕 非 常 人 所 能 及 , 而 他 的 胸 襟 之 廣 , 亦 非 世 間 尋 常 人 士 所 能 比 擬 ; 現 在 聖 教 宗 保 祿 六 世 及 聖 羅 慕 洛 總 主 教 都 在 天 堂 上 了 , 甚 至 批 評 他 們 的 教 會 人 士 也 有 不 少 上 到 天 堂 了 , 教 宗 保 祿 肯 定 不 會 介 懷 他 人 的 批 評 , 但 批 評 者 也 許 就 難 免 會 有 點 尴 尬 。 對 於 其 他 人 在 一 九 七 七 年 對 他 任 命 羅 慕 洛 神 父 為 總 主 教 一 事 的 種 種 偏 狹 批 評 , 相 信 兩 位 聖 者 在 天 堂 上 也 僅 會 一 笑 置
 之 。

2018 年 10 月 21 日


Visit of Pope Paul VI to the Far East Australia & the Pacific, Liberia Editrice Vaticana, 1971.
永懷保祿六世, 李少峯、宋稚青合編, 台灣聞道出版社, 1978.
歷代教宗簡史, 鄒保祿著, 台灣聞道出版社, 1983.
記者筆下的三位教宗,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譯,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1985.
教宗蒞港畫刊--保祿六世,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1985.
教宗保祿六世訪港畫冊, 幼會中華會區.
廿世紀最大偉人教皇保祿六世, 良友之聲出版社.


http://www.vatican.va/holy_father/paul_vi/index.htm